书城社科美国黑人教育发展研究
22769500000049

第49章 结束语(2)

3.教师素质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

研究表明,越是少数民族学生集中的学校不合格教师越多。在种族混合的学校好教师往往任教于黑人学生很少的快班。纽约市20世纪60年代对哈姆莱黑人聚居区的中小学进行的调查表明,只有50.3%的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书,全纽约市学校持有教师资格证书的比例为78.2%。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纽约市内的教师在教师资格证书考试中有近一半的人不及格,而郊区学校教师的不及格率为1/5多一点,全州其他地方为近1/4,德克萨斯和田纳西也类似,而普遍的现象是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黑人集中在城内的学校中。

20世纪90年代中期,加州试图通过在低年级缩小班级规模的方式来改进教学质量,结果导致城内学校持有临时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增加,好教师被吸引到待遇高、条件好的郊区学校中。田纳西大学的桑德斯等人研究发现素质差的教师连续教授三年的结果可以持续多年。根据他们对小学生参加州考分数的研究,发现好教师教过三年的五年级学生的分数在第80个百分数以上,而差教师教过三年的学生的分数在第50个百分数以下。

4.学前教育

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包括家庭教育在内的对入小学之前的儿童施加的各种教育和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前教育在人整个一生教育中的奠基作用。目前学前教育不仅具备教育的功能,更具有补偿、诊断和治疗的功能,尤其对于处于文化不利地位及身心残障的儿童而言,这些功能就显得尤其重要。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实施的“开端计划”,其目的就是为贫困家庭的儿童提供入小学前的补偿教育,以便这些儿童在进入小学时能与其他的儿童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有很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如果在学前教育阶段黑白儿童接受同样的教育,那么他们在12年级时的学习差距将会缩小一半。事实上,不但贫穷家庭的孩子在家庭所受的教育有别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贫穷家庭的教育资源少于富裕家庭),而且贫穷家庭的儿童接受正规学前教育的比例也低。据纽约市学院委员会的报告“到达顶峰”揭示只有63%的黑人家长和36%的拉丁裔家长将孩子送入学前教育机构。不同的学前教育导致黑白儿童在学前教育阶段在数学、阅读以及言语技能等方面就表现出较大的差异。《黑白考试成绩差异》一书的作者菲利普斯认为,黑人进入中学后要想赶上白人需要付出双倍的努力。

5.文化心理因素

奴隶制度以及种族隔离制度的长期实施,使得美国社会形成了对黑人的偏见,即认为黑人低能。这种黑人低能的观念在19世纪初非常流行,现在依然有人将此作为黑白学业差距的原因,如1994年出版的《倍尔曲线》。尽管科学研究揭示这种偏见无任何科学依据,但它已渗透到人们的潜意识中,而且黑人也深受此观念的影响。如许多黑人认为自己缺乏学习数学和理科的能力,因而缺乏学习动机。还有很多黑人学生认为学习再努力也就拿C等或D等的成绩。黑人学生中还存在一种将学习好的黑人学生贬之“假白人”的同辈文化,在这种同辈文化的压力下,很多学生不思进取,随大流。同时由于有黑人低能的观念在作祟,有些教师对黑人学生的期望值很低,他们不是激励黑人学生成功,而是使黑人学生产生挫折感。例如对于高级课程的学习,教师对黑人的态度是“你确实想参加高级班的学习吗?”,对待白人则是“你不打算参加高级班的学习吗?”教师态度对学生行为的影响心理学家早已进行过大量的研究,笔者在此不再赘述。就是在这样的社会文化心理氛围下,随着自信心的逐渐消失,黑人学生与白人的学习差距也就一点点加大了。

毫无疑问,黑白教育的差距是以上多种因素,甚至还有其他一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些学校的改革计划通过控制以上某些因素也确实使黑白教育的差距有所缩小,但是如果我们透过这些因素,还会发现一个更重要的,或者说更关键性的因素在左右着黑人教育的发展,这个因素便是种族歧视。

美国在建国过程中发生过许多矛盾,这些矛盾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大体都得到了解决,惟独种族矛盾,也就是白人对有色人种的歧视与压迫,成为美国社会的顽症。美国的种族压迫是以奴役黑人的奴隶制度为其集中表现,随后又以暴力的最高形式——战争解决了黑人奴隶制的问题。但是消灭了黑人奴隶制,并不等于消灭了种族偏见和歧视。事实上,从19世纪60年代美国内战结束以来,困扰和破坏美国社会安定,影响少数民族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仍是种族歧视。

美国的种族歧视源于种族优越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美利坚民族内部有构成早期移民主体的优秀民族即英格兰民族和这个民族以外的其他劣等民族。据社会学家的研究,美国存在着一个事实上的种族阶梯,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处于这个阶梯的底层。虽然随着社会发展,白人对黑人的种族偏见在淡化,但20世纪70年代末的一项关于自人对待黑人态度的调查表明,种族偏见还在相当一部分人中存在。在这次调查中,49%的白人认为黑人不如白人有抱负;36%的白人认为黑人只想靠救济过活;39%的白人认为黑人生来就爱犯罪;25%的白人认为黑人智力劣于白人;18%的白人认为黑人不如白人注重家庭;15%的白人认为黑人不如白人优秀。

源于偏见的种族歧视自身常有一种避免接触的行为和后果,当偏见达到一定程度,便是“剥夺与否定“,不仅避免接触,还要竭力否定“劣等”人或集团的某些权利,这在美国便表现为制度化的种族歧视形式——种族隔离。目前法律上的种族隔离已经被取消,但种族主义的毒素已经沉浸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并且深深地毒害了一般美国人的灵魂。正如哈灵顿在《另一个美国》中所说:“即使把美国全部有关种族歧视的法律一下子都废除,种族问题仍将是国内道义上和政治上最迫切的问题之一。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还不仅仅是那一连串的不公正法令的受难者。美国的经济、美国的社会、美国的心理状态,都带有种族主义的性质。即使所有的法律都被制定得可以提供平等的机会,大部分黑人也还是不能从这种改变中充分获得好处,仍然会有一种广泛的、无形的和自然而然的制度来对付有色人种。”

美国科学院国民研究委员会也承认,“明显的反对黑人和歧视黑人的罪行仍然是美国社会的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美国大城市警察对无辜黑人施暴导致的城市骚乱更说明了这一点。

种族歧视导致了黑白间收入的差距。同样的工作黑人和白人得到的报酬不同,1979年黑人比白人少挣10.9%,到1989年,差距增加到16.4%。1974~1994年间,受过16~17年教育相当于大学本科或一年研究生学历的白人家庭收入增长了31.6%,拥有同样学历的黑人家庭只增长了12.9%。密西根大学的经济学家邦德研究发现“20世纪70年代中期年轻的黑人大学生与白人同伴收入同样多,没什么种族差别,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黑白间的收入差距拉大……20世纪70年代黑人中产阶级成功的故事到80年代变了样。”1990年,白人家庭的平均年收入为36,915美圆,而黑人家庭只有21,423美圆。黑人在劳动力市场上不但与白人处于同工不同酬的地位,黑人的失业率却是白人的两倍。1990年,美国白人的失业率为4.1%,而黑人则高达11.3%。大城市中心地带的黑人失业率更是高达50%以上。他们生活在贫穷和无望中,成为第一世界中的第三世界。

种族歧视导致了黑白居住区域的隔离,从而造成了公立学校隔离。20世纪初和二次大战后南方黑人向北方的迁移使美国黑人人口的分布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目前住在南部的黑人只占黑人全部人口的53%,迁徙到北方的黑人成了美国最城市化的群体。由于个体以及联邦政府歧视性的住房政策导致黑人聚居在被白人抛弃的大城市中心地带,而白人则大多搬往郊区。目前黑人主要居住在纽约等16个大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中心地带。居于此的黑人家庭有1/3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而这些家庭中又有70%是单亲家庭。大城市中心地带的学校,教师素质差,教育经费缺乏,校舍破烂,设施不足,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

种族歧视造成了混合学校内部的隔离和不平等。40多年前黑人们要求自己的孩子不再绕过白人孩子的学校去上学,如今白人和黑人可以同在一个校园学习了,但各种方式的分轨或分组再一次将黑人和白人隔离开来。白人大多在学术轨,黑人则被分在职业轨;白人大多在快班,黑人大多在慢班,因为根深蒂固的种族偏见认为黑人低能。尽管教师对黑人的歧视可能是无意的,但歧视对黑人学生伤害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对大部分学业失败的黑人而言,学校成了他们屡遭挫折、理想幻灭的场所。

应该说打破种族隔离的教育制度,实现学校教育的一体化是20世纪黑人教育取得的重大成果。但是,当他们终于能够和其他种族,尤其是和白人同辈走进同一个教育大门,他们发现还很难与白人同辈们从同一个大门走出。因为黑白教育的差异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问题,只要种族歧视不根除,黑人还须在追求平等教育的道路上艰难跋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