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菁华
2279800000020

第20章 西晋灭亡

魏晋时期,小国混战,各国都想通过吞并其他国家来壮大自己的实力。北方的汉国实力逐渐强大,公元316年,汉国大司马刘曜带兵围困长安,西晋面临灭亡的危机。

西晋将领焦嵩、竺恢、宋哲都带领军队援救长安,散骑常侍华辑监督京兆、冯翊、弘农、上洛四个郡的军队,在霸上驻扎,但他们都畏惧强悍的汉兵,不敢贸然前进。相国司马保派遣胡崧带兵出战,胡崧在灵台大败汉大司马刘曜。但是,胡崧存有私心,担忧国家重新振作起来后,麴允、索琳的势力变强,影响自己的地位,就带领城西各郡军队驻扎在渭水以北地区,停止前进,随后带着自己的军队回槐里了。

刘曜见有机可乘,随即带兵攻陷了长安的外城,麴允、索琳退到小城以求自保。城内外失去了联系,城中粮食紧缺,一斗米能卖到二两金子,人们都饥肠辘辘,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城里人死了一大半。士兵们为了保命纷纷逃亡,根本无法控制,只有凉州的几千名义兵,誓死不动。麴允在京城粮库里只找到几十个麦饼,他把麦饼弄碎做成粥给愍帝吃,没多久也吃光了。

十一月,愍帝哭着对麴允说:“现在城中粮食奇缺,城外又无救援,我应该出去投降,即使被羞辱也在所不惜,这样士人、百姓才能够活下来。”说完又感叹道:“国家颓败至此,都是麴允、索琳二公造成的!”愍帝招来侍中宗敞,派他递交投降书给刘曜。

索琳知道后,暗自扣留令了宗敞,又派自己的儿子传信给刘曜:“现在城中的粮食充足,还能维持一年呢,很难攻克,如果答应封索琳为仪同、万户郡公,那我们愿意献城投降。”刘曜杀了索的儿子,送回尸首,说:“我们是帝王之师,按照道义行事,光明磊落。我带兵十五年,每战必竭尽全部兵力,拼杀到底,然后占取该地,从不靠诡计破敌制胜。如果你们粮食还丰足、军队还强盛,那就竭尽全力,坚持到底;但如果军粮用尽,兵势微弱,你们也应该早日顺应天意。”

十一月初十,宗敞才将愍帝的投降书送到刘曜的兵营。

次日,愍帝拉着棺材出东门投降。他乘着羊车,口含献给刘曜的玉璧,袒露臂膀以示谦恭,群臣痛哭失声,登车去拉愍帝的手,愍帝也泪流满面。御史中丞冯翊人吉朗悲叹道:“我文不能为国家出谋划策,武也不能为国拼死杀敌,现在还要君臣相随,向贼寇俯首称臣,实在羞愧难当!”说完就自杀了。

刘曜烧了愍帝所带的棺材,接受了他的玉璧,派宗敞侍奉着他回宫。

十三日,愍帝以及公卿大臣被迁到刘曜的兵营中。

十七日,他们被送到平阳。

十八日,汉君主刘聪在光极殿上接受愍帝的叩拜大礼。麴允伏地痛哭,悲痛不已,扶都扶不起来,刘聪一气之下把他关入了大牢,麴允不能忍受这种羞辱,自杀了。刘聪任命愍帝为光禄大夫,封为怀安侯,任命大司马刘曜为假黄钺、大都督、都督陕西诸军事、太宰,封为秦王。天下大赦,改年号为麟嘉。允忠心刚烈,被追赠为车骑将军,谥号为节愍侯;索叛国不忠,斩首示众。刘曜把尚书梁允、侍中梁浚等人以及各郡太守都杀了,华辑闻信,逃奔南山去了。

西晋开国皇帝司马懿,雄才大略,性格深沉内敛,城府极深,但胸怀博大,善于驾驭权术,知人善任。于是百姓得到百姓的拥戴,晋朝由此建立。接下来的两位继任者都继承了先辈事业,消除了内乱,巩固发展了前人的基业。世祖司马炎,登基之后,体恤百姓,生活节俭,宽容而决断英明,统治的疆域广大,皇威远慑边陲地区。当时民谣唱道“天下无穷人”,由此可见,即使没有天下太平,百姓也已经能够安居乐业了。

司马炎去世之初,尸骨未寒,宗室内部便分崩离析,高高在上的王侯将相失信于民。政权混乱,军队松散,地方上没有坚贞忠诚的将士,关隘城门还没有茅屋坚固。外族入侵,怀帝、愍帝卑躬屈膝,为什么呢?昏庸无能的人掌权,礼义廉耻的道德标准被废弃,对待政务敷衍了事,得过且过。

根基深广,就难以颠覆,政务清明,百姓才拥戴,千秋基业才能牢不可破。前期的统治者能够长治久安,就是这个道理。周朝从后稷开始就爱护百姓,经过十六代后周武王成为君主,就是因为根基牢固。晋朝建立之初,本就不像古代的周那样根基深厚,再加上朝廷中缺少忠诚正直的贤臣,民风败坏,正确的道德标准丧失。求学的人只喜欢夸夸其谈,轻蔑礼教和谦逊;修身的人行为放荡不羁,瞧不起节操信用;求官的人为得到官职不择手段,鄙视遵循正道;当官的人是非不分,荒废政务,耻笑恪守职责,勤政爱民。那些依靠阿谀奉承,不务正业的却还能声名显赫于海内。那些日理万机,兢兢业业的人,都被嗤笑贬低,视为尘土!从此善恶不分,人们只知道追逐功名利禄。选拔官吏只看家世背景,当官的人为谋私利,破格录用皇亲贵戚世家豪族的子弟。悠悠人世,全都是追逐名利的士人;朝廷百官,没有举贤让能的行为。礼制法度刑罚政令,都被严重破坏了。“国家的根本颠倒了,恐怕就要灭亡了。”就是说这种情况!

世风日下,国家颓败,情况已经这么糟糕,就是让平常,墨守成规的君主来治理,都还要可能发生祸乱而担惊受怕,更何况晋朝惠帝用骄奢淫逸的行为方式来君临天下呢?怀帝继任于危难之时,大权旁落,受制于权臣。愍帝即位时,朝廷已徒有虚名。晋朝大势已去,没有治世雄才,想要挽回是不可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