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菁华
2279800000029

第29章 桓温废帝

东晋大司马桓温,位极人臣,恃宠而骄,渐渐地不甘心只做一个臣子了。

一次,他闲来无事,抚摸着枕头,感叹道:“男子汉如果不能流芳百世,让人称颂,那遗臭万年,遭人唾骂,也未尝不可!”当时有一个叫杜炅的方士,能掐会算,可以预知人的未来。桓温请他预测自己的仕途如何,杜炅说:“当今之世,您的功勋无人能及,一定可以达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桓温听后并没有很高兴。

桓温本想先在河朔建立战功,赢得人心,扩大声望,以便回来后朝廷封给自己最高礼遇——加九锡。没想到兵败枋头,他的声望大减,失去很多的拥护者。后来攻克寿春,桓温洋洋得意,对参军郗超说:“这回总算能抵消枋头战败的耻辱了吧?”郗超说:“恐怕不能。”

某一天,郗超在桓温处留宿,等夜深人静时,对桓温说:“明公虽已位高权重,但没有别的打算吗?”桓温说:“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吧。”郗超说:“明公肩负平定天下的重任,如今已是六十高龄,本应德高望重了,却在北伐中兵败枋头,以致威望大减,如果不建立非常的功勋,恐怕难以收回人心!”桓温说:“那我该怎么做?”郗超说:“明公不像商朝的伊尹放逐幼主太甲、西汉霍光废黜昌邑王那样,是难以建立大的威势与权力,震慑四海的。” 郗超所言,正合桓温心意。桓温当下就和他商量对策。当时的皇帝海西公谨小慎微,没有什么把柄可抓。桓温非常奸诈,便想出用后宫私密诋损他的办法。于是造谣:“皇上身患奇病,不能生子,宠臣相龙、计好、朱灵宝等,霍乱宫闱,与田氏、孟氏两位美人珠胎暗结,生下三子,还想将他们中的一个封为太子,使江山易主。”这些话很快在民间散开,当时的人们真假难辨。

十一月,初九,桓温已经开始积极准备,从广陵返回姑孰,驻扎在白石。

十三日,桓温抵达建康,觐见褚太后。桓温想委婉劝谏褚太后,请她废黜司马奕,立丞相会稽王司马昱为太子,连呈给褚太后的诏令他都准备好了。太后信奉佛教,当时,正在佛室烧香,内侍禀报说:“紧急奏章请您批阅。”褚太后从佛室出来,倚门而立,奏章看了几行字就说:“我也已经猜到会有这样的事情!”看了一半,看不下去了,吩咐内侍拿来笔,添上上了这样的话:“我遭遇这样的忧患,也很痛心,想到先帝和幼主,十分难过!”

十五日,百官在朝堂举行废立大礼。但是废立皇帝在本朝还是第一次,所以没有人知道该遵循什么典礼规则,百官们都惊慌恐惧,不知所措。桓温也没有准备,神色紧张。正在不知如何是好时,尚书左仆射王彪之还非常镇静,他看到事已至此,不能半途而废,建议桓温说:“废立皇帝,前代已有成规,您不妨效法前代。”于是命人取来《汉书·霍光传》,按照当时的礼节仪制决定了程序。王彪之身穿朝服,立于朝堂之上,宣布文武仪规典则,只见他从容镇定,毫无惧色,朝廷百官由此对他心生敬意。随后宣布了太后的诏令,废帝司马奕被贬为东海王,立丞相、录尚书事、会稽王司马昱为新一任君主。接着百官进入太极前殿,桓温命人收回了废帝的印玺绶带。司马奕头戴白色便帽,身穿朝臣盛装,从西堂走出,乘着牛车出了宫门,群臣伏地叩首拜别,都啜泣到不能言语。由侍御史、殿中监带领一百多名卫兵护卫着,司马奕移居东海王的宅第。

那边废帝出宫,这边桓温率领百官,准备好迎接新皇帝的车乘,风风光光的前往会稽王的官邸,去迎接会稽王司马昱了。会稽王头戴平顶头巾,穿着单衣,面向东方,流涕叩拜,接受了印玺绶带,在朝堂换上了天子的服装。就在这天,会稽王司马昱成了新一任皇帝,就是简文帝,将年号改为咸安。

桓温暂住在中堂,分派兵力保卫禁宫安全。桓温腿脚不方便,简文帝就特许他可以乘车觐见。见简文帝前,桓温已准备好奏章,陈述他为何要黜废司马奕。可是简文帝一见到他,就流下了眼泪,桓温惶恐不安,始终没能说话。

太宰武陵王司马晞,喜好习武练兵。桓温对他有所顾忌,担心他有一天会威胁到自己,于是想废黜他,桓温找王彪之商量此事。王彪之却说:“武陵王是王室中人,而且很有威望,并没有犯大的过错,因为猜忌而随便废黜,不会有人信服。您想要一位贤明的君主,应当像商朝的伊尹、周朝的周公那样尽心竭力辅佐王室。这件事关系重大,还是应该慎重考虑一下!”桓温此时非常坚决:“我意已决,你不必再劝我了!”

二十一日,桓温便采取了行动,上表章弹劾武陵王说:“司马晞收纳了一批轻浮好战之徒,他的儿子司马综也狂妄自大,生性残忍。袁真叛逆的事情牵连到他,近日,他疑心很重,担心朝廷会治他的罪,也许会因此发动叛乱。臣请罢黜司马晞在朝廷的官职,让他回到他的封地做他的藩王。”这封奏章获得批准,就连司马晞的世子司马综、梁王司马等人的官职也被免除了。桓温也把守卫皇宫安全的责任,交给了魏郡太守毛安之。

十六日,褚太后被尊奉为崇德太后。

起先,殷浩去世时,大司马桓温曾派人送信吊唁他。可是殷浩的儿子殷涓既没有回信致谢,后来也没有去拜访桓温,反而与武陵王司马晞游玩。庾希的弟弟广州刺史庚庾蕴,也一直和桓温不和。殷涓、庾蕴宗族势力强大,桓温觉得他们将来会成为他的祸害,想要除掉他们。

十七日,桓温派他的弟弟桓秘逼迫新蔡王司马晃到简文帝面前自首认罪,并污蔑司马晞及他的儿子司马综、著作郎殷涓、太宰长史庾倩、掾曹秀、舍人刘强、散骑常侍庾柔等密谋篡权。简文帝听后,泪流满面。桓温便下令把他们全都逮捕,送交廷尉。庾倩、庾柔,都是庾蕴的弟弟。

二十日,御史中丞谯王司马恬要求顺应桓温的意思,依据律法,惩办司马晞等人。简文帝下诏说:“他们都是王室贵族,听到要处决他们我都要悲痛惋惜,惊恐不安,何况是让我下令斩杀呢!这件事要从长计议!”

二十一日,桓温再一次上表,请求杀掉司马晞,言辞激烈,态度恳切。面对桓温的咄咄逼人,简文帝亲手写下诏令回复桓温说:“如果你觉得晋王朝还能千秋万代,就执行以前的诏令,不必再请示了;如果你觉得晋王朝气数已尽,我愿让位给更贤能的人。”桓温看后,诚惶诚恐,大惊失色,于是不敢再坚持杀掉司马晞,而是奏请黜废他及他的三个儿子,将其家人迁到新安郡。

二十二日,新蔡王司马晃被贬为庶人,迁到衡阳。殷涓、庾倩、曹秀、刘强、庾柔则被满门抄斩,庾蕴服毒自尽。庾蕴的侄媳妇,是桓温三弟桓豁的女儿,得以逃过此劫。庾希听闻殷、庾两个家族遭受灭顶之灾,带领弟弟会稽参军庾邈及儿子庾攸之逃到海陵的湖泽去了。

桓温消灭了殷、庾两大宗族,势力急剧膨胀。侍中谢安看见桓温,还在很远的地方呢,就开始行礼。桓温很吃惊,问道:“谢安,何以至此啊?”谢安说:“君主都叩拜了,臣下才拱手还礼,那不是很失礼。”

二十四日,东晋下诏大赦天下,文武官员都增加二等品位。

二十五日,桓温退出京师,停驻白石,并上书请求返回姑孰。

二十六日,简文帝下达诏令,将桓温升为丞相,并且继续兼任大司马,留任京师辅佐朝政。桓温坚持请辞,要求回到自己据守的姑孰。

二十七日,桓温从白石回到姑孰。

桓温废立皇帝的事情传到前秦,前秦王苻坚听说后,对群臣嘲笑说:“桓温接连战败,不能自我反省向百姓谢罪,反而废黜君主转移世人的视线,达到自我解脱的目的。都六十岁的人了,还做出这样的事情,在天下人面前要如何子处?民间谚语说:‘要向妻子发脾气,就给她的父亲难堪。’大概是在说桓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