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朝从来不淡定4
2291500000041

第41章 杨国忠睁眼说瞎话,冯神威宣旨破靠山 (1)

事实证明,指望奸臣和奸臣之间内斗来肃清朝政,那只能等着亡国了。可怕的是,在李隆基同志的眼里,杨国忠和安禄山没有任何一个是奸臣,而且都忠心得很,没日没夜地为国操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关中大雨不停,闹了水灾。

京兆尹李岘(李祎之之子)为了这事儿急得焦头烂额,杨国忠却很高兴。高兴之余,他顺势参了李岘一本,把他这个行政不作为、善于使用坑蒙拐骗等不入流套路的扰民官员贬到了长沙。

然而,雨一直下,气氛也越来越不融洽,李隆基的思维还是正常的,他担心大雨会毁了庄稼,便向人询问百姓的情况。他问的人,也只能是贴在一边的杨国忠,这足以证明,亲小人、远贤人是国破家亡的充分条件,而非充要条件。杨国忠让人拿了上好的禾黍,秀给李隆基先生看,“大雨虽然厉害,却也不曾毁坏庄稼,老百姓好着呢!”

睁眼说瞎话,李隆基半信半疑。

杨国忠的行为,的的确确惹恼了很多人,但大家却都在家里对他进行鄙视,倾诉的对象也只有自己的老婆孩子,没有媳妇儿的只能跟地上的小强诉说自己的郁闷情怀。唯有扶风太守房琯,虽然有媳妇儿,家里也有不少蟑螂,但他毅然上奏了,“百姓流离失所,连尸首都被冲跑了,说什么好着呢?”

房琯幻想李隆基肯定会拍案震怒,甚至直接下了杨国忠大人的狱,杨贵妃姐妹也会跟着遭殃。房琯太单纯了,单纯到不知道李隆基懒得操心这些俗务。

上书最终到了杨国忠手里,房琯蹲了监狱。

大雨滂沱,连着下了一个多月,洪水泛滥,怎么会没有水灾呢?在奸臣的映衬下,李隆基先生的智商虽说下降了许多,但他也知道,雨连绵不绝,庄稼肯定有事。如果说庄稼没事,这连月的雨肯定也是老天爷看自己不惯,他开始惴惴不安,愁眉不展。

他问高力士:“大雨不绝,爱卿有什么话,就尽管说吧!”

四处征伐,死伤无数,关中水患,您老连问都不问。

高力士很委屈,也很愤怒,“自从陛下把权柄都交给宰相,赏罚无度,阴阳失调,臣有什么话?敢说吗?”李隆基沉默了,跟自己受了什么骗似的。不过,到底是高力士不忠,还是杨国忠不忠,他也分不明白。其实,也没必要分那么明白,李隆基一直挺享受皇帝我用大臣之间的矛盾制衡他们的过程,他也许并不知道,远在河北范阳的那位体重三百斤的大胖子,已经开始磨刀霍霍向猪羊了。李皇帝还是蛮放心他这个干儿子的,最起码儿子长得像个好人。

终于有一天,有个人告诉李隆基,那个长得像好人的人造反了。说这话的人,必须具备真知灼见和不要命两种特性,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他就是新任左相韦见素。

可在李隆基眼里,安禄山还是很乖的,河东太守兼本道采访使韦陟,文雅有盛名,杨国忠怕他入相,诬陷之。

这个韦陟,拿钱贿赂了吉温,让吉温在安禄山面前说说好话,让安禄山在李隆基面前说说好话。于是,安禄山便给李隆基写了一封信,主旨只有一个——状告韦陟。可怜的韦陟,被贬为桂岭尉,而替安禄山卖命的吉温,也被贬成了澧阳长史。

看到这里,就有些疑惑了,不过,杨国忠还是很淡定的,既然你安禄山敢出卖韦陟,那我就敢把吉温弄死。

安禄山也非常淡定,反正我要反了,你想害吉温就害吧,我还不管了呢!

真够贱的。

为了打击杨国忠,安禄山又开始网罗他的罪名,一纸诉状捅给了李隆基。却没想到,李隆基给出的反应竟然是不予理会,这个皇帝,到底是爱谁多一点?安胖子毫不气恼,又上书,要求将三十二名汉将全部换成藩将,理由是汉人疲软,胡人刚猛。

没想到,李隆基给出的反应是:“就这么办!”

谁也不知道皇帝先生脑子里装的是什么,甚至连对李隆基非常熟悉的杨国忠,都不能明白他这个决定是如何作出来的。韦见素就更不能明白了,他见到了杨国忠,“东北这是要反了,明天我在皇上面前告他。皇上不明白,你就接着告,再不明白,咱俩就一起告!”

两位仁兄商量得非常好,连细节都串通一气。第二日,见了李隆基,李隆基和以前一样,听见有人说安禄山谋反,脸色就变得非常难看。他盯着杨国忠看,一直看到杨国忠不好意思。

最后,两位就在李隆基鄙视的眼神中讪讪退下了。

【范阳起兵】

韦见素和杨国忠没有消停,几日后又闹着让李隆基除安禄山平章事,召他进阙,以贾循为范阳节度使,吕知诲为平卢节度使,杨光翙为河东节度使。这么干,既可以废了大胖子的兵权,又可以体现圣主隆恩的美德,李隆基同意了,又后悔了。

李隆基后悔是等制书已经写好后后悔的,他捏着制书不肯下发。为了观察安禄山到底有没有歹心,他让中使辅璆琳以赐珍果的名义偷偷观察。辅璆琳去了范阳,用珍果换回了珍珠,回朝禀奏,安禄山俨然成了一颗红心向太阳的人物。

李隆基叫来杨国忠:“听听,朕没说错吧?禄山必然没有异志,东北的契丹和奚都是他帮朕镇住的。”李隆基指了指自己,“朕用自己这一把老骨头为他担保,他肯定是忠臣,你们以后别担心了!”

杨国忠自然不会弱智到相信童话,就在这一年的四月,杨国忠彻底崩溃了。因为安禄山又立大功,大破奚、契丹两军,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李隆基想他想得要命,派信使去看,却连胖子的面儿都见不着。

杨国忠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让京兆尹带人围住了安禄山在长安的府宅,抓了大批门客,送到御史台拷问。这批门客到死都没说出安禄山究竟要不要反,因为他们真的不知道。安禄山说过,他瞧不起杨国忠,主要是因为杨国忠不如李林甫脑袋好用。事实又证明了这一点,杨先生光顾着抓门客,却把在京师供奉的安庆宗(娶了李唐荣义郡主当老婆)给忘了。

杨先生抓门客的动静闹腾得那么大,分明就是通告安庆宗,赶紧跟你爹说,我杨国忠行动了,让他也赶紧行动。安胖子果然接到了儿子的密信,他倍感压力。听说杨国忠又在撺掇李隆基召他入京觐见,安禄山更加恐惧。

大夏天,安禄山收到了李隆基的邀请函,说是有个皇子要结婚了,让他务必到场。

安禄山分析了一下,等我到了京城,你肯定又让一帮太史站出来演戏,说时辰不适合结婚,婚礼取消,我却被套牢。安胖子笑了,笑眯眯地告诉使者,“我有病,不能进京。”胖子这场病,一口气生了好几个月。到了七月,他觉得大事不妙,表示愿意进奉骏马三千匹,每匹马都有两名控夫,所有战马都有专人护送(蕃将二十二人,领着他们的全部人马)。

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

河南尹达奚珣(升官了)上书论曰:“陛下最好下令让安禄山的车马等冬天再来,朝廷自己派人护送,用不着他们自己麻烦。”李隆基收到上书,认认真真研究了一下安禄山最近的举动,最后,他才想起问达奚珣计策。然而,达奚珣却很镇定,献计曰,他不是要领兵来吗,可先让大胖子自己一个人来。

李隆基立刻让人给安禄山写了一封信:朕新为卿做一汤,十月于华清宫待卿。(我刚研究出来一种饮料,很好喝,十月我会在华清宫,等你哦)

中使冯神威,太监一枚,带着手谕来到了范阳,好不容易见到了安禄山。安禄山一摊肥肉地瘫痪在床,两腿肉鼓鼓囊囊地分开,肚皮上的赘肉吞没了膝盖。冯神威感觉这场面很变态,他都觉得让安胖子站起来于心不忍。不过,按照礼节,宣读圣旨,必须得行礼才对。

见使者宣圣旨了,安胖子挪了挪屁股,稍微起了起身又坐下,只是意思了意思。

冯神威皱了皱眉头,他知道这家伙肯定要坏事儿。

冯太监眼瞧着安禄山,宣读完毕,却见安禄山蹲在他那个特大号的胡床上,恨恨地说:“马不献也行,十月我肯定去京师!”(马不献亦可,十月灼然诣京师)说完,示意让人把冯神威带到馆舍歇着,再也不过问,也没人答理这个朝廷派来的使者。一连扣留了好几天,冯神威知道大事不好,偷偷找了一匹马,潜逃,跑回了长安。

见到李隆基,冯神威哇哇哭了出来,“臣差点就没能活着回来!”

李隆基惊愕,“真的假的?”

李隆基不敢相信,自己那个傻傻的胖儿子竟然做出了这样的事。自天宝初年,安胖子专管三镇军事,拥兵十九万,都是精锐无比的铁骑,占据大唐百分之四十的兵力。既然要造反,那肯定得有个同伙。安禄山每天都和同伙商量造反的细节,同伙主要成员有孔目官、太仆丞严庄,掌书记、屯田员外郎高尚,将军阿史那承庆。安胖子伪造了一份敕书,让范阳镇守将军集合起来。开会的时候,他介绍说,国家已经到了危难的时刻,此敕书,乃是玄元皇帝专门给他老人家写的求助信,只因奸臣杨国忠谋反,派人来这里求救,我等忠臣良将,必须遣军支援。

安胖子的表演相当失败,因为大家开始面面相觑,这种骗人的鬼话,还是少说为妙。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一月,甲子,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纠集同罗、奚、契丹、室韦等部落十五万大军,号称二十万,于范阳起兵。

一场震惊历史、轰动中外的特大动乱从这一刻开始了,后来,又因为有史思明的参与和继续的祸害,人们把这场闻名于世的动乱称为“安史之乱”。大唐的国运从此转衰,征伐不断,混战不休,烟云过往,繁华不再,可悲、可气、可恨、可叹!

安胖子命范阳节度副使贾循守在了范阳,让平卢节度副使吕知诲守平卢,别将高秀岩守大同。这几个军事重地,就这样轻轻松松成了反军的地盘。诸将本都是安禄山自己选出来的,见安禄山造反,纷纷引兵,连夜起事。

大军行动很迅速,出了蓟城南面,安禄山开了一场誓师大会,大会在杀声震天中达成了同一个梦想——征讨奸臣杨国忠!

这就是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有异议谋反、煽动军人者,斩及三族!

第三十二章 安禄山造反起范阳,封常清屡战失东都;安禄山移居洛阳宫,二大将枉死边令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