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鸡鸣三不管儿
2292600000050

第50章

第50章

“哎哟,死冷寒天的没了窗户,老刘家这年可咋过呀?”张昭妈的问题不用回答,也没人能回答。

“咋过也得过,我不信他家因为窗户破了就不长那一岁。”犟驴张海庆不以为然,认定历史的发展,绝不会以人们的主观意志和客观环境为转移。“走,大孙子,跟爷爷放炮仗去。”

“你可消停一会儿吧啊,人家那儿心堵疼,你还放炮仗。干啥呀,有意气人哪?”张昭妈拦阻犟驴张海庆,劝他不要刺激人,有幸灾乐祸的嫌疑。

“哪那么多说道?他家破一扇窗户,我还不能放炮仗啦?走,大孙子,放去。”犟驴张海庆按捺不住兴奋的情绪,硬是抓一把鞭炮揣进兜里,领着龙小儿到院里放去了。

也许是乐极生悲,也许犟驴张海庆真不该在别人遭难时放炮仗,当他一手拿烟一手拿炮仗点着火时,把烟扔出去了,点燃的炮仗则留在手里,当场就炸出烤肉味儿来了,翻过细看,手掌上黄一块儿黑一块儿,很象火燎的猪蹄。

没受大伤得益于两个原因:一个是炮仗不太大;另一个是犟驴张海庆平常抽烟,习惯用手指掐着烟头而不是夹住中间部位,否则,他的手会比拐拉腿刘贵家的窗户还惨。

不知黄历上今天忌讳啥,咋这么多人倒霉?

春节过后,踌躇满志的张昭收到个意料之中的消息。许介平告诉他,曾来考察过的那家公司明确表示:暂不计划到三不管儿投资。主要理由正是考察组长曾经表述的那样,村里硬件建设太差,短期内达不到接待标准。

“我看他们太过于急功近利了。”张昭觉得挺失望,白白浪费了这风景独特的自然资源。同时,也隐隐有一丝庆幸,少与唯利是图的人打交道,未尝不是好事,否则,可能会吃亏。“请许书记放心吧,他不来投资也没关系,我们自己干,只要确定了目标,一定会达到理想的境地。”

用自己的脚走出的路,会更踏实可靠。

“也有个好消息。”许介平不紧不慢说出下文。“招商失败的现实,给县委、县政府造成了压力,所以决定优先考虑修筑你们村的道路。领导认为:路通了,街道整齐了,不犯愁后续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你们要修的路可不能是曲折的,要直通,要成为走向富裕的康庄大道。”看似简单的话语含义颇深,可引申得很广。

“太好了!有了畅通的道路,就有了前进的基础,全体村民也会增加致富的信心和动力。”张昭确信:“有政府的大力扶持,三不管儿的文明、富裕指日可待。”

“不过……”汉语言中,转折词最实用,也最具打击性,它可以巧妙地折断正在飞翔的翅膀,可以把好事变坏事,把兴奋变沮丧,反之亦然。“根据以往的惯例,乡村公路要国家、集体、个人三方出资。就是说,你们村的人还要出部分资金和劳力。”许介平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把张昭那美丽的遐想轻轻拉回到现实里。

“哎呀,这可不太好办。”张昭清楚,要让满脑袋高粱花儿的村民享受现成的道路会心安理得,若让他们出钱出力,则相当于与虎谋皮,难。“入股的人好办些,必要时公司可以直接垫付集资款。没入股的人就难整了,恐怕得跟于村长说,由他出面解决出资和劳力出工的问题,我们只能做些辅助性工作。”

“根据其它地方的经验教训,出资出力确实挺难办。这样吧,过些日子,我抽空到村里去一趟,当面跟广大群众解释清楚。修桥铺路是利民的好事,必须同心协力把它办好,不能砸了锅。”许介平十分清楚,有条件的好事也不轻松,一两句话很难办成。

一呼百应,不是人类社会的根本特性,而是一种以自愿为基础,以共同利益为前提的特殊现象。

与张昭讨论过后,许介平与干勾鱼于得泉通了电话,向他通报这件利村利民的好事。干勾鱼于得泉也感到困难重重,最打怵的不外乎集资和出劳力。若说从铁公鸡身上拔毛固然不易,便是出工也很难缠。多少年没组织集体劳动了,村民的观念中早没了概念,现在突然要把散乱杂仙般的人们拢一块儿,玩麻将还行,出力流汗地参加体力劳动,有积极性的人不会太多。

有思想境界问题,又不全是思想境界问题。

世上私字最难缠。

“我不听什么客观原因,现在要你的工作能力和良好效果。”许介平让干勾鱼于得泉知道村长工资不那么好挣。“我不是拿权力压你,但必须提醒你:一定整圆满。否则别说我不饶你,大多数村民都不会饶你。你可惦量好了,别整流产。”

“这可真要我的章程啊。”干勾鱼于得泉知道,为难情绪解决不了问题,可仍然忍不住唉声叹气。“不行干脆我不当这个村长了,谁有能耐让谁干吧。”干勾鱼于得泉疑心生暗鬼,感觉许介平有意拿修路整治他,不免要上火闹情绪。

“你少给我唠没用的嗑儿。容易时你把村长当的挺滋润,需要冲锋陷阵了,你打退堂鼓,还要个脸不?”许介平的口气十分严厉。“敢拿撂挑子威胁组织。我郑重地告诉你干勾鱼,就算真不想干了,也得把这件事整利索了再说,不然你没退路。”

“哎呀,别生气嘛,我是觉得太难了才顺嘴说说而已,也没说真撂挑子呀。共产党员,哪能随便撂挑子呢。”较真章,干勾鱼于得泉真不敢硬抗,他虽不是官儿迷,也舍不得那点权和钱。

权、钱是世上最好的宝贝,且不说二者互为因果,其中哪一样儿都有长寿之功效。

难怪退休官员死得快。

“量你也不敢给我撂挑子。”许介平抛开眼前话题,继续进行工作布置。“过段时间,县里将派技术人员到你们村进行实地测量,以便对村内街路进行统一规划,你要做好协调和保障工作。”

“这是要大动啊!”干勾鱼于得泉表示惊讶,他对未来发展变化,头脑里还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看过张昭的规划图,虽没完全忘脑后去,也没当真。

“没错,要大动。”许介平肯定了干勾鱼于得泉的判断。“要实行大规划,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生活状态,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后,象你们屯儿那样乱糟糟的,谁想在哪儿盖房子就在哪儿盖不行了,逐步都要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成经济、环保、节能型住房。现在,乡里要借这个机会,先拿你们三不管儿进行试点。你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哟,不能掉以轻心。”

“任务挺艰巨啊。”干勾鱼于得泉说了句不咸不淡的话,无所谓高兴还是沮丧。“听你的意思,今后,农民的房子都得重新盖呗?那盖房子的钱谁出啊?不是我说的难听,有些人穷得就一条裤子遮两卵子,别说盖房,搭个鸡窝都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