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鸡鸣三不管儿
2292600000054

第54章

第54章

“求婚不能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要想吃肉不塞牙,得慢火长炖。”张昭有意扮演摘花高手的角色。“把前期工作做到家,再耐心等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你不去找她,她都得上赶着来找你。”

“啥叫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上学时没学过,长大也没种过瓜,或者说学过忘了,或者说种瓜只用肥料不用词儿,总之,刘壮子一时理解不了其中意。

理解不准确,会严重影响执行力。

“这意思是说……你去过瓜地没有吧?”张昭想逐一给刘壮子解释成语的含义,又怕常规的解释让他更糊涂。“去过就好,你看见过熟透的瓜不用摘,自己就从秧上掉下来了吧?哎,这就是瓜熟蒂落,不必费劲硬摘。生瓜蛋子就不同了,你得硬揪,可硬揪下来的瓜会又苦又艮不好吃。至于水到渠成嘛,就是你预先准备充分了,办事就顺溜。”

解释还算形象,刘壮子基本明白了个大概,同时他也明白,要把瓜培养成熟把事办顺畅,绝对很劳神。刘壮子有心不劳而获,可惜缺乏雄厚的资本。

世上有捷径可走,但不属于所有人。

“那我得怎么做才能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吴梅才愿意跟我搞对象?”刘壮子继续请教。

“问我呀?你这纯属舍近求远。”张昭见刘壮子莫名其妙的神情,直截了当告诉他:“我可不是跟你开玩笑,要取经你得回家问你爹,他那儿有成功的经验。”

“我没明白你啥意思。”刘壮子怔怔的不明所以。

“啥玩艺没明白,听不懂中国话呀?”于大东吃完早饭过来,进门刚好听见刘壮子的话,顺嘴问了一句。

“一边呆着去,哪儿都有你。”刘壮子害怕接着话茬儿往前翻,自己的小秘密会暴露,于大东知道底细会张扬得满村风雨,定会影响实施水到渠成的设想。

“没我,没我,我才懒得管你那些烂眼子事儿呢。”于大东没兴趣跟刘壮子掰扯。

“我有啥烂眼子事?”刘壮子心里发虚。

“我不知道啊。”

“那你瞎掺乎啥?”

“我不掺乎,只想问你们俩,大清早的不赶紧回家吃饭,还在这儿闲磨牙,当饭吃呢,解饿呀?”于大东故意使劲挺起滚瓜溜圆的肚子,表示自己已经吃饱了。

吃饭?对呀,正值吃早饭的时辰。被问的两个人发现,自打睁开眼睛,探讨的是个虚无缥缈的问题,从而忽视了吃饭,经人提醒才发现肚子还空着呢。

民以食为天,先满足生存需求再研究情感需求。

“Money.”龙小儿第一天开学,回家把书包扔到沙发上,向爷爷伸手要钱。

“你妈和你奶都在做饭呢,进门儿没看见哪?。”犟驴张海庆不懂外国话,整拧劲了还很痛快,一点不打喯儿。

“我说Money!”

“不告诉你了吗,在灶房里做饭呢,还问。”玩麻将受到限制,无聊的犟驴张海庆正自摆扑克解闷儿,没更多耐心与孙子对话。再打岔手里的牌就不知往哪儿放了。

“什么呀。学校要Money,你赶紧给我。”龙小儿不依不饶地继续考他爷爷。

“你妈又不上学,学校要她干什么?是不又想让家长去给擦玻璃呀?”真费劲,越猜越远。

“嗨呀!学校让交钱。钱就是Money,Money就是钱,听明白了?不好好念书。”龙小儿有意显露一下学问,遇上他爷爷没收到预期效果,绕个大弯儿还得用母语解释。

“钱就是Money?你妈还真能当钱使呀。”犟驴张海庆陷进一个怪圈里,他把龙小儿的话与赌徒耍钱输老婆联系在一起,理解不可避免的谬之千里。

“真是气死我了。不跟你说,找我妈去。”龙小儿实在纠缠不清,撇开爷爷直接找他妈要Money去了。本来,龙小儿就不该朝爷爷要钱,犟驴张海庆只当家不管钱。

“这小子哎,越学越出息,竟敢拿他妈当钱花,弄不好还得挨揍。”愁死人了,犟驴张海庆仍然没掰开镊子,反倒竖起耳朵,听厨房会传出什么动静。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今春备耕与往年不同,凡入股的人家都不再单干了,做为集体的一员,人们有组织有分工。

农业生产这摊儿,分工由孟三儿和范小丫负责,根据拟定的种植计划,事先对地块进行具体分割,决定哪些地里使用农家肥,那些地里使用化肥。农家肥、化肥、种子等都实行了统一调配和采购。

富裕人家的农用机械参差不齐,原本想根据大小及新旧程度折合成价格变为股份,因有人反对而改为租赁使用,油料由公司统一加注,按使用时间支付机械磨损费。

农业公司化经营,在三不管儿称得上新鲜事。新型的体制改变了其成员的收入结构,在单一的财产性收入基础上,增加了工资性收入,即:除了年底可以分红外,平时承担某项工作的人,还能按月领取相应的劳动报酬。

新奇中透出希望。

总结一冬天的手工艺成绩,确实挣了些钱,虽然各家各户苦乐不均总有成效,最少也分到手两千多块。钱不多,照样给参与者留下了美好回忆和鼓舞。随着时间推移,当编织工作因材料问题显现强弩之末的趋势时,根据预先制定的总体工作思路,范小丫进城买回新材料,生产再次掀起新高潮。

鱼塘合作事宜比较伤脑筋。

开春后,泡子边缘那些鱼塘的主人,陆续回来做放养前的准备工作,张昭和于大东整天奔波在各个鱼塘之间,试图说服他们,加入到股份公司里来统一经营,可磨破了嘴皮子,除本村几家模棱两可外,其他人没一个同意的。什么扩大产业,什么提高抗风险能力,什么长远发展规划,没人犟嘴也没人说明理由,答复倒惊人的相似:自己干挺好。

“这帮榆木脑袋,顽固到家了,个个不开窍。”于大东表现出急躁情绪。“你也别说,还真打吴梅的话上来了。这帮人要都硬顶下去,我们可没咒念了。这一块儿整治不起来,你那规划啊设想啊,再好也难实现,都得泡汤。”

“有啥好办法呢?”张昭没料想会难到这个地步,他以为顶多也就提些过高的合作条件,经过谈判完全可以消化,没成想人家啥条件都不提,根本不合作。“这帮人真够绝的,事先商量好一样,口径一致,一点余地都不给咱留。”

“也不排除他们事先串通的可能性。”

《保密守则》规定得再严格,世上也没有不透风的墙。联合经营的计划如果事先传到养殖户耳朵里,他们肯定会商量对策。

“你有啥高招没有?”

“高招?我看要治服这帮人只有一招。”

“说说看。”

“这些鱼塘,没一个是合法的。咱这地方偏僻,交通不便政府也懒得来管,他们正是钻这个空子,用推土机推个坑就养鱼,既不交管理费又逃税,。”于大东每年夏天,大部分时间在泡子里打鱼,对鱼塘情况了如指掌。“哼,还不愿合伙儿,真是给脸往鼻子上抓挠。干脆,咱不跟他们谈了,找许书记下个令,把这些非法鱼塘统统没收,直接由咱公司接管,让他们连毛都剩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