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窃唐
2316800000045

第45章 后高宗时代之皇帝累趴下

第二年夏天,也就是弘道元年(公元683年),高宗飞诏皇太子前往东都,一方面便于管教,另一方面高宗当时已经病危,也有交代后事的意味。

李哲终于可以喘口气了,这时候他的老师薛元超在长安病得已经喘不上来气了。

薛元超打报告要求退休,退休时间不长,也就是这一年的冬天便去世了。

如果放在许敬宗退休的时机,薛元超的去世一定会让武则天感觉痛失英才。可惜时过境迁,眼下武则天笼络的人才有一个加强连,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薛元超这辈子活得也很辛苦了,先是拍李义府的马屁,一不留神拍到马腿上,落得被贬外放;接着抱上官仪的粗腿,结果上官仪掉脑袋,他也跟着倒霉;历经磨难,终于靠上武则天这棵大树。他靠着自己一肚子的锦绣才华和阴人的谋略,扳倒了章怀太子。

用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久经考验的地主阶级文学家、天后党高级政工干部薛元超同志,圆满完成了天后交给他的历史任务,死得其所,死得其时。”

随皇太子赴东都的还有宰相裴炎,现在众宰相中唯一对武则天不以为然而武则天还不能不有所顾忌的只剩下老臣刘仁轨。老头子已经八十多岁,活不了多久了。可一天不死,一天还得在眼前晃悠,看着难受。干脆把他一个人留在长安,辅佐皇太孙留守京师。

高宗皇帝不是想立皇太孙确保李家天下吗?那就让一位行将就木的老臣去辅佐那个年仅两岁的婴儿吧,能翻得起什么风浪?现在皇帝、皇太子和除刘仁轨之外的所有宰相,都已集中到了洛阳。至此,武则天组建新政府的计划宣告完成。

裴炎到达东都,在他的穿针引线下,程务挺和张虔勖投靠了武则天,分别出任左右羽林军首领,武则天渴望掌控政权和军权的梦想,终于得以全部实现。

有生第一次,她感到自己是如此强大。

广袤的天地从东都洛阳的丹墀翠辇延伸开来,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

那些曾经嘲笑过她一女侍二夫的名儒,那些轻贱过她不过是暴发户之女的清贵,现在都臣服在她的脚下,脸上写满敬畏和惶恐,有的还趴在那里为自己虔诚地舔着脚丫。香,就一个字!

武则天冷峻的目光一一扫过这些面孔,她很清楚这里面有多少真心多少假意。她仍然穿着表示简朴的七破间裙——在小事上,她很乐意让丈夫开心一下,并不华贵的裙裾默然拖曳过冰冷的长阶,现在距离权力的巅峰,只差一步。

那里躺着她长期缠绵病榻的丈夫,现在他已经快要与这个世界说拜拜了。

是他陪伴她度过三十年惊涛骇浪般的岁月,是他给了她第二次生命,人非草木,又怎会没有一点感情?

只是他不会知道,即使再生这天与地,她也无法再寻回原来的自己。

纵然是三十年相濡以沫共过患难的夫妻,他也并不清楚妻子此刻的雄心壮志。

他回不去了。

她也回不去了。

随着高宗病情的日益恶化,武则天行事越发谨慎小心,现在连宰相也不能轻易见到皇帝一面了。高宗皇帝身体状况的每一次细微变化,都牵扯着武则天的神经。每一次诊病,武则天必然亲临现场,她不想在这最后关键时刻掉链子。

弘道元年(公元683年),练习喘气大法的高宗,离修成正果的日子越来越近。死亡并不可怕,咬牙,蹬腿,闭眼,歇气,就完成了自己在这个世界的最后一道程序。

作为帝国最高行政长官,该享受的都享受了。老婆一大堆,孩子好几个。混了二十年,搞垮一堆猛人,死也赚了。

可有人却不这么想,谁?他一手扶植起来的皇后武则天。

武则天对高宗的身体状况还是充满信心的,这二十年来,死去活来折腾好几回,胆子都被吓大了。其实做媳妇做到武则天这个份上,就是极品。上得朝堂,下得御厨房,武则天亲自给高宗侍奉汤药,用实际行动证明情比金坚。

这个时候如果还有人说,武则天希望高宗早点玩儿完,自己好上位,那我想严肃地告诉你,持这种观点的人,是不懂得政治的。

武则天根本没必要急于让唐高宗死去。这时候武则天参政已经二十三年,和高宗并称二圣也将近有二十个年头,号称天后也快十年,她的权力一直稳中有升。此时的唐高宗,根本构不成她权力上升的障碍。虽然中间有过废后的一时激愤,但两口子总归是两口子,别人想中间插一杠子,基本上很难。

武则天还有个特浪漫主义的想法,就是想和高宗皇帝携手再搞一次封禅。不,最好是五次,封遍五岳,创下一项吉尼斯纪录。她念念不忘当年自己带着一帮后宫超女,封禅泰山的无限风光。

洛阳离嵩山不远,就近搭台唱大戏,武则天就在嵩山之南筑起了一座“奉天宫”。

“奉天宫”还没落成,就有人站出来放炮,炮手是监察御史李善感。善感,炮手大多有多愁善感的潜质。

李善感很多愁,多愁的李善感不同意这样做。他的理由是:这几年灾害连绵,民不聊生,突厥人拎着刀没事就来骚扰我们,军费开支也不小,政府却还要大搞形象工程,这种搞法太让人恶心,也让老百姓失望。

李善感没有绕弯子,直来直去,有一说一。

有人说,善感兄这种当面让人下不了台的炮轰,已有二十年没有听到了,轰隆一声响,群情振奋,史称此谏为“凤鸣朝阳”。

弘道元年(公元683年)正月,高宗夫妇在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的陪同下,视察了刚建好的奉天宫。不错,很气派。领导很满意,于是开始筹备封禅前的各项工作。

一切就绪,就在七月准备封山时,高宗皇帝头又疼了,头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没办法,只有往后延期。谁也没有料到,这一延期会延到下一辈子。

十月,高宗皇帝和武则天又跑去奉天宫视察。

这种五加二,白加黑的搞法,加剧了高宗皇帝的病情,头痛难忍,两眼一抹黑,几乎看不见东西。根据我多年翻阅医书而不求甚解的经验,估计高宗皇帝这时候得的是脑血管堵塞压迫到视神经。

皇帝也是人啊,别累趴在岗位上,能不能捞到个因公殉职还不一定,因为别人上班是为公,皇帝上班纯粹是为家为私。没人付工资,也没人评劳模。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只有历史给个评价。

既然死了白搭,什么都捞不着,高宗皇帝也不愿意当傻子,他下诏,暂停封山,封禅无限后延。

武则天急召御医秦鸣鹤、正文仲前来诊疗。秦鸣鹤看了后认为,高宗皇帝的病症是“风上逆”,治这种病唯一的方法,就是用针扎一下,把脑袋扎出血才能治愈。敢在皇帝老子的脑袋上放血,真是碰上猛人了。

在这里插两句。史料记载,这个秦鸣鹤并非中土人士,是来自大秦的景教徒,即拜占庭帝国的基督教聂斯托里派信徒,秦姓来自于大秦国名,“鸣鹤”则是Markus(圣经使徒名)的叙利亚语读法。

聂斯托里派在拜占庭被教会裁决为异端,教徒遭受迫害,向东逃亡,来到大唐。

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唐太宗接见景教教徒,允许他们在长安建寺传教,这是基督教来华的最早文字记载。随着大批景教教徒来华,希腊、罗马等异国医术也在中国广泛流传开来。

隋唐是包容性极强的时代,包括宗教。那时候天竺佛教、波斯祆教、摩尼教等异国宗教都漂洋过海到大唐地盘来争夺信徒。景教也是这个时期进入内地的,面对这样的激烈竞争不能不竭尽全力,以医助教就成了他们扬其所长争夺生存空间的一大法宝。

唐人对景教教义兴趣不大,对他们的医术倒是推崇备至,尤其是其中一招——穿颅治盲术,也就是秦鸣鹤要给高宗动手术用的这一招,依当时的医疗条件来看,玄乎得让人没办法理解。

时人都认为大秦神医是用刀劈开病人的头颅,把里面的小虫捉出来,病人便奇迹般地恢复了视力,美其名曰“开脑取虫,以愈目眚”。要说这招,三国时期的华佗也会。曹操头疼,华佗就建议过开颅手术。可惜曹操多疑,反而把华大夫给干掉了。

其实这不过是来自于古希腊医神希波格拉底流传下来的治疗眼睛失明的方法:“当眼睛毫无显著病症便失明时,应切开颅骨,将脑软组织分开,穿过颅骨使产生的液体全部流出。以这种方法治疗,病人便可治愈。”

听说秦鸣鹤要拿高宗的脑袋当破足球缝缝补补,武则天在帘后再也坐不住了,她指着秦鸣鹤,怒道:“此人可斩也,乃欲于天子头刺血乎!”这是原话,没有经过加工。

这不由让人想起当年武则天隔帘骂褚遂良的场景:“何不扑杀此僚!”

开别人脑袋都不皱眉头的秦鸣鹤吓得当时就尿裤子了,趴在地上叩头求饶。

这时候躺在床上半死不活的高宗发话了,他激动地直摆手:“医生谈论病情,不应该怪罪。我头疼得实在是受不了,放点血未必是坏事。我已经决定了,秦医生,你就不要有顾虑了,欢迎放血。”

高宗皇帝也是没法子,头痛难忍,死马当做活马医吧,死了不算医疗事故。皇帝自己开金口了,打消了秦大夫的顾虑。他取出绣花针,啪啪两针,针刺“百会”和“脑户”二穴,出血。

也就是一炷香的工夫,高宗皇帝眨巴眨巴眼睛,开口说话了:“啊,朕好像能看见东西了。”

这是几?

二!

“太好了,你真的看见了,这真是老天保佑!”武则天很夸张地以手加额作如释重负状。

秦大夫,辛苦了,不愧是神医啊,本宫要奖励你,你等着。一会儿工夫,武则天亲自扛了一百匹丝帛赏赐给秦鸣鹤。很久没干体力活了,为了老公的病,今天她也豁出去了。

高宗皇帝被秦鸣鹤这么开颅放血,感觉精神好多了,伸伸胳膊弯弯腰,又活过来了。

可还没下地蹦跶多长时间,他又在奉天宫躺下了。这一躺,躺了二十多天。他感觉再躺下去,自己非得躺死过去。自己现在远离长安,不是在宫里,对于皇帝来说,如果死在外头,臭在宫里,那是很不吉利的。

十一月下旬,高宗皇帝匆忙决定返回东都。

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皇帝和普通老百姓是一样的。中国有句老话,阎王注定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秦鸣鹤医术再高明,只能救一时。

高宗返回东都,官员们闻讯组团汇聚在天津桥南拜迎,为主子祈福。

十二月四日,在武则天建议下,下诏改元“弘道”,大赦天下。改元的意思,也就是要弘扬道家宗旨,希望上天能够来点新意,为病榻之上的高宗皇帝冲冲喜。

诏书里还特别肯定了武则天的政绩,说她“言近而意远,事少而功多”。

傻子都能看出来,留给高宗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要为稳定自己身后的局面造舆论,不能等到他两脚一蹬,剩下孤儿寡母被人欺负,也可以看作这是高宗皇帝对武则天的最后一次矫情。

高宗皇帝极为重视这道诏书,本来打算亲自登上宫城的正门——则天门去向百姓宣读,但在被扶出宫门后,却因气逆不能上马,登上城楼那就更不可能了。人们关切地围过来,那张让他心折千次又心死千次的熟悉面孔,再度映入他的眼帘。

仍然是她,他的妻子,大唐的皇后——武则天。

当然是她。除了她之外,他还能奢望看见什么人呢?高宗皇帝李治只有苦笑连连的份。

高宗皇帝无法宣赦,只好召百姓入殿,由侍臣代为宣读。唐高宗李治失落地又回到了病榻上,那里才是自己的真正归宿,这时候外面人群的欢呼声如海浪般将他淹没,武则天安静地守候在他的身边。

“咱们老百姓,今儿个还高兴吧?”他轻声地问着侍臣。

侍臣恭敬地答道:“皇上大赦天下,老百姓没有不感恩,没有不高兴的,今儿个老百姓真呀真高兴!”

“老百姓高兴了,但我的生命也该走到尽头了。”高宗皇帝深深地叹息,“天地神祗如有灵,愿能延我一个月的寿命,让我能生还长安,死亦无憾!”

在生命的终点,他想到的是回到长安,这是史书上所记载高宗李治所说的最后一句话。

当晚,高宗急召宰相裴炎入贞观殿,口授遗诏,指定他辅政。把后事交代完毕,高宗也就不行了,于当晚驾崩,享年五十六岁,时为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十二月四日。

这一年,武则天六十岁,太子李哲二十八岁。

高宗驾崩,武则天也随之成为太后,高宗时代正式结束,武则天时代全面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