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丑妃也嚣张
2318900000164

第164章

她可是间谍是内奸,当然要鬼鬼祟祟的打听消息。随即柳如心眼波流转,手臂绕过了池歌城的身体,将那荷包给拿到手里。

这荷包里面硬邦邦的,似乎藏了什么东西,柳如心一打开,发现里面有两个金锭,除此以外别无他物。

柳如心满头黑线,身为王爷不会这么穷吧。

不过柳如心相信这两个金锭一定是另有乾坤,因为今天她听说了一个名词,那就是假金案。看起来这件事情是另有乾坤。

普通的金子谦王当然不会这样在意,只能说这两锭金子不普通。莫非是,假金子?

而且这假金越看还越觉得眼熟,让柳如心联系到今天自己从白海夫妻那里拿来的假金,唐宣用的那锭?

这莫非就是天意弄人如此巧合,让她柳如心看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曙光。

一瞬间柳如心睡意全无,手指开始抚摸手心这些金锭。

柳如心眼珠扫了池歌城一眼,随即踢了池歌城一下,哼真想不到池歌城居然还睡得这么香甜。好命啊,有自己这么一个聪明伶俐善良大方的好老婆,虽然是假老婆。

清晨柳如心醒过来,池歌城似笑非笑的看着她。柳如心轻轻打了个呵欠假装什么也不知道,仿佛昨天无聊在王爷脸上画了乌龟的人根本都不是她。如今池歌城英俊的脸上一点墨迹也没有,可见他已经将脸清洗干净,并且发现了柳如心玩的那个猫腻。

池歌城似笑非笑,果然是心计深沉的男人叫人摸不清楚他内心真正所想。

“王妃起来得太晚了。”池歌城看着床上懒洋洋的小妻子。柳如心一身轻薄纱织睡衣,长长的头发随意披散。比起平时的精灵古怪,还没睡醒的柳如心有些懒散。

池歌城眨眨眼睛,自己的审美观是不是发生变异了,为何看着那张黑红相交的丑容,仍然觉得这样的柳如心可爱得紧。

看着神采奕奕,已经穿上大红袍黄金比甲的男人,柳如心内心愤愤不平。自己可是不想像这个男人一样来个闻鸡起舞。

“王妃还是早点梳洗,一起用早膳吧。”池歌城看似有些愧疚,也没有准备追究柳如心给自己脸上抹墨水的罪过。

“为夫最近几日正是琐事缠身,故此冷落了王妃,还盼王妃不要见怪才好。”

非雪和樱桃进来,捧来清水、锦帕、青盐等物让柳如心梳洗。柳如心一边用青盐漱口,一边听池歌城略略提及近日的忙碌。因为假金案最近引来若干麻烦。原来青州的赋税是一年一次统一交给朝廷,一般都以黄金作为标准。因为青州出现的假金真假难辨,所以在上缴税金的时候,需要仔细检验。

钱啊,还真是个惹祸的东西,柳如心无聊的想。

“那王爷你荷包里的金锭显然就是假金啰。”柳如心盯着池歌城的荷包。

“没错,现在出现在青州的假金,颜色手感都跟真金差不多,就是分量要轻一些,比真金要硬一些。当然一般的商家还是不能检查出来的。除非是用朝廷官方的一水验金法。也就是称一公斤黄金,放入有水的特制容器中,如果溢出的水恰好和水纹线齐平,就能证明是真金。”

柳如心恍然大悟,看起来这个古人还是很聪明的,一水验金法是根据不同的东西密度都不一样的原理,是很有科学依据的。但是根据池歌城所说,这个检验的器具打造是很精密的,所以一般也不普及,只能官方使用。

现在这些要送去给朝廷的贡金就秘密的藏在仓库中,经过池歌城的检验,虽然有几锭假金但是数目也很少,这些税金应该没有问题。

当然如果这些税金出了问题,那问题就很大条了,池歌城一定说不清楚,丢了税金是重罪还不用说,云帝还会多心怀疑池歌城。所以这件事情,让池歌城不得不多费心。

柳如心换上了一身雪白的梅花长衫,梳洗完毕了后就跟池歌城一起用早膳。幽狼向池歌城禀告说道:“王爷,属下最近奉王爷之命追查那些检验假金的人,本来已经有线索。但是这些人负隅顽抗,最后居然引爆炸弹,炸毁了他们藏身的院子。就连地道也被炸得堵住了,没有十天半个月,那可是清理不出来。”

“如今青州****,王妃最好还是不要出门。无水,你保护王妃安全,那一定要处处小心,尤其要公事公办。”池歌城最担心的就是柳如心,生怕这个桀骜不驯的女人会给自己惹事。

柳如心忿忿喝了一口粥,明白这个男人的打算,故意让南宫无水看着自己,就是因为南宫无水对她没什么好感,那就一定会执行池歌城的命令。尤其柳如心越想要离开王府,南宫无水这个心理变态的女人那就一定不会让柳如心如意。

本来自己已经有些非常重大的发现,想要告诉池歌城。只是现在池歌城摆明是大男子主意根本不信任自己,那么她也根本不必理会池歌城,这件事情柳如心会查得水落石出,到时候再让池歌城大吃一惊。

他是青州的王爷又怎么样,凭什么看不起自己?女人在他眼里根本就是没脑子的吧。果然是大男子主义的讨厌男人。

柳如心冷然含笑,迅速干光了自己的早餐。

铜镜面前,柳如心头发侧梳,随即又换上一身轻便的衣衫,戴上了面具。南宫无水冷冷说道:“王爷说过了,王妃不能出府。”

“是吗?我怎么没听到他这么说。只记得那个时候王爷是说,王妃最好是不能出府。意思就是如果没有很重要的事情,那我就不必出门。但是如果事情很重要,那出府也是有必要的。再者我既然是青州王妃,当然不可能对现在祸乱青州的假金案不闻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