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对你的借口往往是一个谎言,是试图对你隐瞒真相,所以,我们要会识别谁正在找借口。识别他人的借口,其实是一个对对方心理探究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外在的蛛丝马迹去识别借口,去窥视借口背后隐藏的真相。
找借口在语言中的信号
在交谈的时候,多数情况下我们会找借口。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我们也不敢想象,如果人类没有借口,将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比如说你长的实在拿出手,别人就照直说了,你会是什么反应。回敬他估计也是必然,要么这个一直讲真话的人在人类没有办法生存。
马萨诸塞州大学教授罗伯特·费尔德曼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发现参见实验的人,有60%的人在十分钟的交谈中,撒谎一次,更多的人撒谎两到三次。
这就是说,基本我们会在不经意间就找借口撒谎,自己可能根本就是无意识的。在这个问题上,男女并没有不同。大家都在找借口撒谎。有时候,我们可以将借口看作是保护自己的一种行为,这是很多人找借口的一个原因,另外一些情况可能是源于社交的需要,比如你不得不对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人说好话,因为大家都是那么做的,即便有些人不喜欢你,但是也极少会当面指出这一点,否则的话,不但是你不会原谅他,就是别人也会认为这个人践踏了社会准则。
在找借口的时候,和正常说话是不一样的。有些比较明显的信号,我们仅仅凭借口常生活的一些积累就能一眼看出来这个人在找借口。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信号依靠日常经验就能完成的。同时,尽管我们自己已经习惯了找借口,但是还是不喜欢别人找借口敷衍和欺骗自己,所以就想尽一切办法能看透对方,希望能得到真实的回应。这就需要看透找借口者的一些细微的信号。通过这些,就可以判定他是不是在找借口。
首先是眼神的反应。通常的看法,我们会认为一个人如果眼神游移不定,目光转移就是找借口,因为我们会假定这个人在找借口的时候会心虚,所以眼神就会出现逃避行为,会内疚,所以眼神就会看向别处,而不是当事人。但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有些找借口的人的确会出现眼神漂移的情况,但是有些找借口的人会盯着当事人看,凝视的出现有一种控制对方的效果,他是想用这种方式来告诉对方,自己讲的是真话。另外,你知道别人找借口可能会有眼神漂移的行为,那么找借口者他也可能是了解这个的,所以就会本能的做与之相反的动作,来证明自己是诚实的,所讲非虚。另外,转移视线有可能他在思考,这时候可能出现的一种自然反应,而不能说明就是在找借口。所以眼神方面要注意的是,他盯着你看。另外一个被误解的找借口动作是眨眼过快。通常情况下,一个人正常的眨眼频率是每分钟20下,但是当他大脑处于高度思考状态,或者是神经过于紧张,压力很大的时候,也会有眨眼频率过高的情况出现。所以,如果他眨眼过快,频率过高,不一定就是在找借口,也可能是他感觉到面对的压力很大。
除了眼神的表露外,找借口者还会有一些其他的配合动作。这些动作就能比较明显的说明这个人到底是不是在找借口。
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找借口的次数多少其实和他的找借口心理成熟度并没有太大的关联,最重要的是他撒的谎是不是关系较大,影响较重。也就是说这个谎言是不是很紧要。如果不是很紧要的谎言,即便是一个人经常找借口,他第一次找借口的时候,也会很紧张,这时候他会很不安,很焦躁,手部会出现一些很不自然的动作。比如他可能无意中搓自己的手掌,或者是挠挠头皮,摸头发都有可能发生。但是如果这个人经过很多次类似的事情,他就会很适应这种行为,也就是说,他已经知道人在找借口的时候会有一些手部的动作,而且这个时候的心理素质也变得更好了,所以当他在找借口的时候,表现的不是更不安,而是更安静。比平时安静。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能说明他在找借口,而且已经是找借口的高手。
眼神和手对找借口者而言,时间一久,就能处于他们自己的思想意识控制下,所以如果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辨,难度会比较大。不过除了这两个部位的一些细小动作外,人身体的其他部位在找借口的时候,也是有些很细微的反应的。比如说脚,还有腿。一般这个时候人的双脚或者是腿会有一些很细微的动作调整,这个调整当事人自己是不知道的,纯粹的无意识动作。这个很小的动作就能将他们自己出卖了。
找借口者在找借口的时候,会经常出现一个动作,用自己的双手捂住自己的嘴。这个动作多数情况下是不自觉的一种行为。他是希望能用这个动作来掩饰自己找借口的事实。
通过潜意识让借口露出破绽
人大都讨厌对自己隐瞒真相,于是,很多人想找到一种让他人再也无法在你面前隐瞒真相的方法。这里,有一种叫做“类似剧情”的方法,能够让你在几分钟之内发现是借口还是真言。
在一套合租公寓内,王小来发现自己的东西总是莫名其妙地丢失,他怀疑是另外两个合租的同伴其中的一个偷的,那么王小来怎样锁定嫌疑目标呢?
显然,如果王小来直截了当地询问合租者:“嗨,经常私自借用我东西的人是你吗?”这不仅会让对方产生极强的防卫心理,使取得事情真相的难度加大,而且很有可能引发一场争吵、甚至打斗。无疑,“类似剧情”法才是王小来最好的选择。
一天,王小来找了个机会,大家一起吃饭,边吃饭边放影片,当然影片的内容是有关小偷的。放到小偷偷东西的情节时,王小来像话家常一样说:“现在的小偷还真不少,我在公车上都掉过好几回东西了,不知道有什么办法能让小偷偷不到东西!”
王小来找了一个很好的借口。
这时,如果清白者可能会提些建议,并分享一些自己的类似经历。然而,如果是偷东西的人,往往会表现得非常不自然,并急于与“小偷”撇清关系,或者狠狠地诅咒小偷;或者试图尽快转移话题……而你很容易就能够从自然与不自然的反应中,锁定嫌疑目标,以作进一步地观察。
这就是“类似剧情”法,其作用方式和“墨迹测验”有些类似。
瑞士精神病学家罗夏克认为,人们对墨迹图形所做的解释,是其潜意识的态度和想法的一种投射表现。同样的,有过与“类似剧情”类似经历的人和没有的人,对类似剧情所做出的潜意识的反应自然是不同的。利用这种方法,你就能够有效地判定他是否对你有所隐瞒。
假如一个人找借口,是不可能在“类似剧情”面前,表现得毫无破绽的,潜意识会使他露出最直接的破绽。所以,无论何时,只要你想知道某人是不是做了什么事,你都可以将“类似剧情”法用上一用,保准能让你获得真相!
利用这一策略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激动的情绪,不要让对方看出自己对他有任何的怀疑。
如果察觉到对方在找借口,我们暂且不去理会他,只要把重点放在如何才能使他解除心中的武装就可以了。这个道理就与闭得紧紧的海蚌一样,愈急着把它打开,它就闭得愈紧。假如暂时不去理会它,它就会解除心中的武装,一会儿它就自然地打开了。
正在找借口的人在心里一定会先把自己武装起来。“怎样使对方除去武装”就是关键所在。假如这时你正面跟他冲突,他一定会强词夺理把你反击回来。
例如你对说找借口者说:“你有什么话就干脆直说好了,不用跟我兜什么圈子。”这样去攻击他,是不会产生效果的。我们应该在对方有些动摇时,找出他的弱点去攻击他。不过,如果对方硬要坚持他的谎话,那么这一招就不灵了。这时,我们就必须另想办法使对方解除武装。
那么究竟要如何才能使对方解除心中的武装呢?
首先要使对方具有安全感,如果对方是为了保护自己而找借口,我们最好这样说:
“你把实话说出来。没关系的,事情不像你想象的那样严重。”
这样一来,他们就会认为自身的处境已经很安全,不会顾忌说出实话会有什么不良的后果。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叫他说出实话是很容易的。
警察在查询凶杀案的见证人的时候,利用这种方法最合适不过了。
要使对方产生安全感,首先必须使他对你产生信赖,他对你产生信赖之后,才会对你吐出真言。
利用循循善诱的方法去套取对方的口供,要比使用强硬逼供的手法更容易达到目的。当然,假如你只是装出笑容来讨好对方,那对方就不会怕你了。我们必须做到让对方认为“我实在不敢对这种人找借口”才行。简单地说,我们要运用技巧,使对方因为你的影响而把实话完全吐露出来。
还有一种技巧与上述所提的完全相反,那就是故意把自己装成很容易上当的样子,使对方对你没有戒心而很自然地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换言之,就是让对方产生优越感,使他在得意忘形之际,无意中露出马脚。这种方法用来对付傲慢的人最好不过了。
听说美国的律师在法院开庭审问时,也常会反复地运用这种方法,但是假如太露骨的话,就会留下漏洞,无法达到目的。
追根究底,此方法与上述所说的方法完全相反。彻底去追根究底,有时也能使对方解除心中的武装。假如对方仍有辩白的余地,他也一定会坚持到底,因此,只有在他们被逼得无法再为自己辩解时,他们才会自动解除武装,说出实话。
我们常常可以在报纸上看到某人由于精神过分紧张而自杀的消息,对于此类事件,我们没有办法给他们下一个完美的定论,但我们很容易看出,他们实在是被生活中的某种因素逼迫得无法透气才这样做的。
面对他人找借口,最好不要一上来就让自己表现得很聪明,说什么“我一看就知道你在找借口”之类的话,这样一来会给对方带来心理上的压力,搞不好会引起激烈的抵抗,甚至发生意料之外的冲突。
注意找借口者的鼻子和嘴
借口表虽然现在语言上,体现在行动上,但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要想知道谁在找借口,就要注意找借口者的鼻子和嘴。
有一个暴露借口的姿势是“捂嘴”。发生这种情形时,看起来好像是找借口的人非常警惕地捂住了欺诈的源泉。他(她)假定,如果人们看不到他(她)的嘴,就很难判断对方是不是在找借口。“捂嘴”听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但是我们要会从细节上去观察。美国中情局会通过“捂嘴”的小细节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在撒谎。他们发现,一个人用手完全掩住嘴巴,用手支住下巴,到一根手指悄悄摸一下嘴角,这样的摸嘴是企图掩盖借口。
除了“捂嘴”的动作之外,摸鼻子也是撒谎者的习惯动作。通过摸鼻子,找借口的人会通过摸鼻子的瞬间获得心理安慰。从心理学上认定,摸鼻子是掩嘴的一个替代行为。这是一个鬼鬼祟祟的身体语言,看起来好像某人在挠他(她)的鼻子,但他(她)真正的目的是掩住嘴。
但是,有些心理学家在研究了人的微动作后认为,摸鼻子是欺骗的标志,但是这个动作和嘴没有关系。
美国人阿兰·赫希与查尔斯·沃尔夫认为,摸鼻子是欺骗的标志,但是这个动作和嘴没有关系。两个人对比尔·克林顿1998年8月给大陪审团的证词做了详细的分析,那时候,克林顿否认自己曾与莫妮卡·莱温斯基有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