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令中也有写羁旅之情而佳者。《关河令》说: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这首词虽短,却刻画出行旅之凄苦孤独。词原题为《清商怨》,因欧阳修有“关河愁思望处满”句,故改为《关河令》。柳永《八声甘州》有“关河冷落”之句,这首词实即将“冷落”与“愁思”捏合在一起。季节之冷、环境之冷、心境之冷、孤灯之冷、长夜之冷,都与愁思乡情融而为一,行旅之愁莫过于此。“沉挚之思,而出之必浅近”(陈子龙语),正是此词特点。
3.清疏明快的写景词
作为一位禀赋出众的艺术家,周邦彦对自然景色有着敏锐的观察力。他擅长捕捉景物的特征,做入木三分的刻画,栩栩如生。他将家居、出游、旅途所见之景,一一纳入词中,充分展现了大自然的景色优美。这时候,词人用比较纯净的审美眼光去看待自然景物,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秾艳与凄苦,而显示出清疏明快的风貌。《苏幕遮》说: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这首词本是写作者久居汴京消夏思归之情,但却以描写荷花的风神而著称于世。上片写醒后所感、所闻、所见。“燎沉香,消溽暑”是从嗅觉和触觉两方面描述的,词人醒来时依稀闻到沉香气味依旧弥漫于室中,闷热潮湿的暑气已经消失,精神清爽。这是醒后的第一个感觉。“鸟雀呼晴”是醒后的第二个感觉,是从听觉方面来写的。溽暑消失,天气晴爽,所以鸟雀也十分活跃,从争噪的鸣声中透露出雨后新晴带来的喜悦。“侵晓窥檐语”是醒后的第三个感觉,这是从视觉方面来写的,对“呼晴”做进一步的补充。词人浏览窗外景色,首先看到的是欢快的鸟雀映着晓色,在屋檐上往里窥视,嘈杂不停。夏日醒来,词人所有的感官感觉都格外爽朗。经过这样的铺垫,词人步出户外,看到的是“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形象画面,赏心悦目。那一株株亭亭玉立的荷叶,仿佛是被高高地擎起,在晨风中摇曳生姿。这几句描写水荷极其生动,所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美这几句说:“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下片写对故乡的怀念。换头两句故作推宕,词笔由实转虚,从面前的荷花想到遥远的故乡,牵引出乡愁。家乡西湖的“芙蓉浦”也将是如此秀丽宜人?“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将空间的想象落实在两个点上:“吴门”与“长安”。“五月”三句写梦游,把孤立的空间两点进一步缩小并使之具体化。家乡的“渔郎”依稀有着自己未踏入仕途前那潇洒的身影?“梦入”一句,便把实景、梦境连成一片,眼前的“荷叶”便幻化成家乡的“芙蓉浦”。词人居住在汴京,虽然对家乡有丝丝缕缕的挂念,但词人同样看重在汴京的仕宦生涯,留恋此间的一切,所以,词中的乡愁是很清淡的。词的侧重点落实到荷花风神的描写上,传达出一种从容雅淡、自然清新的风貌。这首词也终以写景物之传神而负盛名。
这类写景传神的词都是小令。《浣溪沙》说:
翠葆参差竹径成,新荷跳雨泪珠倾。曲栏斜转小池亭。
风约帘衣归燕急,水摇扇影戏鱼惊。柳梢残日弄微晴。
短短的六句,每句都摹写一种画面:翠竹成荫,参差茂盛,小径通幽;雨打新荷,如泪珠跳溅;栏杆曲折有致,与小池亭相映成辉;风牵帘衣,燕子归急;扇影轻摇,水波荡漾,池鱼惊窜;残日斜照柳梢,透露出一丝晴意。画面之间跳跃性很大,在词人动态的浏览视线中被一一收入眼底,共同渲染出夏日的清爽。陈廷焯说:“美成小令,以警动胜。视飞卿色泽较淡,意态却浓。温韦之外,别有独至处。”(《白雨斋词话》卷一)这些写景小令最能表现这种特征。
4.富艳精工的咏物词
周邦彦之前北宋词坛甚少咏物词,佳作更少。只有苏轼《水龙吟》咏杨花等寥寥几首好词。宋代咏物词至周邦彦方大放异彩,不仅数量大增,如《清真集》中有咏新月、春雨、梅花、梨花、落花、蔷薇花、柳等等;而且,佳作迭出,如《兰陵王·柳》《六丑·蔷薇谢后作》《大酺·春雨》等。以《大酺·春雨》为例,词云:
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粘帘竹。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奈愁极顿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行人归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车毂。怎奈向、兰成憔悴,卫玠清羸,等闲时、易伤心目。未怪平阳客,双泪落、笛中哀曲。况萧索、青芜国,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夜游共谁秉烛?
这首词写于旅途之中。词人寄居“邮亭”,听春雨绵绵,不禁愁上心头。所以,“奈愁极”“伤心目”是这首词的感情基调。通篇围绕着春雨作文章。首三句点题:清晨起来,“宿烟”散去,“春禽”寂静,唯有春雨飞溅声显得格外刺耳。“墙头”三句,随视野所及之雨中青竹,补足“春雨”情态:竹枝经春雨洗涤,箨粉尽去,青翠娇嫩,枝梢在微风中相互触摸。竹枝的色泽、姿态、形神,就是“春雨”神态的具体写照。以上六句写室外雨景,词人突出的是一种寂静、凄清、孤独的情调。“润逼”三句转写室内,细微到个人的点滴感受。春雨带来的潮湿空气浸润得琴弦松弛,所弥漫的寒气直逼枕席间,“虫网”在雨风中飘起粘在“帘竹”上。已经被“春雨”牵引出来的愁苦意态此时渐渐泛滥,词人既不能借“琴丝”消愁,又不能躲在被卧中消磨时光。“邮亭”以下六句是追溯,点明愁绪之所由来。“邮亭”羁旅,孤寂无聊,在单调的雨声中朦胧睡去,怎奈心中愁苦难消,顿然惊觉,在凄寒的雨声中更是“自怜幽独”。这种羁旅愁苦意绪一经点出,就不可遏制地滔滔流淌。上片隐藏在“春雨”背后的羁旅情绪,成为下片描写的重点,而“春雨”则退居为一种背景衬托。羁旅念归是人之常情,偏偏“春雨”连绵,“流潦妨车毂”。“春雨”不能给人带来一丝安慰,却反而处处给人带来困窘。词人因此可以把“憔悴”“清羸”“伤心”等诸多困苦都推脱到“春雨”头上。青草青青,落英缤纷,樱桃如菽,是时光无情地流逝,词人倍感“萧索”。李商隐羁旅中思念家人,对夜雨有无限美好的想象:“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而词人今日又能与谁“秉烛”共游、“却话夜雨”呢?歌词在不尽的凄苦思绪中结束,余音袅袅。这首词通过咏春雨来写羁旅愁绪,真正做到“咏物不滞于物”。王灼将之与《离骚》的比兴手段相比拟,称其“最奇崛”(《碧鸡漫志》卷二)。
周邦彦咏物词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在对所咏之物做形神俱似的刻画时,又摆脱所咏之物,别有寓意。王灼因此将之上比《离骚》。再读其《花犯》,词云: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同燕喜。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见、脆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词咏梅花。《蓼园词选》评价说:“愚谓此词为梅词第一。总是见宦迹无常,情怀落寞耳。忽借梅花以写,意超而思永。言梅犹是旧风情,而人则离合无常。去年与梅共安冷淡,今年梅正开而人欲远别。梅似含愁悴之意而飞坠,梅子将圆,而人在空江中,时梦见梅影而已。”将自己的处境、心境与梅花融为一气,意余言外。
周邦彦擅长对所咏之物作细腻刻画,如“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粘帘竹”,能传达出人们在连绵春雨中的细腻感受;“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能描述出梅花清丽脱俗的神韵。在此基础上又别有寓意,便给读者留下“似与不似”的恰如其分的感受。然周邦彦反复吟唱的仅仅是羁旅愁绪而已,此外,也没有太多的理想与感受,难免有单调雷同之感。
三、艺术手法的深入开掘
周邦彦对北宋词坛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艺术手法的深入开掘,乃至改变了词的创作模式这一方面。在周邦彦之前,北宋词人之创作主要是因情感蓄积,经外在事或物的触动,自然表现于歌词,叶嘉莹先生称之为“自然感发”。至周邦彦则改变为以精心构思、匠心安排为创作的出发点。周邦彦政治上既无太大理想,仕途上也没有太多欲望,一生仕宦虽不能尽如人意,倒也勉强过得去。他不必像柳永那样为人生出路或者说是一官半职浪迹天涯、奔走豪门,心态相对平静。于是,他便专心致志于歌词的创作。最初任职太学时,“居五岁不迁,益尽力于辞章。”其后,在各地为官或再回京城,始终不见他仕途上的作为,而只是默默地将自己的情感、精力都倾注于歌词之创作。周邦彦对现实的关心既然比较淡漠,其歌词的内容就不会太开阔,他也无意用词去表现外在丰富多彩的世界,其作为必然与苏轼异趣。他灌注精力于歌词创作,集中体现在艺术上之开新。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格律精严,讲求四声
词乃音乐文学,不熟悉词的音乐特征,不精通词的音韵格律,就无法在艺术上有所开新。而在歌词创作方面做艺术上之开新,必然首先涉及音乐方面的创制。周邦彦恰恰是这样一位精通音律的词人。《宋史·周邦彦传》称其“好音乐,能自度曲。”他自号其堂曰“顾曲”。《三国志·周瑜传》载:“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周邦彦是以周瑜自比,自矜音乐才能。《玉楼春》说:“休将宝瑟写幽怀,座上有人能顾曲。”即是此意。周邦彦有时也在词作中自称“周郎”,一语双关,夸耀自己对音乐的精通。《蓦山溪》说:“周郎逸兴,黄帽侵云水。”《六幺令》说:“惆怅周郎已老,莫唱当时曲。”《意难忘》说:“解移宫换羽,未怕周郎。”晚年也正是因为精通音乐的原因被徽宗任命为大晟府提举官。虽然周邦彦在大晟府任职期间无所作为,但是平日多音乐创制。词集中多与当时音乐家合作的自度曲。
兹将调首见周邦彦词集者,详列于下:《蕙兰芳引》《华胥引》《塞翁吟》《浣溪沙慢》《月下笛》《玲珑四犯》《丁香结》《锁窗寒》《垂丝钓》《凤来朝》《玉团儿》《青房并蒂莲》《双头莲》《隔浦莲》《一剪梅》《四园竹》《解蹀躞》《红林擒近》《侧犯》《大有》《绕佛阁》《渡江云》《玉烛新》《宴清都》《庆春宫》《忆旧游》《花犯》《双头莲》《倒犯》《氐州第一》《还京乐》《绮寮怨》《丹凤吟》《六丑》《瑞龙吟》《红罗袄》《解连环》《大酺》《烛影摇红》《西河》《夜飞鹊》《拜星月》《意难忘》《扫地花》《粉蝶儿慢》《万里春》,共得46调,《扫地花》以下3调《全宋词》只存1首。周邦彦存词186首,用112调,“新声”占用调的41%。王国维在《清真先生遗事》中说:“读先生之词,于文字之外,须更味其音律。今其声虽亡,读其词者,犹觉拗怒之中,自饶和婉,曼声促节,繁会相宜,清浊抑扬,辘轳交往。”近人邵瑞彭的《周词订律序》也在细辨后加以肯定说:
词律之义有二:一为词之音律,一为词之格律。所谓词之音律,如宫调,如旁谱,宋人词集中往往见之,然节奏已亡,铿锵遂失。……若夫词之格律,本为和勰音律而起,但音律既难臆测,不能不与字句声响间寻其格律。格律止求谐乎喉舌。音律兼求谐乎管弦,世未有喉舌不谐而能谐乎管弦者。……尝谓词家有美成,犹诗家有少陵,诗律莫细乎杜,词律亦莫细乎周。(开明书店本)
如他的《绕佛阁》:
暗尘四敛,楼观迥出,高映孤馆。清漏将短。厌闻夜久签声动书幔。桂华又满。闲步露草,偏爱幽远。花气清婉,望中迤逦城阴度河岸。倦客最萧索。醉倚斜桥穿柳线,还似汴堤虹梁横水面。看浪颭春灯,舟下如箭。此行重见。叹故友难逢,羁思空乱。两眉愁、向谁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