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民族传统体育
23302000000006

第6章 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发展(3)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深深地蕴含着这种凝聚力的品格。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综合的民俗文化,它重视人的身心需要和情感愿望的满足,不以高超复杂的技艺、深邃的思想和深厚的文化修养诸条件要求对应公众,而是以普遍适应的、自娱自乐的消遣性与游戏性特征迎合民众。不必具有高水准的文化素质条件就可以在这些活动中得到较直接的,令人愉悦的主体情感的抒发和宣泄。民族传统体育这一发展特性,使它自然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吸引了大量的观众,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举行,使它成为民族文化的盛会,各民族群体成员相互配合和协作状态往往是民族文化盛会成败的关键,即使是旁观者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涌入到民族群体成员当中,为竞赛的胜败而欢呼鼓劲或沮丧。这种将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融为一体的竞赛,体现了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态度和行为存在个体差异的情况下,集聚于一定的文化运动轨迹,整合为一种带有普遍趋同的文化现象和体育运动的势态,从而激励广大民众释放深层能力。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内容更多地是以生产、生活为根本,与各自的生活、生产方式密切联系,并依赖于经济活动方式的支撑。民族传统体育的繁荣与发展,为民族主体强化其利益动机提供了条件。市场经济机制强调公平、有序和守法的原则,而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体育文化也弘扬公开、公正和平等的精神,它们之间的运行法则、表现形态和内在本质规定具有相似性和相同性,加之人们自身的主动介入和不断深化,在步入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轨道中,形成了民族传统体育与地方经济共荣发展的地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色。特别是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各民族传统体育如雨后春笋般得到了极大发展,各少数民族地区也在不定期地发展各种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随着民众的家庭收入增多,传统体育活动多以家庭、社区、社会联动的运动形式蓬勃开展,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一个成功模式。同时民族传统体育可以借助强大的经济杠杆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民族团体传到另一个民族团体,既有文化大潮的碰撞,也有润物无声的浸润,既有压力下的灌输,也有合意中的对抗,使之在经济的建立和成熟的运行过程中,发挥着渗透和精神重塑作用,在改造和创造人类自身的同时,恰如其分地充当了两者结合的天然使者。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世界体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是一种植根深厚从而形成自身一贯稳定的精神特质文化,而又在历史变迁中不断改变其具体的结构样式,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差别。以至于在宗教形式、喜庆丰收、婚丧嫁娶以及各种节日中,民族传统体育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各种体育活动出现频率之高是其他文化所不能比拟的。流传至今的蒙古族的摔跤、哈萨克族的姑娘追、朝鲜族的秋千、回族的木球、傣族的跳竹竿、苗族的上刀梯、高山族的背篓球赛、羌族的推杆等无不凝结了各民族人民的智慧。这种在民族文化体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特质,突出地再现了民族特色、民族心理和民族意识。

近年来国家及各地方召开的各种形式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使民族传统体育如雨后春笋般得到了极大发展。每四年举办一届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规模一届比一届盛大,项目一届比一届丰富多彩。而大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规则的制定,则为民族传统体育的推广和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形成规范化。少数民族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民族地区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为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化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随着民众经济收入的增高,文体活动多以“家庭为龙头”而举办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屡见不鲜。这一结果必将带动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中国特色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基本模式,使国家办与民族办、社会集体办与个人办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民族传统体育更好地面向社会,为民众服务。就56个民族而言,民族传统体育是社会主义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在开拓中华民族悠久的宝贵文化史与现代体育互相辉映,在人民的体育生活中构成了五彩缤纷的绚丽景观。无论是在奥运会上争取金牌,还是在继承和挖掘民族文化遗产、增进民族团结和凝聚民族向心力、增强民族忧患意识、再现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诸方面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趋势

民族传统体育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追求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归宿和目的性产物。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必然,它源于华夏民众的生存和生活的需要,在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下继承沿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现代社会发展的时代性。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经历几千年的承袭、发展、演变之后,将根据自己时代和民族的需求来寻求传统向现代转化的契机,进而合理地继承与吸取外来体育文化的精髓,有效地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结构的改进与完善,创造出符合时代潮流并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现代体育文化形态。

我国少数民族所创造的绚丽多姿的体育形式,蕴含着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民族情感的强化,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再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丰富内涵,使其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全民健身活动动以及全面提高民族整体素质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进一步的发展,将促使各民族的单元体育文化在坚持“民族特色”基础上追求新的变异、变通与优化发展,最终与世界体育文化共同交汇、异质互补与全面繁荣,并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东西方跨国文化交流中呈现出独特的魅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现代体育的广泛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改革将得到进一步深化,逐步形成和完善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向竞技化的方向发展。在保持传统体育本身所具有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朝着竞争性更趋公平化、公开化;技术、战术和训练手段更趋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制度(包括竞赛规则、规程等制约机制)更趋完善和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了顺应世界体育的发展趋势,以现代体育的发展规律为参照系,在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走出区域、走向世界的同时,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整体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投入,我国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基本条件的场地设施等逐渐改善与提高,逐渐减少了外部条件的限制。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影响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们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因地、因条件制宜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就成为一项较佳的途径和适宜的措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空间将更广阔。

相对于现代西方体育体系的竞技运动项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丰富、内容众多,适合不同运动层次的人进行体育锻炼,具有更为广泛的民众基础。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域体育运动形式,对场地器材设施等方面的要求相对较简单,具有简便、易行、实用等优势。如武术,既有适合儿童的基本功练习,又有适合青少年的长拳、少林拳等套路练习,还有适合中老年锻炼的静心用意、动作缓慢、绵绵不断、势势相承的太极拳。武术练习所受场地的制约条件极少,不必有专门的场地,山川平原、室内室外都可以进行练习。练习不受器械限制,可以以木代剑,以棍代枪,就地取材。武术可以单练、对练、集体练习,小到一人一户,大到成百,甚至上千,都可以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进行练习。

绝大多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在封建社会生产状况下孕育形成传承至今的,现代人们生活方式较之过去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尤其在工业革命以后,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逐渐形成主流体育文化对边缘体育文化的侵蚀,当经济迅猛发展到每个地域后,相应而来的是生活方式和生存观念的改变,导致许多民族的无形文化发生急剧消亡和流变。属于边缘体育文化的民族传统体育也面临相似的困境,被西方主流体育文化的竞技体育挤到边缘地带。于是有人开始尝试着将其改造成现代性的体育运动,但事与愿违,反而造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体育的衰微。如传统武术尝试着将其改造成现代性的体育运动的衰微就是这样开始的,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重要部分之一的传统武术,它遭遇濒危的原因是“人工化、商业化、建设性破坏”,虽然这也是在弘扬继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口号下出现的,但它们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武术的一种建设性破坏。如果民族传统体育失去了民族文化历史的特色,失去了民族文化的内涵和基本精神,也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旧的封建观念、迷信活动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时至今日可以概括为糟粕与精华并存,优势与劣势共在,这种状况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必须加强科学研究,深入挖掘、整理与分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优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立科学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评估体系,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正确的评价,摈弃落后的、不科学的甚至与现代社会文明相悖的观念与活动内容。保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具有历史价值,符合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又可能在现实和未来社会中存在和发展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积极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特别是那些既体现民族特性,又融竞技性、健身性、娱乐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项目,宏观上加强行政管理机制,摆正民族传统体育在我国体育发展中的位置,将民族传统体育作为群众体育工作的重点,加大挖掘、整理和开发各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力度,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全面振兴,使更多的民族体育项目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并使其逐步完善与发扬光大,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征的、科学的、完整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