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垂钓
23302900000013

第13章 台 钓(7)

(2)操作技术

操作技术包括上饵、抛竿(速度与精度)、观漂、扬竿刺鱼、飞鱼、溜鱼、摘鱼等垂钓过程的每一步骤。操作技术的每一步骤都十分重要,反映了钓友可能达到的上鱼速率。如果上饵过慢,抛竿频率就低,即使你的空竿率低,但总的抛竿数不大,上鱼量是有限的。如果起鱼技术不到家,一上鱼就惊窝,又得花时间聚鱼,垂钓成绩也不可能好。

休闲钓、野钓的特点

台钓源于竞技比赛,伴随着竞技比赛的成长,有钓友认为悬坠的台钓应改称竞技钓。台钓高手多数都是竞技选手,高手们津津乐道的多是比赛的经验与体会。普通垂钓爱好者往往是将台钓运用于休闲钓、野钓之中。台钓竞技赛的鱼情与休闲钓、野钓有着天壤之别。鱼情不同,相应的应对策略、装备的配备均不相同。不充分认识这一点,就很难在休闲钓、野钓中玩好台钓。下面从台钓竞技赛与休闲钓、野钓的鱼情区别分析,谈谈相应的策略。

1.密度

竞技池中的鱼是绝对的高密度,其密度比精养鱼池还要高许多。有人戏称台钓的竞技比赛是“鸡笼里抓鸡”也并非全无道理。竞技池中鱼的密度高,谁都能钓到鱼,但台钓竞技赛比的是谁能钓更多的鱼,而不是钓到鱼。

由于台钓竞技比赛比的是速度,器材的配备、选用都是围绕着“快”字进行的。例如,为了起鱼快,选手们大都选用控鱼效果好的“硬竿”,甚至用极硬调的战斗竿。为了抢第一口,尽早发现漂讯,多采用漂尾细长的硬尾漂,以利于钓行程、抓截口,提高垂钓效率,以致漂尾的设计变得越来越长。

在休闲钓、野钓中,鱼的密度远远不及竞技池,竞技选手们的“秘密武器”在休闲钓、野钓中常常不能发挥多大的作用。例如,由于鱼的密度小,或钓位选择不当,浮漂入水到位后不会马上有鱼咬钩,必须等待一会。也就是说,在休闲钓、野钓中可能有时根本就没有行程可钓,长硬尾钓行程的优势难以发挥。软尾漂的漂讯稳定易把握、中鱼率高、漂尾醒目易观漂,可能更适合休闲钓、野钓。

休闲钓、野钓的上鱼率不高,因而宜求稳,要求能把握住每一次难得的上鱼机会。“硬竿”的控鱼性能好,但上鱼的成功率反不及“软竿”。同时“硬竿”往往较重,舒适性和可操控性也不及“软竿”。休闲钓、野钓的魅力重在过程,而非速度。“软竿”的控鱼性能虽差,上鱼后往往需要溜鱼才能搞定,但多溜一会儿鱼不就多享受了一些上鱼的快乐吗?因此,在休闲钓、野钓中,不宜像台钓竞技赛那样过于追求竿子的硬度,钓竿的硬度适中、弹性好、有足够的强度可能更佳,老的行话“软竿子好玩”也是有道理的。

2.钓位

在台钓竞技比赛中,钓位是通过抽签来决定的,是随机、被动的,而且不能改变。如果比赛中抽到了“大边”,的确有助于提高垂钓成绩;由于鱼的密度大,即使不是“大边”,只要用饵对路就能将鱼诱到钓点,也是能取得好成绩的。在休闲钓、野钓中,往往是水体大、鱼的密度小,鱼在水中的分布不均匀,钓位就常常成为影响垂钓成绩的首要因素。如果你不在鱼群的摄食活动范围内垂钓,又怎么会有鱼咬钩呢?因此,在休闲钓、野钓中一定要注意钓位的选择。

3.打窝

台钓竞技比赛的规则往往不允许专门打窝,而且高密度的鱼群一般用不着专门打窝,往往抛到 5—10 竿就会开竿上鱼。休闲钓、野钓则不同,鱼的密度小,不打窝,鱼就聚不到钓点,也就不可能有好的垂钓成绩。因此,简单地说,台钓不专门打窝是不全面的,台钓运用于休闲钓、野钓,当鱼的密度不大时就应打窝,至少要连拋数团较大的饵,否则难以保证垂钓效果。

4.吃口

台钓竞技比赛往往打的是滑口鱼,休闲钓、野钓则多为生口鱼。从这一点来讲,休闲钓、野钓要比竞技比赛在难度上要简单得多,因为只要鱼开口正常,生口鱼吃食凶猛,漂讯典型。在一般情况下,休闲钓、野钓中对漂的性能、调漂水平、漂讯把握等的要求均可降低。但是,在休闲钓、野钓中碰到轻口鱼是常有的,例如出钓时碰上气压低,鱼吃食不正常,就可能遇上轻口鱼。要能钓起轻口鱼,浮漂灵敏度就不能太低,或者要换用孔雀羽的软尾漂。

5.鱼情

在台钓竞技比赛中,选手对池中的鱼情是大致有数的。一场比赛是钓小片子鲫、大鲫,还是钓混养是明确的,选手有条件做针对性地配置线组,因而台钓的线组常常较小。例如,高手钓小片子鲫往往用主线0.4+0.2子线的细线组。休闲钓、野钓的垂钓对象是不确定的,在某种意义上钓的是混养,并有着较大的随机性。上鱼情况与钓位的选择水平、用饵是否对路密切相关。休闲钓、野钓的垂钓水域中往往有大鱼,能否钓起则要看水平和运气了。为了兼顾上大鱼,线组往往用得要偏大一点。有钓友对小鱼不感兴趣,总幻想着钓大鱼,线组也就用得更大一点。

钓位的选择

所谓钓位,即垂钓时下钩钓鱼的位置,钓位的选择是垂钓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常常是钓鱼成败的关键。钓场新手,钓技尚不熟练,但选到好的钓位,照样可满意而归。相反,即使垂钓技艺高超,诱饵、钓饵也好,没有选对钓位,也可能一无所获。“三分钓技,七分钓位”,钓谚也充分说明了钓位的重要性。鱼在水中的分布并不是均匀的,在同一水体中,有的地方鱼多,有的地方则鱼少。在鱼多的地方自然好钓鱼,鱼少的地方当然难钓鱼。

1.如何选择钓位

在实际选择钓位时,涉及的面广,而且相互制约。实际影响钓位的关键要素主要有二,一是摄食环境(舒适性和安全感),二是饵料分布。从理论上讲,钓位应选择在鱼(垂钓对象)认为环境舒适安全、饵料丰富的地方。也就是说,凡是对鱼类摄食环境、饵料分布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在选择钓位时都必须考虑。因此,钓位的选择实际上是对季节、天气、一天内不同的时段、水体类型、水体形态特点、水质状况等因素对饵料来源、摄食环境造成的影响的综合分析结果。

正确选择钓位,需要长期垂钓的经验做基础。初学者可借助钓谚来选择钓位。钓谚是长期钓鱼实践的经验总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下面列举一些与钓位选择相关的常见钓谚,以供参考:

春钓滩,夏钓潭。

春钓桃花水,夏钓大深潭,秋钓阴凉处,冬钓背风向阳钻冰眼。

一日三迁,早晚钓边。

上午钓西,下午钓东。

早钓近,午钓远。

夕阳西下,钓鱼最佳。

雨天鱼靠边,且莫甩长线。

宁钓下风,不钓平静。

涨水钓河口,落水钓深潭。

选铧尖,钓半岛,陡坡下面钓鱼好。

桥墩旁,是渔场。

方钓角,长钓腰,不方不正把洄游找。

水库钓沟汊,浮钓要靠坝。

钓鱼不钓草,等于瞎胡跑。

需要注意的是,钓谚过于简洁,仅说明了应如何做,却未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因此,要想提高选择钓位的水平,就要细细品味钓谚,理解其中与摄食环境、饵料分布的关系。在运用钓谚进行钓位选择时,要注意遵循季节、天气、一天内不同的时间段、水体类型、水体形态特点、水质状况的顺序,数条并用,才能选择正确的钓位。因为钓位选择是综合分析的结果,一条钓谚往往只是针对某一因素,而不是全面的综合分析。只记一条钓谚实际上是断章取义,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钓位选择。例如“上午钓西,下午钓东”指的是要在阳面垂钓,其核心是要求在水温高的地方垂钓,在一般情况下是绝对正确的。但是,如果将其用在炎热的夏季就不一定对。因为“夏钓潭”,夏天要钓深水,这是因为炎热夏季浅水的水温过高,超过了鱼的适宜范围。因此,夏天可在阴凉处钓,即在水温适宜鱼类活动的地方钓。

2.小型水体的典型好钓位

小型水体的典型好钓位主要有老钓点、饵料台附近、进水口附近等,还需考虑水体的形态。

(1)老钓点

老钓点通常是好钓位。所谓老钓点,就是某一水体的某一处经常有人垂钓,是某一水体中比较固定的钓点。老钓点通常是高手们精挑细选出的钓点,是高手们综合分析的结果,是垂钓实践总结的结果,也是“长期培育的钓点”。由于不断有人在同一点位垂钓,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不断地在同一点投喂,久而久之,鱼已习惯到此处觅食,从而形成了好的钓点。

(2)饵料丰富处——饵料台附近

水体中的某处若常有固定的外源性饵料进入,则其附近常常就是一个好的钓位。精养鱼塘的饵料台是用来投喂饵料的,由于长时间的定点投喂,池中的鱼已习惯到饵料台附近摄食,其附近常常聚集有大量的鱼,因而饵料台附近常常是精养鱼塘的好钓位。

(3)溶氧充足处——进水口

水体的进水口附近也是好钓位。这是因为进水口的不断进水,可改善水中的溶氧状况,进水口附近的溶氧往往要高于水体的其他地方。如果垂钓时水体中的溶氧状况不佳,进水口附近的优势可能会更加明显。此外,鱼有抢上水的习性,水的流动可吸引鱼到进水口附近。

(4)“方钓角、长钓腰”

鱼群在不同形状水体中的活动规律是有所不同的,在选择钓位时要注意考虑水体的形态。对于中小型的精养水体,有“方钓角,长钓腰”的钓谚,若垂钓的水体呈正方形,可在方角处垂钓;若呈长方形,宜在鱼池长边的中部垂钓。

3.大中型水体的好钓位

大中型水体的钓位选择通常是比较困难的。这是因为大中型水体中的鱼密度较低,水体中的饵料又常常有季节性的分布变化,鱼群往往随着饵料分布的变化而不断迁移。因此,大中型水体的钓位选择最重要的因素是了解鱼群随饵料分布的迁移规律,要了解此规律往往非常困难,需要多年的经验积累。

常常可听到老钓友们说某某湖汊发窝了,马上到该湖汊去钓,果然满载而归。这是因为鱼群迁移到了这个湖汊,这个湖汊的鱼密度高了,垂钓的难度降低所致。如果过了较长时间后再去该湖汊垂钓,垂钓效果并不好。这是因为鱼群已离开了该湖汊,该湖汊鱼的密度已不再高了。也就是说,大中型水体的好钓位并不固定,而是随着鱼群的迁移不断变化的。因此,在大中型水体中垂钓的核心是要追着鱼群钓,要先确定鱼群所在的大区域(湖汊、库湾等),然后在鱼群所在区域内选择符合鱼类摄食规律的具体钓位。

临场应变

不同钓场的鱼情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同一钓场在不同的季节、同一天的不同时间段,鱼情也会存在差异。台钓是以庞大的系统装备来应对各种不同的鱼情,因此临场应变是台钓的技术核心。根据鱼情状况选用合理的钓具是临场应变的基本原则。

1.钓竿应变

竞技型选手参加垂钓比赛一般备有多根钓竿,资深的台钓发烧友也配有多根钓竿,因此钓竿的选用是临场应变的第一步。对于普通垂钓爱好者来讲,钓竿选用的原则是在抛竿落点能达到鱼群的摄食活动范围、以钓竿的强度能承受预期的上鱼对象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操控性好的钓竿。台钓的抛竿、扬竿频率高,消耗的体力多,如果钓竿过重,则很难保证长时间的高频率抛竿。台钓要求有精确的抛竿落点,如果钓竿的操控性不好,则难以保证精确的抛竿落点,不易取得良好的垂钓成绩。

钓竿的选用包括竿长和调性两方面选择。竿长的选择原则是能短就不宜长。因此,只要短竿能达到鱼群的摄食活动范围,就不必用长竿。一般来说,小型水体如台钓俱乐部的比赛池、练竿池、商业钓场等,宜用3.6米的短竿,而在大型水体如湖泊、水库等野钓则宜用长竿。此外,冬季到精养池类水体中垂钓也宜用长竿,因为此时鱼的摄食欲望较低,已不大溜边觅食,多在水体中部的深水处,如果竿长不够,很难钓到鱼。

调性的选择主要是根据预期的上鱼对象进行选择,并根据实际的上鱼情况进行调整。如果垂钓水体上超大鱼的概率几乎为零,上鱼率高的多为100克左右,甚至100克以下的小鱼,偶尔上条大点的也就500—1250克,一般选用轻巧的鲫鱼竿即可。

再如,去精养池垂钓,池中鲫鱼、鳊鱼、鲤鱼、草鱼等都有,属于典型的钓混养,其中的草鱼往往在1500克以上,甚至可达2500—4000 克,这时钓竿的强度显得尤为重要,宜选用钓竿强度高的综合竿、鲤竿。如果放弃超大的草鱼,专钓大鲫和鳊鱼,也可选用结实些的鲫鱼竿。

2.浮漂应变

浮漂的应变主要是根据垂钓时的天气状况、钓点的水深、钓场的鱼情来正确选用相应的浮漂类型,或通过调漂来调整设置浮漂的灵敏度。

(1)天气

天气对浮漂的选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风浪,如果垂钓时风浪较大,宜选用碳脚长漂尾的浮漂,以增强浮漂在水中的稳定性。此外,风较大时应选用号数较大的浮漂,既增强浮漂在水中的稳定性,也增加了铅坠的配重,便于抛竿。如果使用小号的浮漂,铅坠的配重过小,在风较大时抛竿将十分困难。二是如果天气闷热,易造成水中的溶氧不足。如果水中的溶氧不足,鱼吃食就不正常,即钓鱼人常说的“轻口鱼”。这时要想钓到鱼,就要能察觉鱼吃食时那轻微的漂讯,此时浮漂需要有极高的灵敏度,保证能反映那微弱的漂讯。选用你所拥有的灵敏度最高的那支漂,浮漂的调整也要以调灵为主,甚至可调至最灵——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