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攀岩
23303100000008

第8章 攀岩运动基本战术(2)

4.处理好个人战术行为与集体战术配合的关系

个人战术行为指运动员在战术活动中表现出的个人行为,是运动员个人战术的直接表现,亦是集体战术行为的基础。

个人战术行为能力可分为“单兵作战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在集体项目中,个人战术行为的目的或为直接制胜,或为队友创造机会制胜。个人战术能力培养是提高个人战术行为能力的关键环节。此外,丰富的战术理论知识、结构独特的个人战术体系及由此而形成独特的战术风格,都是加强个人战术能力的必备条件。集体战术以个人战术为基础并对此加以协调配合。集体战术能力是运动队伍整体竞技能力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集体对抗性项目中,合理有效的集体战术往往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战术配合是集体战术行为的核心。战术配合的构成因素有:参与配合的人数;每个人的行动方式;个人行动目的与战术配合目的的关系等。

5.重视战术组合

随着现代运动竞赛的日趋激烈,战术也在向“复合化”方向发展,靠单一战术制胜的局面已不多见。从某种意义上讲,复合就是组合。如何将多套战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比赛场上极富针对性地使用,是衡量运动员战术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战术组合可分为程式性组合与创造性组合两种。

(1)程式性组合

程式性组合是指将各种战术行动在空间上、时间上按一定的顺序所构成的战术组合。各专项教科书所载战术(配合)多指此种,如足球中的阵形战术,篮球中的联防、盯人战术等。另外,根据特定对手而专门制订的战术组合也可归入此类。

(2)创造性组合

创造性组合指根据比赛临场变化情况,不按固定程式,创造性地将几套战术组合在一起。“随机性”是这种组合的重要特征。

程式性组合既可表现于训练之中,又可表现于比赛之中;而创造性组合更多地表现于比赛之中。程式性组合能力是创造性组合能力的基础。运动员对程式性组合掌握得越多、越熟练,就越能开发创造性组合。创造性组合能力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程式性组合,后者的神经生理机制可用经典动力定型理论解释,而前者至今尚未得到权威性的说明。虽然如此,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创造性却是必须加以着重培养的能力。

战术训练方法

战术训练方法的采用应根据专项比赛的要求,有利于发挥运动员的身体和技术特长,能充分调动运动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分解与完整训练法

分解战术训练法是指把一个完整的战术组合过程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然后分部分进行练习的方法。这种训练法常在学习一种新的战术配合形式时采用,其目的在于让运动员掌握某种战术配合的基本步骤。

完整战术训练法是指完整地进行战术组合练习的方法。这种方法常在运动员已具备一定的战术知识和战术能力后采用,其目的在于使运动员能够流畅地执行整个战术组合过程。

2.减难与加难训练法

减难训练法是指以低于比赛难度的要求进行训练的方法。这种方法常在战术训练的初始阶段采用。如同场对抗性项群的球类项目中,最初可在消极防守或不加防守的条件下完成战术练习,待运动员已掌握战术的基本步骤后,逐渐加强防守提高难度以达到比赛要求。

加难训练法是指以高于比赛难度的要求进行训练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在复杂困难的情况下运用战术的能力。采用的方式一般有:限制完成技术动作的空间和时间条件(如限制场地、缩短时间等);与不属同一级别的高水平运动员或运动队对抗、采用比正式比赛条件更严格、更困难的标准进行训练等。

3.虚拟现实训练法

虚拟现实训练法是指运用高科技设备,将未来可能出现的比赛场景提前在电脑屏幕上“虚拟”出来,从而帮助运动员提高预见能力及在各种情况下灵活有效地运用战术的能力的训练方法。这种方法目前在德国、英国等足球队中运用得较为普遍。可以预计,随着高科技手段在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中的广泛渗透,虚拟现实训练法也将在更多项目中得到采用。

4.想象训练法

想象训练法是一种心理学训练法。这种方法是在运动员大脑内部语言和套语的指导下进行战术表象会议,能够帮助运动员在大脑中建立丰富而准确的战术运动表象。

5.程序训练法

程序训练法是近年来从教学领域引进的一种训练法。在运用程序训练法进行制胜训练时,除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从固定到变异的一般性程序外,还应特别注意编制不同项群战术训练的特殊程序。

体能主导类项群可考虑采用如下训练程序:不同战术方案选优→重复训练→不同情况下实施战术训练→在实战条件下进行训练。

技能主导类对抗性项群可考虑采用如下训练程序:无防守训练→消极防守训练→积极防守训练→模拟比赛训练→实战训练。

6.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法指在获得准确情报信息的基础上,通过与模仿重大比赛中主要对手特征的陪练人员的对练,及通过在与比赛条件相似的环境中的练习,使运动员获得特殊战术能力的一种针对性较强的训练方法。

随着运动员训练实践的发展,模拟训练法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应用于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隔网对抗、同场对抗类项群的战术训练之中,而且在体能主导类项群中,为使运动员能针对比赛场地、气候、日程安排等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战术准备,模拟训练也在逐渐开展。

7.实战法

实战法是指在比赛中培养战术能力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使运动员对战术的理解更为直接、更为深刻。在参加重大比赛前,往往安排一些邀请赛或热身赛等,其目的之一就是演练将在重大比赛中使用的战术,以检验其有效性。

比赛战术训练

1.战胜威胁感

参加比赛与训练的最大差别是胜败的心理压力。压力对运动员是动力也是阻力,要视个人的诠释与意志力而定。有人认为比赛的竞争性完全违背攀岩的基本精神;有人认为无论比赛中有多少竞争者,最重要的还是战胜自我,并将优秀的一面表现出来。也就是说,比赛的最大竞争来自自己而不是对手。

2.赛前热身

赛前热身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体温以使生理状况达到最佳状态,更是为了使神经系统习惯于攀登动作。因此,赛前热身必须与实际攀登相结合,并将协调性与攀登技巧融入热身运动中。由于肌肉的离心收缩可刺激最大动员能力,因此,最好采用向上和向下攀的方式热身,以使最大肌力发挥到极致。

3.选定目标

每个参赛运动员都有其参赛动机,但无论是战胜对手还是挑战自我,都必须选定自己的参赛目标。只有选定目标,才能集中精力与坚持理想。然而在难度攀登竞赛中,运动员无法得知对手的表现及定线员的意图,因此究竟应以提高名次还是以完攀线路为目标,便是一大难题。虽然目标因人而异,但如能根据自身的优缺点选择战略性目标,便能在难关前集中注意力排除消极因素。此外,比赛时也可选定某些战术性目标,以自我提醒的方式,弥补原有动作缺失及避免因紧张而发生的失误。但是,选择的目标数量不可过多,否则注意力将被分散。

4.模拟比赛情境训练

模拟比赛情境训练就是模拟与攀岩比赛相似的环境进行的专门性训练。如果比赛时需要连续攀爬5条持续10分钟的线路,训练时就不要在每完攀一条线路后做长时间休息。

5.恶劣环境训练

许多运动员为了模拟比赛时的情境,而选择在最恶劣的环境下进行训练,以更好地适应比赛环境,如运动员选择在烈日下进行攀登训练,以适应在热天举办的比赛。这种融入所有负面因素的战术训练,可使运动员在比赛时全神贯注,并坦然而自信地面对任何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