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电影编剧的秘密
23307000000032

第32章 电影编剧的秘密(下)(13)

○王天兵:贺友直的连环画有镜头感,他像一位导演那样调动人物、设计动作、布置道具……但美国剧作理论家悉德·菲尔德有一种说法是,写剧本时不要去考虑镜头,尽量不要在剧本中纠缠镜头位置,那样会干扰写作。

●芦苇:有句老话,叫鸟有鸟途、蛇有蛇道,写剧本的招数多了,能有镜头感是你爹妈把你生出息了。

关于近年华语电影

《赛德克·巴莱》

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它的优点是其还原历史质感的追求,在制作上异常严谨,下功夫还原台湾原住民的生存状态,让人刮目相待。弱点是剧情单薄,人物刻化单一而重复。

演员很棒,音乐很漂亮,虽有才华但在驾驭大片功力上尚欠火候。我不相信这个电影的票房会特别好,叙述并不精到,它缺乏对于情节的掌控和发挥。

这部电影冲劲儿十足,有勇无谋,但若修炼得法必成大器。

《王的盛宴》

我曾经问过陆川,拍《王的盛宴》花了多少钱?他说大概是六七千万。我问这个电影到底是大情节片、小情节片,还是反情节片?他很坦诚地说,是反情节片。我说,既然是反情节片,投资不要超过一千万,可你花了六七千万,肯定赔定了。阿伦·雷乃是拍反情节片的大师,他的投资从不超过七十万欧元的。你拍反情节片,居然胆敢动用这么多钱,你不死谁死?!

反情节片就是随心所欲想怎么拍怎么拍,《无极》是反情节类型的代表作品,步其后尘勇气可嘉就别想打票房的主意了。

但他制作水准不错,美工、服装,演员,制作团队都可圈可点,但反情节片说好听就是烧钱玩儿艺术,这部电影钱也烧了艺术也玩儿了。

我要说的是:老板的钱也是钱,老板容易么?让我们与老板携起手来,迈向票房艺术双丰收的境界,那才叫过瘾。

《搜索》

《搜索》这个片子是陈凯歌近年来拍得比较完整的一部片子,它类型清楚,是一个都市青春爱情片,表现时下青年人的精神状况与情感生活,拍得还算流畅。但在人物刻画、故事戏剧性上,依然有很多疏漏。表现在结构不完整、情节不合理、人物支离不全、价值倾向游离不定……这是老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应有的解决。在近来的电影里面,它依然有一定的品位,不能说是烂片,但水平也实在不高。

《一九四二》

我对《一九四二》的肯定是,在中国电影完全放弃了对文化与历史的表达,放弃了对国家境遇和民族命运的探寻的时候,冯小刚独军奋起,正面揭开了这一页历史。他在文化上有勇气、有坚守、有担当。这种人凤毛麟角已属珍宝。

但从技巧来看,情节叙述线索太多,投资已经上亿了,就得考虑叙事技巧了。想拍什么场景就拍什么场景,想把谁往里拍就往里拍,戏剧冲突的向心力必然分散。高明的办法是以小见大,不能以大见大或者以大见小。露面的人物一大堆,却难以留下让人记忆深刻的人物。

这部电影拍得很艰辛,但观众只论观感,这是他们的权力。电影《白鹿原》还一肚子苦水呢,花了多少钱财费了多少心血,换来一片骂声与口水也够郁闷的。《一九四二》这部电影可贵是有文化坚守的品质,不是假充“土地、民族史诗”,实为炕上的情色剧。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李安的电影类型清楚。作为一个带有奇幻色彩的传奇电影应该有的因素、内容,它都出色地展现出来了,这是中国导演望尘莫及的。中国导演的问题是基本内容缺位,在方方面面都偷工减料。《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给得料很足。从电影类型来看,非常成熟。虽然是个印度题材,它讲故事的方式是国际化的。

《泰囧》

在中国大多数电影对于类型的掌控缺位的情况下,《泰囧》是一部类型明确、可靠的电影。作为一个商业类型片来讲该有的东西都有了,不缺斤不少两有模有样,这是一部制作目的与方向都很到位的商业片,赚得高高在上的票房名至实归。

《金陵十三钗》

《金陵十三钗》一如张艺谋近年来的作品:技术一流艺术二流,乍看尚可、不能细究。他是越来越熟练了,但在电影的情感和灵魂,人跟人沟通的能力是越来越贫弱了。问题跟当下国片有一个通病:价值观暧昧不清。让一群妓女充当“炮灰”去挽救女学生们,是莫泊桑小说《羊脂球》的放大版,却无《羊脂球》对这种伪善价值观的质疑批判。张艺谋的电影从《英雄》以后,价值观就经常晦涩不清让人疑虑重重,《金陵十三钗》要撞这道南墙,非死即伤,难以为观众认可。

《龙门飞甲》

看过,毫不喜欢。

香港电影的长处和短处在这部影片中一目了然。制作规模说得过去,拍摄细节太粗糙了,情节设计很是业余。

《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不知所云,彻底丧失了方向感,像一辆方向失灵的车辆开到哪儿算哪儿。

《鸿门宴传奇》

野心抱负倒是都有,但港人一旦拉开架式讲正剧、悲剧,往往落成不受人待见的一部无厘头闹剧。还不如索性倒头向星爷致敬。这类电影前赴后继烧了不少钱,香港艺术大片的正果仍然遥不可及,连方向也搞不清楚。

《将爱情进行到底》

******当年大笔一挥要“将革命进行到底”……我一听这个虚张声势的片名,就不打算掏钱看了,买张碟看的。

《让子弹飞》

摆酷的一部商业大片。

从《让子弹飞》的制作和故事来看,很多小桥段很是上心,也算精到。缺乏的是痛快淋漓的气韵,它是一部小品组合剧。

此片可以与《印地安纳·琼斯》对比着看,都是商业片,高下立判。斯皮尔伯格让人回肠荡气,此片没有这种感觉。缺乏一种让人信服的英雄主义。这个人在做各种牛B状,最后落了个踉踉跄跄、很不牛B的下场。

能自娱而又娱人,这是真本事。

《建党伟业》

我很好奇:李大钊先生要活着,观此片有何感想?

《非城勿扰》

我只看了《非诚勿扰I》,类型清楚,都市爱情带点传奇色彩,产品尺寸都合格,投放市场必有票房。

《孔子》

老人家好歹也是中国儒家与民族精神的代表性人物,把如此量级拍得轻如鸿毛还驴唇不对马嘴,这事儿敢放到封建王朝就是瞒君欺圣之罪,非灭九族不可。还是现代文明好哇。

《山楂树之恋》

《山楂树之恋》是拍“****”的恋爱题材。张艺谋的初恋一定比他这部电影动人精彩。电影淡而无味,一部胶片拍的爱情电视剧,你感觉不到电影的分量。

《杜拉拉升职记》

看了三分之一,在碟上看的,之后睡着了,不看也罢。

《叶问》

《叶问》是地道的武打片,香港电影的长处依然有,所具有的短处它也还是短处,制作还算认真,整体品质平庸。

《疯狂的赛车》

发力过猛重心不稳,不如《疯狂的石头》稳妥。也是投资大了有压力,不若拍小片自如。

《南京!南京!》

在这部“第六代”规模最大的影片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份混乱而令人齿寒的答卷。这与“第六代”规模最小的影片《小武》形成了截然不同的鲜明对照。第六代导演在讲故事上存在着先天不足的弱势,他们基本放弃了叙事技巧……换句话说,都不会拍剧情片,因此想要吸引比较多的观众是相对困难的。电影的本身是讲故事,如何讲故事是个手艺问题。而真正的艺术片如果拍得很地道的话,也是能够吸引观众去看的。可第六代的人文传统又非常薄弱,作为艺术家他们的胸怀和眼光都比较狭窄。

《南京!南京!》电影拍得极其认真,但价值观指向严重错位,本末倒置了。纳博科夫在小说《普宁》中,借助一位老教授之口疑惑不解地感叹:德国纳粹为何要在歌德的故居旁修造集中营的焚尸炉,难道没别的地方了吗?我也同样疑惑不解:为何要在南京这方冤魂死不瞑目的炼狱上去展现日本兵的人性与良心?

难道没有别的地方了吗?

说句广东话:有没有搞错啦?!

《孔雀》和《立春》

《孔雀》和《立春》拍的是底层人,可是真的不了解底层人,人物扭曲失形、难以靠实。视角高人一等。在潜意识里病态的优越感,这两部电影的人物都有一种病态的卑贱感。真正的人性是善恶交织,但《立春》的人物乏善可陈。

《梅兰芳》

如果陈凯歌没拍过《霸王别姬》,《梅兰芳》就不用评价了。他拍了这部内容相似,但品质却天壤之别的电影,令人很是无语。

影片扭曲了梅兰芳这个人。梅兰芳是中国戏剧界的标志性人物,也是中国艺术文化的标志性人物。如果能力欠缺可以不拍,但是不能虚造歪曲人物,不能瞎编,不能涂脂抹粉,不能把他拍成《红灯记》里的李玉和。这是一个伪造的梅兰芳。

历史上,梅兰芳就没有被关到日本监狱里去过,这是伪造史实。真实的历史事件是当时日本占领军司令香河中将……当过日本驻北京大使馆的武官,他是梅兰芳的戏迷“粉丝”,很崇敬梅兰芳,派了个大佐去请梅兰芳做客吃顿饭,结果当天日军和英军发生激烈战事了,香河中将因去前线指挥战斗而爽约,就派了一个副官去给梅兰芳表示道歉。其实,曾经活动让梅兰芳给日本人唱堂会的是个别汉奸,被梅兰芳婉言相拒,这才是真实的事件与梅兰芳的性格本色。

关于《梅兰芳》,可以看看戏曲专家章诒和的有关评论。她笔下的戏曲大家,那是货真价实的真相。把梅兰芳先生拍成这般高不成低难就的陌生模样,令人齿寒心冷。[1]

○王天兵:在这么多当代华语影片中,你有没有发现特别好的中国演员?

●芦苇:中国历史上的臣民要是不会演戏做假,脑袋难保。所以演戏是中国人的第二天性。好演员太多了。不过在目前的环境,编导无力把演员的魅力展现出来。这不是演员的责任。

看看《安德烈·卢布廖夫》,哪个演员不是好演员?他们大部分不是专业演员,那个主角男孩演得那么棒,其实他是业余的,而且据说塔尔科夫斯基从不给他安全感,随时发话要赶他走人,那种迷茫不安的状态顿时绽放出来了。

注释

[1]2008年年底,电影《梅兰芳》公映。之后,章诒和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评价陈凯歌的电影:

写梅兰芳最主要要对梅先生有非常非常深的感情。

艺人是非常神秘的一群人,他们和所有的群体都不一样。他们只给你看台上和场合中的一面,私下里的这一面,他是不给你看的。他不仅不给别人看,他也不说。除非像我已经扎到他们圈子里了,而且和他们特别好,然后还有一个父辈的这种关系,那么你可能知道一点点,但远不是他的全部。

很多人都问我,写不写梅,我说现在不写。若写,我和陈凯歌是两个方向的,他写虚,我写实;他追求美,我追求真。

几年来陈凯歌的电影一路下滑,打梅兰芳这张王牌,谈不到弘扬传统文化,更多的是在拯救自己。如今陈凯歌说梅,他不是要抬高梅,而是用梅来拯救他自己,他想打梅这张牌,但梅不需要他打,梅自己就是张立起来的牌。

关于徐童及当代纪录片

○王天兵:上次你还说了一句话:像徐童的纪录片要拍出一百部的话,那就是一个时代。他们一部片子投资也就四五万元人民币。

●芦苇:别一百部了,二十部就是个伟大的纪录片精品时代。

○王天兵:现在几万块钱的摄像机拍出的影像质量就可以上院线了。这是技术的进步,电影不再被垄断了。

●芦苇:工具的进步带来拍摄的自由,民间好汉扛机而起,这里面真有英雄好汉,徐童就是其中一个。

他的三部影片,今天的人未必会认识到它的意义,它把中国人今天的生存状态给雕刻出来了。这个功不可没。我们这么强大的国家媒体啊,这么多的影视制作的团体,但老百姓却是缺位者。一个小小徐童,口袋就那么一点点钱,他把这个时光雕刻下来了,在社会文化学意义上,这些作品必将影响深远。

○王天兵:你觉得他比王兵的《铁西区》好吗?

●芦苇:纪录片题材不同很难直接比较,但他的专业技巧、剪辑技巧比王兵高明。

○王天兵:我在你这儿看了《老唐头》。

●芦苇:《老唐头》长度八十七分钟,是个标准的影院长度,拍得那样精炼精彩,信息量大,剪辑流畅,人物质感棒。徐童是个很专业的人,他拍的社会底层的人,被主流媒体忽略回避了,视而不见。

若要看中国人真实的生存状态,就去看他拍的片子……货真价实不带掺水。

○王天兵:类似这样的人、片子还有很多吗?

●芦苇:拍《京生》的马莉也是。这是一批自觉的影像工作者,徐童很成熟,他在当今影坛上,是个不可以忽略的人物。

○王天兵:那你是怎么知道徐童的?

●芦苇: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请我当评委,看到他的作品后大吃一惊。

其他领域杂谈:

一、近现代美术:

○王天兵:你的兴趣很广,涉猎面宽,你关注文化、政治、经济、时局等各个领域,我们不妨抓紧时间再谈一些题外话,未必是文不对题,也许更有意思。

首先,你对美术是一直情有独钟,自己还学过画,谈谈对近现代艺术的一些看法,包括齐白石、黄宾虹、傅抱石、徐悲鸿、林风眠等,有感而发吧。

●芦苇:我喜欢齐白石的乡土气,他对生命的那种质朴、赤诚的热爱,没有文人的矫情,却有诗人的趣味。他是有赤子之心的人。

○王天兵:你还写过一个关于齐白石童年的剧本《星塘的阿芝》。

●芦苇:中国的画家对我影响大的有三个人,徐渭,八大,齐白石。

○王天兵:齐白石最崇拜的就是徐渭、八大、石涛。

●芦苇:我也是。齐白石说过,愿做三家门下走狗。但我的排法是徐渭、八大,下面就是齐白石。齐白石传统功夫深厚,他是木匠出身,在传统绘画上面功夫极深,一般人未必知晓他的艺术出处和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