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康奈尔的精神
23307400000022

第22章 源远流长:中国人在康大(3)

中国科学社的创立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它致力于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等方面的传播。在其努力下,科学观念日趋深入人心。再加上许多成员后来投身教育事业,例如陶行知、朱经农等,他们一方面在中小学甚至学前教育中积极推行科学类课程,另一方面在课程中引入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大胆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形成了著名的教育理论。任鸿隽认为:“科学于教育上之重要,不在于物质上之智识而在其研究事物之方法;尤不在研究事物之方法,而在其所能与心能之训练。科学方法者,首分别事类,次乃辨明其关系以发见其通律。习于是者其心尝注重事实,执因求果而不为感情所蔽,私见所移。所谓科学的心能者,此之谓也。”他看重科学的内容,更重视以教育培养理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中国科学社诞生以后,各种类似的学会如雨后春笋般一涌而出,如中国化学学会、中国植物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数学会、中国地理学会等,成为我国科学发展不可忽视的助推器。

1918年,随着任鸿隽等学生归国,中国科学社也迁回国内,在1959年停止活动。虽然它存在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十年,但在中国现代科学文化的发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8.6 康村爱情故事

20世纪里,在康奈尔大学留学的华人校友中,许多都享有盛名,例如前文所提到的胡适、茅以升等,他们对中国近代的政治、文化、教育、科学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还有一些名人,他们虽然没在康大留学,但也在这个美丽的校园做过短暂的停留。他们学识渊博,文采斐然,对生活充满热爱,对爱情充满向往。对康大所有的学子而言,这里是梦想的起航地,而对他们中的部分来说,康大也是爱情的襁褓,是幸福出发的地方,尽管并非所有都能修成正果。笔者在此就和大家分享两端蜚声康大的八卦轶事。

第一个故事的主角是胡适和韦莲司。胡适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那你也许会问,韦莲司何人也?

1910年7月,胡适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留学,于康乃尔大学先读农科,后改读文科。1914年,在异国他乡的康奈尔大学,胡适结识了地质学教授的女儿——艾迪丝·克利福德·韦莲司。那时胡适还是韦莲司先生家的房客,常常和韦莲司小姐分享生活中的见闻。在胡适的眼里,西方的学生大多都是粗鄙的,没有什么学问,但韦莲司小姐却改变了他的看法——她自信从容,读书甚多,对人对事很有自己的见解。她可以干脆地剪去一头青丝,像个假小子一样只留两三寸的短发;她不像普通女孩子爱打扮,虽家境富有却穿着朴实,一心追求学识;她的母亲和姐姐暗地里总是为难她,最后她都能迎刃而解。这些都被胡适看在眼里,觉得她很不一般。

在胡适心目中,韦莲司是他初涉美国社会的第一缕阳光。韦莲司总能启发他去思考,而他们似乎又有说不完的话。胡适曾在日记中写道:“吾自识韦女士以来,生平对于女子之见解为之大变……今始知女子教育之最上目的乃在造成一种能自由能独立之女子。”在他看来,韦莲司高洁狂狷,傲骨狂思,但又能折服他的内心,让他由衷地去欣赏这样一个女子。

渐渐地,韦莲司也爱上了胡适,他们的身影常常出现在伊萨卡的湖畔月下,哪怕一次小别也能让这一对情侣惆怅不已。然而,胡适毕竟是传统的中国文人,在国内也早已定下一桩婚事,并最终胡适接受了这场包办婚姻,回国结婚。

在胡适后来的一生中,虽然与韦莲司见面不多,但两人一直保持着书信的往来。对于胡适娶妻生子及在新文化运动中做出的种种成绩,韦莲司始终在大洋彼岸感同身受地为胡适祝福。她是胡适从前的恋人,也是他后来的精神伴侣,更是他一生的挚友。在胡适担任驻美大使之前,韦莲司在信中写道:“你不仅属于中国,你属于整个时代。在一定的范围里,你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像奇迹一般,你回答了时代的需要。”哪怕是在她74岁时,韦莲司依然想着能为胡适做点什么,她把自己的房子全部租出去,为胡适建立基金会,而她自己却住在一间车库改造成的卧室里。

韦莲司最后选择了不婚,终生未改她对胡适的深情。她和胡适这段超越爱情的情谊,更是让世人感动不已。

在第二个故事里,两个主人公的爱情至今都是一段经典佳话。在这一段爱情里,没有轰轰烈烈的惊涛骇浪,只有相濡以沫的细水长流,这其中还有那么点励志的色彩。没错,这个故事的男女主角分别就是梁思成和林徽因。

梁思成和林徽因是中国建筑业的一代宗师。梁思成生于书香世家,父亲正是戊戌变法的发动者梁启超。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则是民国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林徽因从小便随着父亲周游列国,对建筑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梁思成和林徽因因父辈交好而定下婚约,与胡适所遇的“包办婚姻”不同,这对才子佳人分外珍惜彼此的缘分,他们一同玩耍,分享心得,相互鼓励,并且携手经营了共同的事业。

1924年7月6日,梁思成与林徽因一同来到美国康奈尔大学,在旁人眼里,他们是“比翼双飞”,在世外桃源一般的康奈尔大学度过浪漫的青春岁月。对他们而言,这是梦想的起点,因为他们俩对建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希望在回国后也能用上自己的学识。林徽因和梁思成在康奈尔大学的暑假预期班修读。林徽因选了户外写生和高等代数两门课,梁思成选了水彩静物画、户外写生和三角三门课。他们希望预修一些学分后,可以直升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二年级或更高的年级。

梁思成和林徽因进入宾大以后,偶尔会抽空回到康奈尔大学,回忆那段美好的时光。无论是那些古典又富创意的建筑,还是山明水秀、美如仙境的自然风光,都足以使他们流连忘返。恰逢冰心和吴文藻也到康奈尔大学补习,这两对恋人干脆在这里办了场4人约会,在康奈尔大学的郊外野炊,冰心和林徽因还留下了珍贵的合照。

渡过这段心无旁骛、天真烂漫的留学岁月后,梁思成和林徽因决定回国效力。他们一起在东北大学执教,并在这个大学里建立起中国的第一个建筑系,在国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梁思成受聘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并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建筑师。在抗战期间,两人冒着生命危险走遍了全国15省200多个县,测绘和拍摄2000多件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保留下来的古建筑遗物,为我国古建筑的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

8.7 叶茂:在康奈尔大学竞选校董

在康大109年的中国留学史上,叶茂无疑是一道耀眼的光芒。2006年,叶茂在校董事会学生席位的选举中获胜,成为常春藤盟校中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校董,而在当时叶茂在康大攻读博士的时间只有8个月。

叶茂是江苏扬州人,曾修得东南大学经济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硕士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

叶茂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魁梧稳重,但又不失活力。他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然而在他内心深处更加崇拜中国的孔孟之道。“中西合璧”的价值观让叶茂处理问题游刃有余,得到他人的称赞和肯定。

在康奈尔大学的宪章中,董事会是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校长由董事会领导,负责学校的日常运营。学校的重大事项由校董们讨论后决定。在康大的董事会中共有两个学生席位,每位任期两年,人气交叠。在其中一位校董任期结束前,会由全校学生投票选举一名新校董来接任这个位置。

起初,叶茂并不知道学生可以竞选校董。也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叶茂为了母校人大与康大的合作项目同康大的高层发生了争辩。康大应用经济系系主任欣赏他为母校捍卫权利的勇气和责任感,他相信叶茂在将来也会为了康奈尔大学的利益挺身而出。因此,他鼓励叶茂参加校董竞选。

整个竞选过程就好比是小型的美国总统选举。叶茂要做的第一步是征集到200个支持者的签名,为此他在康奈尔大学的自习室、宿舍、食堂间来回奔波,还要为自己做宣传。之后还要进行演讲和辩论,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发传单、贴海报……最终,叶茂和3位美国人进入候选名单。在康奈尔大学2万左右的学生中,中国留学生占据的比例仅仅为2%,再加上中国学生社交不够活跃,很难让自己的观点得到他人的认可。叶茂的入围使康大的共和党主席直接在报纸上提出反对,不同意叶茂当选。原因很简单,仅仅因为他是中国人。

这件事引起了康大台湾同胞的愤慨,他们迅速向反对者发起了反驳攻势,并公开支持叶茂。在“better teaching,better living,better ranking”的口号中,叶茂顺利当选为康奈尔大学校董。

叶茂的专业经济学为他的竞选增添了优势,也让他在之后审议学校的财务报表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和叶茂同时入选的新董事还有5位,个个大有来头。他们中有身价150亿美元的印度家族企业塔塔集团的掌门人拉坦·塔塔,也有康奈尔大学的前副校长罗纳德·艾登伯格,还有宝洁公司品牌部经理凯利·布朗,他们虽然身份显赫,但对人却十分友善。

关于中国留学生的优势,叶茂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一方面中国的逐渐强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它已经用实力在世界范围赢得人们越来越多的尊敬和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当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谈论中国和它带来的发展机遇时,中国留学生的优势已经逐渐由从前的懂得西方技术文明转变为熟知两种语言和文化。这才是他们将来参与国际人才竞争的真正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