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
23308500000031

第31章 蝙蝠效应——话说苏联解体(7)

这种自信最终被证明是毫无根据的,数年的动荡极大地折损了俄军的战斗力——苏联解体后的原苏军及其庞大的武器装备,被各个加盟共和国疯狂地瓜分掉了,俄罗斯军队虽然继承了苏联军队的主要遗产,但俄军面临的首先就是经费的匮乏,常规武装力量一直处于训练不足、兵员不足、给养不足的严重状态,更重要的是由于过去强大的政工体系已经荡然无存,士气因此低落到了极点,取而代之的是军中高层派系林立,互相牵制,基层军人为了生存甚至于变卖武器弹药,走私贩私,向间谍组织提供各类军事情报。一句话:俄军和苏联红军其实已经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个物种了。即便从俄罗斯的整个历史来看,他的军队也处于俄罗斯有史以来最悲惨的时期。与之对应的,车臣武装分子很多都是曾在红军中服役的经验丰富的老兵,在宗教与金钱的趋势下远比俄军有斗志。在车臣战场上,从高层到基层一系列的匪夷所思的低级错误导致俄军损失惨重,12个月内数千官兵以及两万多平民在战火中丧生。曾经有几段俄军战俘被车臣武装分子活活割下首级视频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更有甚者,一部分人甚至被作为奴隶公开拉出来买卖。

另一方面,车臣问题始终笼罩在西方国家的阴影之下——美国出于巩固全球霸权考虑,而西欧则在历史传统上对俄国一直心存忌惮。除了暗中资助车臣非法武装、在外交场合向俄政府施压外,由美国主导的始于冷战时期的低油价政策也仍然在继续。正是长期的低油价,破坏了苏联的国际收支平衡,加剧了其国内市场的通货膨胀,最终使得联盟走向解体。而在车臣战场上,和俄军交战的也不止是车臣武装分子,来自乌克兰、格鲁吉亚的雇佣军甚至西方国家的情报人员出现在战场对当时的俄军而言根本不算新鲜事。

本已被“休克疗法”折腾得奄奄一息的俄罗斯经济,在低油价的打压下开始走向崩溃,车臣战争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影响——造血机能正在枯竭,让一个伤口持续流血显然是不能接受的。最终,虽然车臣非法武装遭到重创[11],杜达耶夫本人也被炸死,但是俄军仍在苦战一年之后无功而返。

第二次车臣战争,从宏观角度看仍然决定于能源这一因素:一是俄罗斯围绕石油生产、出口的安全诉求没有改变;二则是由于20世纪末,美国为打击欧元开始频频插手中东、中亚事务,导致上述地区动荡,国家油价迅速上涨,在这个背景下,以能源为主要出口商品的俄罗斯得以恢复元气,并且自科索沃战争后,美欧之间逐渐出现裂痕,同时中东的动荡局势使得西欧在能源问题上开始有求于俄国人,俄罗斯的外交活动空间开始增大。在这一大环境下,1999年8月,俄罗斯抓住车臣叛军入侵临近的塔吉克斯坦共和国这根导火索,发动了第二次车臣战争。2000年2月初,俄军最终以阵亡官兵1173人的代价,击毙叛军约10000人,恢复了对车臣地区的控制,取得了战争的全面胜利。但是,残余的车臣叛军化整为零,逃进山高林密的高加索山区,仍然可以从包括基地组织在内的国外势力那里获得援助。2004年俄罗斯境内一系列的恐怖袭击便是出自这些人之手。

从“通用模式”与“丰田模式”谈起

在20世纪中叶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无疑是美国最成功的企业。在1943年,通用高层向当时的管理学专家也是后来的“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发出了邀请,目的则是为了了解自己之所以成功的奥秘。

德鲁克对通用公司进行了为期18个月的研究,研究涉及通用的方方面面,甚至包括通用的部分顶层管理者,最终的结果形成了一本书——《公司的概念》(Concept of the Corporation)。在书中,德鲁克将通用的成功最终归功于其权力架构。在技术、生产组织、营销手段这些方面各个企业都趋同的情况下,如何处理“人”的问题,就将是拉开这些企业之间距离的决定性因素。

按照德鲁克书中的描述,通用的权力结构的特殊之处在于“分权”——与同期其他的公司不同,通用的部门经理拥有更多的决定权,而公司最高层则很大程度上是在扮演一个催化剂和协调人的角色。也就是说,通用更像是一个松散联邦,而不是“中央集权”模式。为了确保部门经理们决策的独立性,公司高层甚至给予了他们否决权,同时确保每个部门经理都有极为丰厚的薪金,以此来避免部门经理的决策由于个人经济利益,而受到来自高层的影响。

在当时,这一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公司中层的积极性,从而促成了通用的成功。而事情到此并未结束,在研究完成后,德鲁克向通用高层提出了一项改革的建议——进一步向基层分权。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通用高层并未接受德鲁克的建议。一切就此告一段落,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

德鲁克的改革方案在被通用拒绝之后,却被不少当时正在追赶美国的日本企业采用了,其中包括丰田公司。其实这很正常,领先者为了保持自身优势地位,往往更愿意选择保守的方案,反倒是落后者会更倾向于创新。如果双方使用一样的模式,失败的必然是底子薄的落后一方,只有利用创新,形成不对称的优势,才有可能拉平乃至反超领先者。

日本的社会结构是东方式的等级鲜明的“集权”型社会,这点与美国正好相反,而她的企业管理模式同样与美国企业相反,相对于日本企业的“民主化”,美式企业更像是“军国主义”。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汽车公司,采用了德鲁克式的进一步分权的管理模式。丰田的各个生产线有相当大的独立性,生产线工人被鼓励向公司提出各种建议,而这些来自第一线的改进方案,有很多最后都被采纳了。同时,通过终身雇佣、年功序列与企业工会制度,使得工人的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相对于日本企业,美式企业给予工人的保障要少得多。

众所周知,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曾横扫欧美,其中包括家电、半导体及汽车等诸多高端领域,通用在当时与丰田的竞争中始终处于下风。而90年代之后日企在欧美的败落,某种程度上讲并非是企业本身的原因。在技术、生产组织、营销手段这些方面日美企业同样不存在质的差别,那么答案同样还是要从“人”的问题上找——当时很多在竞争中落败的美国工厂,在被日方收购之后,同样的设备,同样的人员,只是管理结构换成了日企的模式,结果竟一个个地都活了过来。

这背后是什么道理呢?为了后面的表述方便,我们暂时把前面提到的第一种权力结构称为“通用模式”,后一种称为“丰田模式”。归结起来看,两种模式都是高层给予下层更多的权力及利益保障,只是在“度”上有所差别,而关键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通用模式分权分到了中层,在公司运作初期,这显然会释放出中层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但同时这个层面会存在一个责权不平衡的问题——中层管理者在享受了一系列权力和利益的同时,却无需为公司的亏损付出代价,而相对于管理层,企业的存亡对处于生产一线的工人影响其实更大,可偏偏他们并未得到太多话语权和利益保障,那也就很难调动起他们在生产中的积极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结构性问题迟早要爆发出来。

丰田模式恰恰是针对这个问题而被创造出来的,工人在这一模式下利益得到了更多的保障,同时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相对于西式政治中的选举式民主,企业里这种贯穿于整个运作中的“民主”其实更具实际意义,而不仅仅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同时,责权不平衡的问题虽然还存在,但相对于中层,基层存在这个问题的负面效应要小得多,因为基层人数更多,这个问题很容易被稀释。

世界的事物,最终都是可以化繁为简的。权力结构问题,归结到最后,其实就是一个分权分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分利分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责权平衡则万事大吉。企业层面,主要就是通用模式和丰田模式,当然你还可以把权力全部集中到上层,搞帝王式的管理,但这仅仅限于企业规模不大的情况下,一旦做大了,集权也就不具备可操作性了。

那把话题从企业放大到一个国家呢?某种程度上说,还是一个道理。最典型的是前苏联及同时代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这些国家就经济方面说,其实都可以看做是国家资本主义模式,也就是把这个国家看做是一个超大号企业。

“苏联公司”在列宁时代,她的管理模式非常接近于丰田模式,而从斯大林时期开始,这个超大号“企业”的管理便更接近于通用模式,分权更多的是分到了“企业中层”,到了20世纪80年代,在通用公司遇到麻烦的同时,采用通用模式的“苏联公司”也遇到了同样的麻烦——这里必须要强调一点,苏联工厂里所存在的基层怠工现象,某种程度上并非完全是“大锅饭”所带来的,否则在建国初期及卫国战争结束后的恢复时期,苏联的工业化不可能发展得那么顺当。在基层出现怠工的同时,恰恰是苏联经济管理开始进入通用模式的时候。最终,通用公司和“苏联”公司都宣布倒闭了,而很显然,后者的结局要更惨烈一些……

注释

[1].这其中包括成立于杜鲁门政府时期的“欧洲自由委员会”、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的“自由之家”、肯尼迪政府时期的“和平队”、尼克松政府时期的“国际人道主义救援非政府组织”、卡特政府时期的“人权外交”、里根政府时期的“全国民主基金会”、布什政府时期的“欧美工会组织”、“国际律师协会”……

[2].前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苏共土库曼党中央第一书记。

[3].此前在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已宣布独立,次年,格鲁吉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依次宣布独立。

[4].位于乌克兰黑海造船厂是苏联唯一建造航母的造船厂。

[5].有一种说法是这是由于克格勃和军方互相拆台造成的。

[6].阿富汗战争和越南战争的情形非常相似,除了出钱出枪出顾问之外,西方国家情报机构和特种部队直接出手的情况也不少,北约军方得到的第一支苏制AK-74步枪实物就是英国特种空勤团(Special Air Service,简称SAS)在阿富汗袭击苏军时缴获而来的。

[7].当时这种导弹在媒体上已经成为美国对阿富汗援助的一个象征性符号。

[8].这一战绩主要来自于中苏直接派驻北越的高炮及萨姆地空导弹部队,此外中国和苏联还曾大批援助北越歼-6、米格-19、21战斗机,正规作战在战场的效能永远要大于游击战,后者这种的作用不在于能杀对方多少人,而在于始终无法让其站稳脚跟,无法从占领之地获得实利形成以战养战的良性循环。

[9].拉登家族是沙特国内势力很大的一个豪族,在美国投资有大量房地产。

[10].正是这些举动触及了宗教势力和部族势力的利益,而使他们开始和西方国家合作。

[11].毕竟两边体量差距在那摆着,俄军再虚弱靠死打硬磕也不至于压不垮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