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小学一年级,老师告诉父母的100件事
23309400000008

第8章 教他从“游戏中心”到“学习中心”(2)

3预习要持之以恒

预习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就像学习英语需要天天读一样,做好了预习,有利于小学生学习进步,增进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成绩。预习是一个需要天天进行的行为,不应该凭心情来做。预习无论是深还是浅,只要有预习,总比没有预习好,所以父母可以在家中做好监督工作,帮助孩子持之以恒地做好预习。

4“过电影”复习

“过电影”复习,就是教孩子在脑中放映老师上课讲的内容。这在记忆规律上是有根据的,因为孩子学知识的记忆是呈逐渐衰减的趋势,为了保证记忆的效果,刚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当天一定要复习,才能为下一次复习打好基础。具体地说,就是回家后考一考孩子:今天老师主要讲了几个字?哪些生字会写了?那些生字还不会……

5批注式复习

复习是在预习、听课、回想的基础上进行的,必然会有新的收获和体会。复习时,可以采用批注的形式再次对照学过的知识,看看书上是怎样写的,老师是怎样教的,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于听课中已经记住和理解的部分,可以少用时间;对于没听明白的地方,还得让孩子知道不会的内容应该主动地询问,及时补上没有学好的知识。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交替复习。一句话,复习便于沟通知识的联系,温故而知新,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

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

——打好基础,事半功倍

家有宝贝一年级

小灿是李老师班上写字习惯很不好的孩子,作业本总是脏脏的,满篇就像画了些小蝌蚪。

一天,李老师看到小灿的字写得又不认真,去教室找小灿。小灿正在写字,只见小灿握笔离笔尖太近,胸部紧贴着桌边,头偏向左侧,眼睛就快要贴到本子上了。哎,李老师叹了口气,走到他身边,握起拳头,往他胸前一比划:“一拳呢?”小灿听了忙直起身子,李老师将他的头轻轻朝右侧扶了扶,说道:“写字时要做到:头正、肩平——坐半、足安。”小灿一边对上李老师的口令,一边将屁股朝前挪了挪,小脚也不乱晃了。

李老师知道小灿其实特别想把字写好,但写字姿势不正确是阻碍他写好字的大问题。早在幼儿园时,小灿的握笔和写字姿势就有问题。当时一直是奶奶带他,奶奶也不懂,爸爸妈妈也没在意他的姿势。久而久之,到上一年级时,每次写字,小灿的姿势总是不对,刚把他的姿势纠正好,过不了五分钟,姿势就又变了。

教师分析课

我们经常遇到由幼儿园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执笔姿势大部分不正确,纠正非常困难。执笔姿势不正确,不仅影响书写,而且影响视力。这需要进一步进行原因分析和探讨。我们通过观察和同事的经验交流,认为孩子握笔姿势不正确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幼小握笔习惯不一致。孩子在幼儿园开始画画,由于画画时拿彩笔的姿势,特别是大面积涂色时与写字的握笔姿势有所不同。这影响了幼儿正确握笔姿势的形成。

父母自教不注意。在老师尚未教写字时,幼儿在家已在书写数字和汉字,父母有时并不注意幼儿的写字姿势,所以有些不正确的姿势已逐步形成。

老师教学有问题。老师在开始教幼儿书写时,未进行专门执笔姿势的顺序训练,比较强调坐姿。

幼小课桌大小不一致。幼儿园桌子小,影响了幼儿的坐姿,也影响了执笔姿势。经过幼儿园大班一年的学习,其不正确的姿势已形成。幼儿进入小学一年后,为了完成一定量的作业,无暇顾及写字姿势。

互·动·论·坛

为了孩子的健康和孩子书写习惯的培养,作为刚上一年级孩子的父母要加强对孩子书写的训练。

1教会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

书写时,正确姿势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1)坐要正,肩要平,背要直,身子和头部不能歪,更不要低;两眼距桌面约一尺,前胸距桌沿一拳。(2)执笔要正,笔尖应直向前,切忌内斜(只要掌心放平,笔尖就自然向前);食指指尖距笔尖约一寸。拿笔不正或笔尖向内斜,就写不好“捺”,写不好“横”,写不好“钩”,很难顺手,甚至每写一笔,就得挪动一下右手。执笔不正写出的线条一无骨气,二无韵律,字形也就谈不上舒展大方。(3)注意笔杆的斜度,写大字拿笔往上些,笔杆斜度要稍大,写小字往下些,笔杆斜度稍小。正常的斜度应倾斜在食指关节处,超过这个部位,写出的笔画不是拘泥,就是呆板。笔杆斜度不适当,笔速就受到局限,并且不可能写出飘然、神韵的字形来,因此不应倾斜于“虎口”处。(4)握笔要轻松,运笔才自如。握笔太紧,写出的字不能开阔、大方。据在中学讲课所见,一个五十人的班级里,就有四十五人拿笔不正或笔尖向内斜,大学里也是这样。正是这个缘故,这些同学写出的字,钩不像钩,捺不像捺,笔画全是平拖、堆砌。

2注意写字时间不宜过长

孩子每次练习写字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写20字左右即可休息,毕竟孩子的手部肌肉正在发育之中,太累了不利于发育。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孩子记住一些关于写字的顺口溜,比如:“写字时,要做到:头正,肩平,坐半,足安,‘三个一’要牢记。”这里的“三个一”是指笔尖离手一寸、眼睛离书一尺、身体离桌一拳。平时写字时,父母多检查孩子的姿势,逐渐形成习惯。

3监督写字的过程

一开始指导孩子写字,父母需要付出耐心,全程监督。写字前,要求孩子准备好笔,放好作业本,端正坐姿,检查孩子的执笔方法。写字时,时时提醒、时时纠正孩子不正确的姿势和方法。提醒孩子每个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运笔方法,要注意笔画的间距、长短,整个字的结构分布和各部分的比例要恰当,做到防患于未然。

孩子要认真书写,循序渐进,逐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当然,训练要有度,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正确的姿势一旦形成,会使孩子受益一生。

只顾听讲,没时间提问了

——让孩子做个课堂提问“小专家”

家有宝贝一年级

萱萱是李老师班上的一个小女孩,她很乖,就是性格有点内向、胆小。她在课堂上总是默默地坐在那儿,不爱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似乎在课堂上扮演的只是一个“听众”的角色。

为了锻炼她的胆量,李老师上课时会点名让她回答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但她不是不敢大声讲出来,就是表达得不准确。后来李老师换了一种方式,不让她回答问题,而让她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在李老师不断鼓励下,她终于敢提出自己的问题了。

李老师深知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或者提出问题是学生上课认真、积极的表现,它会使学生处于一种活跃的思维状态,更好地锻炼逻辑分析能力,还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口才和胆量,为将来走向社会作准备。

教师分析课

在我们所教的孩子中,总是会出现那么几个孩子,他们是课堂中的沉默者,大多数孩子不喜欢提问,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不敢问或者懒得提问题。有些孩子胆子比较小,自尊心比较强,不敢向老师提问。还有一些孩子在课堂上不专注,不爱动脑思考。也有一部分优秀的孩子,因为觉得课堂的问题太简单,懒得去提问题。

学习基础薄弱。一年级的孩子才开始分科学习相关的知识,学习能力还不够,学习的基础也比较薄弱,会造成很难掌握老师所讲述的内容,所以很难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

不会提问。由于刚刚进入一年级,孩子的提问意识正处于萌芽状态,孩子在课堂上如何提问、什么时候提问、提问什么样的问题等都需要老师和家长在平时进行渗透,这些原因造成了孩子不会提问。有些孩子明明觉得自己有疑问,想提问,却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提问方法而有话说不出或者表达不准确。

讨厌学习。上一年级后,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还未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状态,还像幼儿园时那么贪玩、任性、调皮,根本坐不住,对于家长和老师要求的端端正正写作业、听课、思考等都听不进去,不喜欢学习,没有学习热情,上课了恨不得早点下课,根本没有去考虑提问。

互·动·论·坛

当孩子在课堂上不再当一个“听众”,而愿意回答问题时,说明我们已经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就在于怎样鼓励孩子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问题。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做一个课堂提问“小专家”呢?

1注意尊重孩子

父母采取宽容、民主的态度,语言要亲切、平和。对欲言又止型的孩子要多加鼓励、表扬,激发他们的信心,对取闹型的孩子要在不打击孩子积极性的情况下提醒他们,引导他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四平八稳型的孩子要提醒他们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才不至于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2方法引导得当

对孩子平时生活、学习中提出的众多问题,父母要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解决,使孩子的思维、孩子的提问紧紧围绕欲达到的目标,同时又要兼顾孩子的个性特点。

比如,较为浅显的内容,可以让胆怯的孩子提出问题。他们能较容易地抓住重点,得到表扬,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对于取闹型的孩子,可以给他们设定范围,增加深度,让他们知难,从而把思想收回到内容上来。

3在家做模拟

父母可以提前研究孩子第二天要学习的知识,猜测老师可能提问的内容,在家里模拟上课的情景,帮孩子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能在课堂上较完美地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一定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孩子自然就有了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同时还能提高孩子预习功课的积极性。

4家校勤沟通

如果举了几次手都没被老师提问,孩子心里也可能会有失落感,导致不愿意再举手发言,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如果这样的状况持续时间较长,父母要适时地和老师沟通,得到老师的几次提问后,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就会重新被调动起来了。

父母引导孩子提问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一个“度”。浅了,达不到效果;深了,容易使孩子产生畏难情绪。父母要多鼓励孩子去充分思考和动手实践,时时提问、事事提问,让孩子养成关心生活、关心社会、关心科学世界的好习惯,勇敢地提出各种问题,全面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像小猴子一样跳来跳去——教孩子坐得住

家有宝贝一年级

王老师的同事孙老师,他的孩子阳阳今年刚升入一年级,两个人在休息时,便常常聊到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

有一天,王老师到孙老师家里做客,见阳阳蹲在地上玩玩具,就忍不住逗起阳阳来:“阳阳,你现在是小学生啦,你是不是一个优秀的小学生呀?”

阳阳神气地说:“当然是啦!”

王老师“反驳”道:“看你神气的,难道就没有表现不好的时候?”

阳阳说:“有啊,我们班老师总说我像小猴子,喜欢乱动!所以经常因为这个批评我!”

说完,阳阳又激动地说:“我们班王浩也天天被老师说像小猴子,上课坐不住,我比他好多了呢!”

教师分析课

一年级往往有很多这样的“小猴子”,上课讲话、插话较多,屁股总是坐不住。

六七岁的孩子上学之前以玩耍为主,进入一年级要做到以学习为主,还得有个过程。况且,六七岁的孩子喜欢活动,爱动是正常的。如果强求他们连续坐半个小时以上,孩子肯定会坐不住。

父母一定要认识到你的孩子并不是很“特别”,也不要对孩子横加指责,否则将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我们不妨先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会“坐不住”。

孩子自身的年龄特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特点是活泼、好动,自控能力较差,好奇心也强,很难长时间专注一件事情。

受到了周围环境的干扰。有时候,孩子在写作业时,如果家长在边上谈话或者做家务,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还有的时候,孩子在写作业时,听到家门口的广场上有小伙伴玩耍的声音,自己也想去,孩子就会分神、坐不住。由于孩子小,对周围的环境充满好奇,所以一点点动静都可能让孩子坐不住。

对于小学的要求,孩子还没有明确的意识。小学阶段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要求孩子上课时能够专心听课,专注于学习上的事情。而从幼儿园刚入小学时,孩子还处在幼儿园时的学习心理和状态,还没有完全紧张起来。

孩子缺乏倾听习惯。倾听是一种很重要的习惯。幼儿园时,图像式等形象化教学以及游戏式教学较多,对倾听的要求相对较弱。小学阶段,由于教学容量加大,老师用语言传递知识比用图画、形态传递知识更多,这样就需要孩子有一个很好的倾听习惯。

孩子的耐力不够。刚入小学的孩子不论从体质上讲还是从心理上讲,毅力都明显不够。

互·动·论·坛

父母首先要正确对待孩子坐不住的现象,要仔细寻找原因,找到应对的方法,不能听之任之。下面给大家提供一些小建议,仅供参考。

1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孩子安静下来

孩子坐不住不能武断地批评甚至打骂,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通过有趣小活动引导孩子安静下来。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感兴趣的事情,或者做游戏,或者让孩子学习围棋、书法等需要凝神静气完成的事情。通过一些活动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安静下来。

2营造安静的环境

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有的家长一边呵斥孩子不许讲话,一边却和亲友聊天,这样的做法无疑是不妥当的。不管在家里还是外出活动,都要尽量给孩子营造一种安静的环境,安静的环境更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