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常识一本通
23313900000046

第46章 百家哲学趣谈·宗教文化释义(4)

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属巴利语系,即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佛教,也称为南传的上座部佛教,简称南传佛教。南传佛教与北传的小乘佛教各有不同的发展特色,这一点在教义和学说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如来佛就是释迦牟尼吗

《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大闹天宫时,玉帝喊:“快去请如来佛祖!”“如来”是释迦牟尼吗?又为何叫“如来”呢?

原来,在佛经里,“如”是真如、真理之义。“如来”就是“由真理而来(如实而来),而成正觉之义”。而“如去”就是“乘真如(绝对真理)之道,而往于佛果涅槃”。“佛”的意思本身就是乘真理而来,由真如而现身,因此,将佛陀尊为如来。由此得知,“如来佛祖”的叫法同于反复。

但是,“如来”并不仅仅是指释迦牟尼。“如来”同“佛”一样,是一切佛的统称。佛有十种称号,称为“如来十号”,即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佛世尊”分为“佛”和“世尊”。

释迦牟尼的“相好”是指什么

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在儒、释、道三教鼎立的时代,释迦牟尼与孔子、老子并称为“三圣”。孔子的长相有异人之处,曰“四十九表”,而释迦牟尼也有“三十二种相,八十种好”,合称为“相好”。

释迦牟尼的塑像深情庄重、沉稳,面露微笑。“三十二种相”指的是释迦牟尼的三十二种体貌特征,如眉间白毫相、手长过膝相、足下平安相等。“八十种好”是在“三十二种相”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具体化的八十种体貌特征,如额广平正、手纹深长明直、手足及胸前有吉祥喜旋德相(即卍字)等。佛经中形容释迦牟尼“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认为释迦牟尼福德圆满,拥有足够的智慧。

佛教中的三宝指什么

佛家的“三宝”也称做“三尊”,指为佛教教徒所尊敬供奉的佛、法、僧。“佛”指感悟到人生真相之后而教导他人的释迦牟尼,有时也泛指功德圆满的一切诸佛;“法”指的是佛所说法;“僧”指的是奉行佛所说执法的人。佛家认为此“三宝”永不变移,有至高无上的德行,如世间珍宝。

“佛宝”在哲学宗教之中包括佛身和佛德。佛身指的是法身,诸佛清净无漏功德所依,真如实相的理体,永远存在而不破灭。佛德指的是修成正果的诸佛的德相,如四无所畏、四无量心、十八不共法、寿命自在、神通自在等。总的来说就是佛家的智、断、恩三德。

“法宝”指的是诸佛之教法,包括三个方面:一为“以涅槃解脱,常乐我净为体性”;二为“以三十七道品为方便”;三是“以八万四千法门为调伏众生的甘露法药”。

“僧宝”为义僧、贤圣僧、福田僧三种,其中义僧指诸佛如法而住于世间,为众生之良佑福田,其实相不可亲见、不可破坏、不可捉持、不可思议,随着众生的机缘和悟境而显现差别相。贤圣僧指见道位以上的贤圣,小乘则指的是初果以上的境界,大乘则指的是初发心住以上的菩萨。福田僧指的是凡夫位的出家沙门,虽然这些僧众未证道果,但却能够护佑众生,给予众生安隐快乐,为众生种福田的处所。

“三宝殿”到底是哪里

“三宝殿”指的是“佛法僧”之地,即佛宝殿、法宝殿和僧宝殿。佛宝殿是指“大雄宝殿”,法宝殿指的是“藏经阁”,僧宝殿指的是“禅房”。佛家将这三地定位为“三宝殿”,这些场所庄严肃穆,不可随便进入,即便是禅房,也是打坐清休之地,不可随意进出。故有“无事不登三宝殿”一说,即僧众没事时不可随便进入三宝殿。后来,这句话演变成民间俗语。

观音菩萨是男是女

据说,观音菩萨本是男身,后化为女身,嫁过凡人。

在佛教的故事中,佛或者菩萨为了普度众生,经常化身为众生形象,这些众生的形象就是其化身,是三身之一。佛教的三身有法身、报身和化身,法身是普遍的真理,报身是化成佛之时的完美之身;化身就是显现于世间的身体。在这三身中,法身永远不灭,但缺乏人的个性,而化身具有人的个性,却变化无常;统合法身和化身理想的佛身,就是报身。佛教中西方极乐净土的阿弥陀佛就是报身佛。

十八罗汉指的都是谁

十八罗汉中的降龙罗汉和伏虎罗汉是世人补充进去的,在佛经上没有明确的记载。而剩下的十六位罗汉都出自佛经。佛教认为,他们永驻世间,护持正法,就是不入涅槃,受世人供养,为众生作福田。这十六位罗汉依次是:宾度罗跋啰惰阇尊者(旧称宾头卢颇罗堕誓)、迦诺迦伐蹉尊者、迦诺迦跋厘堕阇尊者、苏频陀尊者、诺距罗尊者、跋陀罗尊者、迦理迦尊者、伐阇罗弗多罗尊者、戍博迦尊者、半托迦尊者、啰怙罗尊者(旧称罗云)、那伽犀那尊者、因揭陀尊者、伐那婆斯尊者、阿氏多尊者、注荼半托迦尊者。十八罗汉的说法虽然深入人心,但这十六位罗汉的名字却鲜为人知,他们各驻一方,保护僧俗平安喜乐。

四大金刚都是谁

四大金刚就是四大天王,是佛教的一种称呼。四大天王是佛家二十诸天之中的四位天神,又称为“护世四天王”,他们的职责是守护须弥山周围四大洲的安全。

四大天王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守护东胜身洲,“持国”的意思是以慈悲为怀,保护国土和众生平安。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在南赡部洲守护,“增长”的意思是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西方广目天王手持赤龙,在西牛货洲守护,“广目”是指用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民众。北方多闻天王手持宝伞,于北俱卢洲守护,“多闻”是指精通佛法,让福、德传播于四方。

后民间将四大金刚称为“风调雨顺”,“风”代表持剑的增长天王,“调”代表持琵琶的持国天王,“雨”代表持伞的多闻天王,“顺”代表持龙的广目天王。四大天王中,属北方的多闻天王地位最为尊贵。

猪八戒的名字有什么寓意

猪八戒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源自佛家的“八斋戒”。《俱舍论》记载:“八戒”也为“八斋戒”、“八关斋”,是戒八种过失。分别为:一是杀生;二是不与取,即偷抢;三是非梵行,指男女之媾合,有别于五戒中的“不邪淫”;四是虚诳语;五是饮诸酒;六是涂饰香鬘(mán)歌舞观听;七是坐卧高广大床座;八是非时食,即午后之食。

除此之外还有“五戒”和“十戒”,“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而“十戒”就是将“八戒”的第六戒拆分成两条,再加上一条为“不蓄金银财宝”。

佛家的“戒”指内在的自律,而“律”则指外在的规范。“戒律”属于戒、定、慧三种学问中的“戒”学。从“戒”开始,达到“禅定”,再到“般若”。

“六根清净”是什么意思

“六根清净”源自佛家,“六根”说的是人的六种认识器官,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通过与外界事物的接触和加工,生成六种不同的认识,即“色、声、香、味、触、法”。外物为“六尘”,即六官所感应到的不同对象。

凡人通常是“眼贪色、耳贪声、鼻贪香、舌贪味、身贪细滑、意贪乐境”。

正如庄子所说:“与物相刃相靡”,“终身奴役”。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佛家修行就是改变“终身奴役”的状况,使得“六根清净”。《法华经·法师品》曰:“依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经典等五种行,则可依经典之力量,而使六根清净,并得清净六根后的种种功德。”即持戒、禅定和般若,归纳为戒、定、慧。

因此,“六根清净”是指修身和修心,而通达无上的智慧。达“慧”之后,就“六根互通”,任何一种器官都可兼具其他器官的效用。

和尚为什么称自己为“老衲”

“老衲”指年老的僧人,也是老僧的自称,是老和尚的谦称。据传,最初和尚穿的衣服是由别人不用的布块缝纳而成,故称为纳衣。因此,僧侣们别称纳僧,老衲就由此而来。

和尚剃发的缘由是什么

凡是要出家做和尚的人都要剃发,佛教中称为剃度。

据说,王子乔达摩·悉达多要离家修行,七年后他觉悟成佛,后来,他在恒河流域广收门徒。佛教认为,世界是虚幻的,人生是苦难的,只有剔除一切烦恼,才可修行成佛,得到永恒的幸福。佛祖释迦牟尼开始为迦叶等五人说法时,亲手为他们剔去了头发,以表示接受他们做自己的弟子。

佛教中,和尚剃发有三重含义:首先,在佛教中,头代表着人间无数的烦恼和错误习气,剃头就是为了削掉烦恼和错误习气;其次,削掉头发代表去掉了人间骄傲怠慢之心,去掉一切牵挂,一心修行,因为在中国古代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非出家人不能损害自己的头发,否则是对父母的不敬;再次,剃头是为了与其他教徒相区别。后来,剃头就成了加入佛门的一种标志。

道教有哪些派别

道教内部的派系众多,但是因分派标准不同,名称也各不相同。

按照学理可分为五类,即积善派、经典派(妙真道)、丹鼎派(金丹派)、符箓派、占验派。

按照地区分为:龙门派、崂山派、随山派、遇山派、华山派、嵛山派、老华山派、鹤山派、霍山派、武当派等。

按照人可划分为:少阳派(王玄甫)、正阳派(钟离汉)、纯阳派(吕洞宾)、海蟾派(刘操)、三丰派(张三丰)、萨祖派(萨守坚)、紫阳派(张伯端)、伍柳派(伍冲虚和柳华阳)、重阳派(王中孚)、金山派(孙玄清)、尹喜派(关尹)、阎祖派(阎希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