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人要比钱跑得快
23314200000006

第6章 比别人“快半拍”

社会就是这样,那些善于动脑筋、比别人“快半拍”付诸行动的人常常会走在前头,其他人则在后面跟着走。如果人人都能够在竞争中共同前进,社会也就进步了。

从前,有一个荒僻偏远的小镇,镇上的居民需要到5里外的地方去挑水吃。在那里,吃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大难事,缺乏劳动力的家庭就更困难了。

困难就是商机。脑瓜灵活的村民甲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他挑起水桶,以挑水、卖水为业,每担水卖2角钱。卖水虽然辛苦点,但还算是一种不错的谋生手段。村民乙看到甲靠卖水为生,觉得不能让他一家独占市场,也走上了挑水、卖水之路,并且将两个儿子也动员起来,很快就占据了市场的大头。甲想,你家劳动力强,不如我的脑瓜子好使。他略加思索,想出了一个好点子。当天他就去集市买来了20副水桶,并到村子发出告示邀请20个闲散劳动力一起卖水。等一切就绪,甲将请来的20个人分为两组,由这两组人负责挑水,自己则坐镇卖水,每担水自己从中提成5分钱。这样,甲既节省了力气,又多赚了钱。可时间一长,这些闲散劳动力逐渐熟悉了门道,不再愿意被抽成,纷纷单干去了,20个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全辞职了,甲一下子成了光杆司令,市场的竞争比从前更激烈了。

但聪明人是难不住的。甲思索了一宿,第二天请人做了两个大水柜车,并租来两头牛,用牛拉车运水,每次40担。相对人担水,牛运水效率大幅度提高,成本也降低了不少,因此这回赚头更大。这让其他人看得直眼红。

人们很快看到“规模经营”的优势,于是纷纷联合起来,或用牛拉车,或用马拉车,参与到竞争中。

然而,正当竞争日益激烈的时候,人们突然发现,自己的水越来越难卖了。原来,甲买来水管,安装了管道,让水从水源直接流到村子里,自己只要坐在家里卖水就行了,且价格比牛车运水还要低不少,其他人按照甲卖水的价格卖水几乎没什么赚头,原先卖水的那些人觉得无利可图,纷纷转行干别的去了。甲很快就垄断了全部的运水市场。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要挖掘开发自己的潜力,培养创新的能力,用先人一步的智慧、快人半拍的行动来获得不断的成功。

传媒巨头默多克是先人一步,快别人“半拍”的典范。

基思·鲁珀特·默多克1931年3月11日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后加入美国籍。其父基思·默多克爵士是著名的战地记者和出版商。默多克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伍斯特学院,在伦敦《每日快报》当过助理编辑,1952年回到澳大利亚经营其父濒于破产的《阿德莱德日报》。1956年收购《珀思星期日周刊》,开始了创立传媒帝国的征程。

默多克深知不断适应外界变化是推动公司前进的重要方法,这一方法能使公司变得年轻,从而促使公司的利润出现动态增长。因此,无论在个人或组织层面,变化都是提高价值的必由之路。默多克深知其中的道理,因此,他一直致力于使他的新闻公司永远保持年轻,使它没有一般大公司那样的迟钝。要做到这一点,默多克说:“必须快速行动。除了快速做出决定并且以决定为基础迅速采取行动外,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击败你的竞争对手。懒散是失败者的专利,只有比别人‘快半拍’才能生存。”

1959年,正当默多克的南方电视台正式开播之际,一场意外的大火烧掉了近乎整个摄影棚。默多克不愿这么快就放弃父亲一生好不容易打下的基业,等待修复摄影棚已经来不及了,默多克决定亲自和工作人员以细网线、缝纫机和毛毯迅速搭建一座临时的摄影棚。在大家的努力下,以这样的方式,南方电视公司的节目抢先和观众见面,最终在第七频道的竞争中获胜,打败了竞争对手。

对默多克来说,难缠的董事会和犹豫不决的管理人员根本不是问题。即使他曾经多次险些把公司带入破产境地,各家银行仍一如既往地坚持认为:在经营这家被解救的公司时,没有人比默多克做得更好。在银行的支持下,默多克总能从董事会那儿争取到足够他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使他能够采取闪电行动。亚洲付费电视公司和卫星电视台的收购就是默多克先人一步的大手笔。在默多克收购这两家公司之前,皮尔逊公司早就开始了和这两家公司的谈判。就在他们谈判快要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时候,默多克半路杀出,抢在皮尔逊公司收购前,买下了亚洲付费电视公司和卫星电视台,并且获得授权,以新闻公司的名义签订合约,将他的天宇电视公司和英国卫星广播公司进行合并,从而大大提高了新闻公司的声誉。

默多克深谙“谁先进入市场,谁就能先得到赚钱的机会”这个道理,他确实也把这个道理与公司的发展、公司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在他看来,无论从事哪一行,公司都要富于竞争性,要富于侵略性。企业面临的问题是必须使自己的产品处于领先世界水平,但无论拥有什么资源,领先世界水平是很难做到的事情。因为时间和空间的分隔正在逐渐消失,信息的全球化使信息的流通几乎没有障碍,如有人在东京改良一种产品,远在巴尔的摩的某个人很快就会发明相同的技术,反之亦然。默多克这样说道:“在这个新的世界秩序里,竞争和机会会相互纠结在一起。进入全球市场虽然给参与到其中的人带来了机会,但同时也带来潜在的巨大竞争。”随着产品生命周期变得越来越短,默多克认识到,只有不断改变技术、改良产品,企业才能生存下去。例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些照相机的寿命只有十来个月,由于竞争者相互模仿对方的产品,致使市场上的新机型不断涌现。这种永无止境的竞争表明,产品仍然是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主要因素,一项新的技术或其他最新产品,至多只能为进入市场提供机会而已,并不能保证在市场上赢得胜利。对新闻行业来说更要抢在第一时间发布最新、最权威的新闻。

默多克指出,一个值得关注的事实是,因为要确保公司在未来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各个公司纷纷对自己的专利权和著作权加大保护力度,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这样一来,模仿别人的产品已经很难再行得通。但是与此同时,和以前比较起来,那些在客户眼中具有相互替代性的类似产品却越来越多。实际上,只要有必要,人们可以迅速复制出地球上任何一项产品。

默多克曾经在一份公司年度报告中称,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来临,一个信息无疆界的世界将展现在世人面前。在未来几年中,这个世界将为人们带来巨大的挑战和无限的商机。从技术变化及各国管理机构面对的挑战来看,未来仍然有一段相当长的混乱时期。谁能在机会稍纵即逝的环境中把握住商机,看准时机迅速投资,谁就是赢家。迅速行动和推陈出新将是企业必须面对的一项挑战。

默多克还提到,作为新闻公司,必须上紧发条,任何时候都要做好随时随地快速出击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新闻寿命短暂这一特性。从人事这个层面上,也就是说,新闻公司首先要对等级组织进行最小化。因为在整个20世纪中,公司内部的等级组织不但没有提高生产率,也没有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反而使公司浪费了大笔的成本。而且,大量中级和基层管理人员被看做是许多集团公司中昂贵的额外支出,因此,默多克和新闻公司一直致力于采取精简策略,使公司的运转尽可能地灵活。

在默多克看来,缓慢的公司决策过程是庞大等级制度最明显的副作用之一,假如每一个等级的审核手续都必须经过多项决策的话,就不可能快得起来。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市场发展得还比较缓慢,而且通常都是全国性的市场,而不是全球性的市场,因此缓慢的决策尚不足以成为影响企业成功的最主要因素。但不可否认,快速地做出决策、快速应对市场变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默多克看到了这一点,也很好地将他的这一预见贯彻到了自己的新闻公司中。新闻公司在他的领导下发展速度惊人。

的确,快速行动给了新闻公司全面而积极的影响,不论是并购其他公司还是雇用新员工,默多克的行动都非常快。1990年《时代》杂志的主编格雷斯·米拉贝拉被解雇后,默多克立即给她打来电话,询问她愿不愿意到自己旗下的新闻公司来创办新杂志。结果,就在一些新闻界人士还在猜测米拉贝拉将何去何从的时候,米拉贝拉已经在新闻公司以惊人的速度出版了一份新杂志,这份新刊物就以她的姓作为名称《米拉贝拉》。

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默多克所创建的新闻集团已成为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传媒公司之一,净资产超过400亿美元,集团经营的核心业务涵盖电影、电视节目的制作和发行,无线电视、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书籍出版以及数字广播、加密和收视管理系统开发。20世纪九十年代,默多克又在美国建立了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全国广播公司(NBC)、美国广播公司(ABC)三大电视网比肩而立的电视传媒王国——福克斯电视网(FOX)。1999年3月,新闻集团还在北京设立代表处,次年,卫星电视(STAR)又在上海设立代表处,成为首家获准在沪设立代表处的境外传媒公司。

目前,默多克的个人财产已超过110亿美元。他不仅控制着澳大利亚2/3的报纸,英国的《太阳报》、《泰晤士报》等40%的报纸都由默多克控股。他还拥有英国的天空电视台、美国的福克斯电视网、香港的亚洲卫视等。在互联网时代到来后,默多克又与日本的一家公司合办了一家专门拓展互联网投资的金融企业——软银。

尽管西方主流媒体对默多克的评价毁誉参半,但不可否认默多克是传媒领域的一个奇才。他的先人一步,比别人“快半拍”的处世风格对世人影响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