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向巴菲特学投资
23315000000021

第21章 投资不是投机要投资而不要投机(1)

在巴菲特的观念里,投资不是简单的低价买入、高价卖出。巴菲特认同的投资方式是买下一家公司,而不是它的股票。他拒绝投机,因为当投机使利润看起来轻易可得的时侯,也是最危险的时候。巴菲特把购买股票当成与投资目标公司谈生意,在“生意”成交前他总会想尽办法去了解对方的各种情况,做到对目标公司的管理人员的了解程度像对企业合伙人那样熟悉,他才会放心地把钱交给对方去经营管理。

风云变幻的金融市场,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美丽陷阱,但巴菲特从来不为之心动,因为他始终坚持自己的选股标准——价值投资。巴菲特从来不会轻易冒险,他坚持分析每一个投资目标的基本面,总是反复、仔细地阅读、研究投资目标的各种财务信息,甚至把它们竞争对手的情况都了解得一清二楚。只有把这些工作全部做到位,找到了真正能说服自己投资的理由,他才会下定决心购买令他满意的公司的股票。

赚钱的秘诀不在于冒险,而在于避险。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给投资下过一个定义,巴菲特始终认同并以之作为自己投资的指导原则。其基本内容就是投资者在进行每一次投资时都要经过全面彻底的分析,确保本金的安全并能获得充分的回报,一切不符合这个原则的行为都属于投机,而非投资。

一向以格雷厄姆为榜样的巴菲特将这句话奉为金科玉律,并坚持遵从自投资定义中总结出来的将投资与投机区分开来的几大原则:

第一,将一切投资行为都建立在全面而彻底的理性分析的基础上。他坚持认为以任何不可靠的消息、想象或臆断为标准而进行的投资都是冲动的表现,这种冲动是在赌一种无法确定的可能性,所以根本不能称其为投资。传奇基金经理彼得·林奇也曾说过:“没有做过充分认真的分析研究便匆忙地去购买股票,就相当于不学驾驶就直接开车上路。任何人都可以想象出这样的行为会带来的后果。”在巴菲特和彼得林奇看来投机者就是这样毫无驾驶经验而开车上路的胆大妄为分子。

证券市场时刻都处在泛滥的消息和流言的包围之中,许多意志不坚定的投资者难免被其中的流言所左右,最终上当受骗甚至倾家荡产。但证券市场又根本无法消灭流言,因为它本来就是一个鱼龙混杂,由各色各样怀着不同目的的人群所组成的市场。而且,在市场中也确实偶尔会爆出真正的内幕消息,这就更容易混淆投资者的视听,使人无法分辨真伪。投资者一旦无法坚守自己的原则,就很容易进行赌博式的投机,这样的行为风险当然会很高。

第二,投资的行为要能确保本金的安全。巴菲特深知证券市场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在这个以巨额资金为筹码的游戏中,常会有某些游戏参与者一不小心而损失资本金的现象。在证券市场上,即使前一笔收益是100%,下一笔只要损失50%,投资者就不得不重新回到原点。许多投资者都希望自己买的股票一涨再涨,永远不停地涨下去,对获利的期望值远远大于现实可能的涨幅。正是因为如此,投资者就会不知不觉地滋长投机心理,导致自己的判断发生失误,造成损失。巴菲特非常了解这一点,所以,他在证券市场中的第一目标就是力求避免资本金遭受损失,然后再追求可能的利润。他和格雷厄姆围绕价值投资方法所一直倡导的“安全边际”,最基本的目的就是保全资本不受损失。因此,巴菲特在证券市场上一直都在致力于搜寻价格与内在价值存在差异、能够确保其投资安全的公司股票。

第三,投资行为要保证能够有充分的回报。利润是投资者进行投资的动力和目标,巴菲特进行投资当然也是为了获得利润。但巴菲特始终坚持投资不是博彩这一原则。巴菲特讨厌博彩,他在自己的投资中一直追求确定性。所以巴菲特在每次投资之前,都会对投资对象进行全面地分析,然后才会做出是否买入的决定,他要求投资对象不仅能保证资本金的安全,而且还要能给他带来充分的回报,两者缺一不可。

在股市中,几乎所有投资者都对获利充满了热情和期待,这种心情使绝大多数投资者对确定性失去了耐心。他们往往根本不去进行全面彻底地实证分析,就匆匆忙忙地进行投资,然后就满怀渴望地等待获利。可市场是这样容易投资成功的吗?显然不是。巴菲特从来不会让自己产生投机这样“幼稚”的想法,他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要求非常严格,任何不符合投资标准的行为在他看来都是投机,而他绝不允许自己进行赌博式的投机。理性和中庸的投资理论

巴菲特的思想充满了理性,这一点在他的投资哲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理性是巴菲特投资策略中的精髓,他的每一次决策过程都显示了他的理智推理能力。

在变化无常、容易走极端的金融市场里,许多投资者都会不由自主地跟着混乱起来,但无论多么混乱的市场形势,巴菲特始终都会保持冷静和理性。他始终相信在金融市场的混乱背后存在着某些因果关系。他总是能够用理性的思维和推理摸索出其内在的条理性,从而使自己永不偏离正确的方向。

巴菲特一直都坚持理性和中庸的投资之道。巴菲特曾说,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依靠的是“自律”和“愚蠢”——自己的自律和别人的愚蠢。在股市中,走势的上下变动,总被形象地比喻成海浪般的“波动”,因为它就像大海中的波浪一样,起伏不定,永不停息。当它跌向低处时,很多投资者都会跟着忧愁悲观,甚至惶恐不已;当它向上爬升、节节攀高的时候,又会有许多人变得疯狂,跟随着波涛不顾一切地“勇往直前”。投资者在这大起大落中的行为无疑是危险的,在巴菲特看来更是愚蠢的。无论市场处在多么令人激动不已或者惊慌失措的状态中,巴菲特始终都是气定神闲、有条不紊地做着自己的工作。他从不会跟随着市场的波动而波动,不会让“波浪”的起伏来影响自己的策略,他始终坚持依据自己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分析来决定自己的购入或卖出。

在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中,他一直坚持的原则有两条:第一,永远不要赔钱;第二,永远坚持第一条。这个巴菲特式幽默的原则非常深刻地体现了巴菲特在投资过程中的理性和中庸之道。

巴菲特的每一次投资都体现着他的理性,他从不会轻易行动。他有一句名言是:“当无事可做时,我就什么都不做。”巴菲特从来不买那些价格高于内在价值的股票。就像在1969年,股票市场一片繁荣,投资者们都为了股市的疯狂而疯狂时,巴菲特却通知他的合伙人他要清算公司资产,退出股市。当有人问他为什么时,他说,他找不到他想要投资的低价股票。可见巴菲特的投资是非常理性的。

在理性投资原则的指导下,巴菲特总是选择那些在行业内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盈利记录良好,同时在技术上很难被人效仿的企业,如可口可乐、吉列、《华盛顿邮报》等。而至于那些利润时高时低、起伏不定的公司,巴菲特从来都不会考虑投资,如在20世纪末红极一时的网络股。当然,像可口可乐这样极佳的投资目标并不会随时都有,在无法寻找到最理想的投资对象时,巴菲特有时也会跟踪购买那些被称为“烟屁股”——被认为增长率不高的传统企业的低价股票。这就是巴菲特的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惟一让我感到舒服的投资策略。我们的投资将以实质价值而非热门股作为投资的选择基础,并将会减低长期的资本损失;我决不会丢掉我所熟悉的投资策略,尽管这方法现在很难在股市上赚到大钱;我不会去采用自己不了解的投资方法,这些方法未经理论验证过,反而有可能产生巨大亏损的风险。巴菲特对投资“烟屁股”股票曾用他独有的幽默做出形象的解释:就像是在街边上一路捡别人丢掉的“烟屁股”吸一样。虽然只能吸出一两口烟,无法获得更多,但这相对于其价格来讲,是非常值得的。“烟屁股”公司虽然无法带来较高的收益,但他依然具有稳定的回报率,而且能够保证资本金的安全。对巴菲特来讲,“当做不成好生意时,做一些中等生意也可以令人满足”,在没有更好的选择的情况下,巴菲特宁愿把资金投到这些“烟屁股”公司中去,也绝不会投资那些收益率可能很高,但却极不稳定的网络公司。这就是巴菲特非常重要的投资理念之一,首先要保证的是避免损失,因此投资者需要始终保持理性和中庸的态度。

长期持有是最赚钱的投资方式

巴菲特是一个坚定的长线投资者,他的最大爱好就是发掘可长期持有的、收益稳定可靠的企业,尽可能以便宜的价格买进它的股票,然后尽可能长久地持有,坐看它的价值一天天地增长。为此,巴菲特曾开玩笑说:“我用屁股赚的钱要比用脑子赚的多得多。”巴菲特在股市中一直采取的都是低价买进,长期持有的投资策略。令巴菲特名噪世界的股票也就十几只,但这十几只股票却让他的公司总值在四十几年内翻了3600多倍,使他成了名副其实的“股神”。

对许多投资者来讲,长线投资就是一直持有某种股票一年到两年的时间。但对巴菲特来说,却并非如此。巴菲特手上持有的股票大多已经有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无论市场的行情好坏,巴菲特始终沉着应对,没有放掉手中的股票。他相信自己的投资理念,也相信自己的投资目标。

有很多投资者喜欢追涨杀跌,好像每一次都能赚到钱,但到最后却全都以手续费和交易税的形式贡献给了券商和政府,自己反而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假若以巴菲特持股的最低时间与投资者投资的最低时间作比较,以交易手续费为15%为例来计算一下短线投资者比巴菲特多出的交易成本就会发现,巴菲特8年间的手续费仅为15%,而短线投资者1年的交易费用就达到投资额的18%(15%×12),就算不计复利,短线投资者8年的成本支出也会达到初始投资额的144%(18%×8),由此可见普通投资者与巴菲特的交易成本差距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