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23315700000012

第12章 广积人脉靠宽厚,雅量君子多贵人(4)

“大千吾兄台鉴,三十多年前,我在北平琉璃厂某画商处偶见此新罗真人《红梅图》一幅,心中甚喜,就强行购买了它,本不是有意夺兄所好,而是爱不释手,不能自持!如今三十年过去了,这幅画陪我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每当我看到这幅画都会自责地想起兄长。也许兄长大度,早已遗忘了此事,但我却很难忘记此事。恰好这次蒙兄来台问候,愿还君明珠,将《红梅图》赠予原主吾兄!望兄长能够恕罪。”

看着手中的信,再看看那幅《红梅图》,张大千饱含热泪,心潮澎湃。

回到家后,张大千拒绝了所有人的探访,一心扑在画室之中,不久后《腊梅图》问世,张大千特意让人将它送给了张学良。

人人都说,真情无价,事实也确实如此。张学良与张大千从初识到成为至交好友,有共同的志趣作为支撑,但更重要的是,他们为人处世少了一些私心杂念,而多了一些真性情,所以两人之间的感情才能历久弥坚。

这个世界是你的,也是他的,几乎世间所有的事情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联系。这个世界无疑是网状的,而有网就会有交集,人与人即使是擦肩而过也是一种相交的状态。如果每个人都为了一己私利,肆意妄为,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为人不讲礼仪,不讲诚信,更谈不上真情以待,那么这张网就是杂乱无章,糊在每个人心头的一张心网。它将束缚这个世界中所有人的发展,甚至危及人们的生存。无论是出于高尚的情操,还是出于利己的目的,做一个性情中人,以真情待人都是智慧的选择。

我度众生,众生亦度我

老子说:不固执己见,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彰显;不自己夸耀,反能见功;不自我矜持,反能长久。老子这几句话是教导人们不要骄傲自满,更不要主观和自以为是,而是应该宽厚谦虚待人。

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要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要以古人圣君为榜样,“功在天下”,“功在国家”,而且为人谦虚,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贡献似的,这样的人才真正达到了道德修为的至高境界,而且众人雪亮的眼睛也会看到他的才学修为。所以一切就如佛家说的那样:“我度众生,众生亦度我。”

在中国古代,像老子口中的“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的人物就有一个很值得我们效法,他就是被尊称为“大树将军”的冯异。

冯异,字公孙,是颍川父城(今河南宝丰东)人,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他早年曾为王莽效力,后来投降刘秀并立下汗马功劳。据史书记载:“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别击破铁胫于北平,又降匈奴于林闟顿王,因从平河北。”

地皇三年,刘秀起兵,冯异以郡掾的身份监守五县,跟着父城长苗萌共同守卫城池,抵抗刘秀。没过多久,刘秀就带着大队人马来到颍川,但是攻打几次父城都没有成功,便屯兵巾车乡(今宝丰县东南)。期间,冯异出巡属县时,被刘秀手下的兵士抓住,当时正好他的堂兄冯孝和同乡丁琳、吕晏都在刘秀手下,在二人的推荐下,刘秀召见了冯异,希望他能留下帮助自己。这时,冯异对刘秀说:“异一夫之用,不足为强弱。有老母在城中,愿归据五城,以效功报德”(《后汉书·冯异列传》)。刘秀点头应允,放他回去了。

冯异一回到父城,就去拜见了苗萌,并对他说:“今诸将皆壮士屈起,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掳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可以归身。”苗萌说:“死生同命,敬从子计”(《后汉书·冯异列传》)。不久,刘秀率领大军南还宛地,更始帝前后派十几名将领来攻打父城,冯异都坚守城邑,绝不投降。而等到刘秀升任司隶校尉,再过父城时,他则大开城门,献上牛酒,欢迎他的到来。于是,刘秀就任命冯异为主簿,苗萌为从事。之后,冯异又推荐了自己的同乡,如铫期、段建、叔寿、左隆等人,刘秀一律任命他们为掾吏,并把这些人带回了洛阳。

后来,更始帝几次想派刘秀巡行河北,朝中的大臣们都表示反对。当时曹竟为左丞相,他的儿子曹诩任尚书,父子都是朝中的肱股之臣,在朝中的地位很高。冯异就劝刘秀跟他们深相结纳。正是有了曹氏父子的力劝,更始帝才命刘秀持节渡河,镇抚河北诸郡。

新莽地皇四年六月,刘秀的兄长被更始帝杀死。刘秀表面上不敢表现出伤感之色,但是心里却非常难过。冯异就单独拜见他,以便宽慰他,并趁机谏言道:“天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今更始诸将从横暴虐,所至掳掠,百姓失望,无所依戴。今公专命方面,施行恩德。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易为充饱。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后汉书·冯异列传》)刘秀正是因为采纳了冯异的建议,才在日后为自己网络了一大批忠心的人才。

冯异虽然才略俱佳,又很受刘秀的赏识,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凡事都表现得很谦虚,如果他在路上遇见其他的将领,就会主动让路。论功行赏的时候,他总是爱躲在大树下,不想参与其中,所以军士们都称他为“大树将军”,以称赞他的德行。

清人郑板桥曾写道:“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看似赞竹实则誉人,而冯异便是这样一位有气节、谦虚待人的尚德名士,他以待己之心待人,以度己之心度人,不但成就了一代帝王刘秀,也成就了他自己。在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这种“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很值得我们学习。

不恃才傲物,谨慎方能成事

一天,文惠君见庖丁杀牛,赞其技术了得,可庖丁对他说:“虽然我技术很精湛,但每遇上筋腱、骨节聚结交错的地方,我看到难于下刀,依然为此而格外谨慎不敢大意,目光专注,动作迟缓,动刀十分轻微。牛体霍霍地全部分解开来,就像是一堆泥土堆放在地上。我于是提着刀站在那里,为此而环顾四周,为此而踌躇满志,这才擦拭好刀收藏起来。”由此而知,技术再精湛的人做起事情来也还是要小心谨慎的,所以人们不要自认为本事高、学问大、技术精,就妄自尊大、马虎大意,而要像庖丁那样谨慎、小心。

人们为人处世“谨慎”,并不是要一个人养成自卑和胆怯,甚至颓废的坏习惯,而是指这个人不恃才傲物,甘愿平凡,不被光怪陆离的世俗侵扰。唐朝大将郭子仪就是这样一个终身谨慎的人。

郭子仪一生为唐朝屡建奇功,因平定安史之乱而名扬天下,80多岁还依然活跃在沙场上,而且举国上下,享受极高的威望和声誉。但他却“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这里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一直谨慎行事,从不居高自傲。

郭子仪的宅邸里从来没有家丁守门,任何人都可以到内院去找他,而不需通报。

有一天,郭子仪在院中正在给夫人梳头,突然有人来拜访他,看到堂堂一个护国大将军竟然给女人梳头,这在封建社会可不是一件小事,所以很快全京城的人都知道了,到处流言飞语议论纷纷。

郭子仪的儿子们对满朝上下的议论忍受不了了,于是找到父亲问他为什么家中不设家丁,还给女人梳头。郭子仪只是哈哈一笑道:“府院中不设家丁看门,说明我没有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任何人都可以到内院来找我,说明我心怀坦荡。朝中像我们家族如此显赫尊贵的没有几个,如果我不这样行事,那距离无妄灾祸就不远了。”

李光弼是与郭子仪同朝为官的著名将领,二人曾经一同在朔方镇当过将军。但因为性情、脾气不合,这两个人的关系并不是太好,而且互不服气。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皇帝提升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位居李光弼之上。这下就让素与郭子仪不合的李光弼犯了难,他一直怕郭子仪刁难他,曾经好几次想调到别的方镇去,但未可得。后来有一次,玄宗让郭子仪挑选一位得力的大将去平定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