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23316300000022

第22章 禅是生命的境界(1)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禅让我们放眼看,看开、看远。今天要面对的劫数,就是明天我们笑傲人生的资本。

海纳百川,包容万物

寒山问拾得:“今有人侮我、笑我、藐视我、毁我伤我、嫌恶恨我、诡谲欺我、则奈何?”拾得曰:“子但忍受之,依他、让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不要理他。且过几年,你再看他。”

白隐禅师是一位非常纯洁的圣者。一对老夫妻突然发现自己尚未出嫁的女儿竟然怀孕了,这种事他们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他们非常恼怒地向女儿追问缘由。

开始女儿宁死也不肯说,最终经过一番苦逼之后,“白隐”两个字从她的嘴角溜了出来,一听竟然还是一位出家人,她的父母一下子便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立即就跑去找白隐理论,大师听完他们一阵诉说辱骂之后,只是轻轻地问了一声:“是这样吗?”并不多做解释,更没有替自己辩解一句。

后来,孩子生下后,这对老夫妻就把孩子送给了白隐禅师。从此白隐禅师便身败名裂、名誉扫地,但他并没有去顾虑别人的眼光,也没有自暴自弃,而且还非常细心地照顾孩子。日子就这样过了一年以后,那位姑娘再也无法忍受内心的折磨,向父母说出了实情,原来,孩子的亲生父亲是一名青年。

百般惭愧的老夫妻听完后马上去向白隐禅师道歉,并带走了孩子。这时的白隐禅师还是没有多问多说什么,在交回孩子的时候只是轻声地问了一句:“是这样吗?”

白隐禅师容人的雅量可见一斑。法国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倘若你能容得下这个世界,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容下你。这个世界是宽广的,假如你的心跟它一样宽广,你肯定会“量大福大”——至少你的心灵会是幸福的。

大肚弥勒佛之所以能够深得人心,就在于他心量广大,能容天下难容之事。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心胸如此宽大的人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能容所以他们最终也将变得不普通。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边;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所以高山雄伟无比;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边。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者,必是人中之佛。黄檗禅师曾有诗云:“心如大海无边际,广植净莲养身心;自有一双无事手,为做世间慈悲人。”

包容既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人性,更是一种胸怀和气度。包容还是一种修养、一种成熟,这种修养表现出来的不是软弱,相反是力量、是魅力。

因为任何人都难以做到,所以,能做到的人才最值得别人去尊敬和赞美。

大海只在最低处

海成其大的最根本原因,恐怕是它在最低处,所以陆地上的江河才流向海洋。大海的品性是最谦卑的。佛法就像大海,是广大奥妙,又是平凡浅显的。

一个人越是修为高的时候反而会表现得越谦恭,这是知识与修养给他带来的改变。

有人曾经问大哲学家柏拉图:“像您这样的大哲学家为什么还要那么谦虚呢?”柏拉图说:“据我所知,人的知识就像是一个圆圈。圆圈里面的是你已经知道的知识,圆圈外面代表的是你的未知。圆圈越大的人就越会发现自己的知识不足。”

越成熟的稻穗越是往下弯腰,一个人的学问越高也就越发显得谦虚。

真正体验到佛禅真谛的人,常常是那些平凡的、平常的、谦卑的人。因为最伟大常常蕴涵在最平凡之中,平凡就是伟大。

隐峰禅师跟从马祖禅师学禅三年,自以为已经得道高深,便洋洋得意起来。这天,他备好行装,挺起胸脯,告别了马祖禅师,打算到石头希迁禅师那里去论禅道。

马祖禅师看出了隐峰的心浮气傲,于是决定让他碰一回钉子,好让他从失败中获得经验。在临行前马祖禅师还特意提醒他:“小心啊,石头路滑。”

这句话是一语双关:一来是说山高路滑,叫他小心别被石头绊了栽跟头;二来是告诉他那石头禅师可是机锋了得,弄不好会碰壁的。隐峰却不以为然,扬长而去,他一路兴高采烈、兴致勃勃,虽然山路崎岖难走,但并未栽什么跟头,因而不禁更加得意了。

一到石头禅师处,隐峰就绕着法座走了一圈,很没礼貌地问道:“你的宗旨是什么?”

石头禅师见他趾高气扬、毫不懂礼,连看都不看他一眼,两眼朝上回答道:“苍天!苍天!”(在佛门经常用“苍天”来表示自性的虚空。)隐峰听完无言以对,这回他不敢再小看“石头”了,这才想起来马祖禅师说过的话,于是灰溜溜地重新回到马祖处。

马祖禅师听了事情的始末后,看到徒弟如此的垂头丧气,就告诉隐峰:“你再去问,等他再说‘苍天’,你就‘嘘嘘’两声。”意思是:石头用“苍天”来代表虚空,到底还用了文字,可这“嘘嘘”两声,不沾文字,实在是妙哉。

隐峰受到师父的指点后仿佛得了法宝,又一次欣然上路。他这次满怀信心,以为天衣无缝了,他到了石头禅师那时还是同样的动作,问了同样的问题,不料石头却朝他“嘘嘘”两声,其他什么话都没有讲,这下让他措手不及。

他呆在那里,怎么自己还没嘘出声,就被噎了回来?这次他彻底没有了当初的傲慢,最后丧气而归。当他毕恭毕敬地站在马祖面前,听从教诲时,马祖禅师笑了笑,点着他的脑门说:“我早就对你说过:‘石头路滑’嘛!”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妇孺皆知的道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做事须谦虚认真,不要安于现状;学习要深入细致,不能心浮气躁。

《圣经》里说:谦卑的人必承受地土,以丰盛的平安为乐。真理其实就在最平常的生活中,如空气、水、阳光一般最平常无奇又是最重要的生命养分!

弘一大师说:“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歉退是保身第一法。”真正的佛恰恰没有一脸佛气!他就是最平凡的一位。因为平凡是佛,众生本平凡,皆可成佛。佛法如大海,深邃无边,默默迎纳百川。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条污浊的河流,只要你谦卑地视自己如同尘土,你就可以成佛,归向大海。

宽容是一种美

《佛陀的格言》中说:“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可能用仇恨来止息仇恨,仇恨只可以用慈爱来止息,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宽容是一种美,因为有了宽容才使许多人浪子回头,改过自新。因为宽容才使那颗犯错的心有了安全的回旋余地。禅者说:“量大则福大。”就是在说你只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就能获得最大的福缘。

一天晚上,法能禅师在寺院里散步,忽然发现寺院围墙的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一看就知道是有弟子违犯寺规翻墙溜出去了。法能禅师不动声色地走到墙角边,把椅子放到一边,自己就地蹲着。

不大一会儿,果然有一位小和尚从此处翻墙进来,他当然不知道下面是法能禅师,于是在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脊背跳进了院子里。当他双脚落地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些不对劲,原来自己踩的不是椅子,而是老禅师。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呆若木鸡,心想:“这下糟糕了,被逮个正着,肯定要被杖责了。”

然而,结果完全出乎了小和尚的意料,法能禅师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走近拍了拍他的肩膀,平静而关切地对他说:“夜深天凉,快回去多穿点衣服吧。”法能禅师宽恕了小和尚的过错。因为他很清楚,此时此刻的小和尚已经知错了,所以就没有必要再饶舌训斥了。而且,此后老禅师也没有再提及这件事,但寺院里的所有弟子却都知道了,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夜里翻墙出去闲逛了。

这就是法能禅师的度量,他给犯错的弟子提供了反省的空间,使其悔悟,自戒自律,所以宽容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宽容地对待别人的过错,需要拥有宽大的胸怀。学会宽容,是一种美德、一种气度,因为你能容得他人不能容,所以你也必将会拥有别人无法拥有的。

古人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宽容是一种雅量,是文明和胸怀,更是一剂良药,可医治人的心灵深处不可名状的跳动,滋生出永恒的人性之美。我们不仅要以宽容的胸怀对待朋友、家人,还要以同样的胸怀来宽容我们的敌人、对手。只要是非原则性的问题,都要以大局为重,你就会体会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坦然,化干戈为玉帛的喜悦,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美好。要知道你并非踯躅单行,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人们都各行各事,走着自己的生命之路,可在现实纷纷攘攘中难免会有碰撞。如果冤冤相报,非但抚平不了心中的创伤,还会将伤害捆绑在无休止的争吵上。

一位妇人同邻居发生了矛盾,邻居为了报复她,趁夜偷偷地在她家门前放了一个骨灰盒。第二天清晨,当妇人打开房门的时候,看到了这一幕,她深深地震惊了。她第一感觉不是气愤,而是仇恨的可怕性。一点点矛盾竟然衍生出如此恶毒的诅咒!竟然会有想置人于死地而后快的做法!妇人经过一番深思之后,决定用宽恕去化解仇恨。

于是,她将自己家里种的一盆漂亮的花,也趁夜放在了邻居家的门口。清晨起来,邻居刚打开房门,一缕清香便扑面而来,妇人正站在自家门前向她善意地微笑着,邻居也笑了。

一场纠纷就这样烟消云散了,她们和好如初。

宽容除了不让他人的过错来折磨自己外,还处处显示着你的淳朴、大度和风采。曾有一副关于弥勒佛的对联,说:眼前都是有缘人,相亲相近,怎不满腔欢喜;世上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其实,一个人能以宽容的心对待周围的一切,是一种素质和修养的体现。大多数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宽容和谅解,可是自己却做不到这一点,因为总是把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放在心里。所以,带给自己的就只能是烦恼和怨恨。宽容是一种美,当你做到了你就是美的化身。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忙碌众人因财而骄,因财而傲,因财而奢,因财而怠。在佛眼中,取财应有道,用财应有义,不义之财不足取,无义之人不可做。

也许在这世上没有不爱财的人,尤其是在穷困潦倒的时候,就会对金钱产生更加强烈的渴望。如何获取财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方式和手段,有正当的,也有不正当的,有合法的,也有不合法的。古人曾经告诫我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面对财富,我们应该走怎样的路?靠偷能成为第二个李嘉诚吗?谁都知道这绝不可能,没有谁能靠不正当手段聚敛财富而成为富豪的。真正的财富源自于智慧以及正当的手段。

可能会有人误以为,李嘉诚先生能够赚到这么多钱,肯定对钱财很执著,是一个爱财如命的人,或者是他在商场上会千方百计去赚钱。假如你这样想,就真的看错一个成功人士的赚钱手法了。

很多人都访问过李嘉诚先生,问他成功之道。李先生每次都谦虚地说,他只是一个普通人,还谈不上是成功。只是他恪守了自己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做人要勤恳,不可以懈怠,做人要克勤克俭,不可以奢侈浪费。而且他认为的节俭,是指对自己要节俭,但对他人则一定要慷慨,做任何事,都要考虑到他人的利益,以他人的利益为最重要的依归。李先生在讲到赚钱原则时说,他做生意的手法是“互利双赢、利己利人”,“是我的钱,哪怕一元我也要。但如果不是我的钱,就算送到门口我也不会收,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很庆幸有李嘉诚先生这样的商业巨富为中国人争光,让世界知道,中国同样有目光如炬、具有先见之明的杰出的生意人。最重要的是,李嘉诚先生所赚的钱,全部是在提供产品及服务时,在满足顾客的需求时、大家互惠互利之下赚回来的。这些钱不是他旗下的企业通过剥削消费者或是以任何形式的巧取豪夺得来的。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每一分钱都可以公开。

这证明了一件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可以令身在商场的人置身于成功人物的行列之中。

佛说:“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用正当手段获取的财富是一种满足,是一种问心无愧。妄图用不正当手段获取财富,留给人的只是不安、烦忧与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