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品悟南怀瑾:做人与处世
23316400000014

第14章 施劳的英雄与受累的圣贤(4)

君子常扪心自问、推己及人

《论语·卫灵公》有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朱熹对这句话的批注是:“推己及物。”后来这句话被应用更多的就是推己及人了。推己及人是一种君子的行为,己所不欲就不会施加于人,也是一种尊重的表现,是君子们奉行的行为。 南怀瑾说纵观历史,很多人都是因为刻薄寡恩而不得善终。换句话说,如果他们懂得君子之道,常扪心自问,推己及人地去想象别人的处境,那么他们也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只有设身处地地去为别人着想,才能更好地推行仁政。就如南怀瑾说的:“譬如你想吃好的、穿好的,也让别人吃好的、穿好的。从心理建设、建立恕道开始,行仁政就是这样去做的。”

春秋时期,有一年冬天,齐国下了一场很大的雪,大雪下了三天三夜。

这天,齐景公披了件狐腋皮袍坐在厅堂里欣赏外面的雪景。看着门外的雪景他继而感到惬意,心想着如果能多下几天该有多好,那样会更漂亮的。

晏子是当时齐国的丞相,辅佐景公。晏子看到欣赏雪景入神的景公,于是走近景公,若有所思地望着窗外一直下不停的白雪。景公感觉到晏子走过来,他说:“这雪都下了三天三夜了,我却没有觉得一丁点儿的冷,反倒有几分春天般的温暖,感觉好像是春天来了。”

晏子看了看景公被皮袍裹得紧紧的身体,又环顾了四周一圈,然后故意问:“您真的不冷吗?”景公点点头表示不冷。

晏子知道景公没有明白他问话的意思,于是就直爽地对景公说:“我听说过去的贤德之君都是这样做的:他们吃饱了还去想想那些还在饿着的人;自己穿得很暖和了还去想那些正在挨冻的人;自己过着安逸的生活还想着那些正在劳累的人们。可是,我却没有看到您去想那些还在困苦里受冻挨饿的人们。”景公听完晏子的话觉得羞愧难当,说不出来一句话。

慈悲为怀的人,总是会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别人的切身感受,总是会推己及人地为别人着想,这样的人就是仁者,是有道德的人。

纵观历史就会发现,很多人是没有仁德之心的。他们心胸狭窄,更别说广布仁政了。他们不懂得推己及人的仁德,更别说去向世人广布仁德了。北宋赵匡胤的“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三国曹操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朕死之后,管它洪水滔天。”这些都是自私的表现。他们除了肉体的感觉,没有精神的感悟,更没有感同身受、推己及人的精神。他们与南怀瑾说古代的尧、舜、孔子等人是不可比拟的,孔子等人在思想上、功业上能够超越别人,令别人望尘莫及,他们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他们只不过善于推广他们的仁心罢了。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推己及人的恕道。

推己及人是一种君子所为,是那种真正能够感同身受的亲身体验。推己及人不是表现在嘴上,更多的是突出在行动里。只有自己感同身受了,才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境界。

宋人邵伯温在《邵氏闻见录》里描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陕西关中平原地带有一个商人,他很有钱,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富人。有一次,他去宁夏西部的陇山采购,在那里买了一只鹦鹉。这只鹦鹉不但外形美丽,最主要的是会讲人话,所以深得富人的喜爱。

有一次,富人因为犯事而被地方的官员抓进监狱。富人在监狱里待了十几天才被放出来,回家后的他忿忿不平,不停地叹息和抱怨,甚至说出报复的话。一天他又在那里埋怨,这时鹦鹉开口说话了:“你在牢里待几天就吃不消了,就这样抱怨,而我被你关在笼子里这么多年,我何时跟你抱怨过吗?”

富人听到鹦鹉的话深有感触,于是把鹦鹉带到山里哭着将它放走了。至此以后,鹦鹉一直待在陇山,每当有富人的朋友路过陇山,鹦鹉便会向行人打听富人的近况,并且会带去它的问候。

故事虽然短小,但寓意深刻。人生一世,只有一个生命个体,生老病死都是自然现象。别人能做的只是安慰和扶助,而自身的切肤之痛只有自己能够体会,就如那句古话说的:“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种君子的风格。真正的君子不会恃强凌弱或者仗势欺人,而是如南怀瑾说的那样,没有什么别的本事,只是向世人推广仁义罢了。他们能力所能及地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推己及人。南怀瑾说君子应该以仁政为先,就如自己想吃什么好吃的,想穿什么好穿的一定也会想着要别人吃好、穿好,这样就能得到大众的认可,会深得民心,仁政就是这样做下去的。

权力欲是社会动荡的祸源

拿破仑曾说过:“我热爱权力。”但他也指出,他对于权力的热爱就如同乐师爱自己的小提琴一样,目的是要让琴弦奏出美妙和谐的音乐。权力是一种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的象征。权力,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世人皆逐的硕果。权力只有一个,而期盼的人会围了一圈又一圈,翘首以待,甚至为了权力而不惜血流成河。

南怀瑾说历代帝王浴血奋战打出来的天下,虽然口口声声地说是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为了解救天下苍生于水火,其实到头来还是为了满足他们自己的个人欲望而已。真正的圣贤会如孔子一样,处处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而着想,要大家:“乐岁终生饱,凶年免于死亡”。真正的圣贤不屑于权力的象征,不管身处何种地位,心里装的都是天下。

社会****的根本不是帝王们的残暴不堪,就如南怀瑾说的那样,过去由英雄主义而成为皇帝的人,他们一样会造成社会的****,依旧会民不聊生,导致生灵涂炭。在中国古代的几千年里表现最明显的就是朝代的更迭,王位的争夺。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个人的私欲而大兴土木,致使民不聊生。秦始皇去世后,按照帝制继承皇位的应该是长子扶苏,但胡亥因有赵高的帮助而假传诏书,赐死扶苏。至此,秦朝的天下就落入胡亥和赵高的手里。

胡亥夺得天下之后并没有体恤民情,反而比秦始皇在世时还荒淫无度,挥霍如土。有一次他对赵高说:“人的一生很短暂,就像飞奔的马跳过墙的缝隙一样快,做了皇帝,我想尽心地享乐,你觉得呢?”他的想法得到了赵高等人的支持。

身在富贵里的胡亥并没有安守本分地享受,而是继续大肆地掠夺百姓,修建陵寝,全然不顾民众的死活,比秦始皇在位时还苛刻百姓。一时间怨声载道,反抗之声四起,以陈胜、吴广为首的百姓起义掀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权力更多的时候是一把双刃剑,至于怎么用要看拿箭的人是不是高手,会不会使箭。胡亥利用非法手段夺得的王位,并没有为百姓做实事,而是把百姓推入一个更深的深渊。由此可见,说权力欲望是社会动荡的根源一点儿都不假。自古王权的争夺都是一场流血的战争。社会因为人的贪欲而存在权力,权力也会因为人的嗜好而沾满血迹。自古争夺最多的就是对权力的争夺,为了争权夺位不惜杀害手足同胞也是常有的事情,更何况是普通的百姓。

1929年的金融危机从华尔街开始,迅速地蔓延了全世界,导致一场世界级的经济危机。德国当时的主要经济是依靠美国而发展起来的,全球化的经济危机使德国损失惨重,工厂倒闭、产业萧条、失业人数每天都会新增。

经济危机给希特勒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他称经济危机是“政府无能”,然后鼓吹民众推翻执政党。随着经济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德国的民众对当时的政府失望透顶,这时的希特勒政府就进一步加紧对民众的鼓吹。就这样,希特勒慢慢地侵蚀了群众的心,慢慢地把德国带入了二站的战场。至此,德国的民众和全世界的人民群众都身在水深火热之中。

希特勒一个人的权力欲望,把全世界的人民都带入了战火的混乱之中,可见就如南怀瑾所说的那样,过去由英雄主义一变而跃登帝王宝座的帝王与强盗,都一样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和****。权力是社会动荡的根源,权力也是世人心中苦苦追寻的一个标尺。有人认为有了权力就有了一切,有了权力就可以号令天下。有人为了争权夺位而不惜杀害自己的亲生骨肉,甚至兄弟相残也是常有的事情,早在几千年前曹植就发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感慨。更有别有用心的人为了权力而发动****,致使民不聊生。

历史上有名的盛世之乱都是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因为对权力的追逐而发动的不顾百姓死活的战争。南怀瑾说社会动荡的根源是人们的贪欲。如果世人懂得修剪欲望,理智地控制自己对权势的贪恋,提高自己的修养,就能有效地避免社会因权势的争夺而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