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育孩子时常犯的50个错误
23316700000011

第11章 错误的管教(6)

1要重视孩子。这里所说的重视孩子是指重视孩子在家庭中的作用,比如鼓励孩子参与家里的决策,参加大人的活动,这样,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受到了家长的重视,就会感到自己受到了朋友式的平等待遇,就会产生成就感,就会把家长视为好朋友。

2父母千万别在孩子面前失信。要慎重履行对孩子的承诺。特别要注意,不要与孩子搞什么“条件交换”。因为这些都是建立真诚友谊的基础。

3家长要充分认识自己与孩子客观存在的心理差距。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孩子的心理走向、情绪特征、兴趣爱好等,尽量使自己的心与孩子靠拢,保持“心灵的童贞”。这样,孩子就会认为父母“与自己谈得来”、“真够朋友”、“志趣一致”等。孩子有了愉悦感,也就会与父母坦诚相交。

4要给孩子申辩的机会。孩子终归是孩子,总会出一些问题,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作为家长,一看到孩子的问题就武断地给予训斥,不给孩子申辩的机会,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如果拒绝孩子,孩子就会感到“有话无处说、有苦无处诉”,这样就会与家长产生距离,孩子也就从此不愿与家长谈心了。有一个初中男生在日记里写道:“在家里,连法庭都不如,父母从不给我辩护的机会。”

5耐心倾听孩子的倾诉。孩子的思想千差万别,孩子有情绪、有喜怒哀乐,无论孩子倾诉什么,家长都要当忠实的听众,认真地倾听,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话,要鼓励孩子把话说完。父母不要总想做裁判,更不能随意斥责。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去评判孩子的倾诉。要对孩子的坦诚表示赞许,并针对其中的问题,循循善诱,给孩子以鼓励、引导。

6要给孩子留面子,不要轻易贬低孩子。父母不要动不动就说:“你懂什么”;不要当着别人的面进行“人前教育”;不要喜欢向老师告状,诉说孩子的不是。其中,特别是向老师告状,会伤害孩子的面子,孩子就不可能亲近父母。而且,这样的做法,在孩子看来是“太不够哥们了”。

7要允许孩子插嘴,不要冷落孩子。有的父母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孩子稍有插嘴就会被打断、指责。有的父母只顾自己看电视、娱乐,把孩子晾在一旁,孩子受到冷落,就会产生不满。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提出问题,鼓励孩子插嘴。这是父母和孩子成为好朋友的基础。

8要善于夸奖孩子。家长的每一次夸奖孩子都会有欣慰感。但家长在鼓励和夸奖孩子时,一定要做到恰如其分。要实事求是地肯定优点,切不可夸大优点。因为夸大优点的表扬,在孩子慢慢长大或懂事后,不但起不到鼓励、表扬的作用,反而会让孩子认为家长很“虚假”。家长在夸奖孩子的同时,不要说“要谦虚,还不够”之类的话。因为,这不仅是鸡蛋里挑骨头,甚至在大多数孩子看来与没有夸奖毫无差别。

9要支持孩子交朋友。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家长要引导孩子与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学习。特别要注意:当孩子邀请朋友到家里玩时,家长要诚挚相待,热情招呼。这样,孩子就会感到父母特别“给自己面子”,他就会心存感激,把家长视为好朋友。

10不要老用自己的过去来教育今日的孩子。要在真正理解孩子的前提下,用孩子能够接受的语言和态度,与孩子作朋友式的交谈。

与孩子成为真正好朋友的这些要素,是家长应当拥有的几把爱心钥匙。倘若父母真正做到了这些,孩子就会听你的话,就会主动与你沟通,逆反心理就会淡化,家庭教育的成效就会立竿见影。

错误17不让孩子体验挫折今天的孩子是“泡着蜜糖”长大的一代,生活上可谓丰衣足食,应有尽有。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在家中被众星捧月般地呵护着,家人总是想方设法来满足他们的需要,生怕他们吃一点点苦或受一点点委屈。

家长们之所以这样做,也有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享受还来不及,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挫折去教育下一代?”而且现在的家庭,孩子基本都是一两个,千万不能让这些宝贝“出了问题”,于是把孩子当做国宝一样的保护起来。孩子小,能干的,家长不让干。长大了,孩子要干,又干不了了。

家长的包办代替,使孩子丧失了自我,家长做得越多,孩子做得越少,直到无事可做,最后就什么也不会做。父母剥夺了孩子的自我锻炼、自我能力释放的机会,甚至因此出现了一些怪事。

北京某小学一名四年级的学生竟然连鸡蛋都不会剥;有的孩子五六岁了还要父母、爷爷奶奶追着喂饭,拍着睡觉;还有些孩子上了小学,还要爸爸妈妈帮着穿衣服。

上海宝山区曾经对500名学生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小学生中,27%的低年级学生不会洗脸,37%的学生不会穿衣服,30%的学生不会扫地,97%的学生不会自己整理书包;在初中生中,57%的学生不会涮碗,60%的学生不会整理自己的房间;在高中生中,有63%的学生不会烧饭,57%的学生不会钉纽扣。

这些被家长们“抱大的一代”,有的孩子甚至在学校的卫生值日,也要由家长来承担。应该由孩子做的事,家长做了;应该孩子自己走的路,家长走了;应该由孩子来承担的责任,家长承担了。家长代替孩子,实质上只会导致孩子的能力的彻底弱化,甚至丧失独立意识。

不让孩子体验挫折,它所带来的恶果还没有被家长们认识到。这恰恰是最让人担忧的。

一、专家教育观点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郑日昌认为: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不幸和挫折可能使人沉沦,也可能铸就一种坚强的意志品质,成就一个充实的人生。挫折是人生的一位良师,它能教给孩子学会用感激的心情、积极的态度对待一切问题,养成坚强的意志,勇敢地参与社会竞争。

一个人如果具备了坚强的意志,那么他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直至成功。因此,坚强的意志是人行动的持久动力,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让孩子经受挫折的考验,以此来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

心理学家曾表明,一个人的成就与一个人的智商并不成正比,智商高的人不一定成就高,成就低的不一定智商低。但意志的强弱差异却与人的成就大小有着明显的关系。许多到达光辉顶点的人往往不是那些最聪明的人,这些人往往在生活中遭受过不少挫折。因此,挫折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1挫折教育能够激发孩子的潜能

在正常的现实生活中,人总有些潜能没有被激发,这种潜能只有在一些非常的情况下才能被激发。对于孩子而言,当其遭受挫折时,更容易激发他们的潜能。

2挫折教育能打击孩子的骄傲情绪

有些孩子由于受到经历、年龄、学识等影响,往往会产生一些不应有的错误,如:粗心大意、骄傲自满等。在这种情况下,人为地设置一些挫折来打击其骄傲情绪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这种挫折应当有一定的限度,超过孩子承受能力的挫折往往会适得其反。

3挫折教育能够使孩子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悦

如果孩子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一个个难题时,那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那要比从父母教导中学到的知识更让其感到欣喜。因为从父母那里得来的知识,是父母已经整理好的,没有什么趣味性与探究性可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4挫折教育能够使孩子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充满挑战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如果孩子没有遭受过挫折,没有正确对待挫折的思想,就好比是温室里培养出来的“花朵”,是很难适应社会的。孩子体验过许多挫折(无论这种挫折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掌握了应付挫折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讲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家长总是渴望给孩子一个安定的成长环境,因此不愿意让孩子在童年的时候吃太多的苦,但是这样的孩子因为在童年时期很少遭受挫折,长大后就会因为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父母有细心呵护孩子,使孩子免受挫折的权利,同时,父母也有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义务。父母要引导孩子从战胜挫折的过程中,品尝胜利的喜悦和成长的快乐。

二、鲸鱼学校

在法国有一所“鲸鱼学校”,这所学校有一项特殊的教育,这项教育是让孩子们乘上帆船在一年之内两次横渡大西洋,游遍三个岛,孩子们除了要经受住大风大浪的考验外,还必须要忍饥挨饿。这所学校的孩子必备的能力是先得学会驾船、捕鱼、做饭,有了这些基本野外生存能力后,还要完成考察、读书、讨论等等;同时他们还要与当地人打交道,熟悉当地风土人情。经过这样一番洗礼后,大多数学生会被锻炼成为智勇双全的人。

三、在挫折教育中成长

21世纪是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这个时代需要的是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需要能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优秀接班人。我们的孩子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拥有健康的心理,以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主动开展挫折教育,已是摆在家庭教育者面前不容忽视的课题。

专家认为,家长除从内心上体会到挫折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之外,不妨从以下几点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