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不娇气的女孩
23316800000022

第22章 惯性依赖,误导女孩的一生(2)

有个网友这样总结在父母溺爱下的孩子的成长历程:

在孩子5岁时,妈妈每天帮忙整理孩子扔得到处都是的玩具;10岁时,看见同学穿什么牌子的服装,用什么牌子的文具,他就哭闹着要妈妈去买;15岁时,他叛逆的性格让当父母的不知所措;孩子到了20岁,已上了大学,每次给家里打电话总是问爸爸能不能再多打点钱,顺带还要向妈妈抱怨一下食堂的饭菜如何糟糕,埋怨妈妈为何不给自己多寄些营养品;25岁时,他会在与同学闲聊时骄傲地宣称父母早已给自己备好了买房钱,所以即便不怎么奋斗,也同样可以过得很好……

二十多年的辛苦养育,没想到竟培养出这样的孩子,这不得不令家长深思!这些孩子又是怎样被宠坏的呢?在家里,被溺爱的孩子高高在上,处处受到特殊照顾。例如,好吃的食品归孩子一人吃;玩具、衣服要什么买什么;家人可以不过生日,孩子的生日却大操大办。可是这些被娇惯的孩子在这种不理智的“爱”的挟裹下,又会成什么样子?

无数的经验告诉父母,溺爱下的孩子习惯以自己为中心,不知道什么是换位思考;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这样的孩子不懂得体贴别人,没有忍耐和吃苦的精神,而且他们往往缺乏上进心,一辈子碌碌无为。不止如此,这些孩子更不懂得感恩,不懂得珍惜父母的爱。

是孩子生下来就不会爱别人吗?当然不是的。那么,“爱心缺失症”的根源在哪里呢?一个对此有研究的专家在他的报告里,用这么几个词来解释原因:“过分溺爱”、“无限纵容”、“剥夺独立”。正是这种无限制的溺爱滋长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父母的纵容,养成了孩子的自私和懒惰;父母无原则地给予,使孩子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父母的替代,养成了孩子的无能;父母的娇惯,使得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无法适应社会。

虽然大多数父母都知道溺爱有害,但在培育孩子的时候又不知不觉地陷入“溺爱”的泥潭,鉴于此,在此向父母们提出以下建议:

学会对女儿说“不”

要想改掉溺爱女儿的习惯,首先要让她能够接受你说“不”。第一步就要给女儿的要求定出一个适当的界限,在这个规则范围内,女孩的合理要求可以得到满足,当女儿触犯这个规则时,则一定要予以拒绝,严重违反则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有时候做父母的会觉得很难拒绝女儿的某些要求,比如在超市里,女儿吵着闹着一定要买某种物品,家长如果拒绝的话,孩子可能大哭大闹,在众目睽睽之下,家长可能会觉得难为情。这时,你一定要将你和孩子的“协定”贯彻到底,告诉女儿如果她继续闹下去的话,下次就不带她一起出来买东西,如果女儿不听话,你下次就一定不要再带女儿出去。只有这样,女儿才会知道你所讲的话都是当真的。

允许女儿不高兴

女儿不可能每时每刻都高兴,任何孩子都会有发怒哭闹、调皮捣蛋的时候,这是很正常的。所以,当女儿发怒或者对一些事情提不起兴趣的时候,你不妨坦然接受,不要去哄她。即使父母疼爱自己的女儿,也并不一定要时时刻刻都围着她转。如果女儿一出现问题,你马上就跑去安慰她,或者满足她的一些无理要求,那么女儿就会习惯于用吵闹来解决问题。

相信自己的女儿

不要代替女儿完成应该由她自己完成的事情,相信没有你的帮助,她也能把一些事情做好。如果女儿已经能够自己洗衣服,那就让她自己做。小事上的成功,也能让女儿有成就感,从而变得干练和自信。就算失败了,女儿也能从中学到如何面对挫折。

正确表扬女儿

在表扬女儿时,请你遵守这个黄金规则,即:表扬既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多而滥的表扬不但没有质量,也不会带来什么好的结果。比如,你的女儿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纸和笔,那么你就不必对她每一次的随手乱涂都拼命地表扬,而应该只是在她画得好的时候表扬她。

让女孩学会承担责任

开家长会的时候,何璐的班主任告诉何璐的妈妈,何璐在学习上还是很用功的,却有一个坏毛病——对其他事情不闻不问。班里轮到何璐扫地的时候,她总是推给其他同学做,班集体里的义务劳动,何璐也是极不认真、应付了事,总是要其他同学帮她收尾巴。老师不解地问:“难道何璐在家什么事情都不做吗?十几岁的孩子应该懂得负责任了。”

何璐的妈妈一听,心里猛然一震,才明白是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当,养成了女儿不负责任的坏毛病。

在家里,何璐从来没有做过家务,扫地、洗衣、做饭、收拾房间这些事情全由妈妈代劳了。何璐的爸爸妈妈一直希望孩子将来能考上个好大学,所以,何璐除了学习之外,几乎不用做任何事情。

对于这个案例,可能很多“望女成凤”的家长都深有体会。在升学的压力下,许多父母谆谆告诫自己的女儿:只要把学习做好,其他什么事情都不用管了。可是,仅仅学习好,孩子将来就一定能成才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生活中有太多的事例可以证明这一点,这种情况最容易造成孩子的高分低能的现象。现代的成才观念不光是智力因素的成功,更包括非智力因素的成功。为了女孩的长远发展,作为女儿的塑造者的父母,一定要重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不少女孩做事情马马虎虎、拖拖拉拉,对大事小事都抱无所谓的态度,这就说明了孩子责任心的缺失。如果女孩对责任心没有正确的认识,她就会错误地认为:那些本该由自己完成的事是父母该做的事,那些本该由自己负担的责任,反而会推到老师,甚至是其他同学身上。

一个缺乏责任心的人是无法真正关心他人的,也不懂得与人合作,只会整天沉浸在自我的那个小天地中。有些从小就养成不负责任毛病的女孩,不但对别人不负责任,对自己也不负责任。即使长大成人了,都还要让父母为她操心。所以,孩子的责任感一定要从小开始培养。

有个母亲见自己的女儿毕业后一直赋闲在家,心里着急,于是帮孩子找好了工作,满心欢喜的母亲回家之后就给女儿介绍起工作来,没想到女儿不但不领情,还摆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以后找工作的时候,麻烦看一下和我学的专业对不对口,不要什么乱七八糟的事都让我去做。”

母亲很无奈,恳求女儿说:“为了找这份工作,我这张老脸都不要了,拜托了好几个熟人,现在人家勉强答应了,你又不去,这怎么可以呢?”最后那个女孩看着母亲的脸上实在挂不住,才勉强答应说:“好吧,好吧,我去试试看,这下总可以了吧。不过先说清楚,能不能待下去我可说不准。”

读了上面这个案例,可以想象做父母的有多辛酸!女儿自己不去找工作,母亲为她找好工作,女儿还不乐意去!

为什么那个女孩一点儿也不懂得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为什么那个女孩对自己安身立命的工作一点儿也不关心?后来,女孩的母亲才讲清楚原因,女孩从小时候开始,就被带到爷爷奶奶家寄养,爷爷奶奶仅有这么一个宝贝孙女,特别疼爱,所以,女孩就在爷爷奶奶的溺爱下养成了我行我素的坏毛病。即使犯了错误,爷爷奶奶也不会怪罪于她,还要为这个宝贝孙女收拾残局。“女儿被娇惯坏了,现在大了,想纠正也纠正不过来了。”母亲痛惜地说道。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女孩责任心的培养是多么重要,有责任心的女孩让父母省心、宽心、放心。责任心虽不像知识、技能那样清晰可见,但它却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女孩,做事情自觉,让家长省心;一个对她人负责任的女孩,愿意给别人以帮助,易受人欢迎;一个对社会有责任心的女孩,志气不小,容易成大器。可以说,责任心是女孩走向成功和通向幸福之路的必备条件,而缺乏责任心的人注定与成功无缘。

那么,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先来看看这个例子:

张先生很会教育孩子,对于责任心的培养,他有着这样的经验。

有一次,他11岁的女儿忘记带作业本,打电话回来求他帮忙把作业本拿到学校,张先生心里是非常疼爱女儿的,也很愿意帮女儿弥补过失,但是他却对女儿回复道:“没带作业本是你自己犯的错,自己要承担后果。”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张先生的女儿放学后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看着女儿沮丧的神情,张先生知道,女儿肯定是挨了老师的批评。张先生问女儿:“今天被老师批评了?”

女儿点点头。

张先生说:“孩子,不是爸爸不愿意给你送作业本,爸爸只是想让你明白,你要为自己所做的事承担后果。今天老师的这顿批评会让你以后记得带作业本,所以这顿批评是值得的。”

女儿撇撇嘴,说:“可我的记性不好,要是哪天我又忘了呢?”

张先生笑了笑:“这个问题问得好,一个人不怕犯错误,怕的是总犯同一个错误。爸爸教你一个方法,保证你以后绝对不会忘记带作业本。”张先生这么一讲,女儿瞪着大眼睛,好奇地问:“什么方法?”

张先生回答道:“只要你养成每天做好计划和记录的习惯就行了。在放学之前,把第二天要带的课本和要交的作业都记录下来,在晚上睡觉之前,再对照笔记本看看该拿的课本是不是都拿了,该带的作业是不是都带了,在记录的每一个事项前都打上勾,你要做的事都打上勾了,就代表你的事情做完了,东西也都放好了。”

看来,要让女孩负起责任来,不但要让她明白负责任的道理,还要让她明白负责任的方法。对于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建议父母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让女儿懂得关心别人

让女儿学会帮助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为爷爷端茶递水,为姥姥买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等。通过女儿所做的一点一滴的小事,让她找到价值感和重要性,从而树立孩子的责任心。

第二,教导女儿做事有始有终

让女儿所做的事,应该是女儿通过努力能够做好的,这样孩子才能够把事情做完整,才能体会到做完事情后的成功和喜悦,这样的话,孩子就会越来越愿意承担责任。同时,在孩子做完事情之后,还要给予孩子公正的评价,不但要肯定孩子做得好的方面,也要说出孩子的不足之处。

第三,父母给孩子做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成长的过程会不断学习父母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的责任心可以折射出父母的责任心。难以想象,一个对他人、对工作毫无责任心的家长,能培养出高度负责任的孩子。

以父母的角色定位来说,父亲更应该把培养女儿责任心的问题承担起来。父亲是家里的主心骨,能给孩子安全感,所以一般的女孩对父亲的话特别信任。父亲可以有意识地跟女儿谈谈自己的工作,把自己完成一项工作所要承担的责任传达给女儿,让孩子懂得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第四,要让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负责

有一天,一个妈妈带着女儿在街上走,女儿在街上看见卖小狗的,要求妈妈买来养。对于一个刚上初中的女孩来说养狗是很难的事,妈妈自然不想买。但女儿爱不释手,央求妈妈,妈妈则告诉女儿:“你是否有时间来照顾它,你计算一下除去你学习各门功课的时间还有多少时间……既然你要养它,你就得每天喂它,这是你的事情,不可以让妈妈代替你承担照顾小狗的责任。在这些前提下,你只要能把狗养好,没人反对你!”女儿最后想想,放弃了。

上面这个妈妈的做法就很正确,对于女孩的要求,要给女孩讲明道理,分清责任。这也告诉我们:大人不必急着挡在孩子的前面,女儿的事情让她自己做,女儿的责任让她自己承受。比如玩具弄丢了,不必急着给她买,让她承受丢三落四的后果;把同学的东西弄坏了,让女儿自己出零花钱赔偿。只有承受了后果,她才会从错误中汲取教训,这远比父母在背后唠叨管用。

让女孩学会自立

自立是孩子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更是孩子长大成人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不懂得自立的孩子,终其一生,可能会成为一个悲剧。”

什么是自立?对孩子而言,如果作一个不太严格的界定,自立就是孩子不断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自立就是不过分依赖于父母,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从而成为一个真正具有独立人格并且能够独立生存的人。

孩子长大后能不能自立,关键要看父母怎样教育孩子。在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这样一些情景:孩子上学,家长跟在一旁替孩子背着书包;孩子的鞋带松了,母亲蹲下来帮孩子系好……其实,父母可能不知道,这些做法实际上是在不知不觉地剥夺孩子学会自立的机会。

一天,一个女孩独自在草地上玩,不多久,她在草皮的缝里发现了一个蛹,她感到特别新鲜,就把它带回家了。

女孩细心地把蛹放在自己的礼物盒里,每天她都要让这个蛹晒晒太阳,晚上又用布把它精心地裹好,不让它冻着。过了几天,她发现蛹上出现了一道小小的口子,里面还有一个小东西在蠕动,女孩知道,蝴蝶正在做破壳而出的努力。

又过了几天,裂缝大了一些,她守候在蛹的旁边。蝴蝶一直在里面挣扎,可挣扎了好几个小时还是没能出来,它的身体似乎被卡住了。看着蝴蝶痛苦的样子,女孩着急了,于是,她拿来一把剪刀,轻轻地把蛹壳剪开,蝴蝶终于脱蛹而出了,女孩轻轻地松了口气。

可是,这只蝴蝶的身体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