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如何说,孩子才肯听
23317200000027

第27章 不做孩子依赖的大树,习惯的养成来自信任(3)

我们国家的传统思想是喜欢老实的孩子,父母希望孩子百依百顺,孩子稍有调皮就不能容忍,这种管得过紧的教育方式限制了孩子的自主发挥。调皮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也是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萌芽,只要孩子没有太出格,还是不要限制太多为妙。

什么都依赖大人,处处看着大人的眼色行事,唯唯诺诺的孩子不会有大作为,乖孩子大多数都是庸才。

有一次,爱人给我讲了一个关于“两个孩子”的故事:

从前,德国有个孩子几乎是完美的,在学校,他的各科成绩均名列前茅,上课认真听讲,和同学们很友好,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在家里,他很听话,从不违背父母的意愿;他还非常有礼貌,遇到认识的人会主动脱帽致敬,尊称他人为“先生”或者“夫人”。

另一个英国孩子则差远了,他出生于贵族家庭,却根本没有贵族特有的优雅,他是学校里最贪吃、最顽皮、成绩最差的学生,经常遭到老师的体罚,不得不频繁转学。后来这个顽劣的孩子又迷恋上了骑马,在一个庄园的游戏中曾摔成重伤,肾脏破裂,险些丧命。

很多人都会认为当然是第一个孩子比较优秀,那么我来告诉大家,这两个孩子都是二战时期最出名的两个人物,直到今天也是家喻户晓:第一个孩子是少年时期的阿道夫·希特勒,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预谋者、残酷冷漠的纳粹头目;第二个孩子是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的温斯顿·丘吉尔,他是个卓越的政治家和演说家,是带领英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的民族英雄。

两个人有截然相反的成长经历,一个是“乖学生”,一个是“差学生”,但是长大之后的身份和地位就发生了转换,谁又能说学生时代所谓的“差孩子”就没有光明的未来,而“听话的好孩子”一定就能被世界瞩目呢?

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海查做过一项实验,他对2~5岁期间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儿童进行观察,并追踪到他们的青年期。结果发现,前者有84%的人有主见,有坚定的意志,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后者仅有26%的人比较坚强,其余的都优柔寡断、不能独立承担责任。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不听话的孩子就一定聪明、能出人头地,孩子的“听话”应该更多地体现在生活习惯和道德行为上,孩子好动、主意多,我们应该做出正确的引导,让他们用在学习上和处理问题上。

我们要求孩子在行为上要基本“听话”,打架、骂人等行为自然是不行的,但是思维上可以“不听话”,由他们自由想象。孩子小时候,我们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允许他们在合理的范围内“不听话”,让他们真正独立起来。

要知道,盲目听话的孩子是不可爱的,太听话的孩子“没糖吃”。

孩子,你为什么自闭

我在书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我国儿童心理卫生学专家指出,国内的孤独症患儿已超过5000万,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孩子患有孤独症的典型特征是性情孤僻,有的表现为神情淡漠、行动迟缓;有的表现为恐惧胆怯,整天沉默寡言;还有的异常敏感,容易激动或者暴怒。

孩子出现自闭、孤独的倾向,值得我们慎重对待,我认为,除了遗传方面的因素,好的家庭气氛和父母的关爱也是影响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两个重要因素。

我姐姐的同学叫刘艳,她的经历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刘艳是一名外企职员,她的丈夫是中学校长,两个人都很要强。孩子翔翔出生不久,刘艳就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她和丈夫一心扑在工作上,很快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刘艳晋升为企业高管,丈夫的学校更是被连年评为优秀。儿子翔翔很乖,从不给父母添麻烦,这样幸福和谐的家庭很让人羡慕。

很快,翔翔要上小学了,刘艳和丈夫就把孩子接回身边,让孩子在丈夫的学校里读书。谁知问题也随之而来,他们很快发现,翔翔和别的孩子有点儿不一样。

以前,刘艳也和丈夫去老家看孩子,接触时间短,不太了解翔翔,常常看到孩子自己坐在床上玩玩具、看书,跟他们不亲热。幼儿园的老师也反映过,说翔翔喜欢独处,不喜欢跟小朋友们一起玩。爷爷解释说翔翔的性格内向,全家人都没有太在意,还夸翔翔很乖。

刘艳觉察出翔翔有问题,因为翔翔回家以后,还是喜欢一个人坐在角落里玩,喃喃自语,说着别人听不懂的话。她试着跟儿子交流,翔翔要么就是当妈妈不存在,自顾自地玩,要么就是生气地把玩具一丢,躲进另一个房间。

等刘艳和丈夫带孩子去医院后才知道,翔翔患上了自闭症。医生还说,自闭症是很难治愈的,建议刘艳跟孩子多沟通,带孩子多去人多的地方玩,多跟孩子肢体接触。刘艳既惭愧又自责,医生所说的都是做家长最基本的责任,可是自己却没有做到。

孩子是需要父母关爱的,只有在有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才能身心健康。可是一部分家长由于种种原因,没能给孩子应得到的爱,让孩子的心灵长时间感觉不到爱,造成孩子的行为异常。

正常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学会和别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却不同,他们害怕群体,压抑的性格严重阻碍了心灵发育。假如家长忽视了孩子这些非正常现象,采取不闻不问、放任自由的态度,对孩子有极大危害。

去年冬天临近春节,我回老家探望父母,听母亲说起住在附近的一个叫陈菲的女孩。

因为父母忙着做生意,陈菲从小在农村的外婆家长大,外婆没什么文化,更别提什么好的家庭教育了。后来外婆去世,和外婆生活了7年的陈菲就回到了父母身边,由于长期的亲情缺失,陈菲不怎么能接受父母,父母对陈菲也挺冷淡的,总是把她自己扔在家里,爸爸出去打牌,妈妈出去做美容。不仅如此,父母还经常责怪她把农村那些坏习惯带到家里,说她吃饭前不洗手、不爱洗澡、不会收拾房间。每次说起这些,父母都表现出鄙夷的神情。

在学校,不太讲究个人卫生的陈菲总被同学们嘲笑,没人愿意跟她玩,渐渐地,她喜欢自言自语,休息日就躲进房间不出门,父母不以为然,还认为她挺听话的。就这样,陈菲从一个开朗的孩子变成自闭的孩子,父母再责怪她时,她面无表情一言不发,冷静的样子好像事情与她无关。

从以上种种事例来看,正是家长没有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怀,没有很好地跟孩子交流,才导致了孩子的性格缺陷。一些家长在孩子患自闭症状时,没能认清后果,误把自闭当成内向,当成乖巧,结果只会越来越糟。

因为孩子患病原因的不同,有些家长如果能及早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情况还是可以扭转的,如果没能注意到,很可能让孩子终生都活在自闭症的阴影里。

邻居的孩子苏浩就是个有自闭倾向的儿童,他的行为举止在父母眼中很怪,甚至是不可理喻。一到人多的场合,苏浩总会大吵大嚷,让父母很没面子,他们尽量避免带苏浩去公共场所。有一次,苏浩父母的单位组织看电影,他们让孩子独自在家不放心,只好带着苏浩一起去。电影开场没多久,苏浩就坐不住了,不停地“啊啊”怪叫,妨碍了别人观看,有人就说:“这孩子是不是有病啊,领出来干嘛!”父母马上批评了苏浩一通,把他带回家了。

苏浩的妈妈一见到我就开始诉苦:“老师,你不知道,我当时真是太尴尬了,你说我和他爸该怎么办啊?对他真是又爱又恨。”

我说:“你们的方法是错误的,当众批评孩子,已经中伤了他,会让他变得更自闭。你们不妨多亲近他,找到他感兴趣的东西,然后以兴趣作为切入点,哪怕开始他拒绝了,慢慢也会接受的。”

听了我的建议,苏浩妈妈说:“我明白了,我会尽量多用一些时间陪他的。”

到了周末,邻居领着苏浩敲开了我们家的门:“今天天气这么好,我们两家人带着孩子去公园玩吧。”苏浩的妈妈笑着说。苏浩有些躲躲闪闪的,似乎很不喜欢人多的场合。

鑫鑫和妮妮格外开心,吵着嚷着要一起去,我自然同意了邻居的请求。一路上,苏浩始终低着头,跟他说话他也不理睬。一进公园,妮妮就被不远处的秋千吸引住了,连蹦带跳地跑过去。我发现苏浩的视线也落在秋千上,就蹲下来对他说:“想去和小妹妹一起玩秋千吗?阿姨带你去怎么样?”苏浩并不回答,我知道,这个时候如果孩子并不是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就是默许了。于是我和苏浩一起到了秋千架旁,苏浩有些紧张地紧紧抓住两边的绳索,妮妮笑眯眯地说:“哥哥不怕,我让妈妈轻轻给你推。”苏浩动了动嘴角,虽然还是稍稍有些紧张,但看得出,他已经不像刚才那么排斥我们了。

鑫鑫凑过来说:“秋千有什么好玩的,走,咱们俩去坐太空飞船。”苏浩犹豫了一下,轻轻点了点头。

苏浩的妈妈偷偷跟我说:“看来应该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人,我们很久没跟苏浩有这样的交流了。”

我说:“放心吧,只要你们多给孩子一点爱和关心,苏浩会开朗起来的。”

温暖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保障,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的世界,才能帮助他们成长。对孩子出现的状况,一定要耐心地教导,好的方式才能有好的效果。

大部分的家长都是因为工作太忙而忽视了对孩子的爱,如果认识到了给孩子的爱不够,并且及时补救也是有挽回余地的。

爱的种子能结出丰硕的果实,父母要给孩子温暖,不让幼小的心灵孤寂下去。在重视孩子身体健康成长的同时,更要重视他们的心灵健康成长,有了一颗顽强的心,才能面对人生路上的风雨坎坷。

孩子是天使,我们要用爱辅助天使的翅膀,只要我们付出了爱,就一定会有收获;只要我们不放弃,就永远都有希望存在。

给孩子展现自己的机会

一次妮妮的学校开晚会,大礼堂里座无虚席,都是家长和学生。坐在我旁边的是一对母子,孩子很兴奋地不停乱动,母亲不时训斥他几声。晚会到了尾声,主持人在台上说:“节目已经为大家表演完了,下面是互动环节,各位想不想上台过一把明星瘾呢?才艺自选,只要有勇气站在台上,都会得到一份神秘礼物。”现场气氛马上被调动起来,不少孩子都跃跃欲试,我旁边的小男孩更是高高举起手。他妈妈一下把他按在椅子上,有点儿愤怒地说:“你会什么啊,别丢人了,好好坐着。”男孩撅着嘴坐下了,一脸不情愿地看着别的孩子上台去展示才艺。

我想,小男孩的不开心绝不是因为不能得到“神秘礼物”,而是埋怨他的妈妈没有给他展示自我的机会。

我们国家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教育我们要含蓄、内敛、谦卑,然而在当代竞争激烈的社会,却要求人们时刻抓住机遇,大声说出:“我行!”因此,培养孩子勇于表现自己,是家庭教育中又一个重要内容,尤其对一些内向、胆怯的孩子更是如此。我们应该懂得在何时何地给孩子展现自己的机会,并且用信任的目光或话语激励他们,给他们提供指导。

当孩子想展现自己时,表现欲望是很强烈的,这不是简单的“出风头”,而是包含着一种希望得到别人肯定的心理。假如在孩子兴致勃勃地想要表现时呵斥了他们,孩子很可能会失去信心。

我的大学同学说起她4岁的女儿小雪,每次家里来了客人,小雪都吵着要给大家背诵唐诗,客人们都夸小雪背得好,小雪很开心。一次,同学的好朋友到她家,诉说工作上的不如意,小雪到了那位阿姨面前说:“阿姨,我给你背一首诗吧。”我同学看了小雪一眼,训斥道:“背什么背,阿姨正心烦呢,别捣乱。”小雪乖乖地出去了,以后家里再来客人,小雪也不再背唐诗了。

孩子并不能分辨什么场合应该表现,什么场合不该表现,训斥只会让孩子摸不着头脑,误以为大人是讨厌他的表现。像我的同学,她完全可以说:“阿姨现在心情不好,等一会儿再背给阿姨听好吗?”这样才不会使孩子的自信受挫,而且孩子也乐意配合。

让孩子展现自己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内向的孩子不太善于表现自己,在人前往往会退缩,也就失去了很多好机会。我们要清楚孩子自身的特点,因势利导,制定出适合他们的成长方案。

我参加过一个家长交流会,会上有位陈女士提到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她的孩子小杰自身条件很好,成绩优异,还会弹奏钢琴,但是他不愿意展露自己的才华。放学回到家,陈女士拿了一张简报给他看,原来是市里举办的少年钢琴大奖赛,做母亲的只说了一句:“很不错的机会啊。”小杰瞥了一眼,没表示什么。第二天早晨去上学之前,小杰犹豫着问妈妈:“妈妈,你说我可以参加吗?”“为什么不可以呢?”陈女士和蔼地问儿子。“我怕表现不好,再说有那么多比我优秀的人。”孩子没有信心地说道。陈女士就对他说:“敢于尝试就已经是胜利了,妈妈相信你是最棒的。”然后用赞许的目光看着儿子。得到了母亲的鼓励,小杰决定尝试一下,他鼓起勇气报名参赛,并以很高的分数获得了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