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不服输的男孩
23317300000016

第16章 乐观给男孩第二次勇气(1)

乐观是一种积极的性格因素之一,它是充满伟大力量的,可以使一个人有坚持生活的信心。乐观是属于强者的心态。瞿秋白说过:“如果人是乐观的,一切都有抵抗,一切都能抵抗,一切都会增强抵抗力。”要培养不服输的男孩,就应该让他学会乐观。

当男孩遭遇挫折时,父母应该让他告别忧虑与悲观,学会在逆境中微笑;当男孩遇到不好的事情时,父母应该让他保持平静,相信坏事情总会过去,阳光总会再来。如果孩子拥有乐观的人生态度,无论什么情况下,他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态,战胜心魔,重拾勇气。

教孩子理性面对挫折

古人说过:“人生逆境十之八九。”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难以事事如意,挫折总是伴随着人们,小至遭人讥讽、受到批评,大至考试落榜、恋爱失败、婚姻破裂、事业艰难等。在人生之旅上,总免不了要遇到一些挫折。对一个成年人来说,挫折可能不算什么,但对未成年的男孩而言就不一样了。为了避免孩子陷入挫折的阴影不能自拔,家长有必要让他明白如何面对挫折,显然,这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人生课程。

一家公司招聘职工,一位高才生去考试,发榜后,见没有自己的名字,便跳河自杀,被人救起。后来有人发现他考的分数是第一名,抄分的时候抄漏了。高才生闻知自己是第一名便去报到,老板却无论如何也不肯聘用他,理由是:“这么一点挫折便要跳河,到公司里遇到更大挫折怎么办?”

另有一位希腊人到一家公司去应聘清洁工,职员问他:“你会写字吗?”答:“只会写自己的名字。”于是他没被录用。后来,他发愤图强,成了一位大富翁,在自己豪华的会议室里举行记者招待会。记者说:“您的经历太动人了,您该写一本自传。”他说:“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会写字,我只能是个清洁工。”

同样面对不被录取的挫折,一个悲观消极,一个乐观向上,结局截然不同。这说明人具备抗挫折能力是何等重要。有道是“人间没有不凋谢的花,世上没有不曲折的路”。父母要教育孩子理性地面对挫折,把挫折看做是前进道路上必经的关口,从而增强心理的韧性。

孩子遇到挫折,父母要让孩子懂得挫折是暂时的,“失败是成功之母”,要经受挫折的考验,争取下一次的成功,而不是批评、指责孩子这不行那不对。

举个例子,考试成绩公布后,孩子成绩不好,在分析试卷时,你就要保持一种理智的心态,考试失败已经对他造成了打击,如果你还一大堆批评,他的心里就会更加难受。

这时,你可以对他说:“孩子,不是你能力不行,也不是你不学习,更不是你不如别人,考得不好是因为你太粗心了,没有看清题目的意思,如果你可以细心一点,凭你的聪明是可以做出来的!”这样既有鼓励孩子的意思,同时也给他提了个醒,让他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找到方向,看到希望。

这样做,就是帮助孩子理性面对挫折,这不仅能够让孩子重振旗鼓,提高他的自信心,还能够提高他的抗挫能力。

现在,很多家长为孩子营造了几乎一帆风顺的成长环境,包办了孩子的大部分事情,孩子很难遇到挫折考验,也就无法锻炼其承受挫折的能力。其实,通过挫折锻炼孩子,可以让他正视成败与输赢,磨砺孩子的心智,不失为教育良法。

有一年暑假,王女士与丈夫带着4岁多的儿子晓聪去参加一个儿童电视节目,主持人用布娃娃作为奖品,邀孩子们登台做游戏。晓聪欣然登台参加,3轮过后,被淘汰出局。看着台上的小朋友得到了心爱的布娃娃,晓聪大哭,吵着要离开。

这时,王女士开导他,游戏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次不行,下次再来,绝不能经不起输赢,更不能气馁。晓聪不听,最终,王女士只好给他买了个玩具才罢休。

王女士觉得自己的儿子“太经不起挫折了”。于是,她决定让儿子改变。她买了一副跳棋,空闲时就教晓聪下棋。为了激发兴趣,她先让晓聪连胜3次,晓聪兴奋不已。

接着,王女士让晓聪输了一局,晓聪一看输了,便将棋子一推,撅着嘴,连称不玩了。

这个时候,王女士便对他说:“这一局输了,下一局只要用心,也许就能赢。输棋就跑,永远是失败者,永远不会下棋。”

晓聪听了,便又回到棋桌前,于是,王女士便故意输了一次,这样晓聪的脸上又有了笑容。

就这样一个月过去了,王女士没事就陪晓聪下棋,每次都让他输几局、赢几局,慢慢地,晓聪已经能够平静地看待输赢了。

当挫折出现的时候,有人会说:“算了吧,下次再说!”也有人说:“来吧,困难,我一定把你解决!”如果你能成功地让孩子倾向于第二种态度,那么这也算是你在孩子的人生路上送给他一个不可多得的礼物。

培养男孩,应该让他理性地面对挫折,坦然面对失败,乐观地看待人生的起起伏伏。你应该帮助孩子接受和承认自己的失败,在教育过程中,别总是对孩子说“无所谓,慢慢来”,这会让孩子变得不求上进,而应该鼓励他加油,战胜失败和挫折。

乐观是另一种形式的坚强

培养男孩,应该培养男孩的乐观精神。乐观比坚强更加洒脱,是另一种形式的坚强。男孩要坚强,更需要乐观的坚强。乐观比坚强具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要求,它不仅可以影响自己,还能直接影响别人。

法国大将军陶梅尼在前线打仗时,被敌军的炮弹轰断一条腿。他出院返回部队后,每天帮他擦皮鞋的勤务兵看到将军断了一条腿,吓得哭了起来。

“你哭什么?”陶梅尼将军笑着说:“以后你只要擦一只皮鞋就够了!这不是很好吗?”

这样的乐观精神,不仅有着令人感动的坚强,同时还不乏幽默感。由此可见,乐观是在窘境中的一丝笑意,黑暗中的一盏灯光,寒冷中的一点温暖。除此之外,乐观将会给人带来无限的希望,让人拥有勇气。

“二战”后的德国,硝烟刚散,一片废墟。有两个美国人访问了一家住在地下室的居民,有下面一段发人深省的话。

“他们能重建家园吗?”

“一定能!”

“为什么这么肯定?”

“你看他们地下室里几乎一无所有,可是桌子上却摆着一瓶鲜花!任何一个民族在处于这样困苦的境地还没有忘记美,就一定能很快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乐观带给人的是感动,是惊讶。没有乐观,人生就会少很多乐趣,没有乐观,世间也会少很多奇迹。正因为有了乐观,人们才能有滋有味地过日子,即便面对不幸的遭遇,也能保持笑容。

让孩子学会乐观吧,孩子不仅需要坚强的意志,更需要快乐的心态。如果说“坚强”是精神之骨,那么“乐观”就是精神之肉。人因为有了坚强,所以人的形象才显得伟岸挺拔,因为有了乐观,人的形象才显得生动活泼。

有一个青年在一次触电意外中失去了双手双脚,他几乎痛不欲生。然而,在亲朋好友的鼓励下,他还是坚强地活下来了。

他没有双手,就学着用身体的其他部位去代替,比如用“嘴巴”开水龙头。他想看书时,因为“没有手”可以翻书,他家人便帮他订做一个头箍戴在额头上,头箍上有细长的铁条,当他轻轻“转头”时,细铁条就可以帮他“翻书”。

后来,这个年轻人觉得他没有双手双脚,一直待在家里很没有意义,于是他加入了医疗义工行列,到每个病房和身患重病的病人聊天。

当住院的病患看到这位没有双手双脚的年轻人时,发现他的脸上并没有悲戚的表情,他总是满心欢喜、面带笑容地来探望大家,并鼓励他们勇敢地活下去。这让所有的病患都很惊讶,也大为感动。

当一个人埋怨自己“没有鞋子穿”的时候,可别人“连脚都没有”。当孩子自怨自艾、悲观自叹时,你应该让孩子明白自己的幸福。把他的情绪从反面导向正面,由消极转向积极,让他乐观地思考自己的人生。

首先,帮助孩子在心理上、情绪上进行调整,让他认识到“困难并不等于绝境”。

有个孩子正在吃饭的时候,妈妈端了一大碗汤,结果不小心打翻了。妈妈的脸上没有丝毫的不快,而是说:“今天真难得,妈妈把东西打翻了。如果我去买彩券,一定可以中大奖。”孩子听了,笑得前仰后合。面对小挫折,先要保持一种快乐的心态,这一点要教给孩子。

其次,给孩子一些心理挑战,让他学会在不高兴的事情中看到快乐的一面。可以鼓励孩子:“你是一个活泼的孩子,喜欢与伙伴们一起玩耍。玩的时候太开心了,所以没注意把衣服撕破了,但是,你下次一定要注意,如果要剧烈活动的话,就应该穿上耐磨的衣服,这样才能玩得开心,又不会撕破衣服。”

第三,与孩子一起分担不开心的事情。

有个母亲,某天因为在公司里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情,刚好这天儿子在学校过得也不开心。晚上,母亲就对孩子说:“为了庆祝今天的坏心情,我们去麦当劳好好吃一顿。”儿子听了母亲的建议,立刻同意。这样乐观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也必定乐观。

最后,把孩子的胸怀放开,让他看到生活更广大的意义。

某天下雨,有个男孩觉得很不方便,就抱怨为什么要下雨。爸爸看到他情绪低落的样子,便对他说:“下雨有什么不好呢,可以让外面的树免费洗澡,我们也不用开空调,可以省下很多电费。”男孩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从那以后,如果谁抱怨下雨,他就会把这番道理讲出来。

在男孩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他的乐观精神,让他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洒脱。一个乐观的人,才能洒脱地漫步人生之路,享受到人世间的幸福。因为他能体会世间的酸苦,自然就能品味到生活的美好与快乐了。

帮助男孩摆脱忧郁心情

在很多父母的眼中,孩子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孩子虽然小,可是喜怒哀乐的情绪与成年人一样,大人会有忧郁的心情,孩子同样也有忧郁的时候,只是孩子不愿意说出来罢了。忧郁情绪对于孩子的成长不利,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排解,很容易造成危机。因此,父母应该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帮助孩子摆脱忧郁。

在很多人眼中,韩女士绝对算得上是值得羡慕的成功女性:她事业有成,有房有车,还有一个俊俏的小儿子。可是,让人想不到的是,这刚刚10岁的儿子却成了韩女士的一块心病。

当初,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事业,忙碌不堪的韩女士与丈夫,把襁褓中的儿子交给姥姥姥爷照顾,直到有了自己的基业,他们才把儿子接回身边,这个时候,儿子已经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

由于儿子小的时候,作为母亲的韩女士没有陪在他的身边,心中便有几分歉疚,因此她希望用最好的物质条件补偿儿子。她对儿子几乎有求必应,可是,儿子对她总是冷冷淡淡,寡言少语。

儿子上二年级的时候,他的姥姥去世了。在追悼会上,儿子就像发了疯似的,又哭又闹,回到家之后,便躲进自己的小屋里,一整天不吃不喝。连原来喜欢玩的跳绳、溜冰也没有了兴趣,他常常把自己的房间弄得乱七八糟,还总是找借口不去上学。

韩女士看到儿子这副样子,不知怎么办才好。有一天,学校的老师把韩女士请去了,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听老师说明了情况,她才知道原来儿子上课总是心不在焉,还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居然差点用裁纸刀把同桌扎伤!

听了这些事情,韩女士十分震惊。她回到家,第一次对儿子大发雷霆,然而,面对她的叫喊,儿子仿佛没听见,根本不予理会。当她忍不住举起手来,想要给儿子一个耳光的时候,看到儿子的眼神里透着漠然,让她不寒而栗。

苦恼不已的韩女士最后只好把儿子带去看心理门诊,从医生那里,她得知了一个新名词——“儿童抑郁症”。

千万不要小看孩子的忧郁,它不仅会腐蚀孩子的青春年华,损害孩子的人生,甚至会伤害孩子的生命。忧郁的孩子沉默寡言,对周围的事物都失去兴趣,拒绝与人交往,对事则意志消沉,对人则过于冷漠,过分的忧郁常导致令人惋惜的悲剧;因为忧郁,有些孩子甚至产生莫名其妙的厌世和轻生的倾向。

忧虑是一种不良情绪,不仅会危害孩子的心理健康,对于他的性格养成也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帮助孩子消除烦恼,解决孩子的忧郁问题,让孩子乐观起来。

第一,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应该对孩子密切关注,经常主动和他谈话,平等交流,了解他的各方面情况和心理活动,让他意识到,自己在父母心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不能仅仅只从物质上满足孩子。

第二,营造健康的家庭氛围。定期进行一些轻松的亲子活动,比如全家一起出游、游戏、观赏喜剧类的文艺节目等。在一些家庭纪念日,比如生日、结婚纪念日等,让孩子体会到家庭的温馨。这都可以让孩子拥有安全感,并获得快乐的体验。

第三,平时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当孩子遭遇失败、挫折或否定时,你应该及时给予安慰、鼓励和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他学会调节心情,摆脱烦恼,战胜困难。

第四,让孩子多结交伙伴,感受友情。比如,让孩子邀请同学来参加生日聚会,把自己的玩具带给同学分享,这样可以让孩子在友情的滋润中消除孤寂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