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不服输的男孩
23317300000037

第37章 提高男孩的竞争力(1)

对男孩来说,未来是否有前途,人生是否光明,就要看他的竞争力如何。竞争力不仅包括内在素质,还有社会生存的能力,是孩子赢得未来的必备条件。

既然要培养不服输的男孩,就必然少不了竞争力的提升。家长要掌握提升孩子竞争力的方法,从男孩的特点出发,抓住男孩的心理,把生活与教育相结合,因材施教。无论是技能的锻炼,还是素质的培养,都应该从实际出发。这样实实在在地提高男孩的竞争力,让他在生活中越战越勇,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让好动的男孩变得更专注

很多家有男孩的父母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孩子刚开始玩积木不到几分钟,又去玩电子游戏;画画才学了两天,就扔下画笔闹着要学钢琴;钢琴买回来了,他又说想学吉他……看着孩子这样有头无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样子,家长很发愁:如果孩子一直这样,将来只能一事无成。

其实,坐不住是男孩的天性,男孩的注意力太容易分散了。他们可能会因为窗外的一只小鸟而跑出去玩,忘记自己正在画画;他们可能会因为地上的一只蚂蚁而出神,忘记读课文……

要改变男孩的这些坏毛病,家长不要只看问题的表面,还要了解孩子本身所固有的某些特性。

事实上,几岁到十几岁孩子的大脑还处在发育阶段,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自然比较短。如果小学阶段的孩子读书、写作业二三十分钟,就起来动一动、做点别的事情,尤其对好动的男孩来说,是很正常的现象。家长不能期待他像大人一样,一两个小时都在专心致志地做作业,如果你非要让他这样做,他会觉得这是强人所难,于是就会以更多的小动作表达自己的不满意,这样反而没有效果。

所以,与其让男孩或与你对抗、或“消极怠工”、或搞更大的破坏,还不如拿出点耐心来,让孩子慢慢学会专注。

首先,你要告诉他,每次专注做好一件事情才是做事的捷径,让他深刻体会到专注的重要性。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你可以故意给男孩很多任务,让他去完成,然后在他做得一塌糊涂的情况下,告诉他不管面临多少任务,要想做得最好,最聪明的做法就是:每次只想、只做一件事情。

有个青年苦恼地对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不知疲劳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我爱好的事业上,结果却收效甚微。”法布尔赞许说:“看来你是一位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这位青年说:“是啊!我爱科学,也爱文学,对音乐和美术我也感兴趣。”法布尔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放大镜说:“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试试,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

专注就是要把涣散的精力集中起来,聚焦能量就如同凸透镜聚焦阳光一样。

其次,避免负面说词影响孩子的积极性。

有个清华大学的学生说,他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对他母亲说:“你的孩子比别人差多了,老坐不住。”他母亲听了很伤心。等母亲回来以后,他就问老师说了什么,可他母亲却说:“老师夸你了,说你过去只能坐10分钟,现在能坐半小时。”孩子很兴奋,结果后来他坐的时间越来越长,坐着无聊就看书,这样不仅注意力得到了提升,而且学习成绩也大幅度提高。

如果这位母亲按老师的原话告诉孩子,那么必然会让孩子受到打击,这样不仅不能让孩子进入专注的状态,反而会让他对学习失去信心。

最后,不要剥夺男孩玩的时间。爱玩是男孩的天性,当他们的天性没有得到满足时,他们是不可能专注地做其他事情的。因此家长不能剥夺男孩玩的时间。

有个小男孩刚上小学一年级,爸爸对他的管教却很严格。由于一年级的功课较少,而且很简单,所以小男孩的作业总是做得很快,也不怎么出错。

可是,爸爸却不这么想。每当小男孩做完作业要出去玩的时候,总被爸爸一把抓住:“又要去玩了!作业做完了没有?”爸爸严厉的训斥让小男孩很生气,他大声地叫道:“当然做完了,不信你看!”小男孩把自己的作业本递给了爸爸,但是爸爸并不看,他拿起作业本对小男孩说:“这么多题目你一下就做完了?肯定会有许多错误,你好好检查一遍,半小时后再给我检查!”于是,小男孩每天玩的时间就这样被剥夺了。自此以后,小男孩的作业总是做不完——他开始拖拖拉拉地做作业——反正没时间玩,那作业就拖着做。

孩子要学习,也要玩,如果一味地强制孩子学习,不让他有玩的时间,那他就会学会有意拖延时间,这对孩子的学习以及习惯的培养都是很不利的。专注并不是说必须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高度集中注意力。事实上,对男孩来说,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并不是一件好事。

在培养孩子的专注时,要注意一些问题。第一,孩子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某件事情上一段时间后,就要换点别的事情做。长期做一件事情就会感到疲劳,这样孩子的注意力永远都会处于游离的状态。所以你要控制一下时间,该玩的时候就让孩子玩痛快,不要提学习的事,这样不仅可以放松心情,还可以缓解长期以来高度集中注意力而导致的紧张情绪。第二,在你和孩子说话的时候,最好保持专心致志的态度,认真地听孩子说话,手上尽量不要拿着东西,以免让孩子产生一种不认真的印象。

总而言之,养成一个专心致志的好习惯,对孩子的一生都会有益,而作为父母,你有义务帮助孩子培养专注精神。

发掘男孩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培养和发挥孩子的想象力非常重要。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测验,给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分别看“O”这个图形,问:“这是什么?”结果大多数中学生都说是“零”或英文字母“O”;小学生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这么回答,另一部分小学生则回答是个“面包圈”、“眼镜片”;而幼儿园的小朋友却说了许多成人、中学生、小学生根本没有想到的东西——“是眼泪”、“是肚脐眼儿”、“是围棋”、“是表”等,让人们不得不惊叹于他们的想象力。

这个测验让人不由得发出疑问:难道想象力会随着年龄递减吗?为什么年龄越大的孩子,想象力越贫乏呢?这是成长的必然结果,还是教育的失误呢?

年龄、学识当然不是扼杀想象力的凶手,我们看看那些伟人,不但知识渊博,而且想象力惊人。那为什么年龄越大的孩子,想象力就越匮乏呢?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这是教育的问题。

因为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很多父母忽视了孩子的想象瞬间,用“知识”把孩子的想象力绑住了。在现实生活中,当孩子的头脑中涌现出许多“奇思妙想”的时候,常常会遭到成人的打击——

“星星是本来就有的,有什么好想的,快点儿背书吧!”

“你就会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老师讲的却什么也不知道。”

“你去看看书上怎么写的!”

……

这样成人在不知不觉中就将孩子引入一个不需要想象,只需要记忆的世界,当成人让孩子过于相信知识时,原本想象力丰富的孩子就会变得不会去想象了,所谓“用进废退”,想象力就是这样在“不用中退化”了。最终,这些孩子也变得和大多数人一样,只会重复前人的知识与技能,不会突破与创造。

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画家、科学家达·芬奇在小的时候,常常觉得家中墙壁上的发霉处或裂缝里会跑出巫婆来,有时会觉得其中挤满了奇形怪物。他总是沉浸在稀奇古怪的想象中,而他这种丰富的想象力正是日后走向艺术巅峰的基础。

有时大人画的是一只正在煮开水的水壶,在达·芬奇的头脑中也会幻想成一条大鱼张口喘气的样子。

如果大人自作多情地说:“傻瓜,这不是鱼,是一只水壶。”否定了孩子的臆想,那就等于摧残了孩子刚刚萌芽的想象力。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应该改正。

作为家长,千万不能阻碍孩子想象力的发展,而应该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留意你对孩子“奇思妙想”的反应,采取一些方法逐步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帮助他们发挥想象力。

有个妈妈正在做包子,5岁的儿子坐在小凳子上看着。忽然他提了一个问题:“星星是从哪儿来的?”

妈妈没有急于回答,而是说:“你想想看。”

儿子出神地注视着母亲揉面的动作:揉面、揪面团、擀面饼、包包子……

看了好一阵子,儿子突然说:“我知道星星是怎么做出来的了,是用做月亮剩下的东西做的。”

妈妈听了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激动地亲吻了自己的儿子:“儿子,你的想象真奇特。”

爸爸听了这件事以后也非常高兴,拉过儿子给他讲女娲造人的传说……

不要把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看成疯言疯语,尽管孩子的想法看上去幼稚可笑,但那是想象力的根苗。如果你把它掐断了,那么你的孩子就会成为“泯然众人”的庸才。孩子是最富有想象力的群体,他们的想象力无处不在,家长只要开放自己的思维,放开孩子的手脚,他就能让思绪飞翔。

每个孩子都有丰富的想象力,大人不要忽视或者限制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而应给他们发挥想象的空间,发掘他们的想象力。如果你相信“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那么就请留意孩子的想象瞬间,并用智慧加以引导吧!

好奇心让孩子自愿学习

很多男孩对学习很排斥,因为在他们看来,学习剥夺了他们玩耍和吃零食的时间。淘气的男孩宁愿在沙地上玩闹打滚,也不愿意静下心来坐在书桌前学习。事实上,年幼的他们根本不明白学习的真正意义,在他们的心目中,玩显然比学有意思得多。因为玩的过程,不仅有趣,而且能够充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于是,聪明的父母便学会了从孩子的好奇心入手,让他对学习感兴趣。

汤姆有一段时间只爱玩游戏,对书本不感兴趣,这让父亲很失望。为了让儿子学习,他想了很多办法。

一天,父亲拿着一个沙漏,告诉汤姆说:“这是古时候的钟表,里面的沙子全部漏下去时,正好是3分钟。”

汤姆很想玩玩这个沙漏,以验证父亲的话。这时,父亲就说:“以沙漏为计时器,和爸爸一起看故事书,每次以3分钟为限。”

汤姆听了这个建议,很高兴地答应了。他果然静静地坐下来听父亲讲故事。但事实上他根本没有留心看书,而是一直看着那个沙漏,3分钟一到,便跑去玩了。

汤姆的父亲没有气馁,他决定多试几次。这样试了数次之后,汤姆的视线渐渐由沙漏转移到故事书上了。

虽说约定3分钟,但3分钟过后,因为故事情节吸引人,汤姆听得特别入神,他要求延长时间,但父亲坚持“3分钟”的约定,不肯继续讲下去。这样做,让汤姆充满了好奇。为了早点知道故事情节,汤姆便自己主动阅读了。

开始的时候,父亲在一旁陪伴他读书。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汤姆也懂得询问了。看到他问的多了,父亲就教他学习查字典。这样,汤姆在短短半年中,所学习的生字超过了很多大孩子。

当然,故事书也远远不能满足汤姆的阅读兴趣了,他开始广泛地阅读不同的书籍,大大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看到自己不了解的事物都想探个究竟,小的时候更是这样,孩子会对自己所看到的一切感到惊奇,常常会向父母问这问那,久而久之即使最有耐心的父母也会感到麻烦,其实他们往往忽视了重要的一点:好奇心是促使孩子学习、成长的良机。

在生活中,对任何事物都保持一种强烈的好奇心的人,兴趣往往十分广泛,创造力也特别强。这种人对大家觉得平常的问题,依然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驱使着他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因此,孩子有好奇心是好事,不要厌烦。

对于孩子的好奇心,你不仅不能厌烦,还应该加以培养,并利用它让孩子爱上学习。如果学习的内容就像一壶白开水,没有一点悬念,那么没有人会对此产生兴趣,真正的趣味学习在于制造悬念,由浅入深。

有一对父母,他们不是把孩子看的书放在书桌上,而是把这些书籍藏起来,孩子觉得父母既然把它藏起来,肯定是一本不同寻常的书,便“偷”来仔细阅读。可见,只要掌握了孩子的好奇心,就不必害怕孩子没有学习的动力。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是父母成功引导孩子的关键所在。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曾说过:“我没有独特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他5岁的时候,父亲送给他一个指南针。尽管这个玩具很普通,但是爱因斯坦感到很新奇,对磁针指南的现象特别好奇。当时也有很多小孩玩指南针,但他们认为磁针指南就和物体落地一样,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可是爱因斯坦却有了疑问。他就好像看到了广阔世界中一只无形无影的手,幼小的心灵被震慑了。就这样,无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他引向一个无限深邃的世界。

从此以后,他的头脑中多了很多“为什么”:日落月升是为什么,群星闪烁是为什么……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都让他感到好奇,他总是觉得一些事情的背后一定有隐藏得很深的东西。正因为爱因斯坦这种强烈的好奇心,让他敢于怀疑和猜想,最终从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打开缺口建立“相对论”,掀开了近代物理学崭新的一页。晚年的爱因斯坦仍像一个孩子似的,保持着童真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