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不服输的男孩
23317300000007

第7章 给男孩一颗上进的心(1)

上进心,就是努力向前,立志有所作为的一种心理品质。孩子的上进心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动机。有的孩子就缺乏这种动机,这是很可惜的,因为缺乏上进心的人很少能够获得成功。拿破仑有句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作为未来的男子汉,男孩应该有一颗上进的心。

培养男孩,就应该给男孩一颗上进心。父母要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避免一些消极思想或情绪影响孩子。平时,要让孩子明白上进心的重要性,教育孩子树立志向,同时,要杜绝孩子偷懒、不劳而获的思想,培养他勤奋的品质。

穷养出男孩的上进心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生活也越来越富裕,孩子们有了更多的漂亮衣服和有趣的玩具,从父母手中得到的零用钱也越来越多。然而,经济条件好转了,并不见得思想上有进步,而经济上的富有,也不代表精神上的富足。中国流传着一句俗语:“富不过三代。”这是有原因的,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富足安逸的生活消磨了后代的上进心。

事实上,很多时候,良好的物质条件不仅不会给孩子带来美好的未来,反而会带来麻烦,让孩子失去志气。大家也都有这样的感觉,那些家境不好的孩子往往都比较有上进心。让人诧异的是,那些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反而不争气。

我们知道,有许多成功人士往往都是出身平民,大多家境贫寒,他们因为尝过辛酸苦辣,经历了各种苦痛屈辱,所以有强烈的成功动机。越穷困,也就越想改变穷困的命运,故而特别努力刻苦,“穷且益坚,不追青云之志”,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古语有云:“人穷志不短。”因此,与其让孩子在富贵中沉沦,还不如让他在穷困中上进,通过“穷养”的方式,培养他的上进心。

有对年轻夫妇收入丰厚,过着富裕安逸的生活。还没有孩子的时候,他们穿的是名牌衣物,用的是高档电器。后来儿子出生了,他们的生活突然变得勤俭起来,穿的也相当朴素。

人们对此感觉很奇怪,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为孩子着想?”

他们表示:“我们这么做就是为孩子着想,让孩子体会贫穷,了解生活的艰难以及财富的来之不易。”

除了朴素的生活之外,他们还经常在儿子面前唠叨工作的辛苦和生活的困难,让儿子从小就有家里不富裕的印象。

事实证明,这对夫妇的教育方法是可取的。在“贫穷”的认识下,他们的儿子很小的时候就懂得了勤俭节约,从来不乱花零用钱,还会把家里没用的废纸存起来,卖给那些收废品的人。

进了学校之后,那个小孩学习也很刻苦。他不止一次地对父母说:“爸爸妈妈真辛苦,长大以后,我要让你们都过上好日子。”看到儿子认真的样子,夫妇俩十分欣慰。

记住,穷养志气富养奢。古语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孩子的成长需要阳光雨露,更需要风霜雨雪。穷养,并不是不给他吃饱,不给他穿暖,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让他学会感恩,充满斗志,拥抱追求与上进的动力,否则,培养出来的是温室里的花朵,而不是寒冬里傲放的寒梅。

当然,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安安乐乐。富裕的安逸生活也无可非议,而且应该成为每个人奋斗的基本目标,然而,若是你过上富裕生活之后,却鉴于自己曾经的苦难而不让孩子吃苦受累,这就不对了。须知,在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温室中,培育出来的苗子往往是柔弱而缺乏上进心的。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尽管非常有钱,但是对儿子却很吝啬,尽管他十分疼爱自己的儿子。他从不会给儿子一笔很可观的钱。

当小儿子罗瑞还不会花钱,但女儿珍妮佛已经可以拿着一些零用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罗瑞总是抱怨父母不给自己买他最想要的玩具车。

比尔·盖茨认为:再富也不能富孩子,拥有不劳而获的财富,对站在人生起跑点上的孩子来说并非好事。

在比尔·盖茨宣布退休的同时,他还宣布打算把自己580亿美元的全部家产回馈给社会而不是留给他的孩子们。

人不怕没钱,也不怕底子薄,就怕不争气、没有上进心。甚至可以这么说,什么都可以没有,就是不可以没有上进心。确实如此,如果你没有钱财,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挣取;如果你没有名气,也可以通过奋斗去获得;但是没有上进心的人,虽有万贯家财、大好名声,也守不住,最终还得败坏干净。因此,人生在世,不可没有上进心。

培养男孩就要培养他的上进心。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总是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更不能让他养成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的毛病,而应该多让他参与家务劳动,体味生活中的艰难,并给他接触穷困的机会,让他明白生活的不易。

尊重小男孩的凌云壮志

在人生的道路上,一个人的志向非常重要。孩子虽小,也有志向,所谓“有志不在年高”,可是,对于孩子的志向与憧憬,大多数父母都不以为然,一笑置之。尤其是一些孩子的惊人之语,常被家长们忽视。对于孩子的凌云壮志,家长要予以尊重,而不是听而不闻或妄加菲薄。

李比希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校长问他:“你将来打算干什么?”他响亮地回答说:“我想当一名化学家。”

话音未落,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然而,就是这个被人取笑的孩子,坚持不懈地向着自己定下的目标前进,最终成为著名的化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被称为“化学之父”和“肥料工业之父”。

远大的志向可以造就伟大的人物。常言道:“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千万不要小看孩子的志向。《论语》中有言道:“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男儿的志向,就是他决心有所作为的努力方向。对此,不仅不可鄙薄,还应给予赞赏与鼓励。

一个人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须有一个努力的方向,因此,家长在培养男孩的过程中,应该尊重他的志向,如果他没有志向,更要帮助他树立自己的志向。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说过:“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有了志向,才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闯乱撞,浪费气力,才能安心地奋斗,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

****小时候非常聪明,并且很有想法。有一次,老师要求写作文,题目为《我的志向》。同学们写了很多志向,比如当科学家、作家、工程师、教师、军人等,而小****的脑海里却有与众不同的志向。

平时,小****非常喜欢读《盾与剑》杂志,并且对杂志中“克格勃”的描写十分感兴趣。从这本杂志上,他了解到“二战”中,“克格勃”准确地截取了敌人的情报,帮助苏军获得了一次次的胜利。因此,他对“克格勃”十分敬佩。

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教育小****要做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贡献的人。而老师教导他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和人民。

他想:“做一名出色的间谍,用我的牺牲去换取祖国和人民的胜利,这不就是报效祖国和人民的最好办法吗?”

于是,小****铺开作文本,毫不犹豫地写道:“我的理想是做一名间谍,尽管全世界的人对这个名字都不会有任何好感,但是从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出发,我觉得间谍所作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

在这篇作文中,****列举了间谍的英雄事迹,还表述了间谍在保卫国家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

当老师打开小****的作文本时,又惊又喜,惊的是一个小男孩竟然想去做间谍,喜的是他有一个报国的志向。当时,老师便赞叹不已:“年纪不大,志气不凡!”

后来,就读高中的****真的走进了“克格勃”的接待室,他告诉工作人员,自己想成为一名间谍。工作人员听了他的要求后,很遗憾地对他说:“我们不接受主动来求职的人,只接受服过兵役或者大学毕业的人。”

****并没有放弃这个“不现实”的志向,他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彼得格勒国立大学。大学一毕业,他就从事对外情报和国外反间谍工作,最终实现了自己“做一名间谍”的志向。

俗话说得好,“有志者,事竟成。”人有了志向,才能看清自己最想取得的成就是什么;有了志向,才会有一股勇往直前的冲动。

人要立志,还要立大志,这样才会有出息,才能激发自己的潜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志向是天才的幼苗,经过热爱劳动的双手培育,在肥田沃土里将成长为粗壮的大树。不热爱劳动,不进行自我教育,志向这棵幼苗也会连根枯死。确定个人志向,选好专业,这是幸福的源泉。”孩子还小,未必知道志向的重要性,这就需要家长的尊重与赞赏了。尊重男孩的志向,对他的未来十分重要。远大的志向,如果能够得到保护的话,将会是人生路上的巨大动力。

告诉他:男儿当自强

好男儿就应当发愤图强。要知道,现在的男孩就是未来的男子汉、家庭的顶梁柱、社会的脊梁骨。如果不发愤图强,如何承担开拓未来的重任呢?要想在社会上立足,有一番作为,就少不了个人的努力。或许有人说:“我不想有作为,只要平平淡淡地生活就行了。”这样的想法确实不错,但是现实并非如此简单,对此,作为成年人的家长必定深有体会。即便只求平淡生活,也少不了需要一番努力,如若不然,就会被淘汰。

家庭好的孩子仰仗父母的余荫,也许可以得享数年之福,若是家境不太好的孩子,还不懂得自强,人生又有何盼?即便家境殷实,也总有坐吃山空的一天,常言道:“爸有妈有,不如自己有”,话虽然讲得通俗,可确实有理。

作为父母,不要认为自己可以保孩子一辈子,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他掌握自强之道,显然要比给他金钱、富贵强得多。所以,告诉孩子:男儿当自强。

“自强不息、发愤图强”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在家教过程中,家长也应该将这一精神传给孩子。

明代苏州女学者徐媛是个很注重家教的人,她对自己的孩子“从小训育,刻不容缓,直至成人,仍不放松”。她看到大儿子已近而立之年,仍然不能专心任事,性情软弱,心里很着急。于是,她特别给儿子写了一篇家庭训文,勉励儿子自强。

她在家训里这样写道:“一个仪表雄伟,身高六尺的男子汉,屹立在天地之间,不能振翅奋飞,而整日沉溺于平静的生活之中,贪图安逸,不思进取,这与槽边的猪有什么不同呢?如果一直这样,将来又怎样做人呢?你要好好想想,千万不要使爱你的人感到可怜,恨你的人感到很高兴!

“钻木取火,虽然火星很小,却可以代替落山的太阳照亮黑夜;羽扇扇出来的风,虽然微弱,却能给人以清凉。有些东西貌似很小,可实实在在的用处却很大。难道一个人就不应该去做一切力所能胜任的事情吗?

“因此,希望你经常勉励自己,自强不息,不要把我的话当做耳边风。”

若是你对生活有所慢待,生活也会慢待你。《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就是说天道运行刚劲雄健,君子应自觉奋发向上,永不松懈。一个人若想改变自己平庸的人生,就必须懂得自强之道,如若不自强,你的人生就会越来越平庸。

男儿当自强,这是男孩成长为男子汉的必修课。在人生道路上,风风雨雨,坎坷不断,唯有自强奋发者才能咬紧牙关,迎难而上,也唯有自强不息者才能锻炼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平心而论,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算不上天才人物,然而,他却能登上美国总统的宝座,这与他幼年的遭遇以及坚毅品质是有莫大关系的。

克林顿的童年很不幸,他出生前4个月,父亲就死于一次车祸。他母亲因无力养家,只好把出生不久的克林顿托给自己的父母抚养。到了7岁时,克林顿离开了外公家,随着母亲和继父迁往温泉城,可是,并没有过上安定的生活。由于双亲之间脾性不合,因此二人常发生激烈冲突。继父嗜酒成性,酒后经常虐待克林顿的母亲,而小克林顿也经常遭其斥骂。

从这些遭遇可以看出,克林顿的家庭境遇并不好。对幼小的克林顿而言,显然是极其不幸的。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屈服于命运。进入学校学习后的克林顿非常活跃,成为学校活动的中坚力量。凭着坚强不屈的意志和30年的努力,他一步一个脚印,从律师、议员、州长,最后达到了政治家的巅峰——总统。

北宋诗人汪洙一首《神童诗》,其中有一句叫做:“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际遇好还是遭逢不幸,只要自强不息,自会成就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这个世界属于强者,自古皆然,要不然为何有“优胜劣汰”的道理呢?若是不明白“男儿当自强”的道理,成为社会的“残次品”,又何谈前途,更别说在未来的博弈中胜出了。

因此,别让男孩被安逸所迷惑,消磨了上进心,培养男孩,那就告诉他:男儿当自强!

男孩就要争一口气

有句话说得好:“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人喜欢争气是真的,但争气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常听人说“争闲气”,那结果必是无聊至极,而有大成就者,不争闲气争志气,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此,人需要争气,而且要争志气。

相信没有谁会拒绝让孩子有志气。家庭殷富者,希望孩子能够秉承父母的优良传统,再铸就辉煌,成就伟业;家庭贫困者,希望孩子能够有朝一日改变现状;成绩不佳者,则希望孩子有一天得满分、考状元。

志气是人前进的动力。志气如同人的脊柱一样,没志气的人将不容于天地间。一个人若想有所成就,就必须有志气。

有个孩子很有志气,立志干一番大事业。他有不肯服输的性格,因此,常常和同学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