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父母要有好习惯
23317500000031

第31章 批评启发篇(3)

每个孩子都有其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有快慢之分,成绩有高低之别,但是判断一个孩子的优劣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家长更不能以学习成绩、特长等单一方面来判定孩子优秀与否,或是做出孩子不如别人的定论。聪明的家长总是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寻找孩子与众不同的地方,并且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他们会把赞美声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有这样一个孩子,读初中时他的体质羸弱,连最基本的体育活动都无法完成,但是,学习上他却很优秀,门门功课都“争强好胜”,即使偶尔有一门功课没得第一,他都会难过、自责一阵子,而且很长时间才能平复。后来,是父亲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父亲说:“以你的条件,不必追求优秀,但你可以做到良好。”

他听了父亲的教诲,轻轻松松地将每门功课都保持在良好的状态,这样他就有时间锻炼身体了。一段时间过后,他的体质也恢复到了良好的状态。在确定高考志愿时,他给自己定位在二本院校中,所以,他的压力自然不大,高考得以正常发挥,最终轻松考取了某重点大学。

读完这则案例,不知道广大家长会作何感想。毫无疑问,家长都是爱孩子的,而且常常会将满腔的爱化作热切的期望——孩子能够拥有璀璨无比的将来。父母都不希望孩子吃他们曾经吃过的苦,经历他们所经历的人生曲折,更不愿看到孩子发展得不如意。可就是这样厚重、强烈的爱,促使家长要求孩子成为最优秀的人才,但却迟迟得不到孩子的回应,有时这种期望甚至演化成家庭悲剧的根源。

其实,父母培育孩子的过程犹如农民种庄稼,只要按部就班地浇水、施肥,就能够获取巨大的丰收。同理,爱孩子的家长,只要掌握孩子成长的普遍规律,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那么洒在孩子身上的爱,就能够得到预期的回报。

一个女孩的父母都是钢琴老师,所以,对她的要求也格外严格。聪明出众的她,从小就是同龄孩子中的佼佼者,不仅相貌出众、多才多艺,而且品学兼优、品行超群,所以,她自小就是听着赞美声长大的。

小女孩不喜欢听流行音乐,不穿时髦的服装,不讲校园的俚语俗话,不崇拜任何电影和体育明星,好像同龄女孩喜欢的东西,她都不喜欢或是不太在意。小女孩门门功课都是优秀的,业余时间不是弹钢琴,就是阅读名著。她是无数家长羡慕的对象,是让家长和老师骄傲的优秀学生,也是无数同学敬而远之的人。

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公主”,却在有一天,竟没有预兆地对家长歇斯底里,对同学拳打脚踢,满嘴污言秽语……医生给出的诊断为:长期、过分的紧张压抑所致。

现在我们来看看,维持“优秀”、“出色”的形象需要怎样的努力?是来自内部和外部的负荷运转,是对各种欲望的逃避和压抑。试问,年龄尚小的孩子怎么能够长时间背负重压,所以,最终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

换一种角度来看,如果小女孩不那么“出类拔萃”,不那么“高尚优雅”;再比如,她热衷于普通女孩喜欢的饰品,听一些流行、通俗的音乐,崇拜一些歌星、影星,也许就不会有这样激烈的“反弹”举动了。

这个例子证明了“人无完人”的道理。处于成长期的孩子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缺点或问题,所以家长不必强求孩子优秀。无论你的孩子优秀与否,被尊重是他们与生俱来不可剥夺的权利,所以孩子的成绩好也罢,差也罢,家长都应该给予孩子尊重、理解和信任。

向孩子道歉

刘杰的妈妈发现钱包里少了100元钱,她没有仔细问,就一口咬定是儿子拿走了。刘杰说没拿,妈妈不相信,先是“启发”孩子:需要钱可以和她要,但不能自己去拿!后来越说越生气,她警告刘杰:“不经允许拿妈妈的钱,也算是偷!”刘杰听了很不服气,母子俩吵了起来。就在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刘杰的爸爸回来了,听了他们的话后忙解释:“钱是我拿的,还没来得及告诉你呢。”妈妈这才停止了对儿子的逼问,但随后又补了一句:“刘杰,你可要记住,花钱要向妈妈要,可不能偷偷地自己拿啊。妈妈的钱可是有数的!”刘杰感觉自己受了不能容忍的侮辱,于是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

小惠的父亲最近很着急,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小惠不在家里复习,天天去玩,也不尽早回家。正这样想的时候,小惠回家了。没等小惠解释,父亲就数落开了。小惠也没说话,进屋学习去了。

过了几天,隔壁的张叔叔忽然登门向小惠表示感谢。原来张叔叔的孩子学习不好,这几天小惠一直在放学后帮助他补习。小惠爸爸一听才恍然大悟,十分后悔。于是在一天晚上,爸爸请小惠坐下,十分诚恳地向她做了自我批评,并且道了歉。

在家庭生活当中,父母说错了话或办错了事,甚至冤枉了孩子,这都是难免的,关键是在发生问题以后,父母要怎样处理。父母和孩子的相处应该是平等的,孩子错了要批评,但如果是父母错怪了孩子,就要主动道歉,而且态度要诚恳,不能敷衍。有些父母认为这样做有失家长尊严,其实不然,孩子也是明理的。如果父母向孩子认错,这就给孩子树立了有错必改的榜样,会使孩子更加信任父母,一家人也更团结和睦。这样一来,父母的威信不但不会降低,反而会更高。

可见,父母做错了事、说错了话的时候,肯不肯向孩子道歉不仅影响着两代人的情感交流,也关系着孩子的进步和成长,这是广大父母应该注意的问题。

按常理来说,一个人做错了事或者说错了话,伤害了别人,就应该向对方道歉。同理,父母做错了事、说错了话,也应该向孩子道歉。可是,现实生活中,却很少看到真正向孩子道歉的父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传统意识在起作用,父母认为自己是孩子的衣食供给者和生活的监护人,他们会不自觉地把孩子看做自己的私有财产,认为孩子事事都应该听自己的,即使自己错了,也不能向孩子认错;另一方面许多父母都认为,向孩子道歉会纵容孩子,并且也有损父母的威信和尊严。

然而,心理学家的研究却指出,在一个家庭里,家长威信的树立并不在于他们一贯正确,而在于他们能实事求是、严于律己,进而取信于孩子。也就是说,父母犯了错误或误解、冤枉了孩子,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或找机会向孩子道歉,这不仅不会有损于父母的威信和尊严,反而会让孩子从他们的身上学会做人的准则。只有当孩子由衷地感到父母是言行一致的人时,他才会产生对父母的敬佩之心,父母的教育也才会真正起作用。

所以,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如果父母错怪了孩子,就应该向孩子道歉。如果父母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孩子就会对父母产生更深的信任,对父母的教育就会更加心悦诚服。另外,父母向孩子道歉,也能使孩子充分体验到受人尊重的感觉,还能使孩子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向孩子道歉必须要讲究道歉的艺术。

首先,道歉应该选择在心平气和的时候,这时的道歉显得既郑重又诚恳,容易被孩子接受。

其次,道歉要明确。父母向孩子道歉的时候,一定要说明自己做错了哪件事、说错了哪些话,同时还要说明为什么要向孩子道歉,否则就容易把孩子搞糊涂,这样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了。

最后,向孩子道歉要中肯,要就事论事、实事求是,既不要夸大自己的错误以取悦孩子,也不要太过于轻描淡写,让孩子以为父母是在敷衍了事。

注意奖惩要有度

南北朝文学家颜之推在著作《颜氏家训治家篇》里,特别强调在家庭管理中赏罚分明的重要性。他说:“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治家之宽猛,亦尤国焉。”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家庭中如果不用鞭挞和怒呵,小孩的过错马上就会显露出来;一个国家的刑罚若使用不当,人民也就不知所措了。治小家的宽厚和严厉就像治理国家一样,要有一定的限度。在一个家庭里,需要有奖有罚、奖罚分明,这样既可鞭挞顽逆,又可以树立正气,使孩子觉得有规可循、有德可依。所以,现在提倡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奖罚分明,而且标准一旦建立起来,就不要轻易地去打破,否则就起不到作用。

毛毛小时候最怕打针了。有一次学校组织打预防针,他就告诉老师父母已经带他在社区医院里打过了,回到家又对父母说他在学校里打过预防针了。

第二天放学的时候,毛毛爸爸到学校去接他,老师问起打预防针的事情。当着老师的面,爸爸知道毛毛说谎了,不过,考虑到孩子的自尊心,他没有立即揭穿毛毛的谎言,而是替儿子圆了这个谎。

一出校门,爸爸铁青着脸,一句话也没有说,径直就走了。看到爸爸的样子,毛毛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追上爸爸哭着说,以后再也不说谎了。但爸爸不让他上车,他跟在爸爸的自行车后面,从学校一直跑到了家。这次惩罚的经历让毛毛一直记忆犹新,让他知道做错了事、说错了话是要受到惩罚的。

从那以后,毛毛再也没有说过谎话。

后来的几天里,毛毛因为帮助邻居搬花盆回家晚了,爸爸知道了以后,笑着夸他做得对,并且对他说了很多鼓励的话,还答应周末带他去动物园。毛毛一直担心爸爸因上次的事生气不理他,现在看爸爸完全没有再提起,毛毛明白以后要怎么做了。

此后,毛毛比较注意自己的言行,爸爸也没有再像上次那样去罚他了。

从上述案例来看,父母惩罚孩子一定要讲究一个度,说得直白些,惩罚一次就要让孩子吸取教训,从此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而且父母要注意不能经常性地惩罚孩子,如果一个孩子被打骂惯了,就会习以为常,从而不再把惩罚当一回事。而现在有的父母对孩子要么一味地纵容,要么一味地严厉,这些都起不到很好的教育作用。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心里要有一个原则:什么时候奖励孩子,什么时候一定要惩罚,不能把界限模糊了,更不能过于溺爱孩子,看不到孩子的错误。否则,家庭教育就失去意义了。

相对于惩罚,奖励的意义对孩子来说会更大。教育界现在有一个“南风原则”,意思是要用和煦的春风式的态度去感化孩子。对于孩子的优点,哪怕是很不起眼的地方,父母也要随时发现,并适当地给予表扬和奖励;父母的奖励一定要及时,要有针对性,让孩子对此心动;在奖励的时候,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要并重,不能有偏颇之处。比如孩子帮助别的小朋友,或是做了一些好事,父母可以用肢体和语言并用的方式给予鼓励。有时候,如果孩子能用成绩为自己带来一些收益,比如作文被发表了等,父母也可以有针对性地给予物质上的奖励。

当小蕾第一次发表文章的时候,父母都很高兴,并答应她等稿费发下来以后,要按一比一配套的方式,再奖励给她与稿费同等金额的钱,去买学习用品,以此来表扬她取得的成绩。小蕾很高兴,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写作也更勤奋了,她也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再一次被发表。

有时候,精神奖励比物质奖励更重要。比如适时的一句话、一个抚摸、一个微笑或者一个肯定的眼神,都对孩子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一个人说,她小时候,有一次语文、数学考了双百,爸爸高兴地给她冲了一杯白糖水,几十年过去了,至今她都难以忘记那杯白糖水的滋味。

总之,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一定要做到赏罚分明、奖惩有度。对于有悖于原则的事情,一定要给予适度的惩罚;当孩子有了进步的时候,一定要进行表扬和奖励,使之发扬光大。总结成一句话,那就是——对孩子,奖要让他怦然心动,罚要让他刻骨铭心。

慎给孩子物质奖励

以下是一个孩子的自述:

自从妈妈给我巧克力吃以后,不但满足了我对甜食的要求,而且巧克力还成了妈妈鼓励我进步的一个武器。我的一大改变是,自从巧克力成了我的奖品之后,我不尿裤子了。

为了争取每天都能吃到巧克力,我想办法不让自己尿裤子,就是尿了也不承认。因为如果我承认了,妈妈就不会再奖励我了。所以,针对这种现象,妈妈和姨妈有时候也会为我找一些开脱的理由,把责任归到别的事物上,这样就算是尿了裤子,我也照样得到巧克力。所以,后来我尿裤子的时候也敢大胆地承认了,因为我知道承认了也会有巧克力吃。

有一天,我因为胃不舒服吐了一次,我难受得大哭起来,这又使得我尿了裤子。当妈妈回家的时候,我把病痛放在了第二位,边哭边说因为尿了裤子,我今天晚上没有奖励了。妈妈赶紧哄我说不要哭,然后晚上又给了我一块巧克力,妈妈还说我尿裤子是因为生病了的缘故。

在幼儿园上课的时候,我总是不能很安静地坐在老师的旁边听她讲故事。当所有的小朋友都围在老师身边听故事的时候,我会在一边玩着那些我喜欢的玩具。老师对妈妈说我有些任性。妈妈认为,这不是什么太严重的事情,不过,她还是希望我能动静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