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当好孩子的引路人
23317700000002

第2章 做孩子情感的守护者(1)

孩子年幼,心灵脆弱,情感本来就需要大人来守护。父母应该让孩子的童年快乐一些,不要把大人之间的矛盾呈现在孩子面前。尤其是父母失败的婚姻给孩子带来的伤害甚至会伤害孩子的一生。所以,大人守护好孩子的情感。这样,孩子的灵魂才能完整无缺。

父母的爱是孩子的情感归宿

有人曾经说,父母是孩子的来路,如果父母不在,孩子的归路就会变得异常模糊。在中国,很多人都有落叶归根的情结。落叶归根这个词就是回到最初来路的意思。树叶之所以能够存活下去,完全是因为有树根吸收养分滋养着它。如果把父母当成是树根,那么孩子无异就是树叶。树叶的情感永远寄托在树根之上。

对世界上绝大多数父母来说,像树根一样爱自己的孩子,是正常的事情。爱本身就包括了很多层次的含义。父母给孩子的爱应该是完整的,这样孩子的情感归属才能完整。一个幼年失去父爱或母爱的人,和一个家庭健全,备受父母疼爱的孩子,在情感和人格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袁女士在孩子3岁的时候,与丈夫离婚。小时候,女儿还没有什么感觉。随着孩子年纪的增长,袁女士渐渐感到了女儿的异样。一天,女儿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就问袁女士:“妈妈,您当年为什么要和爸爸离婚?”

袁女士没有料到孩子会问这个问题,她赶紧转移话题说:“女儿,怎么忽然就想起问妈妈这个问题来了,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谁知女儿根本不打算放弃这个话题,她说:“妈妈,您还没有回答我为什么呢。”

袁女士见躲不过,对女儿说:“我当时和你爸爸离婚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习惯上和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上都有很多的分歧,每天都吵架,实在不能在一起生活。”

女儿点点头,随即又问道:“那么,你们之前在相处的时候,都没有发现你们性格不合的事情吗?为什么发现了你们还要结婚呢?”

袁女士蹲在女儿的面前,对她说:“人都有恋爱的过程和结婚的过程,恋爱是一回事情,结婚又是另外一回事情。你现在还小,不能明白,等你稍大一些的时候,妈妈再给你解释得详细一些。但是,你为什么想到问这个问题,可以告诉妈妈吗?”

这时,女儿忽然哭了起来。她说:“今天我在学校的时候和一个同学吵架,因为他嘲笑我是单亲家庭的孩子。”

袁女士此时才明白,原来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单亲”这个词的伤害。她拍了拍女儿的背,将女儿搂在怀里,慢慢地说:“女儿,你觉得爸爸爱你吗?”

爸爸会在每个星期六或星期天将女儿接过去玩或吃饭。在爱护女儿这方面,袁女士的前夫一直做得很好。他一般都会满足女儿合理的要求,甚至还专门学会了做女儿喜欢吃的几道菜肴,以便在和女儿聚会的时候做给她吃。

对于爸爸爱自己这一点,女儿一点也不怀疑。因为爸爸能做的,都已经为她做了。女儿回答袁女士说:“我知道,爸爸爱我,妈妈也爱我。你们可以给我完整的爱,但是不能给我完整的家庭。虽然有时候我觉得有点难过,但是我也爱你们。”

听到孩子这样说,袁女士很伤感,她把女儿抱在怀里,轻轻地对女儿说:“孩子,我虽然和你爸爸已经离婚了,但是我们也做了约定,我和你爸爸永远都会给你完整的爱,所以你不会缺少爱。”

无论家庭完整还是已经破碎,孩子都需要父母完整的爱。父母既然已经把孩子带到了这个世界上,就要明白,在完整的爱护中长大的孩子心灵才会健康,才能够健康地成长。

完整的爱有时候不在乎形式上是否完整。比如,有的父母虽然没有离婚,但是每天都在吵架,或是在孩子面前数落对方的缺点,这对孩子来说实在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孩子长期处于父母吵架的阴影下,无法体会到家庭的和谐或父母对自己的疼爱,久而久之,心理易忧郁。

儿童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项实验,把两组儿童和大人放在不同的屋子里。甲屋的大人和谐相处,并且还参与到孩子的游戏当中。乙屋的大人时不时地吵架,而且吵架的声音很大。心理学家发现,只要大人一吵架,孩子就停下手中的游戏,呆呆地看或仔细地听。

实验结束后,心理学家发现,甲屋中的孩子明显要比乙屋中的孩子看待问题的态度乐观。乙屋中的孩子不但悲观、忧郁,而且明显表现出对别人的不信任。这些症状都说明了大人的行为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在孩子的心里,父母吵架就是不爱自己。所以,即使有完整的家庭形式,如果家庭中的大人总是吵架,会给孩子带来很深的情感上的伤害。

婚姻本身就是一种爱的延伸形式,父母不仅应该让孩子感受到完整的家庭生活,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真心的疼爱。

孩子想要健康地成长,最需要的是父母完整的爱。健康的家庭是可贵的,健康的家庭是培养出孩子好素质的沃土。父母爱孩子,孩子才会学会爱别人。

父母的婚姻是孩子的乐土

李兰结婚已经两年了,但是婚姻生活一直不愉快。五天一大吵,三天一小吵,总是不能安稳地过日子。李兰的丈夫说:“因为我妻子无论有什么事情都喜欢去请教她妈妈。我岳母就是喜欢掺和到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家女儿也总是问我:‘为什么爸爸妈妈一吵架,姥姥就出现了?’”

很显然,这个家庭的婚姻是不独立、不完整的。因为这个家庭的女主人在情感上是完全不独立的。心理学上说,这是“未断奶现象”。未断奶是成人的一种依赖心理,是指成年男女在结婚有了配偶以后,依然将自己感情的重心放在对父母的依赖或依恋上,从而没有办法进行正常的婚姻生活。而这样的做法不但影响了自己的家庭,也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对建立了家庭的男女来说,有了孩子,就应该以独立的父母形象出现在孩子面前。如果父母在感情上不能独立,孩子就会极度缺乏安全感,这样一来,他们的心理健康势必会受到影响。

李兰的女儿问父亲:“为什么爸爸妈妈一吵架,姥姥就出现了?”可以说,李兰的丈夫根本没有办法对女儿解释这个问题。孩子从父亲不悦的态度上已经得到了父亲讨厌姥姥的信息,而姥姥也影响了自己家庭的和睦,从而孩子也会逐渐地讨厌姥姥。不但讨厌姥姥,还可能会讨厌妈妈。

妈妈为什么自己的事情不能自己解决呀?妈妈为什么一和爸爸吵架就喜欢找姥姥去哭诉?父母不断地争吵,姥姥不断地干涉,导致自己的家庭不和睦,让孩子开始深深地怀疑婚姻这种形式。这样不幸福的婚姻,会让孩子的心灵蒙上阴影。

有一次,10岁的小彬在父母吵完架后,问妈妈:“你们为什么总吵架啊?你们为什么不能好好说话?在学校里,老师让我们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为什么爸爸妈妈却不能和睦相处呢?”小彬的妈妈哑口无言。的确,她和小彬的爸爸经常吵架。

成年以后的小彬迟迟不愿意结婚。妈妈整天追着她后面不断地催促,小彬总是冷冷地对妈妈说:“因为您和爸爸给我做了好榜样,我在你们的婚姻中什么都没有看到,只看到不满、牢骚和抱怨。婚姻生活给我的印象只是差、烦、没乐趣。我为什么要结婚呢?”

女儿这样的回答让妈妈异常伤心,也很伤神。小彬其他的朋友和同学都陆续地结婚了,亲友也不断地问小彬妈妈:“为什么小彬这么大了还不结婚呢?”

妈妈无奈地叹息,她不知道原来自己的婚姻给女儿带来的影响这样不好。

有人曾经解释过“安宁”这个词的含义,一个“女”,一个“丁”。女是代表妈妈,丁是代表爸爸,家里有了妈妈和爸爸才有了安宁。如果爸爸妈妈整天吵架,家庭不但没有了安宁,也失去了家庭生活本来应该有的意义。

男女携手建立了一个家庭,有了孩子以后,就已经具备了一个完整家庭的雏形。可以说,这是一种形式上的完整,也是家庭情感的完整。家庭成员之间的摩擦和争吵是少不了的,但是,如果家里的气氛长时间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孩子如何在这个环境中安心学习,如何从这个家庭中感受到温暖和爱?

一个高中的住校生曾经给一个《午夜心灵》栏目打电话,哭诉自己很孤独。栏目主持人问他为什么会感到很孤独?这个男孩说:“因为我觉得我的父母从来没有爱过我。小时候,因为他们工作忙,我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后来,因为上学,我回到了他们身边。但是,回来后我才发现,父母是那么喜欢争吵和斗气的人。而且,他们喜欢冷战,吵架以后,互相不理睬对方,长则一个月,短则一个星期。我夹在里面异常尴尬。还好,我现在住校了。每逢节假日的时候,我都喜欢待在寝室里,不喜欢回家。但是,看到别的同学高高兴兴地回家,我又会很羡慕,觉得自己非常孤独。”

因为家里争吵不断,孩子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这样的家庭气氛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是终生的,对孩子心理的影响也异常深远。

男女准备组成一个家庭,准备要孩子,这并不仅仅表示你们的身体是成熟的,更重要的是你们的心理也是成熟的。自己小家庭的事情哪怕再大,夫妻之间能商量着解决的都不要惊动自己的父母。既然已经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就应该在心理上做一个成熟的大人。这样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父母在孩子心里的形象是成熟、稳重、大气,孩子也会变得乖巧、懂事、谦和。反之,如果父母依赖性强,或是小孩心性比较严重,那么孩子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马先生夫妇40岁了,还跟着父母生活,马先生自己没有正当职业,妻子也是靠打工过日子。平时,马先生的姐姐经常接济马先生夫妇,生活费都是由马先生的父母出。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两个孩子出现了不同等的性格,大女儿很争气,非常独立,但是心里瞧不起自己的父母,总是不愿意在同学面前提到自己的父母,觉得父母很丢脸,这么大年纪了还在依靠爷爷奶奶和姑姑过日子。

而马先生的儿子正好是父母性格的翻版,经常向姐姐要零花钱,并且对姐姐说:“以后你也要像姑姑对爸爸那样对我好,否则我就不理你了。”

有一次,全家人都在饭桌上吃饭。姐姐忽然跟弟弟说:“你以后要是像爸爸妈妈这样生活,你变成乞丐,我也不会管你。我说到做到。我厌恶这种父母,厌恶我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很显然,孩子因为父母的婚姻生活受到了伤害,所以她说出了极端伤害父母的话。

婚姻本来就应该是独立的。有了婚姻后的人应该独立地生活,独立地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父母的婚姻本来就应该给孩子带来幸福和快乐,孩子不应该承受婚姻的痛苦。可以说,所有让孩子承受婚姻痛苦的父母都不是合格的父母,都应该做检讨。

当男女组建家庭以及准备要孩子的时候,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检查自己的婚姻有没有不合格的地方,有没有会影响孩子成长的地方。不要等到孩子出生了,矛盾进一步激化,让幼小的孩子整天面对不独立、争吵不断的父母。生活在这种家庭中的孩子不会健康,而这样的父母也不是好父母。

别让孩子做父母的“夹心饼”

作为一所国际幼儿园的老师,苏女士对家庭教育有着深刻的认识。从孩子们的口中,苏女士经常会听到父母在家里和孩子沟通的一些情况。幼儿园中班有两个小朋友,一个是美国的小朋友,叫苏珊娜;一个是中国的小朋友,叫珠珠。

有一次,两个小姑娘在一起讨论起父母吵架的话题。苏珊娜说:“我爸爸妈妈吵架,从来不在我面前。有时候,我听到他们争论得太激烈,就从房间里跑出来问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每次爸爸妈妈总是微笑着对我说:‘没什么宝贝,什么事情都没发生。’”

苏珊娜说完,珠珠低下了头,默默地哭了起来。苏珊娜问道:“珠珠,你怎么了,为什么要哭?”

珠珠边哭边说:“爸爸妈妈每次吵架,我都会很为难。爸爸总是问我:‘珠珠,如果爸爸和妈妈离婚,你会跟谁一起生活?’妈妈总是说:‘你看你爸爸,特别没有良心,我那个时候嫁给他真是瞎了眼。’”

苏女士从一个5岁的孩子嘴里听到这样的话,有点吃惊,同时她也为珠珠的成长感到担忧。有这样的父母,怎么能让孩子的心灵在成长过程中健康起来呢?

其实,像珠珠这样的父母有很多。在吵架的时候,将孩子作为媒介,当着孩子的面互相诋毁对方甚至谩骂对方。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受到的伤害不言而喻。

父母教育孩子的同时,首先应该检讨自身的问题。家庭生活不可能没有矛盾,舌头和牙齿之间有时还会打架,不要说生活在一起的两个人了。没有孩子之前,两个人可以为某事争吵。但是,有了孩子以后,这样的争吵就应该收敛,最起码不应该在孩子面前吵架。

有的父母彼此之间有了矛盾,就向孩子倾诉或发泄,这更是一种错误的教子方法。无论是父亲的问题还是母亲的问题,父母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应该向孩子诉说。

父母是大人了,不应该像小孩过家家一样玩游戏。很多父母向孩子倾诉,就是想让孩子站在自己这一边。其实,在孩子还没有成熟的是非观之前,他们无法判断父母的对错,即使到了能判断的年纪,因为面对的是自己的父母,也无法做出相对公正的判断。而父母把孩子当做“夹心饼干”,互相揭对方的短处,贬低对方,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某电视台曾经做过这样的报道,一个9岁的男孩会流利地说英语,背诵四书五经,却因为夹在离婚的父母中间受到了很多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