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当好孩子的引路人
23317700000032

第32章 做孩子习惯的培养者(4)

其实刘妮遇到的这些问题,是年轻人刚参加工作时常会遇到的,但是,对刘妮来讲却是很大的事情,好像根本就无法解决似的。因为从小到大,刘妮的妈妈都为她打点好一切,只要求她好好学习,其余事情都不用她做。同时,还杜绝她外出交友,怕她沾染社会上的不良习气。

刘妮就这样不稳定地度过了几年,眼看同学的事业都小有成就,唯有她还是一无所获,看着女儿苦闷的样子,妈妈又说:“女孩子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于是,就帮刘妮介绍了一位家境殷实的小伙子,起初,刘妮不太喜欢这位男朋友,但妈妈总是说:“他的家境殷实,你以后就可以高枕无忧地做少奶奶了,省却了多年奋斗打拼的经历,简直就可以一步登天了!”

从小对妈妈言听计从的刘妮,就这样与相识不到半年的男友草率地结婚了。可是结婚不到一年时间,刘妮就发现丈夫有了外遇,同时,妈妈又因为患心脏病住了院,面对眼前的处境,刘妮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一下子,她所谓的“两个靠山”都瞬间崩塌了。

苦闷至极的刘妮找到了心理医生,希望重新燃起生命之火。在医生的指导下,刘妮回忆起了幸福的童年生活与对自己有重大影响的人和事。

刘妮曾经像“假小子”一般,整日活泼好动,凡事都想亲身体验一下,但是父母告诫她要文静,不要有那么多鬼点子和想法,否则,没有人会喜欢她。最让刘妮印象深刻的是,父母好像并不给她做主的权利,对她更不寄予厚望,当然,也不认为她是位有能力的人。父母最常说的话就是:“女孩子嘛,差不多就行了。”

有一次,刘妮和爸爸说起自己的宏图大略,爸爸只是说了句:“这应该是男子做的事情!”

就这样,刘妮的想法和意见统统被父母的“爱”所淹没,她变得渐渐没有想法,只按照父母的意见行事,因为在她的心里:父母永远都是对的,他们做的任何决定都是为自己好。有父母为自己做决定,刘妮也省去了很多麻烦,何乐而不为呢?但是,直到她生命中的两个“依靠”,一个不能再依靠,一个不值得再依靠时,她的精神世界崩溃了。

很多父母爱女孩,就像爱温室里的花朵一样,不让她们受一点伤害,其实这是在害孩子。女孩也应该学会独立,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伤逝》中就说明了女性的独立是多么的重要。

其实,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最终都要走向社会,面对社会上的种种问题。此时,最关键的就是独立的问题。人总是需要有独立的决断能力,独立地完成一件事情的能力,如果缺少了这种能力,最终将一事无成。

赵宁的父亲经营一个加油站,夫妻俩经常早出晚归没办法照顾赵宁。小时候赵宁是奶奶照顾的,但是后来奶奶生病去世了,赵宁放学回来的时候常常吃不上饭。因此赵宁对父母很不满意。

赵宁的父母把儿子的不满看在眼里,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放下工作来照顾他。赵宁的妈妈曾经向他的爸爸提议说:“赵宁还小,不懂得照顾自己,不如以后我就留在家里照顾他吧。”

赵宁的爸爸不同意妻子的看法,他对妻子说:“赵宁虽然年纪小,但他是一个男孩子,对男孩子不能像对待女孩那样,要从小就锻炼他的能力和意志。他现在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

父母没有迁就赵宁,赵宁就得自己照顾自己。他早晨很早就起来把早饭做好,中午在学校里吃饭,晚上回家的时候还要做晚饭。虽然还不到10岁,但是赵宁已经学会了买菜、做饭、打扫房间。

赵宁不但很会照顾自己,而且还会照顾同学。在学校里,他经常帮助同学,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赵宁的爸爸经常对他说:“只有靠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的人,才是真正有出息的人。”

作为家长,总会遇到这样的状况:一方面,父母希望孩子能够独立,这是生存必要性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往往比孩子更着急。父母总是担心孩子没有经验,不能独自解决问题,更担心他因此会受到伤害。所以就会千方百计地帮助孩子解决他们遇到的所有困难。

家长应该明白,如果你不学会放手,也许永远都不知道孩子还会独自行走。明智的家长都不希望孩子做一个无助的人,所以教会孩子独立很重要。

别让沟通成为孩子的绊脚石

语言是人类的基本沟通工具,只有在生活中巧妙地运用语言,才能够更好地传递出自己的思想和意愿,进而得到周围人的认可。事实上,表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口头表达尤其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反应能力、应变能力、逻辑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

在当今社会,良好的表述能力对孩子来讲是一项必备的能力,帮助孩子提高语言的表述能力,是家长的责任。孩子的表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6岁的杨兰因为父母工作较忙,所以一直被寄养在奶奶家。当杨兰到了该上学的年龄,父母就把她接到身边来上幼儿园。长期生活在爷爷奶奶身边的她,自然有些娇生惯养的不良习惯,例如,吃饭时总是讲话,弄得米饭到处都是。所以爸爸妈妈就决定纠正她的坏习惯。

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杨兰,第一次和父母亲近,总是有好多话想和他们说,有很多不懂的问题要向父母请教。但是,即使现在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唯一的沟通时间就是晚饭时间,因为父母工作忙,平常都是保姆照料杨兰的生活,所以一到晚饭时间,她就迫不及待地将幼儿园发生的一切向父母一一“汇报”,但是工作一天的妈妈总是说:“吃饭时不要讲话!”语气中透露出不可置疑的态度。渐渐地,父母发现杨兰不爱讲话,也不爱笑了,甚至看见父母都毫无表情,有时还故意躲开他们。

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个表述的机会。当孩子第一次接触社会时,自然会有着强烈的表述欲望,而且学龄前的儿童已经具备完整的表述能力,所以说话对他们来讲不仅是寻求父母重视的过程,还是一种自我完善的步骤。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多与孩子交流,让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且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家长不仅应该主动和孩子沟通,还要鼓励孩子去交友,让孩子学会与他人交流。平时也可以让孩子面对大家进行演讲,锻炼孩子的胆量。在孩子说话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错误切记不可嘲笑他,而应该多给予一些鼓励,让孩子获得信心。

小敏天生腼腆,总是羞于在众人面前讲话,父母针对孩子这一特点,总是想方设法让她在家庭聚会上或其他场合中多讲话。开始时,小敏还很抵触父母的安排,但是听到周围人的赞赏和肯定之后,小敏渐渐变得活泼、开朗起来,有时候甚至还会主动在众人面前表演节目。

对于学龄中的孩子,家长往往过于重视他的写作和阅读能力,从而忽视了语言交流的重要性,使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很多家长认为,在培养孩子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同时,语言表述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其实不然。阅读能力的提高虽然是以语言经验的积累为基础,但实际上,谈话之间的互动交流才是推动孩子智力发展的引擎,而自由地表达过程才是语言能力的核心。

在日常生活中,妈妈和艳艳总是相互提问,例如,讲一些故事,对某一话题进行讨论。妈妈总是有意无意地让艳艳讲述发生在她周围的事情或故事的经过,然后适当地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一来,艳艳总是在讲述的过程中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从而锻炼了她的思维能力和表述能力。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培养孩子全面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除了互相提问,还有一些常见的方法对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述能力很有效。例如,增加孩子的阅读量,给孩子讲故事,然后在适当的时候询问孩子故事的情节或缘由,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使孩子逐渐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并提高了讲故事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口才。

有些孩子天生不喜欢讲话,此时,家长唯一能做的就是刺激孩子的思维发展,开发他的智力,通过恰当的提问建立有效的沟通。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向孩子提问应该具体,以便于他更好地理解问题,把握问题的方向,从而让孩子形成明晰透彻而有条理的思维习惯。

儿童专家称,人在小时候的表述欲望是很强烈的,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则很容易使表述能力受挫或是造成不良的影响。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不仅拙于言辞,甚至羞于在人前讲话。相反,如果家长善于提问,并适当地给予引导,就会激发起孩子的好奇心和表述欲望。在孩子讲述的过程中,家长要做孩子的忠实听众,通过家长的提问,让孩子说出自己的见解,这种沟通方式能够刺激他的思维更加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