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有出息男孩的100个细节
23318900000026

第26章 教出小小男子汉:心有多宽,路就有多长(5)

有两个人在饥饿中遇到了神,神赐给他们一根鱼竿和一篓鱼。两个人决定平分这些恩赐,一个人选择了那篓鱼,另一个人则选择了那根鱼竿。两个人拿着自己分得的恩赐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架起篝火把鱼煮了,没一会儿就将鱼吃了个精光。吃完鱼后,他又一无所有,最终饿死了。另一个人则拿着鱼竿忍着饥饿,艰难地朝大海走去。然而当他走到海边的时候力气用完了,最后他带着遗憾离开了人间。

后来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也得到了相同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鱼。但是他们没有平分也没有各奔东西,而是两人一起带着这份恩赐去寻找大海,他们很谨慎地进食那一篓鱼。经过艰苦地跋涉,他们终于到了海边,利用鱼竿钓到了鱼并维持了生命,后来二人开始以捕鱼为生。几年后,他们不仅有了家庭、子女,还添置了渔船,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面对同样的生存机会,合作者不仅能够把握住这种机会,继续生存下去,还能够赢得美好的未来。

团结合作的精神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男孩未来发展的必备素质。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仅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还要让男孩体会到和谐的人际关系。家长要为男孩树立平等观念,让他懂得在互相尊重中合作。平时可以多让男孩参加集体活动,增加男孩与他人相处的经验,还可以让男孩多参与家中的一些事务,摒弃自私的想法,获得集体观念。如果男孩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方法,就能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难题,成为真正的小男子汉。

处理矛盾、解决问题是人必备的生活能力。在生活中,人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和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则不利于安定的生活。对于男孩来说,处理矛盾的能力非常重要,它不仅能够帮助男孩成长,还是一种有教养的体现。善于处理矛盾的男孩往往具有良好的处世能力。很多孩子在与其他人产生矛盾的时候,常常会寻求大人的帮助。对此,家长最好不要直接介入孩子的矛盾中,而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自己处理这些矛盾,培养他们处理矛盾的能力。

有位父亲非常冲动。一次,他发现儿子的文具盒里没有钢笔,感到很奇怪,就问他:“儿子,你的笔呢?”儿子一听爸爸的问话,就哭了起来:“我的笔、橡皮和尺子被别人抢走了。”父亲一听,顿时火冒三丈。第二天,他就亲自去儿子的班上教训了那几个同学。

很显然,这位父亲的做法是不妥的。作为家长,当听到孩子被同学欺负时,应该先帮孩子找出事情的原因,并找到当事人了解详细的经过,而不能只听孩子的一面之词,更不能冲动地介入孩子的矛盾中。如果家长总是为孩子出头,那样只会娇纵孩子,让他养成依赖心理,失去自己处理矛盾的能力,同时孩子的耐挫能力也会降低。而家长这种冲动还有可能激起家长之间的矛盾,使孩子之间的矛盾升级为大人之间的矛盾。

如果孩子受了委屈,家长应该让有矛盾的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尽量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可以教给他一些沟通的方法,增强他的交往能力,还要经常启发孩子想办法解决问题,让他明白自己的权利和责任,并学会思考。其实很多男孩喜欢找大人解决问题,是因为害怕与其他小朋友打交道。对此,大人要多给男孩一些鼓励,让他有勇气面对矛盾。事实上,男孩远比成人想象的懂道理。

处理矛盾的方式反映了人的修养和风度,只有那些没有教养的人,才会采取蛮横无理的方式解决问题,而具有良好风度的男子汉是绝不会这样做的,他们会采取合适的方法让事情得到圆满的解决。

当男孩受了委屈的时候,家长应该告诉他无需过分自扰,应给予男孩更多的理解,并让男孩学会理解他人。其实,孩子在理解他人的同时,不仅能够避免不必要的冲突,让矛盾自然地消除,还能让自己的烦恼得到释放。理解是一缕精神阳光,如果男孩能够借助这缕“阳光”,就能澄清思路,从容地化解矛盾,使学习和生活变得顺利。

提高男孩合作能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激发男孩与他人合作的愿望和意识

家长可以利用休息的时间带孩子去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或者让他参观一些需要双方相互协调才能工作的地方。当男孩自己玩玩具时,父母可以问一些问题来激发他与人交流的欲望。

2.让男孩学会为他人着想

父母要教男孩对别人有礼貌,不用别人不喜欢的名字称呼他,更不要起外号;在和人相处的过程中,父母要让男孩懂得友好和谦让,乐于把自己的东西与他人分享。当双方都喜欢一件东西时,可以让孩子和对方商量着轮流玩,不要争抢。

3.多鼓励男孩参加集体活动

游戏是培养男孩与他人合作最好的活动。在游戏中,男孩会慢慢地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并懂得照顾别人的想法。男孩在与其他小朋友做游戏时,就会在无形中提高与人合作的能力。比如常玩过家家的游戏,男孩可以扮演“爸爸”的角色,这时,他们通常会认真地履行做“爸爸”的义务。

4.教男孩学会解决合作中发生的问题

男孩在与人合作时难免会发生一些小问题,这时,父母应该教会男孩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父母应该协助男孩,而不是代替男孩去做。

让男孩生活在集体中

男孩喜欢和许多朋友一起玩,似乎只有在群体生活中,男孩才能找到自身的价值。但是现在许多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爱,不愿意让他们出去接触朋友,这让许多男孩变得孤独,不能体会到集体的乐趣和荣誉感。

其实,男孩在以后的生活中是离不开和他人交往的,男孩心理的健康发展也同样离不开集体环境的影响。只有当男孩融入到集体中,他们才能感觉到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他们的一些痛苦才能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得到缓解,他们才能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去适应社会的需求。

但是,由于现在的男孩大多是独生子,父母对男孩的保护往往有些过头,使许多男孩的生活受到种种限制,让他们失去和同龄人交流的机会,缺少集体意识。如果男孩经常不和别人交流,就会产生一种孤独感,进而引发一些心理问题。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有意识地让他们融入到集体当中,并帮助他们找到集体荣誉感。

男孩天生喜欢人群,只有在集体生活中,他们才能学会怎样生活,并找到一种归属感。如果男孩没有学会如何融入到集体中,将来就很难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如果男孩开始主动寻找能给他们带来自豪感的集体,父母不要阻止他们的行为,而要鼓励他们多参与集体活动。

心理学家指出,体会不到集体荣誉感的男孩往往性格内向,比较孤僻或冷漠,造成人格发展上的障碍,从而影响了男孩的身心健康。在1991年发生的中国留美博士卢刚枪杀指导教授的事件,就是由于卢刚的孤独人格造成的。

卢刚是一个很不合群的人,长期的孤独使他的心中积压了很多苦闷。由于无人倾诉,外界任何一点刺激都足以让他产生破坏性行为。因为他看不惯教授的行为,最终导致了枪杀事件的发生。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博士,他本应该有所作为,但却因为自己的性格偏差演出了一幕悲剧。

那些没有集体荣誉感的男孩由于缺乏与同龄人的沟通和交流,常常有很多的困惑和迷茫,这让他们容易对生活产生一些不理智的想法,而且他们大多心理承受能力很差,遇事容易出现走极端的行为。没有集体荣誉感的男孩在人际交往中也会有明显的障碍,他们很自闭。缺乏交流的男孩往往不知道如何尊重和理解别人,更谈不上宽容和忍让。这不仅给他们自身的交际带来许多麻烦,也会造成男孩在今后的生活中难以适应社会。

因此,父母在教育男孩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非常重要。父母要帮助他们走到集体中,并教会他们如何接纳和适应集体,当他们得到大家的认可,并在这个群体中感受到快乐后,他们才能体会到什么是集体荣誉感,才知道和他人合作的意义。

父母要帮助男孩树立集体的观念,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应该符合社会的规律。

有些父母为了不让男孩参加集体活动而为他们请假,实际上是在拉开男孩和集体的距离,剥夺男孩和团体接触的机会。这不利于对男孩合群意识的培养。

父母正确的教育方法应该是让男孩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也许男孩会在集体活动中遇到一些挫折,但这些挫折其实也是一种学习的机会。男孩会在和别人的交往中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使自己适应这个团体。

除此之外,父母还应该多为男孩接触社会创造条件。带男孩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会让他们感受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内容,也能让他们增加一些阅历,这对男孩的健康成长十分有利。为了男孩能够健康地成长,父母不要把他们束缚在一个小圈子里,应该多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