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娇不惯培养优秀女孩100招
23319100000011

第11章 多一些启迪,少一些控制一

女儿逐渐进入了青春期,她已经不再完全依靠爸爸妈妈的呵护,而是将自己看成“大人”,时刻向往独立的生活。她要自己选择朋友,去尝试新鲜的事物,对美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追求……然而,已经是“小大人”的女儿,毕竟还没有完全成熟,在辨识事物和自我约束上还有些欠缺,所以,父母要坚持“多启迪,少控制”的原则,对之加以引导和教育,也只有这样,女儿才能感觉到被理解和尊重,才能遵从家长的教导。

莫对女儿与异性交往疑神疑鬼李芸是一个漂亮而又文静的女孩,她经常和其他女孩讨论:现在的父母太不理解孩子的感情了。后来,李芸在六年级时和班上一个叫王涛的男生很要好。有一天放学回家后,她高兴地告诉妈妈,说自己很喜欢和王涛在一起。妈妈听后不容分说地就把李芸教训了一顿,并禁止她再与王涛来往。李芸十分委屈,但又无处诉说,连续几天,原本开朗活泼的她不再愿意和任何人交流。这种变化让她的父母非常着急,他们恳请老师帮忙开导自己的女儿。老师得知李芸的“恋情”后也吃了一惊,于是找了个机会和李芸单独进行了一次交流。刚开始,老师谈起那个叫王涛的男生时,李芸沉默不语,无论老师怎么诱导,李芸也不肯主动谈自己和王涛之间的事情。后来老师问道:“你为什么会喜欢王涛呢?”李芸终于开口说话了,她说:“他成绩好,我有不懂的地方问他时,他很乐意帮助我,所以我觉得和他在一起时很快乐。”老师恍然大悟,原来李芸并没有早恋,只是与父母在接触异性朋友的问题上有不同的认识而已,进而造成了她与父母之间的隔阂。后来,老师与李芸的父母沟通后,他们才暂时放心了。李芸上初三时,妈妈有一次查看她的作业,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男生的作业本。妈妈好奇地翻了一下,发现这名男生的作业本里夹着一片大大的玫瑰花瓣,花瓣上写满了文字。妈妈仔细一看,竟是女儿写给这名男生的“玫瑰情书”!在信中,女儿表达了自己对班上这位“小帅哥”的喜爱。妈妈十分震惊,李芸的爸爸知道后也感到问题很严重,但他们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害怕突然向女儿提及“爱情”,会重复以前的错误做法,伤害女儿的自尊。经过一番商量之后,他们决定轮番上阵,旁敲侧击,让女儿以学业为重,不要有任何学习以外的想法。面对父母的教导,李芸保证自己会好好学习,不会辜负爸爸妈妈的期望。看到女儿的反应,父母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然而过了一个星期,妈妈却看到女儿和一个男生亲昵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李芸回到家后,自然免不了再次接受爸爸妈妈的轮番教育。然而,她不再像上次那么听话了,她厌烦了父母的唠叨,并宣布自己要搬到学校去住。第二天,李芸的父母下班后,看到女儿的衣服和被褥不见了,书桌上有一张女儿给他们的留言条:“爸爸、妈妈,请不要以你们的眼光来看我,我没有早恋……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是需要友情的,我已经长大了,渴望得到周围人的爱和友谊……”看到这里,李芸的父母终于明白,女儿只是需要朋友而已。据调查,90%的孩子由于生理发育会对异性产生一种希望接近的冲动。这个阶段的他们会比较关注异性的表现,渴望了解异性的心理和生理,了解异性对自己的态度,这些都是正常的,对此父母无需大惊小怪。除去青春期生理、心理发育带来的与异性交往的渴望,很多十几岁的女孩与异性的交往还缘于对兄弟姐妹情感的向往。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身边缺少同龄人做伴,生活比较孤单。一旦他们心里有话需要倾诉的时候,就会找个合得来的同学或者朋友来充任自己的兄弟姐妹。的确,女儿在与异性交往中有些问题需要与父母交流,也需要父母的引导。但是,父母首先要承认女儿的这种情感是美好的、纯真的、圣洁的,而不能用成年人的观念无端干涉、横加指责,否则就会关闭亲子之间交流感情的闸门。总之,即使女儿真的出现了早恋,父母也要正确对待,不能急躁、粗暴,而是要采取她能接受的方式引导她走出迷茫。疏导女儿的早恋上初三的林西西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女孩子,她的学习成绩很好,从小到大一直是父母的骄傲。但在最近一段时间,林西西的成绩有所下降,她的父母为此很焦急。这天,妈妈在给林西西整理房间时,偶然发现了女儿与同学之间写的一些字条。字条上,女儿竟然与同学以“老婆、老公”相称,妈妈心里一惊,回想起女儿这段时间的异常表现,便猜测女儿有早恋的倾向。妈妈非常担心女儿陷入早恋而影响学习,这天晚上她严厉地批评了女儿。女儿红着脸,低着头,听着妈妈的训斥,表示以后一定会专心学业。然而此后不久,妈妈又发现女儿有了异常的举动。她在女儿的书包里发现了一封情书,而且女儿放学回到家后,一直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小声打电话。妈妈十分生气,便把这件事告诉了林西西的爸爸。这天晚上,父母逼问女儿,让女儿把与那个男生的交往情况一五一十地说出来。最后,在震怒之下,爸爸忍不住打了女儿一巴掌,并要女儿发誓,从此以后不再与那个男生来往。这让林西西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以往那个乖巧懂事的林西西不见了,现在的她处处和父母作对。每天放学回来她就躲进自己的房间,吃饭的时候一句话也不说,妈妈稍微说她一句,她就重重地摔门。林西西在内心里对父母充满了敌视。妈妈毫无办法,批评女儿成了她唯一的教育手段,但这样的方法非但没有奏效,反而加重了女儿的逆反心理。期中考试时,女儿考得一塌糊涂。看着因为早恋而颓废的女儿,妈妈气急败坏地发出了警告:“如果你再不听妈妈的话,不用心学习,我就把这件事告诉你的同学和老师。”这天,在妈妈的又一番批评轰炸下,林西西终于爆发了。她大喊大叫,把书包往地上一摔就哭着跑出了家门,一连几天都没有回家。父母发疯似的找遍所有的地方都没有找到女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过激了,但一切为时已晚。三天后,警察告诉他们:“有人看到一个神情恍惚的女孩从一座山上失足摔了下来……”处于青春期的女孩,总是认为自己的情感与思想是独一无二的,她们渴望通过亲身体验来确认自己的成长与独立。于是,早恋便在对异性的关注和对爱情的懵懂与憧憬中产生了。许多父母都深知早恋的危害,所以一直严格地监督女儿与异性的交往,一旦发现女儿有早恋倾向,更是不厌其烦地说教,甚至控制女儿的人身自由。这不但伤害了女儿的自尊心,而且很可能导致她产生叛逆心理。有一位妈妈发现了某男生写给女儿的情书,气急之下,妈妈拿着这封情书跑到学校,当着很多人的面质问女儿那个男生到底是谁。女儿难堪之极,哭着跑出了学校……她原本是一个活泼开朗、充满朝气的女孩,但是从此以后一蹶不振,完全丧失了学习的动力,成绩从前10名降到了全班最后一名。更为遗憾的是,她开始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来往,她的妈妈也后悔不已……父母粗暴的做法可能会使一些胆小懦弱的女孩却步,但如果女儿的性格比较倔强,面对父母的粗暴干预,一方面,她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使本来只是正常的异性交往迅速向早恋关系发展;另一方面,她可能会把这种异性交往转入“地下”,陷入更深的感情旋涡中。因此,父母如果发现女儿有了关系要好或是交往密切的异性朋友时,不要先入为主地认定女儿“早恋”,而应该在尊重女儿的前提下,跟她进行坦诚地交流。总之,父母要以平等的姿态与女儿交流自己对人生、爱情、学业的感悟,帮助她了解爱的真谛,使她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引导女儿从小养成好习惯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好习惯是一把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小娅是一个5岁的小女孩,她是独生女,家人都对她很宠爱,她不论有什么要求,大家总是迁就她。时间一长,小娅就养成了“任性”的毛病,有什么事情没有按照她的意思去办或有什么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她就倒在地上大声哭叫,直到别人顺从她的意思、满足她的要求为止。有一天在吃晚饭的时候,小娅想喝椰汁,但这时冰箱里已经没有了,小娅便要求爸爸妈妈现在就去买。爸爸妈妈没有答应她的要求,小娅便躺在地上大声哭闹。他们看见女儿又开始耍脾气,认为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一次迁就,只能为以后更大的哭闹创造条件;多次迁就,会让女儿的不良习惯继续保持下去,长大后就更难以改正了。于是,爸爸妈妈互相使了个眼色,决心要好好治一治女儿。爸爸妈妈马上离开了客厅,让小娅独自待在那里。小娅没有留意爸爸妈妈是否还在,还是一个劲儿地哭,并不时地喊:“我要椰汁!快点给我。”可是,她发现这次和往常不一样,没有人答理她。小娅抬起头来向周围看了看,发现一个人也没有,自己再哭也没人听,她便不哭了。过了一会儿,她开始自己玩了起来。等到爸爸妈妈回来了,她又要哭。于是,妈妈严厉地对她说:“如果你还哭的话,我们就不跟你一起住了,让你一个人待在这里。”小娅见爸爸妈妈这次不但不迁就她,还批评她,也就不吭声了。还有一次,小娅在哭闹的时候,偷偷通过手指缝看爸爸妈妈对她是否表示同情,却发现爸爸只顾看书,母亲照常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根本就不理会她。看到这种情形,她也就停止了哭泣。就这样,碰壁几次以后,小娅爱哭闹的习惯便渐渐地改了。父母关爱女儿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对女儿的缺点视而不见,一味地娇惯女儿,只能让她养成不好的习惯,对她有害无利。坏习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一个爱睡懒觉,生活懒散、没有规律的人根本无法约束自己勤奋地工作;一个不爱阅读、不关心身外世界的人不可能拥有广阔的胸襟和博大的见识;一个不爱独立思考、人云亦云的人不可能拥有自己的判断;一个做事马虎、丢三落四的人无法尽善尽美地去做一件事。好习惯则可以成就人生,而良好的习惯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实现的。家庭是女儿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她很多习惯形成的摇篮。因此,父母应该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引导女儿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舒拉已经8岁了,上学时还是经常忘记带午饭。每当这个时候,妈妈都不得不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为女儿送饭。虽然妈妈经常提醒她,但她总是记不住,也不知道她是没有认真听进去,还是记性不太好。后来,妈妈去向一位学心理学的朋友咨询,这位朋友给了她一个建议:当孩子的坏习惯屡教不改时,父母可以暂时不要去管他,让孩子自己尝尝坏习惯带来的后果。妈妈认为这是个不错的办法,便决定试一试。回家以后,妈妈把舒拉叫到跟前,平静地对她说:“宝贝,你已经不小了,有些事情应该不用妈妈操心了,以后可要记着带午饭。妈妈每天都很忙,不可能总是给你送饭。今后,妈妈不会再到学校给你送饭去了。”舒拉点了点头,答应说以后一定会记着带饭。但是,这一计划开始实施的时候,却不是那么的顺利。因为每当舒拉忘记带饭,而妈妈又不给她送的时候,老师就会借钱给舒拉,让她自己去买吃的。为此,妈妈又特意来到老师的办公室,说出了自己的计划。老师赞同她的做法,答应不再借钱给舒拉买午饭,而让舒拉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这天,舒拉又没有带午饭,她去向老师借钱。老师看了看她,说:“很抱歉,舒拉,我答应了你妈妈不再借钱给你,这个问题你必须自己解决。”舒拉给妈妈打电话,让妈妈送午饭过来,但是妈妈没有答应她的要求。最后,舒拉向同学借了一块面包,但她还是被饥饿折磨了一个下午,她因此体验到了不带午饭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从那以后,妈妈发现,舒拉再也不会忘记带午饭了。让女儿自己承担坏习惯直接造成的后果,可以使她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不良的习惯,并养成好习惯。当然,任何一种习惯的培养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渐变到突变的原则,而且,它需要父母和女儿双方面的努力。首先,父母在必要时要强制和约束女儿。“强制出习惯”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好习惯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比如,“饭前、便后要洗手”这个好习惯,孩子也都是经过父母或他人的数次强制和纠正才得以养成的。除了父母的约束、教育的陶冶外,好习惯的养成还需要依靠女儿自己的决心和勇气。而这种决心和勇气,最主要的来源归结于父母所创造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总是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每个家庭成员的心理和行为。在一个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中,女儿总是精神抖擞、信心百倍地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在一个注重团结合作的家庭中,女儿绝不可能养成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习惯;在一个注重民主、开拓创新的家庭中,女儿也绝对不会养成人云亦云、唯唯诺诺的习惯。总之,父母要以身作则,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女儿养成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