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快乐历史一本通:趣味中国史
23319900000019

第19章 秦朝卷秦朝卷·定鼎中原的大一统序章(2)

在消灭燕赵之后,秦王决定乘胜追击,积极准备讨伐楚国。但楚国的实力非常强大,秦王不敢轻举妄动。他想找一个能够一举成功的将军来挂帅出征,但觉得王翦要以60万军队出兵不妥。便选定年轻气盛的李信为伐楚大将军。王翦担心秦王怀疑自己,便请求告老还乡。殊不知,李信出战,却被楚军重围。秦王十分震惊,这才想起老将王翦,于是请他出马。王翦借口有病,不见。秦王再三赔罪,并答应用60万人马出征,王翦这才答应。

得到秦王的命令,王翦次日便从家乡千口村出发。秦王还是不放心,就将华阳公主嫁给他。公主即日起程,在频阳县的南塬上,她和王翦的兵马相遇,两人匆匆在那里举行了婚礼。但秦王还是对王翦放心不下,王翦在途中上书秦王,说攻取楚国后,秦王要答应给他良田美宅,荣归乡里。秦王这才放了心。王翦解除了秦王对他的怀疑,指挥大军一举攻破了楚国,俘虏了楚王。

“皇帝”一词的由来

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觉得如果自己继续称王,便和六国的国君没有什么两样了。因此他决定给自己一个名号。于是,他便从“三皇”和“五帝”这两个名称中各取一个字,自称为“皇帝”,还说他是第一任皇帝,所以就是“始皇帝”。从此,中国历史上便有了“皇帝”这个名号。

阅读量最大的皇帝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这样记述秦始皇:“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说的是秦始皇专权独断,无论大小事都要亲自过问,亲自裁决。甚至处理的文书都以“衡石”计算,每天都有明确的定额,若完不成定额就不休息。现在的学者根据这些资料做出推断,秦始皇每天必须处理的文书要超过三十万字。这是非常令人吃惊的阅读量。

帝王与潇湘女神的地位之争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车驾出关,巡行帝国的东南地区。秦始皇带领文武官员以及随行人员,乘船顺长江漂流而下,取道湘山祠,想要登临南岳衡山时,遇到大风浪,几乎船翻人亡。登岸后,秦始皇便问身边的博士:“湘君是何方之神。”

博士回答道:“湘山祠是为了祭祀舜二妃而建。相传帝尧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舜巡狩南方,病死在苍梧。两位妃子寻找丈夫而没有找到,悲伤啼血,血迹溅在斑竹上,然后投水自尽,死于江湘之间。后世便称斑竹为湘妃竹,当地居民将二妃葬于她们死的地方,并立祠祭祀,后人将此祠称为湘山祠。尧舜都是‘天下共主’,二妃又是帝子、帝妃,所以死后都被奉为神灵。”

秦始皇正在为渡江遇到风险而发怒,又听博士讲什么湘君神,更为恼怒。于是他便下令3000名刑徒砍掉湘山上的所有树木,使得湘山成了一片秃山。看着秃山,秦始皇才觉出了口恶气,以为自己战胜了湘水女神。身为帝王,“不敬神明”,这在当时也属于典型的专横行为。

哪些书被秦王下令焚毁了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令销毁除《秦记》以外的所有史书,民间也只允许留下有关医药、卜筮和种植的书,对于不属于博士馆私藏的《诗》、《书》等也要在一定期限内交出并烧毁。“焚书”一直持续到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但是,秦始皇还曾下令将一些禁书收藏在咸阳的皇家图书馆里。

中国知识分子奴颜的起源——秦汉门客

春秋战国时期,养客之风盛行。每一个诸侯国的公族子弟都有大批的门客,如楚国的春申君、齐国的孟尝君等。门客主要作为主人的谋士,必要的时候也可能发展成雇主的私人武装。而门客不一定是士,可能既不是武士,也不是文士,有些仅仅是些有鸡鸣狗盗一技之长的“食客”。门客的人生目标就是求得荣华富贵,建立不朽之功业。他们通过“依附”于某个主子,将自身“工具化”,达成豢养和被豢养的关系。

战国七国争雄的时候,门客们在列国王侯贵人间奔走,选取门庭投靠,即使朝秦暮楚也不以为耻。在一客多主的情况下,门客们为了自抬身价,便要求主子给予特殊的待遇甚至是与主子相同的待遇,一些门客甚至追求与主子建立精神上的“知己”关系,当时的门客豫让曾道出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千古名言。但是,到了客,便失去了相对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再也矜持不起来了。他们以“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为人生信条,为了得到帝王的看重而相互争宠。

先秦的门客流品芜杂,既有破落的贵族子弟,也有不甘贫贱的底层游民,他们渴望建立功业,为了达成目标,甚至毫无原则、毫无人性。门客的主客关系说到底还是主奴关系,这种依附性决定了门客的工具性。门客们是攀附权势的,他们为了出将入相,不择手段邀宠固位,相互倾轧。

嫪因何被车裂

嫪毐,战国末年秦国的假宦官。他受吕不韦之托假装成宦官进宫,跟秦始皇的母亲赵太后私通,因此备受宠信,受封为长信侯,还自称为秦王的“假父”。

嫪毐受封于长信侯后,恣意享受着王宫的奢华生活,难免有些得意忘形。有一次,他和宫中的侍臣们在一起饮酒作乐,发生了口角。喝醉酒的他大声斥责对方说:“哼!敢跟我争!我是谁!我是秦王的干爹!”一时间,所有的人都惊呆了。被他斥责的人将此事告给了秦王。本来他和赵太后的私情也是朝野共知的事情,但当时秦王年幼,赵太后权大,大家也都当做没看见。如今秦王长大了,嫪毐还如此不检点,如此不顾及秦王的颜面。因此,秦王开始追查他。嫪毐也预感到危险逼近,于是他先发制人,和赵太后商量对策,想要发动政变。

秦王政九年正月,嬴政满22岁,他亲政的日期一天天逼近。四月,嬴政前往雍城举行冠礼,嫪毐此刻在咸阳发动了政变。两军交战于咸阳,嫪毐兵败。最后他被秦始皇处以极刑,车裂而死,车裂也就是车马分尸的酷刑。

奇货可居:吕不韦最初的政治宏图

吕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的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他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在各地往来做生意,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了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

公元前267年,秦昭王太子悼死在魏国,第二年他立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最宠爱的妃子叫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安国君有个排行居中的儿子叫子楚,子楚的母亲不受安国君的宠爱。子楚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子楚在赵国并不受优待,他的生活很拮据。吕不韦到邯郸做生意,见到子楚很高兴,他觉得子楚就是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然后待高价卖出。

因此,吕不韦便游说子楚,说可以光大他的门庭。吕不韦拿出五百金交给子楚,让他作为日常生活和结交宾客之用。然后又拿出五百金买珍奇玩物,全部献给华阳夫人,顺便谈及子楚的聪明贤能,并游说华阳夫人立子楚为继承人。华阳夫人去求安国君立子楚为继承人,安国君答应了。

吕不韦跟一个姿色非常且又善于跳舞的邯郸女子一起居住,直到这位女子怀孕。子楚有一次跟吕不韦喝酒时,看到她非常喜欢,请求把此女献给他。吕不韦很生气,但又一想,已经为子楚破费了如此多的财产,不如献出这个女子。这个女子隐瞒了自己怀孕在身的事情,后来生下儿子政,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子楚就立此姬为夫人。

秦昭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承王位,华阳夫人为后,子楚为太子。安国君继承王位一年后,便突发疾病去世了。子楚继位,也就秦庄襄王。秦庄襄王任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

吕不韦为何服毒自杀

嫪毐之乱后,赵太后被驱逐出咸阳,迁徙到雍城棫阳宫(今陕西凤翔南)软禁。她所生的嬴政的两位异父弟弟也被处死。从此之后,以赵太后为首的外戚集团瓦解。在事后的一连串追究中,相国吕不韦跟赵太后的旧情也被牵连出来。吕不韦也成了被审查的对象。

秦王政十年十月,吕不韦被免去相国职务,驱逐出咸阳,回到自己的封地河南。次年,他受到更严重的责罚。他被罢免后,秦王怒气未消,亲自下书给吕不韦,质问他:“你没有任何功于秦,为什么要封地于河南?你跟我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号称仲父?”吕不韦接到这封信后,害怕秦王给他更严重的处罚,便饮鸩自杀,终年57岁。

嬴政的后宫嫔妃为何史上无载

中国历代王朝的帝王,后宫都有记载,尤其是皇后,那是母仪天下的第一夫人。秦始皇是中国的第一位皇帝,他的皇后是谁,史书上却毫无记载,两千年来也没人知道,这让人觉得很奇怪。不过更奇怪的是,史书上不但没有记载始皇后,有关秦始皇所有后宫的消息,史书上几乎都没有记载。而且,秦始皇陵也没有皇后之墓相伴。

有人猜测是秦始皇后宫太多,看花了眼,没有定下来,所以没有立后。也有人说,秦始皇为了追求长生不老,便延迟了立后的进程。还有人说秦始皇的母亲生活不检点,养面首,还生了两个私生子,所以秦始皇便仇恨女人,故迟迟未能立后。不过这些猜想,都是勉强的臆测,都不能做到有理有据的破解。

唯一的线索,也就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秦始皇三十七年条:九月,葬始皇骊山。……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这说的是秦始皇驾崩于沙丘宫平台,赵高在秦始皇死后伪造遗书,逼迫长子扶苏自杀,拥立胡亥继位。在安葬秦始皇时,秦二世就下了这道命令:“先帝后宫中没有子女的人,不宜外放出宫。”因此,将她们全部殉葬,死者众多。

从这条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秦始皇的后宫数量不少,而且秦的后宫有严格的制度。根据继承了秦朝制度的汉朝初年情况来看,秦始皇应该有正夫人一人,称为皇后,侧室多人,都称夫人。这些后宫们,又分为两大类,一类有子女的,一类是没有子女的。凡是没有子女的,都按照秦二世的命令殉葬了,而有子女的后宫,免于殉死。

被活埋的到底是儒生还是术士

历史上有秦始皇“焚书坑儒”之说,其实秦始皇活埋的是术士。公元前214年,咸阳的术士(修炼功法炼丹的人)在私下议论秦始皇,说他逆行倒施。秦始皇知道后,开始派人追查,并坑杀有确凿证据的460人,无罪者被释放。这就是“坑儒”。

秦王的苛政到底有多严苛

秦始皇的事业,是建立在残酷剥削压迫人民的基础上的。在统一天下的十几年内,秦始皇便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军队以及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并且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战争,还大兴土木。秦始皇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当时的人口为一千多万,服兵役的就超过两百万,占壮年男子的三分之一以上。而服兵役的人当然要靠农民养活,这就出现了男子力耕不足以供粮,女子纺织不足以供衣的局面。为了加强统治,秦始皇又推行严酷的刑罚,并把数十万的人民变成国家的囚徒。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承认土地私有制,这就使得地主阶级凭借这个命令合法占有土地,并且还可以用各种手段兼并土地。

被兼并土地的农民,不得不以“见税什五”的苛刻条件耕种豪民之田。

农民生活非常悲惨,穿牛马之衣,吃猪狗之食。在这种急政的情况下,社会矛盾被激化,农民暴动越来越多。

历史上最不甘寂寞的人

李斯(约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08年),字通古。他生于战国末年,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人,年轻的时候曾是掌管文书的小吏。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看到老鼠在厕所里吃人粪,一遇见人和狗,就吓跑了。后来,他看到在仓库里老鼠很自在地偷吃粮食,也没人管。他就发出这样的感慨: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出人头地,就要像在仓库里吃粮食的老鼠一样,才能为所欲为,自由自在。可想而知,在当时人人都追名逐利的情况下,李斯也不甘寂寞,想要做出一番事情。

为了能够飞黄腾达,李斯辞去小吏的职务,到齐国拜荀卿为师求学。荀卿在当时很有名,他是打着孔子的旗号讲学的,不过,他不像孔子那样墨守成规,而是根据当时的政治形势,发展和改造了孔子的儒学,因此很适合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荀卿的思想主张很接近法家,也是研究怎样治理国家的问题,就是所谓的“帝王之术”。李斯跟着荀卿学完之后,就想着要去哪里才能崭露头角,到哪里才能享受荣华富贵?他反复比较、分析之后,觉得楚王没有什么作为,其他各国也是在走下坡路,于是他决定去秦国。

临行前,老师问他为什么要去秦国,李斯说:“做事情要讲究时机,现在各国都在争雄,这正是立功成名的大好时机。秦国现在实力最强,到那里我可以大展宏图。人生在世,最大的耻辱就是卑贱和穷困。一个人总是处于卑贱穷困的地位,会让人所不齿。不爱名利,没有作为,不是读书人的想法。因此,我要到秦国去。”李斯说完辞别老师,到秦国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了。

秦始皇开拓疆土的服越战争

百越,就是中国古代南方越人的总称。分布在今天的浙、闽、粤、桂等地带,因部落众多,所以总称百越。秦始皇在灭楚之后,很快降服了居住在浙江一带的越族,建立会稽郡。接着又分别征服了居住在今温州一带的东瓯以及今福建境内的闽族,设置闽中郡。攻南越的秦兵,也占领了番禹(今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