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西点军校给男孩的成人礼
23322500000028

第28章 成人礼:勇争第一(2)

在西点军校的第一、二年,杨亦周还辅修过中文。中文在西点军校是可以选修的课程。课程包括学初级汉语、中级汉语、中国文化、中国文学、新闻用语、军事用语等,杨亦周经常会看一些中国的报纸,比如《人民日报》之类,除了可以提高中文水平,也可以帮助他了解一下中国的政治、军事、人文。杨亦周很愿意学习中文,在家里他也跟父母说中文。此外,他还认为,华裔学生和其他族裔的学员相比,更能吃苦,他们在学习、锻炼、工作等各个方面也都非常出色。

杨亦周希望在意大利服役后,再找一所大学念研究生。他希望自己这一生都可以当一名军人。

无论是前面我们提到的刘洁,还是杨亦周都是西点学员的一个缩影,他们勇争第一的决心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华裔状元,他们更是华人的骄傲。

新学员在西点军人中地位最低,他们处在被领导的位置。首先就要学习如何服从上级的命令,并按命令去做。但即使在底层,他们也领导着一个人——就是他自己。他必须对自己负责。即使是新学员也有勇争第一的勇气。

二年级学员会第一次担当军事管理者的角色,他们直接对新学员的表现负责,管理新学员,同时也被上级管理。他们要学习在互相信赖的基础上发展与下属的关系。

三年级学员要听取二年级学员的汇报,每个三年级学员负责由2至3名二年级学员和4至6名新学员组成的班。三年级学员充当新学员队伍的军士角色,间接管理新学员。这种管理必须通过二年级学员来实现,三年级学员必须学会以身作则激励下属。

四年级学员要掌管全局。每逢开学前的夏季,四年级学员都会负责新学员和二年级学员为期6周的训练。到了8月,他们会在学员等级体系中担任军官的角色。排长向连长、营长、团长报告,而连长则服从营长的命令和管制。

在“勇争第一”的口号下,西点学员可以把重压变为动力,并能够在重压下取得成绩。西点军校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被管理。所以每个人都在争当榜样,争当第一。为实现目标,每个西点学员都必须靠积极的心态去生活,即使失败也要很快调整好自己,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下一场战斗中去。

或许有人会说,第二名与第一名只是很微小的一点差距,但是,我们知道:冠军永远只有一个,王者只有一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第二个则是俗人;第一个登上太空的人永远被历史铭记,第二个则成了历史的尘埃。第一代表了一种实力,一种精神,一种傲视群雄。第一永远是最好的,最优秀的。

有一个教授问他的学生:“世界首富是谁?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座山?”“世界首富当然是比尔·盖茨!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学生们很奇怪教授居然会问这么简单、这么幼稚的问题。

教授满意地点点头,又问:“那么,世界第二富和第二高峰呢?”台下一片哗然、议论纷纷。

“谁能回答这个问题?”教授高声问。所有的学生都安静下来了。教授扫视了一眼他的学生,说:“记住,要勇争第一,勇争第一的人才能赢,才会赢得鲜花、掌声、喝彩声。”

选择了第一就选择了成功,“不懂得争第一的学生,将永远是平庸的学生。”其实,我们每个人也渴望争当第一,可面对现实却总喜欢找借口,认为我们自己不行,实力不够,那我们首先在勇气上就输给了对方。其实,争当第一没有什么不可能,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向西点军人看齐,挑战自己、改变自己,把勇争第一的信念铭刻在心中,永远争做第一名!

明确目标,激发潜在的斗志

明确目标,勇争第一,学会激发潜在的斗志。这是每个西点学员共有的特质,这种特质让西点学员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少走弯路,事半功倍。

作为美国政坛的风云人物,西点军校毕业生亚历山大·黑格将军就是一个让人信服的例子。他在西点军校学习期间就是一个善于确立目标并且一旦确立目标,便能全身心投入、最大限度地激发自己的斗志、出色完成任务的人。从西点军校毕业后,黑格将军选择了从政的道路。由于他的从政也导致了许多西点军人步入政界。1973年,黑格将军被任命为白宫的参谋长,成为尼克松总统最亲近的人之一。而在此之前,他同肯尼迪一起工作。在白宫,他同基辛格共事。

黑格将军成功的要素是什么?概括起来就是:一旦明确目标,他就努力激发自己的斗志,夜以继日、勤勤恳恳地工作。正是这种高昂的斗志促使他努力工作和学习,锻炼了敏锐的政治嗅觉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这使他最终具备了出众的参谋技能,并学会与主要上司亲密无间地配合,以及锻炼了与政客们搞政治游戏的第六官能。一位在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与黑格曾经一起共事的文职官员说,黑格是个埋头工作的人,他一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4个小时,在一星期的7天里,他的工作热情总是非常高涨,做任何事情从来也显不出有一点松懈,他总能有办法激发出自己旺盛的斗志,这是他之所以能从基辛格的副手而一跃成为尼克松的右臂的重要原因。

潜在的斗志,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猛虎。可惜的是,很多人都任它沉睡,得过且过。美国富尔顿学院心理系有关研究人员曾经做过的一个调查指出:“我们最大的悲剧不是恐怖的地震,也不是连年的战争,甚至不是原子弹投向广岛,而是千千万万的人活着然后死去,却从未意识到存在于他们身上的巨大潜能。”研究表明:人类有90%的能力没有被动用过。有些人未用的潜能甚至高达95%。像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天才,他的潜能发挥也还不到10%。原苏联学者伊凡·叶夫莫留夫说:“人的潜力之大会使人震惊万分,如果迫使头脑开足一半马力,我们就能毫不费力地学会40种语言,把苏联百科全书从头背到尾,完成几十个大学的必修课程。”我们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少才能,但我们都深信,只要能开启潜能的宝库,我们将获得多么伟大的成就。

在西点校园,每个学员都被要求保持旺盛的创造精神和坚强的性格。他们的旺盛精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荣誉感和责任感。西点军校教官为锻炼学员的斗志常常给他们施加常人难以忍受的压力。

一位西点军校教官曾经说:“今日事今日毕,日常工作就要要求速度快,西点军校给学员压力,就是要他们学会分清事件的轻重缓急,高效率地把事做好。只有更大的压力才会激发他们更多的潜能。”在这种压力的训练下,西点学员收获了巨大的成功,他们一个个都像变了一个人,比刚入学时更优秀、更勇敢、更自信。一位1963届的毕业生感慨道:“西点军校的学员就是要接受这样的训练,在重压下,按某种特定标准完成任务。虽然要我完成3个月以后需要完成的工作是很困难的,可我发现越是有压力我工作干得越是出色。并且我没有丝毫的抱怨。在巨大的压力下,我不仅干得很出色,生活和心情也很好。我真正关心的不是我在干什么,我只关心赶快把我手头的工作全部完成,而且还要符合我上司的高标准。我所具备的潜能让我自己都感到惊讶。”

西点军校为了激发学员们的进取心和奋斗意识、竞争意识,专门在西点军校的博物馆内设置了“光荣榜”——把历届西点军校优秀毕业生的名字以及他们的毕业年限、班次、籍贯和家庭情况等都刻在石壁上,以供后来的西点学员们学习。西点军校每年还要请身居要职、功勋卓著,并且有广泛影响的西点毕业生来学校作报告和演讲。通过他们自己真实的奋斗经历和现身说法,来激励西点学员们努力学习,积极进取。

在西点军校,如果学员不能在短时间内找到自己的潜能所在,他就会落后,而落后就要面临被淘汰的危险。西点军校有着残酷无情的竞争机制和毫不留情的淘汰制度,所有学员在校4年期间,约有30%~40%被淘汰。在头两年被淘汰的学员,个人自谋出路。在第3年以后被淘汰的学员,必须到部队当两年兵才可以退伍。学员们不会因为即将毕业就无视学校的权威,即使是面临毕业,如果学员稍有松懈,也难以逃脱被淘汰的命运。

竞争也是激发潜在斗志的动力之一。在西点军校,到处都充斥着竞争:学习竞争、体育竞争、体能竞争等,无论一个学员有多么出色,总会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而树立榜样也有助于我们激发潜在的斗志。在超越别人的过程中,每个西点学员也都会端正自己的态度,他们深深明白,最终超越别人远没有超越自己更重要。所以,他们总能满怀快乐的心情、又能竭尽全力地去争取第一的位置。

此外,西点军校还十分重视对学员组织领导能力的培养和考察。每隔一段时间,每一个学员都要填写一张评定同年级学员的组织领导才能优劣的意见表。教官必须综合学员们的意见,再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和了解,推荐优秀的学员到学员队担任班、排、连、营、旅级学员军官,或推荐到各种学生会组织中承担社会工作。而对组织领导才能较差的学员,教官则要设法帮助其提高,如果这种帮助仍使学员达不到要求时,这名学员就会以“不适于担任军官”的评语被西点军校淘汰出局。所以,每个学员都必须积极地寻求进步,勇争第一,即使第一也要要求自己能够做得更好。

激发潜在的斗志,勇争第一,是一种赢的心态,一种永不放弃的战斗精神。在战场中,没有斗志的军队必输无疑。缺乏斗志就是缺乏士气,在士气高昂时,士兵们可以冲锋陷阵、斗志昂扬、势不可挡。有了斗志,士兵们才会越战越勇。

在学习和生活中,小小的男子汉们,你们也需要时时激发自己的斗志。只有在充满斗志的情况下,你们才有克服困难的动力,才有战胜失败的希望。如果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消极地面对生活,感觉不到意义,看不到希望,那在前面等待的只有失败。

没有了斗志,也就没有了胜利的信心。这样就像是在滥竽充数,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成功。要知道,在很多情况下,不是别人放弃你,而是你自己放弃自己。所以,让我们像西点军人那样,鼓起斗志的风帆吧,即使你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不要以为平凡就不如别人。只要有斗志和信心,你可以很不平凡,甚至超越别人。

每个人的心中都深藏着“潜能的宝藏”,斗志就是那沉睡着的宝藏,需要被唤醒、被激发、被撞击,才能产生出火光点燃成火焰,燃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