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男人要懂交际学
23322600000033

第33章 与人交往要把握好距离(2)

(6)善于调节心理空调。先处理好自己的心情,再处理其他事情。情绪是最大的心理空调,它是可以传染的,你的一个笑容,你的瞬间发怒,包括你的一声叹息,都会深深地波及到你身边的人。但是工作中是不能有情绪的,在面对你的属下时更应该如此。如果让同事在你的轻松中领略你的智慧和可爱,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走近你。如果实在是控制不住,就给自己一个约定:生气,但是不要超过半分钟。

人际关系就像一杯水,太凉了会令人寒心,太热了又有些烫嘴,只有适度了才最为合意。因此,与人交往时距离太远会达不到交流的目的,但是距离太近了却更容易伤害彼此,所以保持适当的距离,才会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美的和谐。

交际距离规范

实际的交往距离

在实际交往中,保持怎样的距离比较安全,应该通过对方和你的社会关系来定。美国人类学家埃特瓦特·霍尔发现,在所有的人际交往中,人际关系可通过8种距离来断定。

(1)密切距离——接近型(0.15米)。这是为了爱抚、安慰、格斗、保护而保持的距离,是交往中彼此双方关系最为接近时所具有的距离,这个时候语言的作用是很小的。

(2)密切距离——较近型(0.15米~0.45米)。伸手能够触及对方的距离,是关系比较密切的同伴或闺中密友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是在拥挤的交通工具上人与人之间不即不离的距离。

(3)个体距离——接近型(0.45米~0.75米)。这是能够拥抱或抓住对方的距离,在这个距离内对于对方的表情一目了然。妻子处于男人的这种距离内是自然而然的,而如果其他女性也处在这个距离内妻子就会不高兴,这极易让妻子产生误解。

(4)个体距离——稍近型(0.75米~1.20米)。在这样的距离里,双方同时伸手才能触及到对方,这是对人有所要求时应有的一种距离。

(5)社会距离——接近型(1.20米~2.10米)。这是超越了身体所能接触范围的界限,多是同事之间的一种距离。保持这种距离会展现出一种高雅和庄严的气质。

(6)社会距离——远离型(2.10米~3.60米)。这是为了便于工作保持的距离,这种距离在工作中既不受他人的影响,同时也不给他人带来麻烦。夫妻在家时,也多保持这种距离,可以互不干扰。

(7)公众距离——接近型(3.6米~7.5米)。保持这个范围之内的距离,说明交流的双方是有许多问题或思想是有待解决和交流的。

(8)公众距离——远离型(7.5米以上)。这是讲演时采用的一种距离,彼此互不相扰。

如能将以上8种距离铭记在心,就能准确、顺利地判断出你与对方的关系及其密切程度。

调节距离的弹性

从霍尔的这个研究可以发现,46厘米~65厘米间属私人空间,女友可以从容地待在男友的私人空间内,倘若其他女人也频繁同处在这一空间内,她就会很不高兴,甚至会大发雷霆。同样,男友也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时随地待在女友的私人空间内,倘若其他男人也如他一样进入这空间,他肯定也会吃醋。私人空间可以延长到76厘米~122厘米之间。但若是与心仪的对方约会,那可千万不要超过46厘米,否则对方会觉得你在疏远他,对他或她的热情不够,可能会引起情侣间的误解。

倘若到办公室找领导商议事情,最合适的安全距离为122厘米~213厘米。倘若小于这个距离,就会给领导以误会,让他觉得你盛气凌人,是在强他所难;而大于这个距离,领导会误以为你不够真心实意地办事。

事实上,领导人的办公桌都较为宽大,这其实是在告诉大家这样一个信息。

若你想从亲密朋友那里获得某种信息,那么有效的空间距离就应该为213厘米~366厘米。交往的过程中小于这一距离,就会给人盛气凌人的印象;大于这一距离会让别人觉得你很没有礼貌,你的计划就很有可能泡汤,自然也不可能获得你想要的真实信息。这个空间距离也适于和普通朋友交谈,距离过小就会被误认为你俩在密谋不可告人的勾当;太大了会给彼此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感觉。在这个范围之外的距离,往往是演讲者与听众或不愉快的两人之间谈话的距离。

文化背景差异

有趣的是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时,空间距离是因人而异的。北美人理解“自我”时,通常就会包括皮肤、衣服以及体外几十厘米的空间。

如与美国人交谈时,最好保持60厘米左右的空间距离,他们认为这个空间距离是最有分寸而且是最友好的。而阿拉伯人的“自我”仅限于心灵,在他们眼里,作为物质的肉身只是灵魂的载体,精神和心灵才是真我,所以与阿拉伯人谈话,就要小于这个空间距离,不然就会出现你后退他前追的滑稽的场面,因为大于这个距离,阿拉伯人就会嫌对方过于冷淡。

文化差异带给人的交往距离是不同的,因此要事先了解他们的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以免出现使对方反感和尴尬的现象。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们总是离他比较喜欢的人比离他比较讨厌的人更为亲近一些,关系要好的人们比一般熟人或者不太熟的人靠得更近一些。

有的时候,空间距离也会因交往中的人的性格而有所差异,在关系同样亲密的情况下,性格内向的人就要比性格外向的人保持与对方较远距离。异性间谈话时比同性间相距要稍远一些,两个女人间谈话时总比两个男人间谈话时挨得更为近一些。

总之,合理地运用你和他人之间的空间距离,会让你取得意想不到的交际效果。

合理运用登门槛效应

当个体先接受了一个小的要求之后,为了使形象保持一致,他有可能会接受更大一项而又更不合意的要求,这就是所谓的“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

弗里德曼和弗雷泽让两位大学生以义工的身份去访问郊区的一些住户。其中一位大学生首先请求家庭主妇将一个关于安全驾驶的小标签贴在自己的家中来提醒大家,或在一个关于安全驾驶的请愿书上签名,这是一个很小而且无害的要求。

两周之后,另一位大学生再次访问这些家庭住户,要求他们在这之后的两周时间里,在院内竖立一个安全驾驶的大招牌并呼吁社会人员一起参加进来。但是这个招牌很不美观,这相对于第一个要求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要求了。结果答应了第一项请求的人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接受了这个大要求,而那些第一次没被访问的住户中只有六分之一的人接受。

这说明了人们都有保持自己形象一致的愿望,一旦表现出助人、合作和善良的言行,即便之后的要求有些过分,大多数人还是很愿意接受的。

这种效应在实际的交往中应用也很广泛。当顾客挑选衣服的时候,精明的售货员总是在打消顾客的顾虑之前很“慷慨”地让顾客试穿:“小姐,喜欢的话可以试穿一下,衣服穿上才能看出效果来。这件是今年很流行的款,很时尚的,面料也好。”当顾客把衣服穿在身上时,售货员就会称赞这件衣服是如何合适,并很周到地为你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当他劝你买下时,通常很多顾客都会难于拒绝。其实售货员对每个到店的顾客都会采用此种销售的方式,称赞的方式也都不外乎那几句,只是精明的售货员抓住了顾客的这种心理而已。

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也通常会如此,他总是想办法让学生完成一件比较容易的学习任务,待到学生的任务都完成之后,他再接着提出一些更大的要求。但是,教师在使用这种“门槛效应”的时候,也适当使用另一种“门槛”技术,即先提出一个很大的要求,紧接着再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这种方式使用得当也会收到意外的效果。

某天,有位顾客来到了饭馆,一进门就对店老板说:“老板,我想吃点便饭。”如果一开始就让顾客吃炖鱼,他不一定会接受,因为顾客只想吃点儿便饭,而你提出让顾客接受个小菜、喝一个扎啤等小要求,顾客就想既然已经答应你的这些小要求了,不妨再大方一些,再点两个热菜。因为男人们大多都会有好面子的心理,扮演慷慨大方的角色通常是他们比较喜欢的。向他们提出小而容易做到的要求,大多数人还是很愿意答应的。一旦答应了小的要求,做了慷慨大方的角色,他就会维护这个角色,你再向他提出更高更大些的要求,他通常会接受。

登门槛效应在家庭教育中也很有用。

有位家长的儿子今年上高一,学习成绩很差。家长怕孩子考不上大学,就决定要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把成绩赶上去,于是高薪聘请了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四科的四位家教,定期给儿子补课,可是不到一个的月时间,成绩并未有所上升,孩子却拒绝上学了。

家长的要求显然是一次性全部灌输给孩子,给孩子造成了太大的压力,这样只会使孩子失去信心而厌学。如果采用了登门槛效应,就可能会出现相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