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年轻人一定要懂得的人情世故
23322900000037

第37章 任何时候,都别“吃独食”(1)

在生活上爱吃独食的人是小气鬼,注定不会受到朋友的支持;在职场上爱吃独食的人是一双脚走遍天下的“独行侠”,注定不会受到同事的爱戴;在事业上爱吃独食的人是孤家寡人,注定不会得到生意伙伴的鼎力相助。

“独”步江湖为何难以立足?因为持这种想法的人,只愿付出水的代价而梦想收获酒的好处。当别人有贡献的时候,他们坐享他人成果;当自己有好处的时候,他们独享其成。

这是多么自私的做法!独食主义者在给别人带来危害的同时,也铸就了自己失意的事业和失败的人生。所以,年轻人在任何时候都别吃独食。

利益面前不要“吃独食”

《围炉夜话》里曾讲起过桃子与核桃的区别。桃子和核桃虽然都被称为“桃”,但“秉性”却完全不同。桃子把自己最鲜美的果肉长在外面,让人与其他动物分享。核桃却比较“吝啬”,外面长着一层又苦又涩的果皮,而“能吃的果肉”长在坚硬的壳里,“捂”着“掩”着,不让人和其他动物享受。

桃子与核桃不同的“秉性”造成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结果。桃子的果肉虽然被吃掉了,但桃核儿被随手丢进了泥土里,来年发芽开花,结出更多的桃子,延续更久的生存。

而核桃呢,人们不但刨去它的皮,还用大大小小的锤子砸碎它的壳,吃掉它的核仁后核桃“香销玉殒”,随即化为泥土,再也不能长成大树。

为什么不会“自保”的鲜桃能够繁衍昌盛,而周身坚硬的核桃反成了垃圾?

其实原因很简单,只有两个字——分享。“愿意”分享的桃子既填饱了别人的肚子,又播散了自己的种子,从而得到更广范围的繁衍。而“不愿”与人分享的核桃反而被“消灭”掉,连发芽的种子都被人吃掉了,它的生存还得靠别人“嘴下留情”。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一辈子虽然都在紧捂自己的口袋,可到头来却发现自己所剩的越来越少。一个不懂得与他人分享的人,注定将来的道路会越走越窄。

这是什么原因呢?这里面的道儿其实每个人都明白,因为人人都想“付出最少,但是收获要最多”。这样的“人生理论”还被许多人推崇为“聪明”人的做法,实际上这种做法是愚蠢的。

说白了,这样的想法或者做法就是“吃独食”。而一心只想把自己的“食物”攥紧,不愿与他人分享的人,可以定义为“独食主义者”。

在生活上爱吃独食的人是小气鬼,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注定不会受到朋友的支持;在职场上爱吃独食的人是一双脚走遍天下的“独行侠”,注定不会受到同事的爱戴;在事业上爱吃独食的人是孤家寡人,注定不会得到生意伙伴的鼎力相助。

许多职场中人明明自己工作业绩不错,可一旦同事要他介绍点经验,他马上就三缄其口,要么就是轻描淡写应付一番,弄得问他的同事云里雾里。其实,透露一点并不会饿死你这个师傅的,反而会使你在同事中树立极高的威望。

独食者的表现一般有如下几种:

“独食”程度最轻者,表现为不愿把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智慧与别人分享。这种“独”到不愿为任何人贡献智慧的人,所造成的结果就是他的胸中无人,别人心中自然也没有他。

“独食”程度更深的,则表现为霸占别人的资源,抱着“我不能得到好处,你也休想得逞”的恶劣思想。这样的人得到的下场就是他身边的人以最快的速度将他抛弃。

“独食”程度最深者,甚至能达到因“独占利益”而编造虚假情报、散布流言飞语的地步,使事情闹到最后无法收场,他所在的团队和企业深受其害,这样的人任何一个组织都会将其扫地出门。

所以,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独食主义者,注定在社会中是没有立足之地的。

在一家软件公司工作的小吴,技术不错,带了两个研发团队,他就是因为太“独”而被公司炒了鱿鱼。他的薪水本来就比普通员工高出好多,可他还要在自己团队的绩效分红里独占大头。其实当领导的稍微拿得多一点也能说得过去,可是在他捞上一把之后连“虾米”都不剩了。他把所有的功劳都记在自己身上,完全不顾他的团队成员的辛苦,下属对他都有意见。他不但不收敛,还总在下属面前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我技术最好,功劳最大,我不拿大头谁拿大头?”

后来他的下属把他霸占团队分红的问题反映到总裁那里,上司放下风来让他好自为之。他不但不悔改,还到处宣传“我走了,公司马上就不行了,一刻也离不开我……”结果当天他就被劝离岗位了。

“独”步江湖为何难立足?持这种想法的人就是太“自我”了,完全不顾别人的正当利益。这种人只愿付出水的代价而想收获酒,结果当然只能喝到水。独食主义者的聪明之处在于“占别人便宜,留自己好处”。当别人有贡献的时候,他去坐享他人成果;当自己有好处的时候,自己独享其成。这是多么自私的做法!独食主义者在给别人带来危害的同时,也铸就了自己失意的事业和失败的人生。

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欢迎独食主义者。因此,独食主义者的结局可想而知。有些人自己犯了独食的错误,还心存侥幸,心里想着天下大着呢!此处“独”完了,还可以到其他地方再“独”。

然而,独食者在一个地方一般都待不长,一旦他的“独”性为圈内人士所了解,处境就十分危险了。如果想重新找新工作,可是招聘方一看那恍如流星的职业轨迹,自然会有所疑虑。这时他会非常失望地慨叹:“留爷处怎么找不到了呢?”

随着独食者年龄的增长,家庭生活的担子越压越重,已没有太多的机会做更多的选择,只能是忙于奔波,“委曲求全”地做他们最不愿意做的工作。此时,独食者会感觉到人生的失意,自怨自艾代替了年轻时的积极进取。

有的独食者年过半百都还不明白:最初一起参加工作的人,为什么人家能飞黄腾达,而自己还在原地踏步?为什么那些原本不如自己“聪明”的人会超过自己?其实,早知今日凄苦,何必当初太“独”呢!

吃独食的代价

小李、小张、小罗共同在某城市打工,3个人住在一起,日子过得还算可以。虽然3个人都没有太多的钱,但也能在城市里吃得饱、穿得暖,省下的钱还能给家里寄一些。3个人在一起,相处得还算开心。

闲来无事,他们3个就相约一起买福利彩票,共同出钱,然后轮流买彩票。他们并没有把买彩票的事放在心上,只是想碰碰运气,中了奖就当上天给点奖励,赔了就当为国家福利事业作贡献。他们3人买了3个月的彩票,中过最大的奖项也不过是800多元,大多时候都是5元、10元的小奖。一般中了奖,大家都会买点菜,或者添上点生活用品什么的,他们3个人也没怎么当回事。

虽然买彩票中大奖的概率就跟天上掉馅饼的概率一样,可是过了不久,馅饼居然真的从天而降,而且还砸到了这3个人身上。

事情是这样的,一次轮到小李买彩票,他买了3注,结果在揭晓中奖号码的那天,他发现自己手中有一注彩票居然中了二等奖,差不多有300万元的奖金。

小李知道自己的彩票中奖后,心里咚咚直跳,先是一阵狂喜,狂喜之后他开始意识到自己马上就能过上有钱人的生活了。他眼前仿佛看到了宽敞的三居室,他想到了足以令其他工友艳羡的轿车,他想到了名牌服饰,他还要给未婚妻小红买一个大钻戒……

高兴之余他又开始盘算起来,300万元的奖金要交接近60万元的个人所得税,就只剩下240万左右,要是平分下来就只剩80万元了。这点钱光买房、买车都很勉强,又何谈富裕的生活,何谈将来的事业……他越想越不对劲,越想越觉得不舒服。彩票是自己买的,现在又在自己手上,中奖完全是自己运气好,凭什么要分给他们呢?

知道自己中奖的那天,小李没有去上班,而是在他租住的家里踱来踱去,思考这个问题:“到底是分还是不分?”最终私心战胜了朋友多年的相濡以沫之情,小李决定不告诉小张和小罗中奖的消息,这样他就可以一个人独得300万元大奖了。

当天晚上,小张、小罗回来,见桌上一大堆好吃的东西,觉得有点奇怪,又看见小李的工服干干净净,小张问小李:“你今儿没上班啊?”

小李:“嗯,没上班。”

小罗:“小李,你怎么弄这么多菜,今儿什么日子,我记得今天好像不是你的生日啊。”

小李:“不……不是过生日。”

小罗:“那就是喜事,是不是和小红要请吃喜酒了?那奇怪了,怎么没有见小红过来啊。”

小李低着头说:“家里……打电话说,我爸生病了,明天我就得赶回去。”

小张:“这事耽搁不得,那你赶紧回去,票买好了没有?你的工资我们会替你领的,到时候给你寄过去。”

小李:“工资你们就自己拿着吧……那点钱你们先留着用吧。”

小罗:“说什么话呢,家里不正需要用钱吗?你要不够,先从我们这里拿点,一家兄弟,别客气。”

……

小李就这样离开了小张和小罗,他私下里把所有的奖金都领走了。可是纸里包不住火,过了十几天小张和小罗就从朋友那儿得知小李并没有回家,还听说小李中了上期福彩300万的大奖,现在都过上百万富翁的生活了。

这么一了解,小张和小罗什么都明白了,可上一期的彩票是大家共同出钱买的啊,应该他们3个平分才对。小张和小罗决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他俩请了律师,把独吞奖金的小李告上了法庭。最后经过法院审理,小张和小罗两人拿到了自己该得的那一份。可是,他们和小李多年来的发小之情没有了,他们不但做不了朋友,还互相怨恨。这都是“吃独食”惹的祸啊!

生活中中大奖这样的事情毕竟是少数,但在其他领域里,“吃独食”这样的事情就很多了。生活中、商场上随处都能见到独者主义者的身影。

段晓明是个山东汉子,一直在内地闯荡。后来他发现内地的水产市场尚有很大的空间,他就把家乡的水产运到内地市场去卖,几年间就赚下不少钱。他在家乡买起房,开起了车,乡亲问他赚钱是个什么门道,他都一一讲来。乡亲见他赚了钱,也跟着他跑起了内地市场。后来,做水产这一块的人多了,竞争越来越激烈,水产价格就往下滑,段晓明开始后悔自己当初让那么多老乡也来做这块市场。

过了一段时间,市场越来越不景气,段晓明看着这样的局面,心里有些发愁。一天,一个酒肉朋友给他建议:“以前你开始跑这个市场的时候多风光啊,价格那么高,坐在家里都能日进斗金。可现在呢,累死累活只能挣点辛苦费,谁叫你那么死心眼,让那些人都来分一杯羹!”段晓明想想也觉得是这么回事,他就问道:“那该怎么办呢?”

“你看这样行不行,你这几年不是赚了些钱吗?你去老家囤货去,把山东这一季的水产都拿到手,到时候再以低价卖出去。到时这些散户拿不到货,又卖不上价钱,肯定用不了半个月就该收摊回家了,到时候市场还不都是你的。”

段晓明听了这个主意,还真这么干了。他回到家乡,买了大量的水产,然后囤积起来,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在内地市场上销售。这样一来,可把段晓明的老乡给害苦了,段晓明和他的老乡们因此反目。

关键是后来段晓明“独霸市场”的企图并没有得逞,他的老乡找到福建的供货商,并介绍福建的水产进入内地市场。段晓明积累的囤货虽然价格低,但因为时间太长,质量不好,卖不出去,不仅没赚到钱,还把这几年辛辛苦苦赚的钱都搭进去了。

工商部门也找到段晓明,说他的恶性竞争扰乱了市场,要罚他的款。段晓明从此一蹶不振,不但被家乡人唾骂,而且还因此赔掉了所有的积蓄。

看来企图吃“独食”的人,往往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不是独占,而是均沾

有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钓鱼。但这两位钓鱼爱好者的性格十分不同,一个孤僻,不爱答理人,往往是自己独处一处,私享垂钓之乐;另一个却是个热情之人,乐于和多数人共同分享自己的快乐。

一次,他们相约来到一个海滩上钓鱼,不一会儿,他们就钓了不少鱼,正当他们为今天的好运气庆幸时,有一群游客也来到这里钓鱼,但这群人的水平实在不怎么样,一看就是外行。

那位孤僻的垂钓者,心里十分看不起这些刚入门的钓鱼者,思忖着这些都不是真正的钓鱼者,又怎么能从钓鱼的过程中体会到乐趣呢?看着那些游客生硬的动作,半天都钓不到一条鱼,他忍不住好笑。

而性格外向的这位垂钓者却不一样,他是个热心肠,看到游客钓不到鱼,就对他们说:“不如我来教你们钓鱼吧。要是你们学会了钓鱼的窍门又钓到很多鱼的话,每10条分给我一条,你们看这样行吧。”游客们都十分乐意。

他仔细叮嘱每一个钓鱼的人,教他们一定要把握好时机,要有耐心,他教完这一群人,又到另一群人中。一天下来,这位热心的钓鱼高手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指导垂钓者,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还获得了满满一大筐鱼。而那位孤僻的垂钓者却没享受到这种为他人服务的乐趣,闷钓了一整天,收获远远没有同伴多。

上面的故事说明了如果你帮助了别人,也会从中得到相应的回报。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共利”的朋友,尤其是在职场打拼的时候,比如老板与员工、同事与同事、商家与顾客等。但是,能够用“利益共享、共创双赢甚至多赢”的思维方法去处理这些关系的人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