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年轻人一定要懂得的人情世故
23322900000007

第7章 礼多人不怪,谦恭好处多(2)

有人说:“我也不是故意踩他的,为什么要道歉?”首先,你应该明白,道歉是一种有修养的体现,一句“对不起”能表达出你的悔意,使受到伤害的人感到一丝安慰。另外,无论你有什么原因,你的行为都给别人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和痛苦,你应该对此负责。“对不起”是在请求别人的谅解。有些年轻人火气太大,经常是明摆着自己错了还不认账,甚至强调别人不对的地方,这着实让人恼火。于是,我们经常看到人们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大打出手的情景。事实上,当时只要真诚地说句“对不起”,结局将是很愉快的。有诚意地说句“对不起”是你为自己的过失付出的代价。在道歉时,一定不要先辩解,在别人看来这样其实是在推脱责任。这时,即使后面补上“对不起”,也是没有诚意的,这样道歉没有任何意义。

“对不起”是能缓和气氛的最佳话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傻瓜都知道为自己的行为辩解,可是那往往只会让事情更糟。所以不如坦然地说声“对不起”,它表示着忏悔和尊重,同时也是勇气和责任的象征。

有一次,张明手中拿着一份报告,谦逊而有礼貌地对老板说:“这是您让我写的下个月的计划方案,我写了3个,也详细地写出了它们的利弊。您看实施哪个方案比较好?”这时,老板居然勃然大怒,拍着桌子对他喊道:“你究竟选定了哪个方案?为什么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我?是不是不想承担责任?”张明听后吓了一跳,他委屈地想:就是让您拿个主意,至于这么生气吗?真是不可理喻。看张明张着嘴欲言又止的样子,老板更加生气地大吼:“你还不服气了,公司养你们是做什么的!”张明捏了一把汗后,做了一个出乎自己意料的决定,他对老板轻声说:“对不起。”老板听后,马上闭了嘴,火气也消了,他对张明说:“你先拿回去做个选择再给我看吧。”

无论是什么事,只要是出了问题,其中固然有很多原因,可是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件事是谁办的谁就该负责。也许老板是有些拍板的味道,是有些仗势欺人了,可关键问题还是在于张明开始时没有主见。如果他再一直强调原因,难免让老板感觉他是自己给自己开脱责任。这时他做了正确的选择,“对不起”既简单又表示了歉意,对方便不能发火了。俗话说:“杀人不过头点地。”一般只要选择道歉,对方也会放你一马。其实,如上文中的张明一样,即使错误不是你一个人的,要息事宁人,也最好先说声“对不起”。这样就能避免双方进入备战的气氛,以后的事情也就好办多了。

“对不起”,本来是很简单的一句礼貌用语,但并不是谁都会说的。衷心地说声“对不起”不仅能弥补破裂的关系,还能够增进感情。说“对不起”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不要认为说“对不起”是耻辱的。“对不起”是真挚和诚恳的表现。即使是大人物,也是懂得道歉的力量的。丘吉尔开始对杜鲁门的印象不好,可是后来他告诉杜鲁门,说开始的时候低估了他,这是以赞美的方式表示歉意。

(2)该道歉的时候立刻道歉。说“对不起”要及时,犹豫不决会失去道歉的良机。 “对不起”越拖延越难以启齿,有时甚至追悔莫及。如果你觉得某人得罪了你,却迟迟没致歉,你是不是会闷闷不乐呢?对方和你的感受也一样。

(3)除了要在口头上道歉以外,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上弥补过失。

在开会前,公司都会配给出席者一份资料,可是有一次开会时,却漏印了一部分资料,而这个错误是因为负责复印的李明忽略导致的。虽然这部分资料对会议的进行不会造成什么大的阻碍,可是李明将会受到领导的批评是毋庸赘述的。

但是,结果领导并未对李明进行过多的指责,只是因为李明对领导说:“请您把资料再借我一下,我想重新复印一份。”过了一会儿,他把完整的资料拿给了出席会议的人。

领导因此对李明的能力重新做了肯定。李明不仅道歉了,而且他想办法补救的态度让领导感觉他有强烈的责任感,所以领导对他的印象很好,没有过多地批评他。

即使我们再小心对待,也难免有犯错误的时候。此时,对于所犯的错误,及时道歉并弥补才能获得对方的原谅。当然,前提是你一定是真诚的。

另外,“对不起”还可用于其他场景,它同样会使你受益。比如在别人给了你一点方便和照顾时,哪怕这种照顾和帮助是对方分内的事情,你也应该说:“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在社交场合,需要麻烦别人时,说句“对不起,您能帮我……”,能体现出一个人的谦虚及修养。

坦然接受赞美,并及时“回馈”

被别人赞美是件好事,此时最礼貌的做法应该是坦然地接受赞美,并及时“回馈”对方。我们在受到赞美的时候,应该礼貌地表示感谢,不必非说出自己不行之类的话。如果你非要那么说,反而会使赞美你的人感觉很尴尬。能够大方地接受赞美并适时地赞美别人的人,才能说明他既喜爱自己,也喜爱他人,这才是一种成熟和礼貌的表现。

许多年轻人不知道如何去面对称赞,在面对别人的称赞时总是感觉不自在,会不好意思,觉得如果直接接受别人的称赞会显得不谦逊,于是开始否认。谦逊的品质虽然被人称颂到现在,但实际上,谦逊中常常隐藏缺乏自信。以谦逊自封的人常常会面临这个现状,尤其是一直生长在为人低调、谦逊的环境之中,在面对赞扬时,你难免会觉得不自在。然而,你有没有想过,在接受赞美时推脱是一种假谦逊,也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过分的谦虚是一种虚伪,在与人相处时,虚假的谦逊随处可见,这种现象并不是你想要的,也不是赞美你的人想看到的。

王华自己承担了一项任务,任务完成后,他受到了奖励和领导在大会上的表扬。可是他却再三谦让,把自己通过劳动取得的成绩全归结于偶然因素,归功于其他人的帮助。再三推辞的时候,他的脸上还会挂着有些害羞的微笑。

看到一个大男人这副表情,底下的人有的笑了起来,有的甚至露出一副不屑的表情,他们觉得王华是在“装”。领导虽然觉得王华谦虚,但这任务明显跟其他部门的人沾不上什么边,台下人的哄笑让领导觉得后悔表扬了王华。

王华虽然有这个功劳摆着,却没为自己换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年轻人进入谦虚误区的表现,而且这还是一种双重的误区,既让自己被忽视,又让别人尴尬,同时还让人看轻。

中国人在别人赞美自己的时候通常表现得比较谦虚,而在许多情况下,西方国家的人则会坦然地接受他人的赞美。在这一点上,我们是需要向西方国家看齐的。接受别人的赞美和鼓励是让自己变得自信的快捷方式,不妨大方地接受别人的赞美,过分的谦虚会让你看轻自己。

芳芳是一家化工企业的技术人员,她刚刚在本公司举行的业务竞赛中拿了几项大奖。同事们纷纷向她表示祝贺,后来部门组织为庆祝她拿奖聚餐的时候,公司领导当着众人的面夸她非常棒时,芳芳谦虚地回答:“其实也没什么,不过是公司颁发的几个奖而已。”领导听了这句话,举起来的酒杯顿了一下,脸上顿时有了尴尬的神色。很明显,领导误会了,因为芳芳用了“没什么”这个词,这让领导以为这些奖对芳芳而言是可有可无的。于芳芳而言呢,这句话马上弱化了她取得的成就的意义。

初入社会的年轻人难免会有类似的举动,故意对自己的成就轻描淡写,以示自己的谦虚,对于赞美之词不愿大方接受。要知道,在别人赞美你时,如果你用“只不过……”“我非常意外……”是会让称赞你的人感到沮丧的。此时,你不妨坦然地接受,然后说:“谢谢您,对此我也感到非常高兴。”这才是回应赞美的好方法,也是礼貌之道。

有句俗话叫“来而不往非礼也”,在赞美面前不要只是欣然接受,更要记得回赠对方。接受赞美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对人说声“谢谢”,并及时进行“回馈”。乐于接纳赞美和回馈赞美会让自己和别人都得到愉悦,毕竟你需要赞美和尊重,别人同样需要。在你获得成就感的时候,你的身心是愉快的。这时,慷慨、及时地送上回馈不失为一种有教养的行为。

看看以下两组对话,哪种让你感觉舒服呢?

第一组:A小姐对B小姐说:“你的新发型看上去很棒,很适合你。”

B小姐回答:“谢谢你,短头发比较容易打理。我觉得你的发型看上去也非常好,烫发很适合你,显得非常有女人味。”

第二组:A小姐对B小姐说:“我觉得你在钢琴独奏会上的表演真是太棒了。”

B小姐说:“什么呀,真是太糟糕了。我紧张得把第5小节都忘了,只好在弹完第4小节后结束。我想我不该上台表演。”

A小姐有些尴尬地说:“我没听出什么不对劲儿的地方,听上去很好,我要能弹得那么好就好了。”

B小姐说:“真不知道当初我为什么会想去学钢琴。”

A小姐无语了。

第一组对话显然比第二组成功得多,相信第一组对话的两个人那天都会有个好心情。而第二组对话者则没有那么幸运了,以无语的场面草草收场会有什么好心情呢?我们也应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我们应学会恰到好处地赞美别人,根据所赞美对象的客观事实或具体表现,在恰当的时间、地点和场合赞美别人;另一方面要学着接受别人的赞美,并发现对方值得赞美的地方。当然,成功地赞美还有另外一个因素——及时。

在一个小镇上,一位诚实的送货员常常给一家百货店送货,不管刮风下雨,只要拨一通电话,他就马上送到。直到有一天送货人换了一个人,老板感觉非常奇怪,问道:“以前送货的那个人怎么不来了呢?”这个人告诉老板:“他是我的哥哥,一个星期前他因车祸去世了。”这时那位老板不禁感叹道:“他是个好人,我非常感激他。可是这个谢字一直放在我心中没说出口。”这个人看了看老板,说:“我哥哥要是早知道有人这么赞美他该多好。”从这件事以后,这位老板总是不忘对一些人及时表达赞美之情。

不要吝啬开口赞美别人,发现别人的优点应及时赞美,尤其是在别人赞美过你之后,即使是基于礼貌,回馈也是应该的。而且,赞美别人会摒除你和他人之间很多心理上的障碍,给他人带来很多安慰和鼓励,让你能和别人的关系亲近。

伸手不打笑脸人

人们常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都不能免俗,在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遇到矛盾是很自然的,这时你难免会遇到三种情况:自欺、欺人和被人欺。

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欺或欺人是不可取的,应尽可能少为或不为。最要紧的是做个聪明人,学会最大限度化解被人欺的情况,而笑脸则是屡试不爽的一招。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这的确是一句至理名言,即便我们没有很多能镇住对方的资本,但一脸亲切的笑容能让对方怎么也举不起鞭子。

张小姐是个好脾气的人,不过她有一个缺点,就是做什么都很慢,时间观念也不是很强。朋友和同事若是和她一起吃饭,常常是等到头顶快冒烟了她才到,而且她总是最后吃完的一个。朋友们每次见到她都想大骂一顿。可她出现的时候却从来都不辩解什么,而是做个鬼脸说:“不好意思,你们别生气。你看我笑得多甜美呀,人家都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嘛’。”

果真,朋友和同事都拿这招没办法。还有一次,因为张小姐一时疏忽惹老板生气了,老板大骂张小姐,而且骂得很凶。同事看在眼中,很怕场面不可收拾。结果张小姐却一直微笑着不断道歉,重复了很多次以后,老板也骂不下去了。也许这是张小姐的修养和本事。一年之后,比她功劳大的同事都没有升迁,结果她升迁了。

在别人发火时,不妨笑着应对。如果是你的错误,应该立刻主动道歉,这就等于你已经举起了白旗,此时对方一定不忍心对准你开枪了。即使是两军交战,还有优待俘虏的政策,何况两个人是很难到真正敌对地步的。总之,要先以一张笑脸把别人的怒火压下去,把一场可能发生的风暴消灭后再想其他。假如自己感觉并没有错误,等对方怒气过后再想办法为自己申冤也不迟。因为在别人发火时,无论你怎么解释,对方都会认为你的“解释”是在推卸责任,这会让对方的怒火涨得更快。

徐先生所租的房子快到期了,周边的房租价格已经涨了许多,徐先生不想再搬家,又不想让房东提高房价。他认为总是搬家太麻烦,只希望房东能够按照原来的价位将房子继续租给他。但是,徐先生估计成功的希望不太大,因为身边的很多房客都失败了,而且自己的房东是难以应付的。不过徐先生决定按他的方法试一试。

第二天房东登门拜访,徐先生在门口很客气地迎接了他,没有一开口就提及租金的事,而是说他如何喜欢这个房子。他称赞房东真有眼光,买房子的位置好,短短几年房价涨了不少,随后又恭喜房东发财了。他还恭维房东管理房屋得法,不像有些房东看房客看得很紧。徐先生本着“诚于嘉许,宽于称道” 的原则对房东进行了一番适时的赞美后,才提出自己因为实在喜欢这所房屋,希望房东能按原来的价位继续租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