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聪慧女人一定要懂得的舍与得
23326100000015

第15章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2)

过去有个国王,看见婆罗门修行十分艰苦,而佛门出家人却终日清闲。有一天,他就对僧人说:“寡人看见婆罗门徒勤苦求道,可是佛门比丘,却只知道念佛号,终日里那么清闲。两者相比较,相差也太大了。”

国王言下之意,对于佛门的修行法很怀疑。僧人对他说:“修道不在色身上苦不苦。而在生死心切不切。僧人虽然清闲念佛,但求出生死的心却特别直切。六根终日对境,而六根都摄入念中。眼根不见色,耳根不闻声,乃至意根不缘法尘之境。”

国王听了,不相信僧人所说。僧人想了想,便说:“大王,你不要不相信。这样吧,你做这样一件事,就明白我所说的话真实不虚。”然后僧人告诉国王怎么做。

第二天,国王派出两班宫娥彩女,一班在东街跳舞,一班在西街唱歌。然后,安排一个囚犯,给他一个盛满油的罐子端着,并且告诉他:“你的罪已经足以判死,今天交给你一罐油,端着走过四条街,随行四名兵士。如果在途中,你手中的油倾溢出来,便会立即斩首。如果走遍四街,你手中的这罐子油都没有洒出来,那么寡人赐你无罪还乡。”

囚犯听了这话,心里想今天是个生死关头。于是便一心专注,端着手中的油,不敢有丝毫疏忽大意。四街走遍,满满一罐子油竟然一滴也没有倾洒出来。囚犯端着油,跟着士兵回到王宫里,国王遵守承诺,赦免了他的罪行。

僧人问囚犯:“你在东街看到的什么景致最美?”

囚犯想了想,回答道:“并没有看见美丽的景致啊。”

僧人又问:“那么你在西街听到什么好听的吗?”

囚犯回答:“也没有听到好听的。”

国王听到这里,不由地大怒道:“你这个死囚,随便乱说,在东街之上,有彩女跳舞。在西街之上,有彩女唱歌。怎么可能没有看见、没有听到?”

囚犯大惊失色,连忙跪倒在地,战战兢兢地答道:“大王,我一心只顾着手里的这一罐子油,哪里有心思去看去听呢?实在是没有看见,也没有听见啊。”

国王恍然大悟,对僧人感叹道:“原来大师所说一心念佛,求脱生死,这是真的。六根都摄,不见不闻,也没有丝毫虚假。只要念佛之人生死心切,便是真正的修行。”

佛说:“制心一处,事无不办。”如果你肯把自己的全部感情、理智、精力投入某一件事、某一问题、学问或工作上,让它形成一个焦点,在那个焦点上就会迸发出智能的火花,就会使生命发光发热。章太炎夜读,他姐姐送了一盘炸年糕和白糖,结果他用年糕沾着一盘墨汁吃光了而不自觉,这就是食而不知其味。瓦特在实验室里,家人给他端来两个鸡蛋,叫他饿时煮来吃,到想吃鸡蛋时,一看煮的却是怀表。

爱迪生的专心更加荒唐。他在纳税的时候,忘了自己的名字;他在蜜月旅行的时候,丢了新婚的太太;他在专心研究的时候,不看时钟;他养两只猫,就开两个洞……看起来好像智商很低,实际上他心无二用,他把精力、智慧和感情全部集中到他酷爱的工作上了。若不是如此,又怎么可能成为发明大王呢?

元代画家王冕,原来只是一个放牛的孩子,但他非常喜欢画画,在放牛的时候,便在沙地上画荷花。他经常因为画画而忘记了牛,结果遭到主人的打骂,但他始终都不长记性,一旦画起来就忘记其他,总是把牛丢了。后来他画的荷花成为一时之珍品,王公大臣争相拥有,因为他画的荷花赋予了纸上荷花以生命。

佛法讲“情生智隔”,情执一生,就形成般若智能的阻隔;但是,如果你是情生于智,就会产生慈悲,而拥有无比的动力,甚至产生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这就是“制心一处”的力量。

制心一处,在世法上会产生创新的作用,对修行而言也是同样的。佛法有所谓的方便,什么叫做方便?如十六观经里叫你全神贯注在一件事物、一个景象上。密宗叫人观种子字;五祖叫人观月轮;练习瑜伽的叫人观蜡烛、观香火、观四大;道家炼丹,叫人守窍——观想丹田。这些其实都是一种方便法门,目的就是教人们“制心一处”,不枉自生心,三心二意;这样把心力集中成为一个焦点,然后就能发挥心的力量,完成自我突破和自我解脱。

当人们将心念的力量集中于一点,就会产生令人惊讶的力量。这与我们平常所说的集中注意力有异曲同工之妙。

佛门所说的集中心念,比集中注意力更胜一筹。要求人们不仅要投入理智、精神,还要投入情感。做一件事情,如果你没有投入情感,即便投入全部的理智、精神,也会做得很幸苦。如果你能够将自己的情感也投入进去,对所做的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致,那么做事就成为一种享受了。

经常集中自己的心念,不但能够让我们做事更加顺利,而且能够改变我们的气质。做事专心致志的人,自然能够养成一种庄严感。如果你不能制心一处,总是三心二意,就不可能发挥出生命的潜力,而你也就辜负了自己、埋没了自己。

做人要懂得知足,才能体会人生的快乐

古时候,江西金溪有一个叫胡九韶的人焚香叩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日的清福。他的妻子笑着说:“我们一日三餐都是菜粥,又怎么能称得上是清福呢?”他则说:“我要庆幸自己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灾祸,而且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安居乐业,没有挨饿受冻,还要庆幸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又是什么呢?”

《佛遗教经》上曾说:“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稳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韶,他的家中比较贫困,每日努力教书、耕作,也仅能糊口。但是他每天日落时,总要到家尤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悯。”胡九韶不但知足常乐,而且平日还能存有一份感恩之心,这样的胸怀和境界,真可以称之为圣人了。只有知足者才能感受到快乐,而不知足者往往会被欲望所累。

有一天早上,小和尚来到寺庙的厨房,发现师父得到了五个馒头,大师兄也得到了五个馒头,而自己只有三个馒头。闷声不响地吃过早饭后,小和尚就来到了寺庙的大树下歇息,这时他越想越觉得不公平,越想越觉得生气。师父得三个馒头,他觉得很应该,可是大师兄为什么也得五个馒头,这不是和师父平起平坐,而且又把自己看低了吗?这不行,他必须想办法解决这件事情。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找到了师父,也要五个馒头。师父问他:“你能吃下5个馒头吗?”小和尚马上大声地说:“能!我要五个馒头!”

师父看了看目光坚决的小和尚,点头同意了。很快,吃饭的时间到了,师父拿了两个自己的馒头给小和尚。早饭结束后,小和尚果真把五个馒头吃完了,他拍着圆滚滚的肚皮,骄傲地对师父说:“师父,你看,五个馒头我都吃下去了。我能吃五个馒头,以后每天早上我都像大师兄一样要五个馒头!”师父微笑着说:“没错,你现在是吃下去五个馒头,但是明天早上你要不要吃五个馒头,还是等会儿再说吧!”

吃过早饭没多久,小和尚就觉得身体不舒服,肚子胀也口渴,于是他就去喝了半碗水。但他的肚子越来越胀,还有点疼,进而越发难受起来,根本没法像平时那样挑水、扫地、念经。

这时,正巧走过他身边的师父看到了,对他说:“平时你吃三个馒头,今天你却吃了五个馒头,你多得到了两个,但你却并没有享受到这两个馒头的好处,相反,它们给你带来了原来不曾有的痛苦。人生在世,得到不一定就是享受。千万不要把眼光盯着别人,更不要与人攀比,不贪、不求,自然知足,方能自然常乐。”小和尚捂着肚子点点头,说:“师父,以后每天早上我还是吃三个馒头!”

有人说:“知足者人贫心富,不知足者人富心贫。”如果世人都像故事中的小和尚一样,见到别人手中的东西比自己的多,也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就希望获得同等多的东西,到最后只能是令自己痛苦。

风流才子唐伯虎曾在《桃花庵歌》中写道:“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陶渊明也曾悠然吟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古人这种安贫乐道,自给知足的宽广情怀,对我们很有启迪。

世人常说“多福多寿”,其实知足就是福,懂得知足的人,他得到的幸福和快乐一定比那些不知足的人要多。

不要贪慕他人的成就,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有一头小毛驴站在两堆干草之间,十分为难。它左看看,右瞅瞅,始终也无法分清究竟选择哪一堆好。于是,这头可怜的毛驴就这样站在原地,犹犹豫豫、来来回回,在无所适从中活活地饿死了。

世人有时就像毛驴一样,面临着在两捆干草之间作出选择。毛驴做不出选择而饿死,说明选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根源在于有所得必定有所失。过于追求完美,或者凡事都想万无一失,反而会离预期的结果越来越远。

其实,人的一生经历无数次选择,即无数次机会的把握。正确的选择可以造就生命中灿烂的前程,错误的选择会毁掉生命中的梦想而使人尝尽遗憾的苦果。因此,选择是欢娱的过程,选择是痛苦的过程,选择是悲怆的过程。

某知名作家去报社办报,结果没几天便主动辞职了这并不是说他没有能力写稿子,而是他的确不懂怎样把报纸办得令读者叫好,他自己也感觉比写小说还累。于是,作家继续拿起他的笔写小说。

作家的确是很优秀、很出众的人才,只是由于他对某些事务或某类工作不熟悉,操作起来不仅吃力,也显得被动。有的人适合搞科研,有的人适合做管理,有的人喜欢习文,有的人酷爱练武。我们应该清楚自己的所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

如同那位作家,报纸没办好,既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也为报社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与其在不适合自己的地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还不如回到他该去的地方,做如鱼得水的事情。

传说南海的君王叫做“倏”,北海的君王叫做“忽”,中央的帝王叫做“浑沌”。倏与忽经常作客于浑沌的国土,接受浑沌丰盛的招待,倏与忽欲报答浑沌热情的款待,想着人都有七窍而浑沌却没有,就想要一天凿出一窍,让浑沌也能跟他们一样享受美食、音乐、愉人的景色等,没想到等七天凿完七窍后,浑沌却也因此死了。

其实每个人都有他的体质与活动的条件,很难将其他人的条件硬套在另一个人的身上。别人通过某些方法获得了成功,并不代表你也能够通过这个方法获得成功。你可以学习和参考他人的成功之法,却无法将之完全套用。

古希腊有个寓言:一头驴听说蟑唱歌好听,便头脑发热,要向蟑学习唱歌。于是蟑就对驴说:“学唱歌可以,但你必须每天像我一样以露水充饥。”于是,驴听了蟑的话,每天以露水充饥,结果没过几天,驴就饿死了。

现实生活中像驴这样的人有很多,凭着一时的兴趣、一时的爱好去干事,结果不会比驴好到哪里去。

亚当·斯密说:“国王会羡慕在路边晒太阳的农夫,因为农夫有着国王永远不会有的安全感;而要有农夫那样的安全感就不能拥有国王的权势。做人是需要成本的,有好的人生选择,也有坏的人生选择,却没有不要成本的选择。”在我们得到某种东西的同时,也必定会失去某种东西。

所以,不羡慕他人的荣耀,守住自己的本心。作家刘心武说:“不要指望,麻雀会飞得很高。高处的天空,那是鹰的领地。麻雀如果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它照样会过得很幸福!”不要以为别人的东西就是好东西,宝贝都在别人那里。其实你自己身怀重宝,只是你不能认识它,反而去追求别人手中的宝贝。

慧能大师告诫世人,要守本真心。我们自己的本心,才是真正的至宝,不要贪恋他人的宝贝,以免迷失了自己,丢掉自己的根本。古人云:“向外觅菩提,总是痴顽汉。”又说:“贪看天边月,失却手中珠。”

世人就有这样贪婪的毛病,总是被外在的不相干、没有用的东西污染,却不知道“金屑虽贵,在眼亦病”的道理。眼里不能放入金粉,心上也放不下他人的东西。所以,不要贪慕他人的宝贝,最重要的是守本真心,做自己的选择。

生活的方式有多种,你不可能每种生活方式都来上一遍,但智慧的人只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赵州禅师说:“你不缺少的东西,正是你没有的东西;你没有的东西,恰恰就是你本来不缺的东西。”

有个渔夫辛苦了一天,打了满满一篓子鱼,在回家的路上,遇见猎人正带着猎狗从野外打猎回来。渔夫看上了猎人背上的野味,猎人也喜欢上了渔夫的鱼,于是他们商量着把各自一天的收获进行交换。交换之后,他们都很满意,并且约定以后可以天天这样交换。

佛陀劝他们说:“如果你们以后天天交换,很快就会觉得交易的乐趣越来越淡,进而会感觉乏味,并且希望保留自己收获的这些东西了。”

结果当然是不言而喻的,没过多久,渔夫便觉得野味已不再是那样的美味了,甚至有些怀念鱼的味道,猎人也是如此。这天,他们又一次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相遇了,两人心照不宣,相视而笑,都拿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