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20几岁学点礼仪学
23326200000009

第9章 好口才给你添魅力(2)

这是赞美的先决条件。只有名副其实、发自内心的赞美,才能真正显示出它的魅力。真诚的赞美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赞美的内容应该是对方拥有的、真实的,而不是无中生有的,更不能将对方的缺陷、不足作为赞美的对象,比如,对一个胖人说:“呀,你多苗条啊!”这种赞美不但不会换来好感,反而会使对方产生反感,甚而造成彼此间的误解和隔阂。第二,赞美要真正发自肺腑。言不由衷的赞美无疑是一种谄媚,只会招来他人的厌恶、鄙夷和唾弃。

2赞美要适时

赞美必须把握时机,恰到好处。要做到这一点,一是当你发现对方有值得赞美的地方,就要及时大胆地赞美,千万不要错过机会。二是在别人取得成功、考了好成绩、评上先进、受到奖励时,送上一句真诚的赞语,就如同锦上添花,其价值不可估量。

3赞美要适度

古人说得好:“过犹不及。”赞美应该把握适当的尺度。恰如其分、点到为止的赞美才是真正的赞美。使用过多的华丽辞藻、过度的恭维、空洞的吹捧,只会适得其反,让对方感到不舒服,甚至难受、肉麻、恶心。比如,你的一个同事歌唱得不错,你却夸大其词地对他说:“你唱歌真是全世界最动听的。”这样的赞美只能使双方都难堪,如果换个说法:“你的歌唱得真不错,挺有韵味的。”你的同事一定会很高兴。所以说,赞美之言不能滥用,一定要把握度。

4赞美的小诀窍

(1)学会寻找对方的闪光点。寻找恰当的赞美点,包括外在的具体的,如衣服打扮(穿着、领带、手表、眼镜、鞋子等)、头发、身体、皮肤、眼睛、眉毛等;内在的抽象的,如品格、作风、气质、经验、气量、心胸、兴趣、特长、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空泛化的赞美虚幻生硬,难免使人怀疑动机,而具体化的赞美则显示真诚,说一千遍一万遍“你真漂亮”,不如说“你眼睛真漂亮”更有效。

(2)从否定到肯定的评价。比如:“我很少佩服别人,但你是个例外。”“我一生只佩服两个人,一个是××,一个是你。”

(3)与自己做对比。通常情况下,一般人很难贬低自己,因此,如果你一旦压低自己同别人做比较,就会显得你格外真诚,这一招特别适合于领导使用,能够给下属一种莫大的鼓舞。

(4)逐渐增强的评价。如果你想要得到一个人的心,那么就逐渐增加你的赞美,如果你要伤害一个人,那么就逐渐降低对他的评价。比如,我们买菜时,如果卖菜者一个劲地从盘子里往下取菜,即使秤杆再高,我们也会不高兴,但如果他加一个,再加一个,即使秤杆没有往下取时的高,我们也会很高兴。这是心理学的普遍定律。

(5)似否定实肯定的赞美。比如,姜文批评冯小刚时说:“冯小刚有两个缺点,一是心不够狠,二是人太自恋。”这就是一个似否定实肯定的例子,从不接受批评的冯小刚说,他最喜欢姜文的批评,很诚恳。

(6)给对方没有期待的评价。比如,如果你夸一个美女漂亮,那么她不会有太多的感触,因为大家都这样评价她,所以你就要说她有性格、有素质、有涵养。

(7)记住对方的特殊日子。记住对方特别的日子,或是特别的事情,在关键的时候提出来,肯定会给对方一个惊喜。这个需要你平时的积累,比如,用一个电话本,在对方联系方式的旁边记上他的生日、他妻子的名字、他儿子的名字等。

(8)投其所好。了解别人的兴趣和爱好,然后投其所好。如果对方喜欢音乐,就谈CD,谈三大高音,如果对方喜欢钓鱼,就说钓鱼。

(9)巧妙运用第三者赞美。这种方式对方最容易接受。比如,你可以对对方说:“听你同事讲,你是个顶尖的销售高手。”“听你老板讲,你去年的表现非常棒。”“听你的员工讲,你是个很有人情味的老板。”

良药也可以不苦口——批评礼仪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这个世界上,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没有人不犯错误。在别人犯错误时,你可能会大发雷霆。然而,狂风暴雨的批评之后,你可能会发现,你的批评不但没被对方接受,甚至,换来的结果可能让你追悔莫及。批评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批评的方式方法。如果你能掌握一些批评的技巧和方法,相信你的批评一定能收到良好的“功效”。一般而言,批评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礼仪要求:

(1)指出别人的错误或不足时,态度应该诚恳,要根据对方的性格特点,采取适当的方式提出来。

(2)批评别人之前要先反思自己,先看看自己在这方面是否做到位了,做得好不好,如果自己都没有做到或没有做好,则应该与他人共同反思、共同改正、共同进步。

(3)批评应该建立在善意的基础上,要有益于他人,能够促进他人进步。

(4)批评别人要有根据,不能无中生有,胡乱批评,也不能道听途说,毫无事实根据地横加指责。

(5)批评别人之前要有准备,尽量使语言委婉含蓄,要考虑到别人能不能接受。

(6)被批评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没有人希望在自己受批评时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当众批评别人,难免会让对方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因此,为了被批评者的“面子”,批评时应尽量避免第三者在场。

(7)不要一上来就劈头盖脸,疾风骤雨,要尽可能先创造一个和谐的气氛。犯错误的人,一般都会本能地有一种害怕被批评的情绪。如果直接进入批评的正题,被批评者很可能不由自主地产生抵触情绪。即使他表面上唯唯诺诺,表示接受,内心里却未必真正接受,更别说改正错误了。所以,批评别人时,应该先让他放松下来,然受再进入批评主题。

(8)批评的时候,一定要针对事情本身,不要针对人。谁都有做错事的时候,一个人做错了事,并不代表他这个人有什么问题。错的只是行为本身,而不是他这个人。所以要切记:永远不要批评“人”。

(9)指出错误并不是批评的目的,你必须要告诉对方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这才是正确的批评方法。所以,你一定要让对方明白:你不是想追究谁的责任,只是想解决问题。

(10)卡耐基说:“当我们听到别人对我们的某些长处表示赞赏后,再听到他的批评,我们的心里时常就好受得多。”这就告诉我们,规劝与批评应该一分为二,不要将被批评者“一棍子打死”,而应该先肯定,后否定,在肯定整体的基础上予以局部的否定,这样既顾全了被批评者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有台阶下,是一种很好的批评方法。

(11)批评别人之前,先做自我批评。很多人在批评别人之前,往往会先做一番自我批评:在批评下属前,自己先承担一定的责任;在规劝年轻人时,表示自己也曾经“年少轻狂”过等,这种批评方式往往更容易被对方所接受。

谢出涵养和境界——致谢礼仪

良好的人际关系表现为你来我往的交流与沟通,其中包含着交往双方的付出与关怀,如时间的付出、情感的付出、行为的付出和金钱的付出等,其中,情感付出是所有付出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致谢便是情感付出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主要包括口头致谢和书面致谢两种形式:

1口头致谢

以口头的形式向他人表达你的谢意,可以及时向对方传递你的情感,使对方及时感受到你的真诚和善意。其特点是用真诚的话语亲自传达感谢之情,让对方听到你的声音,从中感受到你的关怀和真情。口头致谢又可以分为当面致谢和电话致谢两种形式。

(1)当面致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需要向别人表示感谢,比如,当我们收到一份礼物时,可以告诉对方“我非常喜欢你送给我的礼物,谢谢!”当我们听到别人的夸奖和赞赏时,可以告诉他们“谢谢你的夸奖。”当我们外出用餐和旅行时,可以对服务人员所付出的服务和帮助及时表示口头感谢,如“谢谢你的帮助”,“麻烦你了”等。

(2)电话致谢。当别人为你付出了关怀和帮助之后,你可以通过电话来表达你的感谢之情。比如,当我们外出旅行时接受了亲友的款待,回到家后应该打个电话向对方表示一下感谢,如“我已经安全到家了,谢谢你这几天对我的悉心照顾。”虽然人已经不在面前了,但你的真诚感谢会通过电话传递到对方耳中,留在他们心中。

2书面致谢

以书面的形式向他人表达感谢,可以使人感受你的郑重和真诚。同时,书面致谢易于保存,可以时常让对方记起你的真挚情感,从而不断延续你与朋友的友谊、与亲人的感情以及与他人的良好关系。书面致谢礼仪主要包括书信往来、写感谢便条、寄送卡片、发送电子邮件等形式。

(1)书信致谢。一般而言,可以对固定朋友和家人保持定期的书信往来,半年或一年一次,你可以把在这段时间里的重要事情做一个提纲性的描述,对过去对方给予你的帮助表示感谢。写信的时候,可以用彩色纸和彩色笔来书写,让绚丽多姿的致谢信表达出你真挚的情感。

(2)感谢便条。比如,你在参加了一些小活动后,可以写个简短的便条表示感谢。写的时候,可以用方形纸、心形纸、圆形纸或不规则形纸,再配上彩色笔,表达出自己的高兴和感谢,如“感谢你邀请我参加你的生日晚会,我觉得非常开心,祝你天天快乐”“谢谢你邀请我来你家做客,特别感谢你做的美味晚餐。”

(3)卡片致谢。当你受到别人热情的接待后,可以用精心挑选或自制的卡片,配上彩色笔写出你的感谢之言,这样,你的真情就可以融于卡片,跃于眼前了,如“美丽的花朵离不开阳光和雨露,甜蜜的友谊离不开帮助和关怀,谢谢你这些天为我做的一切。”“感谢你的热情款待,无论走到哪里,你的真情永远和我在一起。”

(4)电子邮件。即通过电子邮件向对方表示感谢,书写的同时可以配上可爱的小图片,选择适宜的字体颜色和形式,制作成字画合一的电子艺术品,这样的电子传情一定会为你的致谢增添不少色彩。

3致谢礼仪

我们除了了解致谢的形式之外,还需要掌握致谢的礼仪。致谢礼仪是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礼节之一。能否运用得体的致谢礼仪,是一个人智慧、涵养和境界的体现。正确得体的致谢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诚心诚意。致谢必须诚心诚意,发自内心。只有这样,对方才不会感觉你的感谢是一种应酬的客套话。

(2)直截了当。致谢应该认真、自然、直截了当,不要含糊地嘟囔一声,更不要因担心别人知道你在致谢而觉得不好意思。

(3)明确对象。致谢应该有明确的称呼。明确地称呼出被谢人的名字,能够使你的致谢专一化。如果你要同时感谢几个人,那仅仅说一声“谢谢大家”是不够的,而应该一个个地向他们致谢。这样才能在每个人的心里引起反响和共鸣,使你们的感情实现进一步的交流和升温。

(4)注意时效性。致谢要注意时效性,即致谢要及时,当你受到他人的帮助、关心和礼遇时,应该及时向对方传达出你的感谢之情,这样才能让对方切实感到你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

(5)讲明原因。致谢应该及时注视对方的反应,如果对方对你的致谢感到茫然时,你应该立即用简洁的语言讲明向他致谢的原因,这样才能使你的致谢达到预期的目的。

巧妙说声“对不起”——道歉礼仪

即使你掌握了所有的社交礼仪,你也不可避免地会在人际交往中冒犯别人。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道歉是你最好的弥补手段。道歉的好处在于,它可以冰释前嫌,消除他人对你的恶感,也可以防患于未然,为自己留住知己,赢得朋友。但道歉也是讲究礼仪的。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道歉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礼仪要求:

1道歉的话应该文明而规范

如果有对不起他人的地方,应该说:“我深感歉疚”“我感到非常惭愧”。如果渴望对方见谅,可以说:“请您多多包涵”“请您原谅”。如果有劳别人,可以说:“打扰了”“麻烦了”。在一般的场合,则可以说:“对不起”“很抱歉”“失礼了”“不好意思”。

2道歉应该及时

如果知道自己错了,则应该马上说“对不起”,拖得越久,就越会让对方觉得“窝火”,越容易让对方误解。道歉及时,还有助于当事人“退一步海阔天空”,避免因小失大。

3道歉应当大大方方

道歉并不是什么羞耻的事情,所以应当大大方方、堂堂正正,不需要扭扭捏捏、遮遮掩掩、欲说还休。同时,也无需说“我真笨”,“我真不是个东西”等过分贬低自己的话,这可能会让人看不起,也可能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欺软怕硬。

4道歉可以借助“物语”

有些道歉的话很难当面说出口,这时候,可以选择书面形式——写封道歉信寄给对方,或者送上一束鲜花,婉“言”示错。这类借物表意的道歉“物语”,一般都会得到极好的反馈。

5道歉并不是万能的

不该向别人道歉的时候,千万不要向对方道歉,否则,对方可能不但不领情,弄不好还会得寸进尺,为难于你。此外,在向别人道歉时,应该切记,道歉的目的在于使自己此后的作为有所改进,切忌道歉后依然故我。仅仅流于形式的道歉是缺乏诚意的,久而久之,就会失去效力。

说“不”是一种能力——拒绝礼仪

在人际交往中,有求必应是每个人竭力追求的理想目标。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有求必应是很难实现的。事实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拒绝别人的时候总要比承诺、应允别人的机会多一些。没有拒绝的交往是根本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