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灵放松一分钟
23327400000024

第24章 尊严不像面纱,可以随时剥离(1)

做自己尊严的守护者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在世的时候,曾经在一所磨坊旁建了一座离宫,它位于波茨坦市。一次,威廉一世来这里巡视,住在离宫里。晚上,他登上离宫的高处想远眺波茨坦市的全景,但他却发现总被什么东西挡住视线,后来他了解到那是一座磨坊。

威廉一世很生气,觉得磨坊扫了他的兴,便问随从磨坊为什么会在这儿,它太妨碍观赏了,磨坊主是何人?随从见皇帝不高兴,便立即命令当差人员去找磨坊的主人,看能不能买下这座磨坊并将磨坊拆除。

没想到磨坊主人不买皇帝的账,坚决不卖,理由很简单:这是他祖上世代留下来的基业,不能败在他手里,磨坊就是他的命根子,就像他身体中的一部分一样,它的价值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于是当差的人好言相劝、金钱诱惑,甚至威胁恐吓,用尽了一切可行的办法,试图让磨坊主妥协,但是磨坊主就是软硬不吃,无论当差的人用什么办法都奈何不了他。

最后,当差的人只能无奈地回去向皇帝报告,威廉一世听到手下汇报说磨坊的主人无论如何也不拆除这间磨坊,特别气愤,于是便下令强行拆除。

当磨坊在威廉一世的一气之下被拆除后,磨坊主人非常生气,并痛哭流涕地说这件事情不会就这么算了的,这时磨坊主人的邻居们都来劝说他:“算了吧!你一介匹夫能和皇帝抗衡吗?拆就拆吧,以后去别的地方再盖一间就是了。”

但是磨坊主并没有像邻居说的那样放弃,而是将一纸诉状递到了德国最高法院,经过法院的审理,最终判决磨坊主胜诉,威廉一世赔偿磨坊主的全部损失并在原地重新建一座磨坊。后来,威廉一世将拆毁的磨坊重新建了起来,并忏悔地说磨坊主的做法是正确的,责怪自己被一时的愤怒冲昏了头脑,才做出这么不理智的事情。

几十年后,威廉一世与磨坊主都相继去世了。磨坊主的儿子因经营不善使磨坊濒临破产,无奈之下他给当时的皇帝威廉二世写了封信,意思是愿意将磨坊卖给威廉二世,并提到了威廉一世在世时曾有意收购此磨坊的事情。

威廉二世看完信后非常感慨,立即回了信,信中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并告之他:“磨坊与国家法律关系重大,它的存在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司法独立和审判公正的形象,它是一座后人无法逾越的丰碑,应当永远保留。”信中还说“我十分同情你现在的处境,但是我希望你将这座象征着德国法律公正严明的磨坊保存下来,并传给你的子孙后代,让他们也牢记你父亲的做人原则”,并随信赠给了他6000马克,以用来解决磨坊的经济危机。

磨坊主的儿子收到回信后,十分感动,决定不再出售这座磨坊,以铭记这段往事。

老磨坊主为了维护自己的财产,换言之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并没有畏惧当时具有最高统治地位的皇帝,而是一纸诉状将威廉一世告上法庭,这种做法没有引来后人的嘲笑,而恰恰相反却得到了后人的尊敬。这一点充分地说明人的尊严不像面纱,可以随时地剥落。

从古至今,很多文明古国在不同的时期都会有不同的伟人和优秀的名家,但在平凡人当中像磨坊主这样做人有尊严、做事情有原则的人真是少之又少。俗话说:“做人不难,难在做一个有尊严的人”。人活着就是在追逐利益下的多姿多彩,在寻找人生版面上的亮色。所以我们的尊严随时随地可能会和我们日夜追逐的利益产生冲突,在冲突中,我们有时不得不丢掉最宝贵的尊严。

不知你想过没有,利益可以再寻,但是尊严一旦放下便很难再找回来。人心最易麻木于现实之中,有很多人认为,在面对心灵和现实的冲突时,人不得不放下自己所坚持的东西,也就是在那一念之间,尊严就悄悄地流逝了。可是也许你没有想过,如果你的理智够强大、你的思想够敏锐,你只要再坚持一小会儿,就会找到解决的办法。只有那些经受住生活考验的人在生活中才能找到快乐和自信。在突来的重金厚利面前,才会不动心。因为多次的考验,已经将自尊植入了他的皮肤、深入了他的骨髓。

自尊可以使一个平庸的人高大,也可以使一个高大的人平庸。在平庸和高大之间最不可逾越的鸿沟就是如何处理好做人的尊严。

生命的美丽在于执着地追求生活中的真实,而对真实的维护是高尚的存在。真、善、美的美德是建立在自尊、自爱、自重的基础上的,只有这些都做到了,你才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

尊重每一种生活的方式她是一个上小学三年级的8岁小女孩,每天都穿着那件洗得有些发白的校服上学,她长得非常可爱,胖胖的脸蛋上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乌黑的眼珠不谙世事,在那清澈的眼睛中人们总能看到一种东西,但又无法将这种东西很恰当地形容出来。

每次她上课时那专注的眼神都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她的眼睛里面正含着眼泪,像一汪水似的,晶莹剔透,不时地晃动着。

有好几次老师上课的时候都会产生一种幻觉,以为那双大大的眼睛就是镜子上的水,干净而真挚,你从中能找到的只是自信和真诚,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

后来老师了解到她是一个苦命的孩子,她的生活很不容易,因为她父母离婚后都各自有了家,没有人管她,她只能跟着60多岁的奶奶一起生活。奶奶把她从3岁带到现在非常不容易,奶奶那微薄的工资,只够她们祖孙俩吃饭的,所以她很简朴,从不轻易买衣服,也不轻易买玩具。这个孩子特别懂事,从不和同学攀比什么,每天只是认真地学习、听课、做作业……

老师觉得这样的孩子在生活中实在少见。后来的一件小事情让老师发现,小女孩还是一个特别细心的人,在她这么小的年龄阶段就有这样细腻的内心世界,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小学生的作业常常很多,所以作业本用得很快,需要经常更换新的作业本,所有的同学对这件事情都习以为常。

一次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同学们都跑到操场上去玩了,只有她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那双大眼睛转个不停,老师看出她心里好像有事情。过了一会儿她嗫嚅着走到讲台旁,仰着圆圆的脸,伸出小手递给老师一枝铅笔说:“老师,以后您能用铅笔给我判作业吗?这样,作业本用完了,我便可以用橡皮擦干净,然后作业本就像新的一样了,我还可以接着用。”

老师注视着眼前这个孩子的一举一动,以及她的眼睛和脸,感觉她是那样的神圣,老师接过那只铅笔,一时间仿佛不知道对眼前的孩子说点什么。最后,老师只顺口说了一句,“这是咱们俩人之间的秘密,不会让第三个人知道的。我会用特殊的符号给你批改作业。”孩子听后特别开心,又蹦又跳地跑出了教室。

后来的几个月里,老师真的一直用铅笔给她批改作业,并悄悄地告诉她:“如果你都做对了,老师就只写上‘优秀’两个字,这样你擦的时候也方便。”从这以后,小女孩一直保持着优秀的成绩。

过了几个月,小女孩的生日到了,老师送给她很厚的一沓小学生作业本,并对她说:“这是老师对你获得优秀成绩的一种奖励,你要再接再厉继续拿优秀,而且,也是因为你和老师有着一个共同的秘密。”孩子听后瞪着她的大眼睛点了点头,似乎明白了老师的用意。

老师后来感慨地说,“以前从来没有学习过应该怎样去保护别人的自尊心。没想到自己长这么大,从教这么多年,却是个孩子教育了我,让我不能轻易地嘲笑任何一种要求和建议,也让我学会了尊重每一种生活方式。”

很多人读完这个故事后,都会被小女孩的举动所感动。也许生活中你并没有留意这些细节,但是这些细节却是时时都存在的,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是有道理的,我们要学会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每个人活着的方式和理由都是有尊严的,所以我们要试着学会尊重别人。

有时候我们可能并没有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事情,但是我们要学会接受,接受我们这个生活空间里的每一种思维方式和言谈举止。人在每个年龄、每个阶段都会有该做的事情,都会有一种愿望,我们要学会一点一滴地实现这种愿望,同时也要学会尊重这种因愿望所产生的一言一行。因为,在你尊重他人的同时,也是在尊重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品尝到因尊重所带来的快乐。

我们要对每一种存在都怀有一颗尊重的心,所以我们要尊重生活中的每一种方式,理解和接受他人的生活方式。

乞讨者的尊严一年暑假,有一群中国人去伦敦度假,他们途中经过坎贝雷特这座城市。其中一个人说这里有座千年古城,建议大家在这里游玩一天后再去伦敦,于是他们就在这里停下了。

下车后他们望着陌生的环境,商量着怎么走会更近一些,浏览的东西会更多一些,这时迎面走过来一位老妇人,她很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你们是中国人吧!初次来到这里,对这里的环境是不是很不熟悉?”

他们连连说:“是呀!是呀!”老妇人客气地说:“我可以给你们做导游。”于是,她开始带着他们游览当地的教堂并给他们讲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他们从中可以看出她渊博的知识和浓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