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灵放松一分钟
23327400000006

第6章 让自卑分心,抓住机遇盛放自我(3)

飞行员只好去救别人了。不久,洪水滚滚而来,神父最终被淹死了……神父上了天堂,见到上帝后很生气地问:“主啊,我终生奉献自己,兢兢业业地侍奉你,为什么你不肯救我?”上帝说:“我怎么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舢板来救你,你不要,我以为你担心舢板危险;第二次,我又派一只快艇去救你,你还是不要;第三次,我以国宾的礼仪待你,派一架直升飞机去救你,结果你还是不愿意接受。所以,我以为你急着想要来到我的身边,可以好好陪我。”

这个神父的表现看起来似乎是一种坚持,但其实就是偏执。偏执表面上看是一种执著,但它又不同于执著。因为偏执是一种带有盲目性的执著,它无视事物的整体,只执著于某个局部,一意孤行,沿着错误的方向不撞南墙不回头。而执著则是对某一目标锲而不舍的追求,秉承执著理性的精神,向着正确的方向奋勇前进,不达到目标绝不松懈。

世界是多极化的,偏执者则只执一极,并把所执的一极当作整个世界。让偏执者来掌舵,必然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偏执;知其可为而努力为之,是执著。偏执表现于性格,是一种容不得他人性格存在的冥顽。偏执表现于思想,是一种容不得异己思想存在的狂妄。偏执者坚持己见,缺乏变通的智慧,因而常常是非不分,忠奸不辨。其实,生命中太多的障碍,皆是由于自己的偏执和无知所造成的。在别人伸出援手之际,别忘了,唯有我们自己也伸出手来,别人才能帮得上忙。

哥白尼勇敢地说出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并且无论受到多么残酷的压迫,仍然坚持这一观点,这是一种执著。而那些迫害他的宗教家们把哥白尼处以死刑,则表现出了一种偏执。偏执的极致是疯狂,执著的极致是坚定。

偏执是一种静态,偏执者守在通往真理的路口,阻拦着人们走向真理;执著是一种动态,执著者在通往真理的崎岖小路上不畏艰险地跋涉,为的是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人们痛恨偏执。对于那些性情偏执者,人们往往会退避三舍,与这类人相处,犹如置身于一个狭窄的小胡同,毫无进退自如的余地;对于那些思想偏执者,大家更是畏如鬼神,他们对人对事往往以极端的态度来处理,凡是与他们意见相悖的人,都必然会遭到致命性的攻击。

对于执著,人们总是青睐有加。对于那些情感执著的人,我们往往投以钦羡的眼光,与这样的人交朋友,你会感到心里踏实,不会轻易受到伤害;对于那些事业执著者,我们更是如仰高山,他们对目标的执著追求,对真理的衷心热爱,常会给你增添一种信心、一种勇气。偏执容易产生仇恨。世界上的很多战争都是由偏执者发动的;而执著则会产生和解。世界上的很多发明,都是由执著者创造的,这些发明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无限的希望与光明。

面对整个世界,偏执者把头扭过去;面对整个世界,执著者则张开双臂。我们愿自己是执著者,以坚定的步伐走向既定目标。没有人愿意自己是偏执者,在风车面前充当不合时宜的勇士。

换一种思维方式法国著名科学家法伯发现了一种很有趣的虫子,这种虫子都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它们外出觅食或者玩耍时,都会跟随在另一只同类的后面,而从来不敢换一种思维方式,另寻出路。法伯做了一个实验,他花费了很长时间捉了许多这种虫子,然后把它们一只只首尾相连放在了一个花盆盆沿上,在离花盆不远处放置了一些这种虫子爱吃的食物。一个小时过后,法伯前去观察,发现虫子一只只不知疲倦地在盆沿上转圈。一天之后,法伯再去观察,发现虫子们仍然一只接一只地围绕着花盆疲于奔命。7天之后,法伯再去看时发现所有的虫子已经一只只首尾相连地死在了花盆周围。

法伯在他的实验笔记中写道:这些虫子死不足惜,如果它们中的一只能够越出“雷池”半步,换一种思维方式,就能找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命运也会迥然不同,最起码不会饿死在离食物不远的地方。

虫子死于偏执,死于习惯的、愚蠢的偏执。其实,该换一种思维方式生存的不仅仅是虫子,还有人类。

安徽桐城流传着一个“六尺巷”的故事,说的是康熙年间县城内有张、叶两家毗邻而居。后来张家出了个进士张英,在朝中做了礼部尚书。其家人在扩建府第时依仗张英权大势大,就要求叶家让出3尺地面,以便张家修建院墙。可是叶家也有人在朝中做侍郎,坚决抵制,寸土不让。张家就想借官势压人,派人送信给张英。不料,张英见信后写了一首诗让家人带回:“千里修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看后,十分惭愧,便后退三尺筑墙。叶家见此情形,也把院墙后退三尺,形成了一条“六尺巷”,从此两家和睦相处,结成通家之谊。

当彼此的意见发生冲突时,偏执只会激化冲突,其实换一个角度平心静气地解决问题,反而可以消除隔阂,增进感情。

有时候,换一种思维方式,对摆脱暂时的困惑、远离偏执很有帮助。当偏执带着你的思维走进一个死胡同时,换个角度来看待问题,这时候视野开阔了,问题就变得容易解决了。

不要忽略了美好有一位结婚没多久的女子,回到娘家总爱在父母面前诉说丈夫的不是,历数他的缺点。父亲听了不以为然,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了一个黑点,问女儿:“你看上面是什么?”女儿不假思索地说:“黑点。”父亲再问,女儿又说:“是黑点啊。”父亲说道:“难道除了黑点,你就看不到这一大片白纸吗?”女儿听了若有所思,她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从此以后,她不再在父母面前数落自己的丈夫,夫妻的感情也比以前好多了。

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不妨改变一下自己的认识,换一种方式思考问题。

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如果你只注意黑点,那么你眼中就是一个黑色的世界;如果你注意的是白纸,那么你就有一个洁白、宁静的心境。

要摆脱偏执的烦扰,就要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客观地分析和认识事物,克服主观片面性。对于非原则性问题,要以随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不必事事较真。你还要经常不懈地进行自我克制、自我疏导,控制不良情绪产生。当别人的意见与自己相左时,要抑制自己的情绪,不要与人相争、相辩,而是采取回避的办法,离开现场使激动的情绪自行平息。在与朋友或同事闲谈或研究工作时,一旦遇到意见分歧时要提醒自己虚心、耐心,不要强词夺理。即使是不得不表达自己的意见,也要沉着、稳重,力求客观,以理服人,不要鄙视他人。如果你言之有据,入情入理,站得住脚,自然会得到大家的信服和掌声;如果你的发言不能服人,就应以幽默的调侃为自己找个台阶下。这样做,既不会伤害你的自尊心,也对制约偏执心理颇有裨益。

测试:你是一个偏执狂吗?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固执的人,但需要注意的是,固执不同于偏执。适当的固执,能为人平添一份可爱的“原则美”,而偏执往往容易把人生打成死结,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下面是一个检查偏执程度的小测试,快来检查一下你是否是一个偏执狂。

1你对别人是否求全责备?

2老是责怪别人制造麻烦?

3感到大多数人不可信?

4会有一些别人没有的想法和念头?

5自己不能控制发脾气?

6感到别人不理解你,不同情你?

7认为别人对你的成绩没有做出恰当的评价?

8老是感到别人想占你的便宜?

评分标准

没有(1分);很轻(2分);中等(3分);偏重(4分);严重(5分)。

测试分析

10分以下:不存在偏执情况,恭喜你,你是个心平气和的可爱之人。

10~24分: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执,如果总觉得环境不顺心,要警惕,原因可能是在自己。

25分以上:你有偏执的症状,要学会控制情绪,不要“走火”。另外,建议你遇到很大障碍时向心理医生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