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工作重在到位
23327500000033

第33章 把握尺度:本位、补位和越位把握尺度:本位、补位和越位(3)

好友朱自清决定借机提醒他一下。原来清华大学的章程上有规定,专任讲师任职两年后就应该升为教授。朱自清尽管只比王力大两岁,但已经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了。那个时候,对教员的聘用升降,系主任有很大的权力。王力能不能升为教授,全凭朱自清的一句话。就拿这个做文章吧。

看到聘书还是“专任讲师”,王力很不高兴,便去找朱自清算账。朱自清笑而不答,任凭王力如何质问也始终和颜悦色。

王力开始反省自己了。不多一会儿,他就恍然大悟:可不是嘛,我这简直是不务正业了。我的工作偏离了。从此之后他就发愤研究汉语语法,写出了一篇高质量论文《中国文法学初探》,始获朱自清赞赏。1943年,王力又相继写成《中国现代语法》和《中国语法理论》两部大作,朱自清大喜过望,亲自审读全稿,后来更是为《中国现代语法》撰写5000余字的序言。

朱自清可以说是一个天才的领导,他既委婉地提醒王力工作越位了、偏离了,也让王力自动回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及擅长的专业上,在王力取得成绩之后更是全力支持。

有时候,员工在工作上越位了,自己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主要是因为他在处理事情时过于强调自己的灵活性,而忽视了上司对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当你越过这条底线,工作肯定就会走样变形。这种现象也常常在那些明星员工中间发生,因为他们更容易轻信自己的聪明,更喜欢强调“我的存在”。

小叶年轻漂亮,又非常精明能干,到公司才一年,就很受老板器重。几天前,老总开会安排任务时就说:“小叶,你经验丰富,能力又强,天津那个新项目,你就多费心吧,带着大家好好干!”

小叶心里美滋滋的。过了两天,恰好要去天津谈判。小叶一合计,一行好几个人,坐城际快车费用很高,而且也不方便,坐普通慢车时间太长,耽误不起。打车去的话要两辆车,更不划算。公司的车又有事去不了。所以,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包车去,费用也相对少一点。

主意既定,小叶马上去和老板汇报。她将几种方案都分析给老板听。老板不住地点头,正想让她包车去,没想到小叶先说出来了:“所以呢,我决定包车去!”

老板心里咯噔了一下,不过马上又恢复了平静,他找了个天衣无缝的理由对小叶说:“包车不安全!你们坐火车去吧。”

小叶愣住了,她万万没有想到这样好的建议竟然被顶了回来。

小叶的建议为什么会被顶回来?实际上,不是她的建议不好,老板是赞同她这个方案的,但对她说的“我决定”持反感态度。“我决定包车去”,这应该让老板来说。在职场中,越位对上下级关系具有巨大杀伤力。下属表现得过于自我,不利于正常工作的开展。所以,聪明的员工懂得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从而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千万不可跨越决策雷区

在所有越位之中,决策越位是性质最严重的。一个公司,具有决策权力的仅仅是少数的几个人,越是重大决策,参与的人越少,参与的级别越高。显然,在任何一家公司,决策权更多的是集中在领导、上司手里。决策越位,往往会给公司造成极大损失,同时,也会极大地颠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甚至直接导致这种关系的崩溃。所以说,决策雷区,千万不可跨越。

赵娜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私营制冷设备公司工作。她性情开朗,善于与人沟通,也非常敬业,在公司不到一年就晋升为销售主管,第二年又被提拔为老板的助理,成了公司晋升最快的红人。也许是过于顺利,赵娜无形中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自己就是公司的二老板。

国庆前夕,美国一家采购商来公司洽谈业务。赵娜自然也要参加,她的任务之一就是为老板翻译。双方简单寒暄之后,采购商就直奔主题,询问他们能否做冰淇淋机、技术上存在哪些困难、模具费、加工费等。

在翻译的时候,赵娜的表现欲上升到了极点,她忘记了这是至关重要的商业谈判,而不是她表演的舞台。她还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添油加醋,擅自报低了加工费,做出技术上的种种承诺。

最后,当老板宣布谈判结束的时候,客户对这位美女助理不禁赞美有加,径直走过去对赵娜说:“你很能干!如果不出意外,这份100万美元的订单就会给贵公司了。”而可怜的老板还蒙在鼓里,但直觉告诉他,这次谈判本来不应该这么顺利才对。

果然,几天之后,客户将订货合同发过来,老板一看,顿时傻眼了。原来好几处技术无法达到的条款都因赵娜擅自承诺而被对方列入合同。如果公司单方毁约,就需要支付高昂的违约金。如果做下去又无法达标,仍旧属于违约。

老板大怒,当即就解除了赵娜的职务。好在后来经过与客户反复磋商,公司才象征性地赔付了一万美元了结此事。不到一个月,赵娜也被辞退了。老板说,他无法信任一个擅自做主、欺瞒上司的员工。

赵娜的失败就在于她没有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犯了决策越位的错误。就算她真的是二老板,在谈判桌上,因为老板在场,也同样不能这样做。另外,虽然老板很信任她,但是她强烈的表现欲难免喧宾夺主,也让老板感到不快。

所以,除非你和老板、上司之间有极大的恩怨情仇,一般情况下,不要决策越位,不要冒犯他们的尊严,也不能狐假虎威,对其他员工指手画脚。

老板与员工之间的界限是不可逾越的。在老板看来,他是决策者,你是执行者,他是管理者,而你是被管理者。对老板来说,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问题。所以,哪怕你与老板的私交极好,哪怕你是公司的创业功臣,也同样应该戒骄戒躁,守住本位,适当补位。比如你可以向老板提供建议,就算你知道怎么做,也应该谦虚一点,向他请教,他的授权才是你的通行证。

徐志华在外贸公司做助理已经好几年了,他悟性强,肯动脑筋,深得老板赏识。这天,老板一走进公司,就着急地对徐志华说:“上周我让你给恒安公司发传真,你还记得电话吗?我不该终止合作,更不该奚落人家一顿。我要给人家道个歉,是我弄错了。”

“那个传真我没发,”徐志华得意地说,“我认为那个传真欠妥当,所以就没发。”

老板“哦”了一声,又问:“上周我让你发给上海的那几封信,你发了没有?”

徐志华说:“都发了。我知道什么该发,什么不该发。”

老板再没说话,过了一会儿就出去了。

10分钟后,人事部主管就给徐志华打电话,说他被解雇了。徐志华很恼火,他问老板:“难道我做错什么了吗?”

老板说:“公司有一个老板就够了!”

徐志华错就错在擅自为老板拿主意,混淆了自己和老板的关系。不错,当他这样做时,的确是站在维护老板和公司的立场上,出发点很好,但是,老板首先关注的重点是徐志华居然行使了他的权力。能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当然有。

模拟情形如下:

老板气冲冲地拿了一页纸过来,对徐志华说:“你给我打印一下,打印好之后直接发传真给恒安公司。他们太不像话了!”

徐志华看了看老板写的东西,深感不妥,不过他也不想当面就让老板难堪,于是说:“好,我先打印出来。您消消气。”

老板走后,徐志华一边敲键盘一边想,怎么办呢?他可以完全照办,反正你是老板我是员工,我得听你的;也可以建议,这封信感情用事,绝对不能发,撕了算了;他还可以批评,“您冷静一点好不好?您知道后果有多严重吗?您是经理,还用我这个小兵来说吗?”

不行,这些方法都不行。最后,徐志华想到了一条妙计。

离下班还有5分钟时,徐志华才把打印好的信递给老板,说:“老板,您看是不是可以发了?”

老板早已经心平气和了,他问:“哦,没有发吗?”

“抱歉!”

“没关系,不用发了。以后如果我发脾气的时候,你也可以这样缓冲一下。”

如果这样做,那么,事情就不会发展到开始的僵局了。第一步就把事情做对,远离决策雷区,当然比腾挪跳跃躲避地雷更为高明。

越位抢风头,别让风把你刮跑了

工作中人人都希望充分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但是如果锋芒毕露,过于抢风头,那之后的情形可能就不太妙了。为人处世总该有分寸才好。抢风头就意味着越位,一是越上司之位,抢上司的风头,二是越团队之位,抢同事的风头,两者都不可取。

职场中越位、抢风头的行为屡见不鲜。

某公司召开年终总结大会,老板讲话时说快了一点,“今年公司的一级合作单位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到现在已发展到46个。”话音刚落,有个员工就站起来,大声说:“错了,错了,是64个!”顿时全场哗然。

小马今年工作表现不错,老板和部门经理都多次表扬他,结果轮到他发言时,他说:“我的成绩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我这个人别的不行,但凡事都爱多问几个为什么,喜欢钻研。”可想而知,大家对于这类同事会有什么看法,上司又会产生什么印象。

上级虽然希望每个下属都表现突出,但是,他具体表扬某个人的时候,首先是出于激励团队考虑,其次只是相对而言的,并非说那个人就真的十全十美,再者,他能够成为上级,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上级不会对一个骄傲自大的下属感兴趣。同事之间也是如此,事情是大家一起干的,凭什么你独揽功劳?凭什么你当红花、别人当绿叶?

富兰克林曾经去拜访过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抬头挺胸迈着大步,很气派,结果进门时“咣当”一声,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差点把门都撞坏了。他疼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矮半截的门。老前辈听到声音走出来,笑着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拜访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所以,即便你在工作中表现很优秀,是公司的顶梁柱,也要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千万不能摆出一副舍我其谁的样子,姿态放低一点,功成不居。韩信功劳大,一出风头就招来杀身之祸。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而懂得功成身退。可以说,抢风头只是逞一时的口舌之快,三分钟完事,但之后你要消除他人形成的不良印象,可就要花费三个月甚至三年的时间了。

很早以前,杨元庆就被柳传志当做接班人开始培养。杨元庆个性十足,有了成绩也不懂得掩饰,有时就让同事看着很不舒服。但是,杨元庆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在掌管微机部的时候,杨元庆觉得“老一辈”积压在仓库里的几千台电脑根本销售不出去,是历史烂账,坚决不收,谁的账就应该谁负责!

这让“老一辈”难以容忍:“既然微机部由你负责,你就有责任,你不想办法处理,难道让我们自己卖电脑不成?”

事情捅到柳传志那里去了,柳传志与杨元庆促膝长谈,希望他能够接受这些电脑,和大家处理好关系,团队里不能搞个人主义。但是杨元庆居然不松口,最后,他提出一个折中的解决办法:低价销售,其中的差价由“老一辈”承担。这样一来,矛盾更加激化了,冲突也变得越来越多。

不仅如此,杨元庆还要把各分公司对销售价格方面的特权收回,要求对分公司和销售商一视同仁,甚至和常务副总裁激烈争执,各不相让。

柳传志决定亲自出马,让这个年轻人学会妥协。

1996年年初的一个晚上,杨元庆和他属下的全体高级管理人员奉命来到公司505会议室。那几年,所有重要决定都是在这个房间里做出的。

柳传志表情严肃地进来了,连句寒暄的话也没有,他目光直逼杨元庆,毫不留情地说:“你不要以为你得到的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你这个舞台是我们顶着巨大压力给你搭建起来的。在各种力量的矛盾中,你本应和大家和衷共济,逐步确立你的地位,争取更大的舞台、更大的天地。你不能一股劲地只顾往前冲,什么事都来给我柳传志讲公平不公平。你毫不妥协,要我如何做?”

说到最后,柳传志当场宣布两项决定,其中第一条就是杨元庆一年内必须做出几件妥协的事情来。

杨元庆觉得自己应该说点什么,可是只说了一句“我们一番辛苦,没有想到……”就再也说不下去了,失声痛哭起来。

第二天,当杨元庆来到办公室时,看到了柳传志给他写的一封长信……泪水再次涌出。此后,他收敛了许多,和前辈、同事的关系也越来越好。

如此看来,抢风头不是什么好事,而是蠢事。当你抢风头的时候,可别让风把你刮跑了。人在职场中,应该始终保持一个空杯心态,谦虚谨慎,荣誉就算全部给了别人又有什么关系呢?你的成长才是最关键的。当你的心胸开阔了,境界高远了,还有什么风能将你吹倒呢?你从此有了立身之本,有了事业根基,能够在狂风巨浪中巍然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