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别人不说,你一定要懂的人情世故
23327900000018

第18章 不要抱怨人性,要理解人性(2)

秦小姐很高兴,因为她买到了一张卧铺火车票。在春节期间,能够买到这样一张火车票真的很不容易。往年春节回家,秦小姐通常都要为买票的事情发愁,千方百计地能买上一张无座的临时列车票,拥挤着乘坐一天一夜的火车就似病了一场,还要感谢上天保佑,让自己买到了票。

而这一次,秦小姐不但顺利地买到了车票,而且这位置很好,是一个下铺。秦小姐心想,这回可得舒服地睡一觉了。

但是一上车,秦小姐就发现在自己的铺位上坐着一对夫妇,妻子手中抱着一个婴儿,那位丈夫央求秦小姐:“这位姑娘,不好意思,是这样的,我们没买上好铺位,能不能换换车票?你看这孩子太小,在上铺的话,我们也不好照应。上上下下的也会影响你。”

秦小姐心比较软,看到夫妻二人带着孩子,确实很不方便,就答应了对方的请求。但是秦小姐在上面的铺位躺了一路之后,心中却有些不高兴。

原来按照道理,他们应该先给秦小姐补上票的差价,再表示感谢。可他们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就好像秦小姐让他们待在下铺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后面的路上,他们甚至都没有和秦小姐说过一句话,连招呼也不打。

回到家里,秦小姐觉得自己这好件事做得实在太不值了,就和母亲说起这件事:“其实我也不在乎那十几块钱的差价,只是受不了这对夫妻的态度。难道他们从来就不知道得到别人帮助后应该表示感谢吗?”

秦母安慰她,说了一番道理:“孩子,你要是决定做这么一件好事,就不要指望着别人的感谢,因为忘记感谢是人的天性。如果你期望别人感恩,多半是自寻烦恼,就像你现在这样。”

人的记忆很奇怪,别人对自己有什么帮助,往往会很快模糊,记不清,即便是父母对我们的好,通常也只有笼统的记忆。如果让我们一件件地说出父母曾经对自己的好,则会发现我们的回答其实很不具体。但如果某个人在什么时候打了我们,可能我们会记住一辈子。

正如秦母所说的,忘记感恩是人的天性,它就像随地生长的杂草,时刻都在发生。我们到一个地方找人,门卫给我们一番指点,我们嘴上说一句谢谢,但过后,我们还会记得这个门卫吗?如果门卫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基本上不会在我们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他实在不是什么重要人物,尽管这个素昧平生的人帮了你的忙。

教师的一生桃李满天下,教过的学生数不胜数,又有多少学生特地向老师道谢呢?当初的同学们,在学校里互帮互助,彼此玩笑打闹,红尘几番奔波后,又能记住几个人呢?打开同学录,看到毕业照,我们才会模糊地想起其中的一些事情。这么多老师和同学,其中少不了给我们帮助的人,我们又能记住几人?

除了大恩大德无法无视,对于他人的帮助,人们往往会很快忘掉。别人指点几句话,做了几件事,尽管于我们有禆益,但要我们记住一辈子实在很难。如果能够用一句“谢谢”或者其他什么手段当下了结的,我们通常都会这样做。因为我们都有不想欠别人的心理。如果当下不能了结,我们的潜意识就会让记忆模糊起来,以免让自己的心理上有负担。

了解到这样的人性和心理,我们就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一方面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不要指望着对方的感激和报答;另一方面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怀着感恩之心。

如果秦小姐能够了解这些,不指望对方的感激,忽略这对夫妻的冷漠,与这对夫妻主动交谈,相信彼此的旅途会更加愉快。而如果这对夫妻能够对秦小姐的帮助怀着感恩之心,并对秦小姐热情一些,那么彼此之间也不至于冷漠相向。二者但凡有一方懂得这些人情世故,气氛就会好得多。

当我们帮助别人时,要把自己的心放宽一些,不要因为对方没有表示感恩,就拒绝与对方做任何的交流。

理解人性,不要去抱怨它,多了解一些人情世故,做好自己的事情,这就是我们生存于世最好的发展方向,这样做能让我们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

做事定要精彩,让别人的钱不白花

有个足球守门员虽然没有多么出色的成绩纪录,但他却有许多“粉丝”。因为他很擅长接一些角度刁钻的球,而且总是在极为惊险的情况下创造这种奇迹。

足球“呼”的一声飞了过来,他身子低了低,向前跑,时左时右地晃动身躯,再突然纵身一跃,接着身体重重地摔在地上。然后只见他艰难地爬起来,将怀中的足球高高举起,全场欢声雷动。

后来守门员退休了,有人问他:“你为什么总是能够创造奇迹呢?”守门员笑了笑说:“其实这很简单!足球的落点判断并不难,难的是足球还在空中时,你如何把握节奏去表演,前后左右跑一跑,然后用最惊险的姿态接到球。只有吸引人,才能创造奇迹。”

球星和球员的不同就在于他会精彩的表演。弄清楚这样一件事,有些球迷或许会感到失望,搞了半天,让我们热血沸腾的许多场景,原来都是刻意表演出来的。

其实不必失望,因为一边要踢好球,一边要表演精彩的镜头,这绝对是难度很高的事情,要不然球星岂不遍地都是吗?

我们不能怪这些球星搞噱头“忽悠”人,毕竟他们也是想让观众开心——这球如果踢得不够精彩,人们多半会觉得浪费了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有个人在美国买房子,请了一位律师负责签约。这位律师个子不高,声音也不大,说话含含糊糊的,让他很担心能不能压住现场气氛。但因为跟律师是旧识,他也不好意思另换其他人。

到了签约当天,卖方的律师走进来,他吓了一跳,对方的律师竟然是个身高将近两米的壮汉。他看看自己的代表律师缩在椅子里,身形很小,更加担心会吃亏了。

正在这个时候,他却见自己的代表律师也不看对方,拿起桌上的合约这里点一点,那里指一指,细声细气地说:“这里要改……那里要删……那里要加……”

壮汉律师就如同绵羊一般,忙不迭地点头,毫不顶嘴,一一照办。他顿时对自己的代表律师刮目相看。

事后他到处为这位代表律师宣传:“他真的很厉害啊!”但是有一天,这位律师却告诉他:“你不要再为我宣传了。其实这样的合约都设计了许多小毛病,律师行中资深的人都心知肚明,哪里该删该改。”

他十分疑惑:“这又是何必呢?将合约设计得完美一些,不是能省很多事情吗?”律师笑道:“这当然是必要的,如果不这样的话,你又何必请律师?你会想自己来算了。有这么一出表演,才会让你觉得律师有用,自己的钱没有白花啊!”他听了愣了半天,随即有些抱怨道:“我说呢,搞了半天,我岂不是被摆了一道吗?这也太过分了。”

律师正色道:“你要是这么想那就错了。我们这样做,不但为你提供了法律服务,而且还照顾了你的心情,是十分道义的行为。”

这位律师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签合约的时候,律师始终都是需要的,毕竟对于契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问题,律师才是专业人员,也就是说,买房的人始终都需要另付一笔律师费。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让接受律师服务的人感到高兴呢?

如果没有这样精彩的演出,简简单单地把事情办完了,我们就会觉得自己吃了亏,认为自己的钱花得不值,甚至会觉得律师不尽心。而有了一番精彩的表演,我们则会觉得自己请到这样高明的律师真是幸运啊!

通常情况下,对专业人员而言,自己常做的工作处理起来往往比较简单,但是外人并不清楚,心里就会转动起各种各样的念头。

比如什么东西坏了,我们请人来修,如果自己没花钱,看着专业人员随便修几下,这个东西就好了,就会觉得这位专业人员手段高明;而当我们请人维修,花了不少钱时,如果专业人员也是这样随便弄几下,哪怕东西修好了,我们心里也会疑惑:“我这钱是不是花得太冤枉了?他会不会没认真修呢?”

了解了人们这种心理,在我们做事的时候,就应该尽量表现得认真一些、专业一些,如果能够制造一些精彩的镜头,不让别人的钱白花就更好了。

特别是帮人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能为了显示自己的手段有多么高明,就三下五除二,摆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那样可能不会给你带来赞叹声,反而会让人不安心而埋怨你。

在问题解决之后,最好告诉对方引发问题的原因和自己解决问题的原理,那样则会让人更放心。不要觉得这些专业的东西说给对方听,他也听不懂。实际上对方即便听不懂,也喜欢听到你这样讲。他们实际上并不想知道专业的东西,而只是希望看到你说这些话时表现出来的很有把握和自信的样子。

反过来讲,在我们请人做事的时候,也不要胡乱猜疑那些做事飞快的人,抱怨对方没有认真对待,对方这样快速地做完了事情,往往不是不认真,而是专业和高明的表现。

不要去招惹闲人,以免惹是生非

在工作中,当人们闲得发慌的时候,不怕无聊,就怕别人觉得他闲、他没用。因为如果他没用,他很可能就会被辞退。于是糟糕的事情发生了,为了不让自己太闲,让自己有用一点儿,闲人就开始没事找事、无事生非。

黄先生去某个单位办事时,就遇到这样一个闲人。黄先生带着的那份公文很着急,当他看到办事处没有人排队时心中大喜,对办事处的职员说:“今天是什么日子啊,这么闲啊。”说着黄先生将公文送到办事处的职员桌上:“趁着这会儿空,赶快帮我办了。”

职员接过公文,答应了一声。却只见他一会儿上卫生间,一会儿擤鼻涕,再拿起来左看看、右瞄瞄,隔半天倒抽了口气,小声说:“先生,这章难盖呀!”

黄先生有些恼火道:“怎么了,这公文没有什么问题啊,我们都是按条例、按要求来的,经过了上司的批准。”那位职员指了指公文,慢条斯理地说:“喏,这签字就有问题,还有表格的格式也不对。数据你们都对过了吗?哦,还有……”

不一会儿,那位职员就从这份公文中挑出了一大堆问题。黄先生更加恼火地说:“你这不是没事找事吗?以前的公文不都是这样做的吗?”那位职员一听黄先生这话,顿时脸一沉说:“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就是因为以前的口子太松了,现在才需要整顿。”

黄先生一听,就怒了:“整顿什么啊,我怎么一点儿消息都没听到,你闲得没事,刁难我是吧?叫你们领导来。”那位职员也火了:“你这人懂不懂办事程序,懂不懂规章制度?这公文说不能办,就不能办,谁来也不管用!”

这件事惊动了其领导,领导出来就发了一句话:“按照程序来,规章制度不能忽视,一定要严肃对待,丝毫不能马虎。”黄先生只好带着公文回去见自己的领导,结果被领导批评了一顿,后来领导亲自出马,事情很快就办妥了。

在现实的生活和工作中有这样一些人:他的位子可能不高,声音可能不大,走起路来也可能很安静,但是盖章的声音特别响,就像故事里的那名职员。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小鬼为什么难缠?因为小鬼往往都是闲人,闲得发慌,就会没事找事,无事生非。

如果你碰上这样的闲人,千万不要去招惹他,踏踏实实地办事走人,即便你明知道对方很闲,也不要说破,免得惹起是非。别看他职位不高,弄出的事儿却不小,你如果惹他,他抬出一顶“大帽子”,你绝对戴不起,就连他的顶头上司都不会多说什么。

所以你可以得罪忙人,因为忙人没时间跟你计较;但你千万别得罪闲人,因为闲人有的是时间跟你周旋。特别是你明知道对方很闲时,千万不要随意批评他,否则,他就会想方设法让你好看,去证明自己一点儿都不闲。

记住,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存在有价值。你不能忽略他的存在价值,即便明知道他闲,你也绝不能指出来。你可以看不惯闲人,但不要无故地去招惹他,更重要的是,当闲人向你发表意见、提出问题的时候,你千万要小心地听,尊重对方的表达,至少表面上要有重视的样子,否则闲人很可能会证明给你看,让你后悔当初不听他的话。

原谅批评,那只是对方的自我满足

有些时候,如果你被人批评了,不能说明你有多么糟糕,相反却往往是因为你太优秀了。特别是一些不合理的批评,通常都是掩饰了的赞美。人们喜欢看到比自己强的人倒霉,如果对方不倒霉,心理就不能平衡,于是就会想方设法去批评对方,挖掘对方身上的问题和缺点。这与其说是为了批评而批评、为了骂人而骂人,还不如说是为了自我的满足而批评、骂人。生活中类似的人大有人在。

罗伯特·哈金斯就读于耶鲁大学的时候,他一面打工,一面学习,期间当过侍者、伐木工、家庭教师。8年后,罗伯特·哈金斯受聘成为芝加哥大学的校长,当时他只有30岁。这件事情震动了美国教育界,引起了很多年长的教育家的不满:他太年轻了,没什么经验,教育理念很荒谬等。诸如此类的批评,不断地出现在报纸上。

哈金斯上任的那天,有位朋友就在聊天的时候对他的父亲说:“今天早晨的报纸上,连社论都在批评你儿子,有些话说得真令人惊讶。我是看着你的儿子长大的,都不知道他曾经干过这么多‘坏事’。”哈金斯的父亲回答:“真的是很严重,不过我们都知道,没有人会踢一只死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