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聪明说话巧办事
23329300000002

第2章 话要说得到位

绕弯子太累,言语要通俗易懂

周一,某公司的策划部经理临时接到紧急任务出差了。此时,李主管就成为策划部的直属领导,因为李主管性格比较温和,所以平时和同事相处得很融洽。办公室人员见经理外出都无心工作,想着偷会儿懒。于是,他们就让经理秘书去请示李主管:“完成今天的工作是否可以早点下班?”

李主管犹豫了一下,笑着说:“领导都不在,你们我又管不了,我自己是会在下班时间走的。”秘书心领神会,然后美滋滋地告诉大家:“李主管说了,有什么事情他顶着,我们可以先走。”

谁料到,总公司最近正在抓考勤,正巧今天来了个突击检查,整个部门就剩李主管一人在,于是,策划部被抓了个现行。年初,经理还信心十足地说“今年咱们部门一定要得全公司第一,然后给所有人分红”,但是,从眼前的局面看,美好的希望全部被打破了。经理出差回来气愤地质问秘书到底是怎么回事,秘书说:“是李主管同意让我们先走的。”此时,李主管也大喊冤枉,说:“我说的话你理解错了,我的意思是说我会准时下班,所以也希望你们准时下班!”

李主管为人处世比较圆滑,即使拒绝别人也会采用“含糊其辞”的方式,当时保住了双方的面子,但也使对方曲解了他的意思。

有一次,李主管的妻子在百货商场给他打电话:“老公,我看中了一件裘服,款式很新颖,我很喜欢,美中不足就是有点贵,打完折之后是两万二,你看买不买?”

李主管一听就急了,一想到每月的房贷、车贷,他心里是一百个不乐意,但又不好直接拒绝妻子的要求,于是,他只好忍住冲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说:“咱们结婚的时候,你也没买什么像样的衣服,那件礼服还是花钱租的呢,现在……”他故意停了下来,希望妻子能明白他的意思——结婚那么重要的时刻都没买这么贵重的衣服,更何况现在还是艰苦时期,就更没有必要花那么多钱买一件衣服了。

李主管原本以为妻子领会了他的用意,但是当他回到家,看到妻子已经把大衣买下了。在妻子看来,丈夫的意思是:结婚时亏待了自己,现在可以作为一个补偿……此时的李主管真是有苦说不出。

说话和气、顾及对方的面子是必要的,但是不能一味地只顾含蓄而忽视对方的理解力,要知道说话的第一目的是让对方听得懂,此时,通俗易懂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只顾将话说得委婉而绕很多弯,有时就会使对方误解你的用意,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过失。

某组织部正在选拔新处长,最近正深入基层进行调研活动,于是就随机抽取了几位科室工作人员让他们发表看法,其中有一人并不是很了解处长候选人的情况,只是听说他工作很卖力,就顺口说了句:“他工作起来就像个机器人。”

这个人本是想借机表扬处长候选人,但后来有消息传出来说科室中有人认为:那名新处长候选人只知道工作,不善于交际、变通,活像一个机器人。这时,那位科室工作人员才知道有人会意错了。当新处长走马上任之后,那个人见到新处长时就觉得很尴尬。

应该说,努力追求口才技巧的人是聪明的,因为他们深知有很多话是不能直说出来的,因为这样很可能会伤害到对方,所以为了顾及面子,他们会采取委婉的表达方式。但是,说话的技巧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知道:说话者若是将话说得过于曲折就会掩盖很多信息点,致使对方不能获取足够的信息量,因而经常让人误解。

下面介绍容易造成误解的3种曲折表达方式:

1语意不明的“言外之意”

有些话是不方便直接说的,于是,很多人喜欢使用言外之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正确使用言外之意能够使意思表达得含蓄而有礼貌,但是需要用在适当的场合、适当的语境中,并通过恰当的推理才能获得,于是,在推理的过程中就可能增加误解或误读的可能。

如上文提到的“领导都不在”,既可以理解为“大家可以早下班”,又可以理解为“不要因为领导不在而偷懒,致使工作出现纰漏”。两个意思正好相反,所以只能靠听话人自己领悟了。

2不该省略的“省略”

有人说话时总是有意地省略一些内容,以制造含蓄的表达效果,但是,在填充省略掉的信息时就可能产生很多种误解。

如上文中出现的“咱们结婚的时候,你也没买什么像样的衣服,所以现在……”既可以填补成“所以现在应该弥补上,买些自己喜欢的衣服”,又可以填补成“所以现在就没有必要买那么贵的衣服了”。一正一反,可谓是南辕北辙。

3比喻

比喻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但是不恰当的比喻也会掺杂一些歧解。如“他工作起来像个机器人”,正面理解为“他工作认真负责,精细准确”,反面理解为“做事刻板,不知变通”,正反两个意思,全看听话人理解时选择的是何种喻体的指向性了。

既然有些话需要委婉含蓄地表达,但是又唯恐对方不能正确理解,所以为了避免表达不清使对方误解,下面提供几点建议:

(1)根据场合的不同,该直说时就直说。在有些场合中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比委婉的方式更重要。就如以上三个案例中的人都可以直言不讳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第一个是工作场合,双方是上下级关系,所以在职言职,要显示出领导的权威;第二个是夫妻关系,亲密无间的两人说话不需要吞吞吐吐;第三个是组织调查,准确明朗的回答胜于生动形象的比喻。

(2)含蓄的表达依托于足够的推理线索。有些含蓄的话需要多说几句作为铺垫,以设置好整体的语言环境,让谈话在明朗化的状态下进行,如“当领导不在时,我们更应自觉地工作”、“结婚时没买这么贵的衣服都没怎么样,现在……”、“他工作时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真像一个机器人”。这样一来,整体的语境就明确了,歧义自然就会消除殆尽了。

(3)在一句话中使用关系明确的关联词语。这样就可以使推理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如“虽然领导不在,但是,我想大家还是按照正点下班吧”、“既然结婚时没买这么好的衣服,那么现在就更没有……”、“虽然……但是……”和“既然……那么……”这些关联词的使用会让说话人的目的清楚地表达出来。

见好就收,顾及别人的面子

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误会或隔阂,这时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点到为止,见好就收,顾全对方的面子。记住:话多不如话少。这句话适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在关系脸面的事情上就更是如此了。

宋代有个官员到苏州做县令,他从不以权压人,与其他官员打交道时,即使对方是他的下属,也会特别注意点到为止,分寸拿捏得很到位,既起到警示对方的作用,又给对方留足了面子。由于他为人处世的修养好,因此他在官场中的威望很高。

当时,苏州一个很有名望的乡绅由于和人结怨而整日心神不宁,多次央求地方上的官员出来调解此事,但那个人就是不肯给面子。后来乡绅来求这位县令。县令接受了乡绅的请求,于是就亲自登门拜访和乡绅结怨的人,并且做了大量工作,总算使那个人同意和解了。按照常理,知县完成了别人不能完成的事情,该告辞回去邀功了,可是,这位知县却没有那样做,因为他有一步更高的棋。

知县对那个人说:“听说过去很多有名望的官员都调解过此事,但是都没有成功,我非常幸运,你给了我这个面子,让我了解了这件事情的全过程。我在感谢你的同时,也替自己担心,因为我毕竟是外乡人,而且官职也非常低,在本地有名望的官员出面没有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让我这个外来的低级官员给解决了,这样会让那些有名望的大官感到丢面子的。”

然后,这位知县继续说道:“请你也帮我一次,从表面上要做到让人以为我也没有办成这件事情,然后等我走了之后,明天让本地有名望的官绅再来调解一下,让他们觉得是自己完成了这件事情,希望你答应我的请求。”知县说完才离去。

这位知县的聪明之处就是见好就收,点到为止。他知道自己是外来人,而且官职又较低,不能抢本地有名望官绅的风头,因此他把“面子”留给了那些人,同时,自己也可以得到当地乡绅、官员的认可。

在为人处世这方面,很少有人能够做到知县那个水平,但你可以通过岔开话题、转移注意力等方法做到点到为止,见好就收,不说过多炫耀的语言。这样不仅能够消除隔阂、误会,平息怨气,还能缓解紧张的气氛,使双方的感情融洽,并且有利于应对尴尬的局面,打破僵局,解决问题。由此可见,点到为止、话多不如话少是聪明人说话办事的基本原则。

言不在多,达意则灵

古语云“言不在多,达意则灵”,意在说明讲话要少而精,以求用最凝练的话语表述出尽可能丰富的意思。

有位客商开了一家酒馆,为了提高知名度,招揽顾客,特意备几份厚礼想请当地几位有名的秀才为他写一块招牌。秀才甲大笔一挥写下七个大字“此处有好酒出售”,此时,众秀才交头接耳纷纷议论着,秀才乙说:“‘此处’二字颇显多余,可以去掉。”秀才丙说:“‘有’字也属多余。”而秀才丁认为酒的好坏顾客自有评价,所以“好”字也可以去除。就在这时,一直闭口不谈的秀才甲嗔怒道:“如此说来,就留一个‘酒’字算了。”虽然秀才甲说话时的语气有几分怒气,但是众秀才也频频点头赞许,认为这样未尝不可,而且店家也欣然接受。

其实,无论是写字还是说话都是如此,有时需要简练,惜言如金;有时则需要详细叙述,用语如泼。

说话的精炼与否不在于句子的长短,而在于是否能够抓住话语的关键意思,是否能将话说到点子上,是否能用最简练的语言打动听众。人们有时喜欢直来直去的叙述方式,对于那些空话套话,他们非但不爱听,有时反而会觉得精神备受摧残。

《红楼梦》中有这么一回,凤姐让丫头小红给平儿传话,等小红从平儿那儿回来时,她把几件事都压缩成一小段话,然后回禀给凤姐:“我们奶奶问这里奶奶好。我们二爷没在家。虽然迟了两天,只管请奶奶放心。等五奶奶好些,我们奶奶还会让五奶奶来瞧奶奶呢。五奶奶前儿打发了人来说舅奶奶带信来了,问奶奶好……”

此时,在一旁的局外人李纨听过之后自然是一头雾水,不懂得小红在说什么,于是便追问是什么意思。凤姐却赞赏小红说道:“这是四五门子的话呢。”因为小红把四五件事情用几句简短的话就表达出来了。

简洁的叙述方式能够使人清晰、愉快、易于接受;反之,冗长的赘述会使人感觉茫然、厌烦,而且还达不到说话的目的。所以简洁明了的叙述方式往往会使你事半功倍。

交流思想、介绍情况以及其他很多情况下,为了使对方能在第一时间了解你说话的意图,领会你说话的要义,往往需要将你所叙述的语言进行高度简练的概括。

1954年,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国际会议。在会议上为了表明中国人并不好战,所以决定对外播映越剧艺术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了使外国人能够深刻理解这部影片,工作人员特意准备了一份长达16页的说明书,并请周总理亲自批看。本来以为能够得到周总理的表扬,谁知周总理却批评说:“这是对牛弹琴。”工作人员不服,说:“给洋人看这部电影,才是对牛弹琴呢!”此时,周总理解释道:“这要看怎么个弹法了,我倒想换一种弹法,只要在请柬上写这样一句话 ‘请你欣赏一部彩色歌剧影片——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工作人员按照周总理的指示做,这一句话果然奏效了,赢得了外国人的赞赏。

但值得注意的是,简洁的说话方式绝非为简而简。说话要从实际效果出发,简略得当,说得恰到好处,而绝非硬是掐头去尾,捉襟见肘。

那么,该如何做到言简意赅呢?

(1)先培养自身的分析能力。学会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正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才能综合概括事物的总体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语言交流,才能做到准确、精辟,有力度、有魅力。

(2)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词汇。福楼拜曾说过:“任何事物都只有一个名词来称呼,只有一个动词标志它的动作,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如果讲话者词汇贫乏,说话时即使搜肠刮肚,也绝不会有精彩的谈吐。”

(3)培养简洁、明快的说话方式。说话要抓住要点,学会把复杂的话用简练的语言表述出来,使大家爱听且能够听得懂。多数人都不喜欢废话连篇的人,反之,能够言简意赅地说出重点的人往往能够受到人们的欢迎。

让语言色彩具备感染力

好的口才需要极具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这样才能够一下子抓住听众的心。一个善于表达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机智果断地控制住气氛。

1986年菲律宾大选,竞选者科·阿基诺夫人曾被人指责为什么也不懂的家庭主妇。她上台发表竞选演说时,不少人以异样的眼光看待她。反对派则公开叫嚷说她只配围着锅台转,要她赶快回家烧饭菜。科·阿基诺夫人一开口便说:“我只是一个家庭主妇,对政治和经济都不甚了解,也没有经验。”这诚恳、真挚的话语使听众一下子安静下来。接着,她又说道:“对于政治,我虽然外行,但作为围着锅台转的家庭主妇,我精通日常经济!”现场立即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好的口才不一定是精彩绝伦的词语,也不一定是滔滔不绝的辩论。有时,一个深刻的自我剖析也能赢得别人的喝彩。科·阿基诺夫人的致辞肯定了对手的评价,又在此基础上做了延伸,从而感染了听众,赢得了大众的认同与支持。

会说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能把握时机说话,还要让你的声音具有表情,有时为了更具感染力还要借助肢体语言。那些口才奇佳的政治家、演说家无不是能把声调、音量等操控自如的人,他们高超的说话技巧,使人们很容易就分辨出事情的是非曲直。反之,如果人们听到相同的声调、语速时就会感觉枯燥、乏味。因此,想要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并感染他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你的语言具有感染力。

文尔顿和汤姆逊两人合著的《演说根本》一书中有一段话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演说最漂亮的进行速度,完全在于发音是否清晰明了。有时为了采取歌唱似的语调,则会降低速度。但能够加快速度,同时又能使听众明白的人,可能只限于发音特别清楚的少数人……凡是能保持高速度的人,其主要原则还是在于多样变化。变化多,自然能吸引听众。该强调的时候就强调,绝不装模作样。因为演说的主要目的就是自始至终把你的意思传达给听众。如果想要说的事既简单又明了,那当然可以很快地交代过去,但如果需仔细说明的事却快马加鞭、迫不及待地一口气说完,那么只能留给听众一般的印象而已。此时,如果侃侃而谈,听众听来自然会觉得你所说的每一个问题都是重要的;而如果是内容欢快、充满幸福或者令人毛骨悚然的冒险故事,讲到高潮时或者情感将要流出时,就必须加快说话的速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语言的感染力是多样化的,它依赖使用者的声音、涵养、肢体、语言等各方面的要素。语言的色彩是感情色彩上的表达,通过语言来反映感情、形象或个人风格上的一些特点。因此要感染听众,首先需要感染自己,用打动自己的话来打动别人。

但凡会说话的人都是懂得制造现场气氛的高手,他们懂得借助语言色彩的多样性,放松对方的情绪,消除对方的警戒心理,把对方的思绪引导到自己创造的意境中来。只要你控制好话语,掌握好语调、语速,你就会发现:原来自己也能吸引别人。

注意他人的态度,建立双向沟通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顺畅。

沟通不是说给别人听,也不是听别人说,沟通必须是双方意见的交流。而如何实现双向沟通取决于说话者的沟通技巧。在实际沟通中,达到彼此的认同是一种直达心灵的技巧,也是沟通的动机之一。也就是说,要取得有效沟通,就要先理解彼此,然后认同,最后达成一致。你必须注意对方的反应和态度,如果不尊重或者屈从别人,都会失去原本沟通的意义。

在说话中能够察言观色、随机应变也是一种本领。在交谈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虽然对方全神贯注地与你交谈,但与此同时,你也应该对一些意料之外的信息敏锐地感知并恰当地处理。

例如你去拜访一个人,对方一面跟你说话,一面眼往别处看,这表明你的来访打断了对方重要的事情,他虽然在和你交谈却心不在焉。这时,你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停住,然后回复一个重要的信息:“您一定很忙,我就不打扰了,过两天我再来。”这样的告辞会让对方对你感激不尽,才会用下一次有效沟通作补偿。

想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就要促成双向沟通,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达成一致。有时,采用以退为进的方法或者换位思考的方式先得到别人的理解,满足别人的虚荣心,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戴尔·卡耐基时常会带着自己心爱的小狗到附近的森林公园里散步。为了保护游客的安全,这个公园有个规定:必须为狗戴上口罩,拴上狗链,才可以进入公园。一开始,卡耐基按照规定遛狗,可是有一天他看到自己的爱犬一副可怜的模样,很不忍心,于是就将口罩和链子取下,让爱犬无拘无束地在公园里玩耍。

一位公园警察看到了这只小狗。他走了过来,对卡耐基说:“你没有看到公园门口贴的公告吗?”卡耐基争辩道:“噢,我的狗是不会咬人的。”警察一听,厉声警告卡耐基:“法官可不会管你的狗会不会咬人,这次放过你,下次再被我看到了,你自己去对法官说!”

过了几天,卡耐基又带爱犬到公园里溜达,看四下里无人,他又将狗的口罩和链子取了下来。

说来也巧,卡耐基见到上次碰到的警察慢慢地朝他走过来,心想大事不妙,这下准逃不掉了。根据上次的教训,和他争辩只会让他更恼火。卡耐基想了想,做出满面羞愧的表情迎上前去。他故意很难为情地对警察说:“警察先生,对不起,你才警告过我我又犯错了,我有罪,你逮捕我吧!”

警察愣了一下,原本严肃的表情变得很温和,他对卡耐基说:“我知道谁都不忍心看到自己的狗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何况这里没有什么人,所以你才取下了口罩。”

卡耐基轻声回答:“但是,这样做是违法的。”警察望了望远处说:“这样吧!你让小狗跑到那个小坡后面,让我看不到,这件事就算了。”

卡耐基谢过警察,带着小狗很快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试想,如果卡耐基不是采用以退为进的方式来博得警察的同情,恐怕就要受到惩罚了。他正是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得到对方的理解才得以建立起这种双向沟通,并最终达成一致。在说话前或者说话的过程中,我们都要时刻观察对方的态度,以求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否则最后只能发出“对牛弹琴”的感慨。

以情动人,说话要有说服力

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一般来说,在你和要说服的对象较量时,彼此都会产生一种防范心理。因此,要想说服成功,就要先消除对方的防范心理。从潜意识来说,防范心理的产生是一种自卫的表现,也就是当人们把对方当做假想的敌人时所产生的一种自卫心理。所以,要消除对方的这种心理只有让他认同你,并把你当做他的朋友。这就需要说话具备以情动人的功夫。

楚庄王十分喜爱的一匹马因为长得太过肥胖而死了。楚庄王很悲伤,他下令全体大臣致哀并准备用棺椁装殓,还想用大夫的礼节隆重举行葬礼。文武百官纷纷劝他不要这么做,楚庄王十分反感,他恼怒地说:“谁敢为葬马的事情来劝说我,格杀勿论!”众大臣都因为害怕而不敢再去进谏劝说了。

优孟听到这件事,号啕大哭地进入王宫。楚庄王很疑惑,问他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优孟回答说:“我是在为大王葬马的事情哭呢!那匹死去的马是大王最心爱的,像楚国这样一个堂堂大国却只以大夫这样的葬礼来为其办丧事,实在是太轻慢了。一定要用国王的葬礼才像样啊!依我看,要拿白玉做棺,用红木做椁,调集士兵为其挖坟,发动全城百姓为其挑土。出丧时,要齐国、赵国的使节在前面陪送,鸣锣开道,让韩国、魏国的使节在后面护卫。最后再建造一座祠庙,立上牌位,追封它为万户侯。”楚庄王听后,自觉做法不对便取消了先前的打算。

优孟称颂、哀悼楚庄王的马,借对马的情谊来劝服楚庄王,其实他真正的意图是讽刺楚庄王的昏庸,劝谏他改变之前的主意。如果优孟和其他大臣一样只是劝说楚庄王不要这么做,那么结果肯定是建议不被接纳,还会赔上自己的性命。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楚庄王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一味地劝谏反而会让他产生反感情绪,只有用“情”打动他的心,得到他的认同,才能进一步展开说服工作。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劝导别人时要遵循的两条基本原则。只有情景交融,以言服人,以情动人,才能让对方无话可说并接受你的劝服。需要注意的是,说服别人就要找准对方的要害,如果只是唠叨不休、说空话,那么就算磨破嘴皮子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西安事变后,人们都要求一定要严惩蒋介石。西安王曲军训团就此邀请了周恩来同志前去做报告。

“蒋介石丧权辱国,罪大恶极,为什么不杀他?”主席台下很多人都大声地说道。

“这个问题提得好。”周恩来微笑着说。

“不杀蒋介石,后患无穷!” “不杀他那捉他干什么?”……

等大家都说得差不多了,周恩来站起身大声地说:“想杀他有什么困难?一句话就解决了嘛!”会场上顷刻间变得静悄悄的。周恩来接着将话题一转,首先给大家分析了西安事变后的国内外局势,然后讲了杀与不杀的利弊,最后才强调:“只有保持团结,逼蒋抗日才是最好的出路。”一席话说得大家茅塞顿开。

说服别人就要说明问题的利害关系。每个人都会做出趋利避害的选择。在说明利害关系后,再指明方向,有理有据,有情有义,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性,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说服别人很大程度上是情感的征服。感情是沟通的桥梁,只有构建了这样一座通往别人的心理堡垒的桥梁,才能去说服别人。

一语勾心,言语要有针对性

卡耐基曾说过:“现代成功人士80%都是靠一条舌头打天下。”如果卡耐基的言论能够成立的话,那么,一语勾心的关键就是突出言语的针对性,这主要考验的就是“舌头”的力量。

社会上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与陌生人交往时,刚说几句简短的话就能抓住对方的心思,使对方很高兴地与他们聊下去,甚至一句话就能征服对方的心,让对方产生一种特殊的好感,这就是所谓的“一语勾心”。

要做到一语勾心并不难,主要看你是否拥有较高的洞悉能力和随机应变的智慧,以及巧舌如簧、口齿伶俐的说话能力,最主要的是你在言语上要有所突出,针对对方感兴趣的点展开话题。

李辉和女友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的,两人虽然初次见面,但是在外人看来,两人就像认识很久的好朋友。原因是李辉通过朋友得知女友很喜欢旅游,正巧他自己也是个旅游迷,所以两人一谈到这个话题,自然是兴致勃勃地聊起来,通过慢慢的相处,在具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上,两人渐渐地爱上了对方。

与人交流可以使用一语勾心的方式,也可以先了解对方的爱好、兴趣,然后展开话题,这样对方自然会向你敞开心扉。

张明喜欢写诗,一天到晚都沉醉在诗海中,总是琢磨和诗有关的事情。一次外出开会时,巧遇阿南,阿南与张明搭讪说:“你的口才真不错,上次在总部组织的晚会上,你朗诵诗歌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方明差不多……你可能不知道,我是你的老乡,所以经常拜读你的文章,你可是咱们乡的才子呀!”张明听后大受鼓舞,尽管只和阿南见过一面,但是对阿南备感亲切,两人一下子就成了无所不谈的好朋友。

朋友之间相处,话题可能有很多,但是不能山南海北地一通乱侃,毫无中心点,否则就会使对方觉得你说话毫无逻辑性,更没有重点。所以,与人交谈时,要选择一个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围绕中心展开,这样才能使对方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打动对方的心灵,受对方的欢迎。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因为外汇枯竭,所以没有经济能力从美国购买军用物资。此时,美国总统罗斯福起草了《租借法》,通过拟定的租借方式向英国提供军用物资,但是一部分目光短浅的美国人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所以不理解《租借法》的用意。为了说服他们,罗斯福说:“如果邻居家失火了,我家正巧有一段浇花用的水管,邻居用这条水管就可以将火浇灭,并且阻止火势向我家蔓延。这时,我总不能对邻居说,你应付我水管使用费15元,如果恰巧此时邻居没有钱,我也不能非要这15元钱。”这个形象贴切的例子,说服了那些对《租借法》有异议的人。

如果罗斯福直接向群众解释《租借法》,即便解释得再清楚,恐怕有很多人也不会理解。但是,罗斯福的解释以一个假设开始,这就引起了对方的注意,并且用“我也不能非要这15元钱”突出了言语的针对性,使更多人明白了《租借法》的意义。

谈话时一个漂亮、亲切的开头能够吸引住对方的“心”。所以与人交流时,不妨设置一个悬念,让你的话语以一个故事、一个玩笑、一个小幽默开始,都是很好的选择。但是要记住,谈话要围绕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注重语言层次,以便突出重点。

一语勾心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下使用,但是有一些语言本身就具有“勾力”。比如尊称(先生、老师)、招呼语(早晨好、再见)、赞美语(真能干、做得棒、真漂亮)、感谢语(谢谢你)、征求语(你看行吗)。

当使用对象不同时,这些语言又具有不同的作用,如蜜月中的情侣,使用赞美和感叹语更具有“勾力”;对领导使用尊重语更具有“勾力”;对同事使用招呼语更具有“勾力”。

掌握这种沟通方式,就能用最短的时间与陌生人建立融洽的关系,此时,对方也很乐意与你进行交流,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

增加阅历与学识,体现自己的内涵

每个人都会说话,但是说话的能力与水平却大不一样,究其原因是说话主体的素质不同所导致的。常言道:“言为心声。”鲁迅先生也说:“从血管里出来的是血,从喷泉里出来的是水。”这些都是在强调说话主体的阅历、品德、修养与学识会影响到说话的艺术。因此,我们要增加自己的阅历和学识,提升自己的内涵。

宋朝有个县官,没什么文采,却喜欢舞文弄墨。一天,这个县官出去游玩,看见郊外山涧流水潺潺,不禁诗兴大发,他摇头晃脑地吟道:“泉泉泉泉泉泉泉。”然后下句就说什么也作不出来了,急得他抓耳挠腮。这时忽听身后有人吟道:“好似珍珠倒卷帘。”县官回头一看,此人气宇轩昂、举止非凡,似曾相识,不禁问道:“阁下莫非苏东坡?”那人答道:“然然然然然然然。”县官羞愧不已,讪讪而去。

内在没有材料是卖弄不出笔墨来的,心中没有学识是说不出道理来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话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只有具备足够的阅历和学识才能有足够的底蕴,才能说出让人信服的话。语言是内在的表达,能反映出一个人内在的涵养,只有心中有物才能说得形象,说得到位,说得中肯。

苏秦是大名鼎鼎的鬼谷子的学生,他出师之后,先后去游说过周王、秦王,但是都以失败而告终。之后,苏秦落魄地回到家里,受到了亲戚朋友甚至父母的冷遇。于是苏秦发愤图强,刻苦攻读,经过一番努力的学习终于使自己的学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此后,苏秦再度出马,以他自己苦心钻研出来的“合纵之道”游说各国君主,终于取得了成功,以至身佩六国相印,合纵六国共同抵抗秦国。苏秦依靠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抵挡了秦国的百万雄兵,成为历史上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雄辩家。

苏秦的成功是因为他的口才,而他的口才是建立在深厚的学识基础上的。如果脱离了这个根本,那么口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哪里还能说服别人呢?那种不学无术的油腔滑调不是好口才,那种不着边际的夸夸其谈也不是好口才。只有以丰富的知识为坚强的后盾的口才,才能让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