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记忆变迁
23330000000033

第33章 国企改革(2)

赵西光说:“我记得当时我们厂是新华南路片区第一家建职工楼的企业,五层的。当时厂周围有电力安装公司、肥皂厂、铁皮厂,这些厂都是平房,整个新华南路片区就我们厂建了5层高的住宅楼,很自豪啊。后来,工厂建的楼房越来越多,共建了15栋。”

与天山食品厂一样,自治区三建、新疆饭店等企业也在1984年率先发起承包制改革,这批企业多为建筑、服务和商业企业。

到了1987年,新疆开始大面积推行承包制改革。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对新疆水泥厂、八一钢铁厂、新疆化肥厂、新疆针织厂等一大批大型骨干企业实行了承包制改革。从1987~1988年,新疆掀起承包制改革高潮,承包期一般为3年,新疆推行两轮承包制后基本宣告结束。

承包制改革救活80%企业

原自治区体改委证管办主任高进坤是新疆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参与者。1988年,他调到自治区体改委担任生产处副处长,之后任生产处长、证管办主任。站在历史的角度,高进坤剖析了新疆经济体制改革原因、历程,并对改革成效进行了评价。

“最早国有企业叫国营企业,因为企业的管理、投资、生产经营计划、干部任免都是政府来决定,所以企业不仅是‘国有’,而且是‘国家经营’。”高进坤回忆说,受此体制影响,当时的国营企业普遍工业产业底子薄,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档次低,同类产品恶性竞争。“举例来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新疆棉纺效益好,各地就一哄而上棉纺项目,上到自治区下到地州甚至到基层县、乡都有棉纺企业,棉纺企业多了,恶性竞争也不可避免”。

当时自治区政府的统计显示:全疆45%的企业处于亏损,有些地州县以下的企业亏损面甚至达70%~80%。

高进坤表示,承包制改革实际上是继放权让利、实行经济责任制后,为进一步搞活企业而开出的“药方”。从根本上讲,要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必须确立企业主体地位,摆正政府与企业位置,实行政企分开。

承包后,通过签订合同的形式明确政府与企业职责、权利及分配关系,减少政府干预,扩大企业自主权。企业通过内部改革实现更好效益。在用人制度上,企业可根据自己需求招工,干部实行竞聘上岗,形成“干部能上能下,工人能进能出”的氛围;而在分配上,实行计件工资、基本工资+奖励以及后来的职务岗位工资等多种分配形式。

通过承包制改革,新疆一大批国有企业扭亏为赢。据原自治区体改委统计:通过第一轮承包,新疆30%~40%的亏损企业扭亏为盈;第二轮结束时,已有70%~80%的亏损企业扭亏为盈。

但客观地讲,承包制改革并不是根治国企病根的灵丹妙药。“当时大多数企业没清产核资,资产不清,造成承包基数不准。而且当时承包合同也不完善,政府怎样监管企业,合同很少涉及。”高进坤说,由于对国企缺乏有效监管,部分国企根据不同需要报送不同的财务报表,报表不实属普遍现象。

高进坤说,尽管承包制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但从根本上讲未解决企业主体地位问题:企业仍是国家的,仍归政府管,怎样放权取决于政府领导,有些不放,有些摇摆不定。政府官员不愿放权的现象直到股份制改革推行后才真正改变。

(于江艳)

流行语

同学录留言本

在上世纪90年代,写在纸上的文字是大家联络感情的必不可少的媒介,毕业时的同学录、留言本上,那些夹杂着“相见时难别亦难”之类的古诗词以及“FRIENDSHIP”、“FOREVER”之类的留言,沉淀了太多纯真的青春记忆。

那些装帧精致、温馨的同学录、留言本,稚嫩的笔迹写满了年少时轻狂的理想、朦胧而又青涩的爱恋、离别时淡淡的忧伤和真挚的祝福,再加上全班同学夸张的签名,足以让人在多年后沉醉不已。

在如今电子媒介日益发达的网络时代,那些在抽屉里尘封的同学录、留言本,已成日渐依稀的往事。

旧闻新看

《招领食物、找寻轮胎、购粮证》

今年5月11日上午,我局司机丛树庆同志在乌鲁木齐到乌苏途中,拾到一麻袋食物,请失主自登报日起三个月内到自治区粮食局政工处认领。过期上交。

——《新疆日报》1979年8月10日

今年6月4日前后,在乌鲁木齐至呼图壁路段,因支架松动,滑失“红旗”牌900备胎一只。轮胎上有火烙号15-07。

拾到者请与乌鲁木齐军区军医学校(在呼图壁)管理科联系。致谢。

——《新疆日报》1979年8月6日

新疆石油局郭菲君的购粮证于7月19日丢失,拾者请告知本人。致谢。电话:2300

——《新疆日报》1979年8月3日

第三节改革足迹 以拍卖方式处置破产国企

乌鲁木齐市首家破产国企改制顺利

1997年,乌鲁木齐出现第一家破产企业——乌鲁木齐跃进钢铁厂。因为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且内地已相继出现破产企业,乌鲁木齐跃进钢铁厂的破产并未引起“轰动”。通过破产,乌鲁木齐跃进钢铁厂获得了新生,职工得到妥善安置,该厂也因此成为破产改制完成得最顺利的企业。

企业建有派出所法院

乌鲁木齐跃进钢铁厂,一听工厂名字就知道它的诞生背景。原乌鲁木齐跃进钢铁厂书记刘之本说:“1958年,正好赶上‘******’,全民大炼钢。乌鲁木齐跃进钢铁厂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成立的。”

刘之本回忆说:“上世纪60年代,生铁价格非常好,我们厂一年赢利好几千万元。但从计划经济转变到市场经济后,生铁、煤电石的价格都下来了,产品出现滞销,工厂利润越来越薄,到后来连职工工资都发不起了。”

事实上,工业产品价格下降只是跃进钢铁厂走向破产的原因之一。“企业走向破产,主要还是公司摊子铺得太大。”刘之本表示。

据介绍,原乌鲁木齐跃进钢铁厂以后峡为生产基地,生产的工业产品以生铁为主,另外还有原煤、焦煤、水泥、碳黑等,产品多达十几种,总厂下面延伸出十七八个小厂。

“尽管跃进钢铁厂生产十余种产品,但没有一种产品有核心竞争力——虽然产煤,但产量很低;虽然有运输公司,但只为厂里服务;虽然有发电厂,但只供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刘之本总结说,跃进钢铁厂是典型的“小而全”的厂。当时厂里建有自己的医院、学校、副业队,甚至还成立了交警队、派出所、法院,自己管理交通、治安问题,俨然一个“小社会”。

刘之本回忆说:“当时职工的吃喝拉撒都归企业管,企业的负担非常重。另外,退休人员也多,因为厂里劳动条件艰苦`,退休年龄可以提前,男职工基本上50岁就退休了,女职工45岁退休,最多时退休职工就达到3000多人,一年退休职工的工资和医疗费用加起来将近2600万元,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

破产进程顺利又稳定

1997年7月,乌鲁木齐跃进钢铁厂获批破产。刘之本说:“当时全疆就批了4家破产公司,乌鲁木齐就批了我们厂和天山染织厂,尽管我们和天山染织厂同时获批破产,但我们比天山染织厂先搞完破产工作。”

因为是第一家破产企业,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派出工作组监督破产。

“按照《破产法》,正在进行破产的企业要停止生产。但我们的情况比较特殊,如果停止生产,后峡生产基地将是一片漆黑。因为我们工厂的电是自己发的,大部分生产、生活资料都是自给自足,若停止生产,职工将没法生活。鉴于这样的特殊情况,经上级部门同意,我们厂可以一边进行破产,一边继续生产。”刘之本回忆说,破产前期,部分职工有点担心,害怕像沈阳防爆厂那样,让职工买断工龄自谋出路。

“我记得在破产过程中,6000多名职工中只有行政部门的职工收入受到影响,只给发生活费,但后来也都给他们安排了工作。”刘之本回忆说,“破产时,退休政策也放得比较宽,部分快到退休年龄的职工提前退休了,企业只有二三十名女工提出不干了,还有部分职工联系到别的单位,调走了。可以说,跃进钢铁厂的破产搞得很顺利、很稳定。”

破产国企拍卖会上寻婆家

在搞完破产清算后,乌鲁木齐跃进钢铁厂进入拍卖程序。

据《市场报》1998年1月23日报道:乌鲁木齐跃进钢铁厂被乌鲁木齐环鹏责任有限公司以8500万元人民币竞得,这是新疆首次拍卖破产国有企业。

在1998年1月23日之前,乌鲁木齐市还有两家破产国有企业——乌鲁木齐纺织集团公司和乌鲁木齐第一造纸厂进入拍卖领域。

其中,乌鲁木齐第一造纸厂以850万元的底价拍卖给了乌鲁木齐市第二造纸厂,乌鲁木齐纺织集团公司以1550万元的价格被收购。据乌鲁木齐市破产清算小组介绍,这3家被拍卖企业的9000余名原有职工及离退休职工均由买方负责安置。

新疆大多数国有破产企业资产处置方式都是通过拍卖方式进行的,采用拍卖形式可使国有资产的增值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形式下得到体现。

第一批国有企业破产后,此后几年陆续有更多破产国企进入拍卖领域,如乌鲁木齐第二运输公司、新疆无线电厂、阿山皮革集团、新疆涤纶化纤厂等。

据《新疆日报》2006年11月16日报道,到2008年,自治区国有企业的政策性破产工作将全部完成,大部分资不抵债的国有企业将依法通过破产退出市场。

农民军买走“方向盘”

由于国有企业破产比较敏感,且历史遗留问题比较多,新疆跟全国一样,在国有企业破产过程中也曾出现职工心理失衡的现象。

原乌鲁木齐市第二运输公司下属海燕乳品厂厂长赵希光至今还记得公司被拍卖那天,“1998年4月23日,4家公司代表坐在友好路附近一家酒店的拍卖席竞买我们公司,起拍价从450万元一直飙到580万元,竞争非常激烈。

“我们当时是希望乌鲁木齐市客运公司把我们企业买走,因为我们是同行,以前也曾在一口锅里吃饭。但遗憾的是乌鲁木齐市客运公司在拍卖会上没敌过竞争对手——北园春工贸公司,最终,我们企业被北园春工贸公司以580万元的价格买走。”赵希光说。

当得知自己公司被北园春工贸公司收购后,乌鲁木齐市第二运输公司的职工扭头就走——他们怎么也想不通,自己的公司怎么会落到乡镇企业手里。

北园春工贸公司最早是从事蔬菜种植的企业,与乌鲁木齐市第二运输公司仅一条马路之隔。

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种菜的农民非常羡慕手握方向盘的司机,羡慕他们能跑遍南北疆买到很多别人吃不到的东西。可现在却倒过来了,农民军把“方向盘”给买了,这多少让乌鲁木齐市第二运输公司的职工感到心理失衡。

后来,北园春工贸公司安排了破产公司1/3的职工就业,另有一部分职工自己买了车从事运输,也有职工开起了出租车。

而赵希光,自从走进北园春后一干就是10年,现在担任北园春市场副总经理职务。回首过去,赵希光心态很平和,“只要工作努力,不管在国企还是在民企,都能实现人生价值。”他说。

与赵希光一样,如今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破产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据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统计,截至2008年三季度末,新疆城镇实现就业和再就业38.42万人,完成全年35万人就业再就业预期目标的109.8%。

(于江艳)

流行语

磁卡电话

磁卡电话是一种用磁卡控制通话并付费的公用电话。它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

1987年,中国在广州举办第六届全国运动会期间,开办了最早的磁卡电话业务。到1992年年底,全国共有152个城市开办此业务。当时中国许多小城市兴建广场,必不可少的附属设施之一就是磁卡电话。过年过节送张磁卡,也成为当年流行的风尚之一。

旧闻新看

《公共汽车请你“站站停”》

最近不少读者来信说乌鲁木齐市公共汽车秩序很乱。乌鲁木齐市饲料公司赵凯和不少读者列举事实指出,乘车秩序不好的原因之一是公交车没有做到“站站停”。

署名“一乘车人”的来信说,4月26日晚,在被服厂车站等1路车,等车的约有30人,19号车过来眼看快停了,有十来个人跑去,但车又加大马力开走。接着2路车又来了,车还是没停,有几个小伙子扒了上去,车走远了,人还在车门外挂着。

铁四中的“浪花”来信说,5月15日晨,在3路14917号车上坐满了人。由于乘客们议论公共汽车问题,这辆车驶到和平桥与八一面粉厂之间时突然停住不走了,前后车门都打开了,司机对乘客的询问和指责概不理会。

我对司机说:“你如果就这样调头返回,我们可要向你们领导反映。”

司机火冒三丈:“我就调头,看你把老娘咋的!”车调头后,她还向乘客示威:“老娘现在就回,有本事到公司告去,公司太小,可到中央告去!”一个20多岁的女同志,张口、闭口老娘,实在令人作呕。

——《新疆日报》1979年7月11日有删节

第四节改革足迹 中小国企改制房地产公司抓契机

全厂职工投票决定由谁兼并

1999年年初,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下达改制任务:“1999年中小国有企业完成30%的改制目标,2000年完成70%的目标,2001年进入收尾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