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不能不知的1000个最基本的文化常识
23330700000049

第49章 文化、历史(13)

※戒指戴法五信号

1.大拇指戴戒指,即表示正在寻觅对象。

2.戴在食指上——表示求婚,想结婚。

3.戴在中指上——已在恋爱中。

4.戴在无名指上——表示已订婚或结婚。结婚戒指不能用合金制成,应该用纯金、白金或银制成,表示爱情是纯洁的。

5.戴在小指上——表示独身或已离婚。

※我国的第一部

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汉·汉慎)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汉)

第一部方言词典是《方言》(汉·杨雄)

第一部植物学专著是《南方草木状》(晋·嵇含)

第一部药典书是《神农本草经》(秦汉)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第一部传记体史书是《史记》(汉·司马迁)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是《汉书》(汉·班固)

第一部历史评论著作是《史通》(唐·刘知几)

第一部古代制度史是《通典》(唐·杜佑)

第一部兵书是《孙子》(春秋·孙武[一说孙膑])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是《论语》

第一部神话小说是《搜神记》(东晋·干宝)

第一部笔记小说是《世说新语》

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汉·汉慎)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汉)

第一部方言词典是《方言》(汉·杨雄)

第一部植物学专著是《南方草木状》(晋·嵇含)

第一部药典书是《神农本草经》(秦汉)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第一部传记体史书是《史记》(汉·司马迁)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是《汉书》(汉·班固)

第一部历史评论著作是《史通》(唐·刘知几)

第一部古代制度史是《通典》(唐·杜佑)

第一部兵书是《孙子》(春秋·孙武[一说孙膑])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是《论语》

第一部神话小说是《搜神记》(东晋·干宝)

第一部笔记小说是《世说新语》

※中国古代十大兵书

《孙子兵法》——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春秋末孙武著,今存本13篇。

《孙膑兵法》——为战国时齐国孙膑所作,共39篇,图4卷,隋以前失传,1972年在山东临沂县西汉墓中重新发现其残简。

《吴子》——由吴起、魏文侯、魏武侯辑录,共48篇,今存“图国”、“料敌”等6篇,都系后人所撰。

《六韬》——传说为周代吕望(姜太公)所作,后经研究,认定为战国时的作品,现存6卷。

《尉缭》——传说为战国尉缭所作,共31篇,今存5卷,共24篇。

《司马法》——战国时齐威王命大夫整理古司马兵法,共155篇,今存本仅5篇。

《太白阴经》——由唐代李筌撰写,共10卷,《四库全书》收录的8卷本是后人合作的。

《虎钤经》——由宋代许洞撰写,全书共20卷,210篇。

《纪效新书》——由明代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平倭时撰写,共18卷。

《练兵实纪》——由戚继光在蓟镇练兵时撰写,正集9卷,附杂集6卷,此书和《纪效新书》亦称戚氏兵书。

※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都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它们前后交相辉映,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人们将这两首诗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建安七子”及代表作

“建安七子”之称出自于曹丕的《典论·论文》,指以下七人: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他们都是汉末建安时期有较高文学成就的作家。

孔融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是散文,代表作是《荐称衡表》;

陈琳的诗深刻反映现实,代表作是《饮马长城窟行》;

王粲在七子中成就最高,能诗善赋,代表作是《七哀》、《登楼赋》;

徐幹是学者,代表作是《中论》、《室思》;

阮瑀的代表作是《为曹公作书与孙权》与《驾出北郭门行》;

应玚的诗多半描写飘零失所的沧桑,成就较低;

刘桢以诗歌见长,代表作是《赠从弟》三首。

※古代对教师的别称

师:历朝对教师的约称。

老师:为宋元时期“小学”教师的别称。师父、师傅:对教师的尊称。师资:先秦尔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

外傅:古代对教师的特称。

博士:经学教师称“博士”。至唐宋时期,各专业学校更有“律学”、“算学”、“书学”博士之分。

教授:原为学官称谓,自宋始于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均设“教授”,以传授学业。

讲师: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的教师谓“讲师”。

助教:为“国子学”(即后之“国子监”)教师,其任务是协助博士教授生徒。

教谕:宋代京师所设小学和武学中的教师称谓,至元明清之县学循之。

教习:明朝人选翰林院的进士(即庶吉士)之师称“教习”,至清末,学堂兴起,其教师仍用其名。

经师:汉代尔后历代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的教师称之“经师”。

训导:明清时府设教授,州设学正,县设教谕,掌教育生员,其副职皆称“训导”。

先生:古时对“门馆”、“私塾”老师中年长者之尊称。

山长或院长:弟子对书院中授徒讲学教师的敬称,山长或院长并总领院务。

※“四别”读书法

古代学者有“四别”读书法:即有的书,只要浏览一遍即可,叫目治之书;有的书或章节,不仅要阅读,而且要背出,叫口治之书;有的书或警句,不仅要背出,而且要思考,叫心治之书;有的书或章节,怕心记不准而抄录下来,叫手治之书。

※信尾问“安”十种

给父母及长辈信称:金安、钧安、崇安、颐安。给夫妇信称:双安。给女戚信称:坤安、壶安。给病人信称:痊安。给旅人信称:旅安。给士人信称:道安、文安、善安、撰安。给教师信称:铎安。给商人信称:筹安、财安。朋友信称:(随时令变化)春安、夏安、秋安、冬安、暑安、大安、时安、迁安、台安、炉安。

官场问信彼此称:升安、勋安、觐安、招安。

※称为前表敬词

大摇常用于名字之前,对对方表示尊敬。如:“尊姓大名”。也用于事物名称之前。如:“大作,大札”。

高摇用于别人学生之前,表示尊敬。如:“高徒”。也用于别人的事物之前,如高见,高就。

公摇用于姓氏之后,对年高德重者表示尊敬。如:“朱公,张公”。

贵摇用于“姓”字之前,对对方表示尊敬。如:“贵姓”。也用于宾客之前或称别人的事物之前。如:“贵宾,贵府,贵庚”。

老摇用于姓或名之后,对年高德重者表示尊敬。如:“黄老,鼎老”。

令摇用于亲属称谓之前,对别人的亲属表示尊敬。如:“令堂,令郎”。令,美好的意思。

※“第一”的雅称

桂冠:古希腊常用月桂树叶编织成的帽子授予有杰出成就的诗人或竞技比赛的优胜者,象征光荣。后借“桂冠”代替“第一”。

鳌头:鳌是传说中海里的大龟,“鳌头”是最大最重要的部分。“独占鳌头”意乃占据“第一”。

问鼎:鼎是古代国家的象征。敢于“问鼎”者,即说明力量强大有能力掌管大事,指“第一”者。

领衔:“衔”,指在文件上签署的名字。“领衔”即署在众人之前的名字,也就是第一者。

榜首:古代科举考试后,列名张榜,“榜首”即列于金榜之上的第一名。

夺魁:“魁”指为首者,领头者。“夺魁”也就是“夺取第一”。

夺标:“标”指给优胜者发的奖品。“夺标”也就是夺取第一的意思。

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立盟约时,主盟者要亲手宰割牛耳取血,让每人尝一点血。后来便以“执牛耳”象征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意为“第一”。

※容易读错的姓

在汉字中有许多多音字,对某些姓氏,特别注意不要读错。

“黑”姓,不读黑白的黑,应读hè(贺)。

“区”姓,不读区别的区,应读ōu(欧)。

“单”姓,不读单独的单,应读shàn(善)。

“种”姓,不读种地的种,应读chóng(虫)。

“盖”姓,不读覆盖的盖,应读gě(葛)。

“华”姓,不读中华的华,应读huà(化)。

“仇”姓,不读仇恨的仇,应读Qiú(求)。

“任”姓,不读任务的任,应读rén(人)。

“纪”姓,不读纪念的纪,应读jǐ(己)。

“燕”姓,不读燕子的燕,应读yān(烟)。

“解”姓,不读解放的解,应读xiè(谢)。

“朴”姓,不读朴素的朴,应读piáo(瓢)。

“查”姓,不读检查的查,应读zhā(扎)。

“过”姓,不读经过的过,应读guō(锅)。

“万俟”复姓,应读mòqí(莫其)。

※“此致”、“为荷”当何解

写介绍信常在末尾写上“此致”、“敬礼”,或加上“请接洽为荷”。那么,“此致”、“为荷”是什么意思呢?

此,不是指后面的“敬礼”,而是指前面信中所写的内容。致,尽也,无保留呈献之意。“此致”的作用是概括全文,结束全篇。所以,它不是“敬礼”的动词,故应在“此致”后加上句号。

“为荷”中“荷”字有两种用法:

一是名词,如荷花。二是动词。当动词又有两种不同的解释:其一是“扛”、“担”的意思,如“荷锄”、“荷枪”、“负荷”;其二是表示情感,如“感荷”、“致荷”。“为荷”的意思,便是“为此感谢你”。

※中国皇帝之最

●最早称帝的是秦始皇。

●最末一个皇帝是清朝的宣统。

●即位时年龄最大的皇帝是唐朝的武则天,即位时她的年龄已六十一岁,在位的时间是公元684年至704年。

●即位时年龄最小的一个皇帝是汉朝的殇帝,名刘隆,出生才一百天就即位。在位时间是公元106年。他又是寿命最短的皇帝,死时不足一周岁。

●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清朝的圣祖(康熙)皇帝,名玄烨,在位时间是1662年至1722年,共当了六十一年皇帝。

●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是汉朝的刘贺,他十九岁即位,只当了二十七天皇帝,因荒淫无度而被废去。

※我国古代的四大书院

北宋时期,我国有四大书院。它们分别是:河南中州的嵩阳书院;河南商丘的睢阳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书院是我国古代的高等学府,始建于唐朝,兴盛于北宋,直到清末学堂兴起后,书院学制才被废除。

※何谓八珍

山珍海味细分起来有上、中、下三种八珍。

上八珍是猩唇、驼峰、猴头、熊掌、燕窝、凫脯、鹿筋、黄唇胶;

中八珍是鱼肚、银耳、鲥鱼、广肚、果子狸、哈什蟆、鱼唇、裙边;

下八珍是海参、龙须菜、大口蘑、川竹笋、赤鳞鱼、干贝、蛎黄、乌鱼蛋。

※“马虎”的由来

相传,古时有个画家,喜欢画虎。一次,他刚画成一个虎头,有位朋友请他画匹马,画家顺笑一挥,在虎头下面添上了马身。朋友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画家答曰:“管它是什么,马马虎虎!”朋友生气而去。

画家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他的大孩子问道:“爸爸,上面画的是什么呀?”画家漫不经心地答道:“是马”。二孩子见了也问他,画家又随便地答道:“是虎”。两个孩子遂马虎不辨。一日,大孩子遇到老虎,以为是马,想骑它,结果被虎吃掉;老二碰上一匹马,却以为是虎,拉弓将马射死。于是,人们便送给画家一个外号“马虎先生”。这就是“马虎”一词的由来。

※“妈”字的由来

“妈”大多连用为“妈妈”。

“妈”由“女”和“马”合成。妈对子女和蔼可亲,甚至有些子女小时可将母亲当马骑着玩,因此“妈”者,即为当“马”骑之“女”(慈母)也。

说也奇怪,在东西方国家迥然不同的语言里,都有“妈妈”这个词。虽然拼法和书写形式不尽相同,发音却差不多。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各地方言土语虽千差万别,但小孩喊“妈妈”声音也大致一样。

语言学家认为,这与婴孩的自然发音及条件反射有关。婴儿吸乳后便咂咂嘴,发出mamama的声音,表示满意。小孩开始讲这种“话”时,表达的意思是很复杂的。但聪明的母亲却能够根据不同的场合理解它的含意,满足孩子要求。久而久之,就在小孩的大脑中形成条件反射。当他想吃东西时,他就叫“妈”;当他想玩时他也叫“妈”;甚至我国成年人碰到一件意外的事情时,有时还会情不自禁地叫出“哎哟,我的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