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恐龙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23331300000013

第13章 动物王国中的“巨无霸”

在各式各样的恐龙中,最为惹人注目的当属蜥脚类恐龙。这类动物的一个早期成员叫做“珙县龙”,是最近才在四川珙县发现的。它大约有14米长,生活在距今19900万年前的侏罗纪早期。它的发现,使专家们更加确信,巨大体型的蜥脚类恐龙是由三叠纪比较大的长颈植食性恐龙——原蜥脚类恐龙演化而来的。

在侏罗纪演化出来的蜥脚类恐龙是长尾、长颈、四足行走的动物,样子最像蜥蜴。可能主要是为了承担起庞大躯体的巨大体重,不得不又回复到了四足行走的姿态。梁龙、雷龙、腕龙、马门溪龙是这类恐龙中的代表,是动物王国中真正的“巨无霸”。

梁龙一度被当成地球上迄今生活过的最长的陆生动物。它从头到尾有27米长,体重相当于三头大象的重量。梁龙虽然长,但体长的大部分却被14米长的鞭状尾和8米的长颈占去。它的头很小,脑子更小,大致与小猫的脑子差不多。深而窄的身体由四条柱子似的腿托起,站立或行走时,四足并用,颈尾伸向两端。梁龙的身体相当于六头大犀牛首尾相接那么长,多么令人惊异呀!梁龙虽然体长,但它却不是最重的蜥脚类恐龙,它的伙伴雷龙体重可达45吨,大约为四头梁龙的重量。

对多数蜥脚类而言,后腿往往比前腿更长。但有一类例外,其肩关节比髋关节位置更高,前腿反而比后腿长,从颈到尾,后背向后倾斜,看上去很像长颈鹿。我们所描述的这类动物便是腕龙。腕龙曾活动在东非和北美等地,它是像塔一般高大的动物。

装架在柏林博物馆的一具腕龙骨架有23米长,头距地差不多有四层楼房那么高,一个成年人的头顶正好够着它的肘部。据估算,这头腕龙重约80吨,是梁龙体重的8倍左右。然而,它还不是最重的恐龙,近年来在北美找到了一些更大的恐龙的零星骨骼,按比例推算,说明地球上还曾经生活过一些体长超过40米,体重达100吨以上的庞然大物,其中最著名的是极龙和地震龙。地震龙像梁龙,是最长的恐龙;极龙像腕龙,是最重的恐龙。侏罗纪就是这样一个漫步着庞然大物的、灿烂辉煌的时代!

我国盛产蜥脚类恐龙化石,最有名的是四川发现的马门溪龙。这类动物体长22米,形态与其他蜥脚类基本一致,但脖子显得更长,占去了身体全长的一半,估计活着时体重约30吨。近年,又在新疆发现了更大的马门溪龙,据保存的骨骼推算,体长超过了30米,也是世界上的超级恐龙之一。

对动物而言,保持恒定的体温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体温适度时,呼吸、消化等体内过程才能正常进行。如果体温变低,这些过程将放慢,甚至完全丧失活动能力。在脊椎动物中,鸟和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它们依靠完善的循环系统,提高了新陈代谢水平,维持着体温,并以毛发、羽毛等覆盖体表,形成隔热层。正因为如此,鸟兽的踪迹在冰天雪地里也能见到。相反,现代的爬行动物,却只能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当冬季来临,体温随气温变低,身体就失去了活力。虽然在恐龙的时代全球都是相当均一的热带、亚热带气候,但仍有一定昼夜温差,为了生存并增强活力,恐龙必须设法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促使恐龙体形增大的驱动力就是为了维持体温的稳定,这又如何理解呢?

随着躯体的增大,其增加体温和降低体温的时间就会加长。有人估算过,45吨重的雷龙在气温为15℃至20℃时,每降低(或增加)1度体温,大约要花去84小时,即3天多的时间。因此可以说,雷龙的体温基本上不受外界影响,体内的生理过程可以较为稳定地进行,不会有大的波动。正是由于体温的有效控制,才得以长期生存。同时,庞大的躯体本身也就构成了一种防御,对它们的敌人具有震慑力。可见,恐龙庞大的躯体对生存是有利的。

蜥脚类恐龙过去曾被描述成栖居于沼泽、湖泊中的动物,它们毫无二致站立于深湖中栩栩如生的形象,广见于各类恐龙图片之中。然而,近年来发现的不少证据却说明它们是典型的陆生动物。当然也并不排除它们偶尔也会如同大象一样,到泥塘中去打几个滚,除去寄生在身上的虫子。其脚印表明这类动物也有较好的/水能力。/水时,身体浮在水面,尾端触地推动,靠后腿蹬水,前脚轻蹴水底,其情形很像趟水而行的河马。

大的身体虽然对敌害有震慑作用,对保持体温的稳定有利,可是也有副作用,它需要更多的食物来维持机能,而这类动物的牙齿较为细弱,只有那些非常柔软的食物才对它们的胃口,因此需要不断地提高进食速度,没有时间去咀嚼食物,一天要花不少时间去解决吃的问题。因此当植物的类型发生改变的时候,只有非常少的蜥脚类恐龙才延续到了下一个时期——白垩纪。由它们腾出的生活空间,则被另一些鸟臀类恐龙所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