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恐龙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23331300000027

第27章 鸭嘴龙

到了距今1亿年前后的白垩纪,恐龙的发展又进入一个新阶段。当时,山东半岛是一个大盆地,可算是那个时期恐龙生活的圣地,其他如内蒙、河南、华南各地也都能看到恐龙的盛况。

这时期,林木的繁茂比前期有所逊色,因为长年的湿润气候被季节性干湿相间的气候所代替,而且高温的季节又经常滞留不去,高大挺拔的巨木——松、柏、银杏、棕榈之类减少了,适应干湿性气候变化的被子植物已大批出现,夹杂在常绿的裸子植物之间,显得格外娇艳。春天来临时,百花齐放,芳香扑鼻;秋风送爽时,硕果累累,沉沉垂枝。

在这繁花似锦、绿树葱葱的世界上,恐龙家族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生的种类。

先看鸭嘴龙吧。它的特点,正如它的名字所表明的那样,有一张向前伸出、扁圆而宽阔的嘴巴,角质的喙套合在最前端,真与鸭嘴无异,只是更大些。它的脑壳很像高傲的鹅头,浑圆高耸。它前肢细小,像一双手,一般不作行走之用,行走主要靠粗壮的后肢,但有时候它走起路来也四足着地。行走的时候,它弯腰驼背,气喘吁吁,十分吃力,走一阵,就得用肥大而扁平的尾巴与后肢支撑成三角架,让身体“坐”在上面休息一会儿,这条尾巴,就成为它随身携带的“椅子”。

当它在陆上玩得发腻的时候,就到水中去畅游一番,享受一下水中的快乐。另外,遇到居心不良的肉食性恐龙追逐时,它也会迅速跳下水去。这时,水塘又是它最好的避难所。它游泳时的姿态十分优美:后脚用力向后一蹬,前脚使劲前划,动作协调,游弋自如,好像一名富有经验的水手或游泳运动员。原来,它的脚趾间,跟鸭子一样,连着一层坚韧的皮质蹼,能有效地帮助划水。

鸭嘴龙的大小很不一致,小的身长仅3米,最大的可达15米,所以体重也从5~25吨不等。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鸭嘴龙,就是产于我国山东诸城的巨型山东龙,全身长15米,高8米,相当于三层楼房那么高。

鸭嘴龙的进食方式,恐怕是恐龙中最有意思的了。你看它满口的草料,不费多时,就嚼得细碎咽下肚去了,但细看口腔,并不见尖锐齐整的牙齿,也没有草食性哺乳动物所特有的耐磨的臼齿,那么,它是用什么嚼食物的呢?

原来,鸭嘴龙的上下颌全部密布着极为细微的牙齿,总数可达2000多个。这许多细小的牙齿密密麻麻地排列起来,就像两把锋利的锉刀。当它咀嚼时,上下对锉,草料很快就被辗碎。更妙的是,这种锉刀式牙齿具有双层结构,当外层磨损以后,内层马上顶替启用,从不使咀嚼发生中断。所以它进食的效率极高,这在动物界是十分罕见的。

在山东,当时还有一种特别的鸭嘴龙,称为“棘鼻青岛龙”。它身长约6.5米,高近5米,体重约6~7吨。远看好像头上长出一只角,其实,那不是角,而是在鼻子的部位上伸出一根相当长的棒状管子。这个奇妙的装置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假如我们回到白垩纪,会见到一幅这样的场景:一头棘鼻青岛龙正在岸上蹒跚而行,忽然,远处传来一阵吼声,吓得这只青岛龙急步向水中冲去。原来是一条肉食性恐龙过来了。无力抵抗的青岛龙很快将身子沉到湖心,连头部也淹没在碧波之中,只留“鼻管”在水面上晃动。原来这支“鼻管”是青岛龙鼻腔的延伸,是它在长期生存竞争中,适应自然的产物!

肉食性恐龙眼看着青岛龙钻进湖水,只好站在湖边干吼一阵,悻悻离去。这个凶暴的恐龙就是霸王龙。